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一生最完美的計策!經過1400年,仍能幫助一個流寇當上皇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公元208年,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了絕世天才諸葛亮。
在草廬中,諸葛亮對劉備縱論天下形勢,最終提出了震鑠古今的《隆中對》。
在這篇對策中,諸葛亮為劉備提出了「三足鼎立,橫跨荊益」的戰略構想。
具體實施是,首先要取得荊州,東聯孫權,然後向西占據益州,實現荊益一體,對抗曹操。
之後,若天下有變,則兵分兩路。
劉備帶領益州之眾出秦川,關羽帶荊州之眾出中原,則天下可定。
劉備聽完《隆中對》後,頓時感到茅塞頓開。
之前劉備從未有人幫他制定戰略方案,因此終其一生都沒有找到自己的方向。
遇到了諸葛亮,劉備才真正明白自己應該做什麼,向什麼方向努力。
最終,事實發展果然如諸葛亮所料,劉備在赤壁之戰後實現了橫跨荊益的構想。
之後,劉備帶領益州之眾攻陷漢中,兵窺涼州;關羽帶領荊州之眾北伐,水淹于禁七軍,圍困襄陽,從而威震華夏。
可以說,如果不是東吳在關羽身後捅了一刀,《隆中對》的構想就要實現了。
因為在當時,曹操都準備遷出許昌,以躲避關羽的鋒芒。
然而隨著蜀國「復興漢室」事業的失敗,很多人開始對《隆中對》提出了反對意見。
毛主席認為,《隆中對》並不能為劉備帶來天下。
劉備分益州、荊州之兵進取中原,造成兵力分散,不符合集中優勢兵力的要求,因此很難擊潰強大的魏國。
雖然後世對《隆中對》非議頗多,但是這個對策的實操價值卻是毋庸置疑的。
蜀漢滅亡後1400多年,《隆中對》仍能指導一個流寇割據一方,並在西蜀成就帝業。
這個流寇便是張獻忠。
明朝時,《三國演義》已經在中國廣泛流行,無論是瀋陽的努爾哈赤,還是內地的李自成、張獻忠,都熱衷於以《三國演義》為兵法。
1643年,張獻忠從河南一直殺到湖北,他手下的謀士建議他效仿諸葛武侯的《隆中對》,占據荊州和四川,從而稱霸一方。
隨後,張獻忠立即展開行動,攻陷襄陽、武昌,隨後他又帶兵南下,占據了整個湖南。
漢代的荊州大地,大半皆為張獻忠所有。
隨後,張獻忠在湖南、湖北大肆屠戮藩王,搶得大量金銀。
隨後他利用這些財富,發動了大規模西征,目標直指四川。
1644年正月,張獻忠率部向四川進發,八月,攻克成都。
此後四川大部分地區為農民軍所控制。
就這樣,張獻忠利用《隆中對》,輕而易舉地實現了橫跨荊益的構想,從而成為明末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
隨後,張獻忠在成都稱帝,國號「大西」,年號「大順」。
歷經1400多年,《隆中對》竟仍然有效,由此可見諸葛亮的遠見卓識簡直超乎人的想像。
隨後,張獻忠又北上攻打漢中,結果被李自成所擊敗。
就這樣,明末出現了新的三國鼎立的局面,李自成(後來是滿清)割據北方,張獻忠占據西南,而南明小朝廷保有江南、嶺南。
控制範圍大體與老三國相若。
然而可惜的是,張獻忠並沒有長時間的保持他的國祚。
雖然他軍事才能很高,但治國水平卻趨近於孩童,行事暴虐,毫無章法可言。
由於一直沒能鞏固政權,因此「大西」的凝聚力很弱,當滿洲人打進來後,幾乎沒能組織有效的抵抗。
張獻忠最終被滿洲神箭手一箭射死。
但是有趣的是,張獻忠的餘部仍然秉承《隆中對》的構想,繼續與滿清對抗,而他們的領頭人李定國,正是以「明朝諸葛亮」而自居的。
實際操作中,李定國也盡力模仿諸葛亮,最終決定和諸葛亮一樣進軍雲南,先鞏固後方,以作為新的抗清基地。
總而言之,《隆中對》具有卓越的實操價值。
它非常適合相對弱小、無力逐鹿中原的割據軍閥,因為它規避了中原和江南必然存在的強敵,提供了合理的滾雪球做大的方案。
當年劉備沒有尺寸之地,依照《隆中對》後最終得以建立季漢;而張獻忠不過是一介流賊,結果也取得不小的成功。
如果張獻忠像諸葛亮一樣懂得治國,說不定真能依靠四川的豐富資源,提前實現「驅逐韃虜,恢復中華」,進而定鼎中原的偉業。
雖然《隆中對》確實在爭奪天下方面有所不足,但如果只想稱霸一方,卻是最好的選擇。
領袖評價諸葛亮與司馬懿之間誰更勝一籌
眾所周知諸葛亮足智多謀是劉備身邊的左膀右臂,《三國演義》寫的火燒新野、草船借箭、舌戰群儒、罵死王朗...都凸顯出來諸葛亮的大智慧形象。上方谷一戰中,差點要燒死司馬懿等等,莫非諸葛亮真的比司馬朗更...
諸葛亮的「隆中對」,到底有沒有成功的可能性?
建安 十二年(公元207年), 劉備 三次往訪隱居隆中的諸葛亮,詢以治世大計。 諸葛亮 分析天下形勢,提出占據 荊 益 兩州,安撫西南各族,聯合 孫權 ,整頓內政,俟機從 荊 益 兩路北伐 曹操...
三國謀士系列之七:諸葛亮能出山,這兩個人最關鍵
對於劉備的到來劉表是歡迎的,還給劉備提供了部分兵力,鎮守荊州的北大門——新野,允許劉備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軍事實體在荊州生存。起初劉備對劉表臨危扶持還是非常感激的,表現也是非常賣力。建安七年(公元...
諸葛亮一生最大的遺憾——《隆中對》沒有實現完
武廟十哲蜀漢丞相諸葛亮一直是古代歷史上智慧和忠誠的化身,其27歲的時候一直隱居鄉野,但是卻兩耳只聞窗外事,一心還讀者聖賢書。對天下大勢諸侯秉性可謂是瞭若指掌。
隆中對那麼牛,諸葛亮卻依然無法助劉備復興漢室
眾所周知,劉備三顧茅廬,請得諸葛亮出山,助其興復漢室,諸葛亮給劉備的策略就是大名鼎鼎的《隆中對》。《隆中對》的內容大致是這樣的:不要再跟曹操和孫權死磕。要先取荊州也就是今天的湖南湖北這一帶為根據...
五虎大將關羽敗走麥城,劉備為什麼不救?
熟讀三國的歷史,大家都知道,在建安二十四年,蜀漢五虎頭號大將關羽在敗走麥城時為吳將截獲,被斬於臨沮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關羽敗走麥城,意味著荊州的丟失,荊州人才儲備的丟失,蜀漢政權的勢力進一步的削...
揭秘三國劉備不能一統天下的原因
劉備不能一統天下的原因劉備的一生和劉邦非常相似,唯獨不同的是最後劉邦成功了,開創了大漢400多年的基業,而劉備則是很不幸的失敗了最後悽慘的病逝在了白帝城中,那麼為什麼劉備會失敗呢?劉備為什麼不能...
諸葛亮的《隆中對》是絕世奇謀?毛主席卻說了這樣一番話
相信大家都知道《隆中對》,這是劉備三次拜訪諸葛亮得到的驚天策略。這段佳話,不僅《三國演義》中寫的格外詳細,《三國志》也是著墨繁多。歷史上眾多人更是將其看為戰略奇篇,為此這篇文章還進入了初中語文,...
諸葛亮《隆中對》的一處硬傷,偉大領袖點評一針見血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才幹遠在管仲、樂毅之上,成了與西漢開國三傑蕭何、張良、韓信比肩的大功臣。可謂千古一人、罕有其匹。羅貫中即便極力貶抑曹魏、力挺劉備,也無法改變歷史,只能拚命描摹諸葛亮,最終...
諸葛亮:蜀漢沒能問鼎天下,是因為他錯了麼?
諸葛亮未出茅廬,便知天下三分,諸葛亮初次登入政治舞台就是以《隆中對》給劉備描述了一個戰略遠景。諸葛亮在對策中,為劉備成就蜀漢大業規劃了一條明確而又完整的內政、外交政策和軍事路線,相當周詳地描繪出...
《隆中對》暗藏致命傷?諸葛亮算錯一步棋,劉備孫權火拚不可避免
文:立早閒人(白馬晉一原創團隊成員)諸葛亮在《三國志》中是個凡人,芸芸眾生中的一員,東漢三國里稱得上出色的政治家和傑出的軍事家,其政治才幹在於治理國家,發展經濟,安撫民心,軍事才幹則體現在軍事著...
劉備三顧茅廬,和諸葛亮的《隆中對》有一致命錯誤,導致蜀國衰亡
三顧茅廬是長篇小說《三國演義》中一個精彩的故事情節,說的是當時屯兵新野的劉備,帶著大將關羽、張飛,三次到襄陽隆中諸葛草廬請諸葛亮出山輔佐的故事。此後傳為佳話,漸成典故。現在常用來比喻真心誠意,一...
原來諸葛亮一直是主張伐吳,從未反對,一般人理解不了!
劉備伐吳是為關羽報仇,諸葛亮的態度是反對伐吳,其實這個是小說人的議論,大家習慣於這麼認識。主要是由於伐吳失敗了,文學作品為了維護諸葛亮的完美形象而虛構了這一幕。其實諸葛亮他不是反對伐吳,而是主張伐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