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雖得其主,為何不得其時,毛主席是這樣評價其一個因素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鼎立之時,北方曹魏勢大,但三家對比國力差距並不懸殊,真正決定三家走向的是人才的實力。

曹魏有曹真、司馬懿,東吳呂蒙、陸遜,蜀漢則有諸葛亮,但是最後統一的中國的卻是幾十年後的西晉,諸葛亮並沒有完成「隆中對」中的戰略目標,到底是什麼影響了他的的成功。

其下是主要兩大因素。

第一大因素就是劉備的決策。

在三家中劉備是發家最晚的一個,曹操早已一統北方,東吳經營三代,而劉備卻無立足之地,「隆中對」中諸葛亮提出先占據荊州。

當時劉表庸碌,諸葛亮等建議謀取荊州,卻被劉備拒絕。

後曹操南下不費一兵一卒得荊州全境。

即使赤壁之戰所得來的也不過是三分得其一。

關羽死後,劉備親自領兵東征孫吳。

從戰略上來看,曹魏經營北方多年,早已根基穩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奪取。

而孫權剛占據荊州,統治並不穩定,劉備東征前期,荊州就有大量人的投靠,可見東征的軍事行動是正確的。

可惜極具奇謀的法正已去世,劉備的決策水平不強,敗走白帝城,從而導致蜀漢國力大損。

第二大因素就是關羽的孤傲自大。

毛主席是這樣評價關羽性格對「隆中對」戰略影響的。

毛主席談到:「關羽這個人雖然斬華雄,誅顏良、文丑,過五關斬六將,擒龐德,威震華夏,但孤傲自大。

」「關羽從思想上看不起東吳,不能認真貫徹執行諸葛亮「東聯孫吳,北拒曹操」的戰略方針,這就從根本上否定了諸葛亮的戰略意圖,結果失掉了根據地,丟了荊州,自己也被東吳殺掉了。

「隆中對」中諸葛亮提出占據荊州之後,再取得西川之地,然後兵分兩路夾擊曹魏,這是非常可行的一個方案,且當時劉備已占得荊州、西川益州、東川漢中,已經打下一統天下的基礎。

可惜關羽沒有執行「東聯孫吳,北拒曹操」的戰略方針。

大意失荊州後,蜀漢地盤縮小三分之一,荊州北進之路已失去。

後曹魏司馬懿執行固守戰略,諸葛亮任憑天大本事始終未能得全功,這不得不說關羽失荊州又是影響諸葛亮成功北伐的一大因素。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蜀漢政權,中國歷史上閃耀的流星

三國,中國歷史上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從群雄逐鹿到三足鼎立,再到三分歸一,無數英雄在亂世中崛起,也在這個亂世中消逝。 蜀漢政權是三國中成立最晚的政權。劉備的戎馬生涯前二十年幾乎屬於顛沛流離的狀態,...

三國風云:諸葛亮刻意安排在華容道放走曹操?

在一個弱者、次強者、強者的三方對決中,如果次強者者水平較高,則弱者最好是挑起次強者和強者之間的爭鬥,而自己就袖手旁觀坐收漁翁之利;如果次強者水平也較低,那麼弱者為了爭取更大的生存機會,就應當先幫...

劉備舉兵征討東吳,為什麼不帶上諸葛亮?

摘要:公元221年,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親率大軍東征孫吳,但是劉備沒有帶上諸葛亮,這是為什麼呢?公元221年,劉備舉全國之力,率十萬大軍,發動了三國最後一場大戰役——夷陵之戰,東征孫吳的口號是為...

諸葛亮、五虎將那麼牛,為何蜀國先亡了

蜀漢政權,以劉備之德,孔明之智,五虎之勇,又有十萬大軍,加之漢室正統的身份和蜀道奇險的拱衛,被人們寄以無限厚望,卻在鄧艾的奇襲之下瞬間便轟然倒塌,並且先於東吳滅亡近二十年。人們不禁會問:蜀國即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