原來諸葛亮一直是主張伐吳,從未反對,一般人理解不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劉備伐吳是為關羽報仇,諸葛亮的態度是反對伐吳,其實這個是小說人的議論,大家習慣於這麼認識。

主要是由於伐吳失敗了,文學作品為了維護諸葛亮的完美形象而虛構了這一幕。

其實諸葛亮他不是反對伐吳,而是主張伐吳。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可以從隆中對找到根據。

諸葛亮隆中對是非常有名的,他提出了一個戰略構想:先跨有荊益,就是占領荊州和益州,然後東和孫吳,北抗曹操,之後尋找機會兩路出兵。

一路是由襄陽北上,就是從荊州北上;另一路從益州出關,兩路夾擊中原。

諸葛亮是有這麼一個戰略構想的,後來劉備集團也是據此一步一步實現這個戰略計劃的。

先是占領荊州,然後又攻占了劉璋的益州,就是四川。

跨有荊益實現了,然後準備兩路出兵北伐中原,就是這麼一步一步來的。

這個時候發生變故了,關羽北上的時候被孫吳抄了後路,荊州丟失了。

怎麼看待這個問題呢?隆中對大家都說是非常高明的,也確實很高明,但實際上有它的缺陷。

這個缺陷在哪兒呢?諸葛亮當初設計這個戰略構想的時候他是站在蜀漢這個角度,他沒有通盤考慮,實際上荊州對孫吳也是至關重要的。

因為如果孫吳不占領荊州的話,那麼就等於它的西邊的大門是敞開的,對手就可以順著長江東下一直打到它的都城建業。

所以孫吳是必須要占領荊州不可,只有這樣他心裡才踏實。

但是諸葛亮他當初設計的時候沒考慮到這個,他低估了孫吳占領荊州的決心。

他認為只要是兩家和好平分了荊州,你占一部分我占一部分就可以了。

荊州丟失了之後,諸葛亮隆中對的戰略構想就破滅了,他沒法實現兩路夾攻中原的戰略態勢了。

他占領荊州的目的是為了夾攻中原,他並不想威脅東吳。

但是東吳卻認為沒有荊州我西邊的大門鑰匙就掌握在你們的手裡,主動權在你們那兒,你想打我就打我。

實際上是這麼一種態勢。

荊州丟了以後,為關羽報仇當然是劉備伐吳的一個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

因為當時劉備已經很成熟了,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他不會為一怒輕率地發動這麼大一場戰爭。

同時要考慮到他發動伐東吳的戰爭的時候關羽死了已經有一年多了這個時間因素,按理說劉備這個怒氣應該也消得差不多了吧!

所以劉備伐吳有主要因素就是要奪回荊州,重新恢復兩路夾攻中原的戰略態勢,這是最主要的。

所以從這兒可以看出來,諸葛亮他不會反對奪取荊州,因為這是當初他設計的戰略構想的一部分,完全符合他的戰略,他當然不會反對,反倒是贊同的。

這從伐吳前後的一些事件可以得到印證。

當時劉備伐東吳的主張有很多人反對,包括趙雲都反對,但是為什麼沒勸住呢?劉備當時是集團的首領,諸葛亮又是一個決策的人物,所以兩種力量加在一起是誰也反對不了的。

後來劉備伐東吳失敗之後,諸葛亮說了一句話,他說要是法正還在就好了——法正也是劉備手下一個大謀士。

他說法正肯定會勸劉備不要伐東吳,可見當時沒有說話很有分量的謀臣包括諸葛亮對伐吳進行阻止。

通過種種跡象分析,說明諸葛亮反對伐東吳只是小說者言,靠不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蜀漢沒能問鼎天下,是因為他錯了麼?

諸葛亮未出茅廬,便知天下三分,諸葛亮初次登入政治舞台就是以《隆中對》給劉備描述了一個戰略遠景。諸葛亮在對策中,為劉備成就蜀漢大業規劃了一條明確而又完整的內政、外交政策和軍事路線,相當周詳地描繪出...

諸葛亮、五虎將那麼牛,為何蜀國先亡了

蜀漢政權,以劉備之德,孔明之智,五虎之勇,又有十萬大軍,加之漢室正統的身份和蜀道奇險的拱衛,被人們寄以無限厚望,卻在鄧艾的奇襲之下瞬間便轟然倒塌,並且先於東吳滅亡近二十年。人們不禁會問:蜀國即使...

隆中對的三個重大戰略失誤

諸葛亮是我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年僅二十七歲的諸葛亮初出茅廬,就向劉備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戰略構想,這就是著名的《隆中對》。《隆中對》準確預見了漢末天下三分的歷史發展趨勢,為蜀漢立國提...

五虎大將關羽敗走麥城,劉備為什麼不救?

熟讀三國的歷史,大家都知道,在建安二十四年,蜀漢五虎頭號大將關羽在敗走麥城時為吳將截獲,被斬於臨沮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關羽敗走麥城,意味著荊州的丟失,荊州人才儲備的丟失,蜀漢政權的勢力進一步的削...

三國成語故事:簞食壺漿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諸葛亮傳》,時間是獻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冬。故事的主人公有兩個,分別為諸葛亮和劉備。該故事出自著名的《隆中對》。先來看看原文:

諸葛亮《隆中對》的戰略是空想?

「若跨有 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