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隆中對只因未記一人 導致無法中興漢室徒勞而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亮早在當年劉備三顧茅廬時就提出了心繫天下的《隆中對》,然而,最終還是在第六次北伐出師未捷的情況下抱憾而逝了,他之所以如此,一來是因為彼時的政治軍事形勢已和隆中對誕生時大不相同,二來是因為《隆中對》本身就有一個很大的疏漏。

筆者為什麼這麼說呢?咱們還是先從隆中對的具體內容說起吧。

公元207年,劉備三顧茅廬後終於見到了諸葛亮,就在二人初次會面的那個時候,諸葛亮提出了彪炳史冊,千古流芳的隆中對:……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劉備對諸葛亮的隆中對非常欣賞,「於是與亮情好日密」,如魚得水,以至於惹得關羽、張飛這兩個鐵桿兄弟都不高興了。

君臣二人相見恨晚,魚水相得固然是好事,遺憾的是,諸葛亮的《隆中對》疏忽了一個重要因素,而劉備也沒有注意到這一點,因此造成了關羽,乃至蜀漢政權的悲劇結局。

這個重要因素就是孫權的性格和志向。

在《隆中對》里,諸葛亮為劉備制定了從荊州、益州兩路出兵北定中原的軍事路線,並且給出了「天下有變」的大前提,實際上這個軍事行動還應該有一個同樣重要的前提:江東孫權按兵不動,坐山觀虎鬥。

然而,這好像只是諸葛亮的一廂情願,事實上孫權不但不肯在劉備兩路北伐時做一個無所事事的旁觀者,而且他對荊州一直虎視眈眈,無論如何也不會讓劉備順利得到整個荊湘九郡。

孫權對荊州的覬覦早在劉表逝世時就已經充分表現出來了。

如果說孫權早年攻打江夏黃祖還有為父復仇的成分,那麼他在黃祖死後對荊州的關注就完全是出於開拓領土,擴展勢力的想法了

劉表病逝後,孫權派魯肅以弔孝為名前往襄陽打探荊州集團的軍政信息,當他得知劉表二子爭位,衝突一觸即發時,心裡就有了劍指荊州,一統江南的雄偉計劃,無奈曹操動作比他更快,在他行動之前已經向荊州派出了浩浩蕩蕩的十幾萬大軍。

這才有了孫劉聯手,赤壁鏖兵,三足鼎立的精彩故事。

諸葛亮在《隆中對》里把孫權定位為可以聯合的對象,即「可為援,不可圖」,當然是非常正確的,但如果他認為孫劉聯盟是風雨無虞的鐵板一塊,那就大錯特錯了,要知道,即使在聯劉抗曹的代言人魯肅擔任東吳大都督的時候,孫劉之間仍然爆發了十分激烈的荊州爭奪戰。

公元217年,魯肅病逝,孫權對魯肅作出了這樣的最終評價"子敬東來,致達於孤。

孤與宴語,便及大略帝王之業,此一快也。

後孟德因獲劉琮之勢,張言方率數十萬眾水步俱下。

孤普請諸將,咨問所宜,無適先對,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修檄迎之,子敬即駁言不可,勸孤急呼公瑾,付任以眾,逆而擊之,此二快也。

且其決計策,意出張蘇遠矣;後雖勸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損失二長也」,這段話充分表明孫權並不滿足於和劉備平分荊州的江南部分(江北部分主要由曹操控制),他甚至認為如果沒有按照魯肅的建議借地給劉備,說不定他早就把整個江南都收入囊中了。

魯肅初見孫權時提出的「榻上策」,即東吳版的「隆中對」,是深得孫權之心的,這說明孫權也有著北伐中原一統天下的遠大抱負,他並不滿足於僅僅割據江東做個東吳之主。

實際上,孫權一直在等待著機會先拿下荊州,然後北上滅曹一統華夏。

公元219年,在劉備奪取漢中的戰役中,老將黃忠斬殺夏侯淵,威震定軍山,遠在荊州的關羽坐不住了,他立功心切,在沒有請示的情況下悍然發動了襄樊戰役。

遺憾的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如果把被殺的龐德、被俘的于禁比作蟬,關羽就是洋洋得意的螳螂,而呂蒙則是背後插刀的黃雀。

在呂蒙白衣渡江,襲取荊州的情況下,被人斷了後路的關二爺不得不上演了敗走麥城,身首異處的悲劇戲碼。

其實,早在魯肅逝世甚至更早的時候,諸葛亮就應該意識到了在荊州的歸屬上,孫劉之間必定會有一場你爭我奪,你死我活的大戰,但不知為什麼他沒有為此做出足夠充分,確實有效的準備。

按照《隆中對》的設想,諸葛亮和劉備本來是想兩條腿從南方挺進北方的,荊州的丟失使劉備集團成了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獨腳漢,北伐大業的成功因此大打折扣,緊接著劉備又在報仇伐吳中慘遭失敗,含恨而死,這更令北伐大業雪上加霜,前途渺茫。

孫權之叛,荊州之失,劉備之死讓諸葛亮的《隆中對》在某種意義上成了鏡中花,水中月,成了不可能的任務,這也就註定了此後諸葛亮的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只能是以攻為守的無奈之舉,只能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悲壯之舉,也正是這種無奈的悲壯鑄就了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的偉大形象。

千古傳頌的《隆中對》讓諸葛亮幫助劉備得到了荊州和益州,有了和曹操孫權相抗衡的實力,但從某種意義上說,《隆中對》的疏漏導致了諸葛亮北伐中原光復漢室的失敗,因此,我們不妨做出這樣的感慨:諸葛亮此生,成也《隆中對》,敗也《隆中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分天下其實並不是諸葛亮第一個提出來的

《三國演義》寫道: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對」。他分析形勢時說到:現在曹操已經戰勝袁紹,擁有百萬大軍,而他又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時候已經不能輕易和他爭勝負了。孫權占據江東,已經三代。...

三國四大軍師究竟誰最厲害?

在中國歷史上,兩軍作戰,作為智囊團決策者軍師的作用非常重要。諸葛亮的「隆中對」是天才的預見。在劉備集團東奔西走,力量弱小,不成氣候的情況下,軍師諸葛亮能夠恰如其分地分析敵、我、友的實力對比,預見...

東吳諸將,魯肅為首,夢三國老好人魯肅

說起東吳諸將,大家想起最多的無出江東四英。其中,周瑜「長壯有姿貌」。其人「雄烈,且膽略兼人」。助孫策奪取江東,破曹操與赤壁,攜威猛之師下南郡等地。呂蒙,「有謀斷,識軍計。譎郝普,禽關羽。」陸遜...

袁南生:魯肅比諸葛亮高明在哪裡?

[摘要]外交要服從和服務於國家利益;外交目標必須以國力為基礎,不能透支國力;該妥協時妥協是理性外交、成功外交的題中應有之義;對盟友不能一味遷就,該堅持的要堅持,該鬥爭的要鬥爭。外交要服從和服務於...

「隆中對」只是個可恥的陰謀!

雖然用「可恥」來形容「隆中對」有失偏頗,但種種跡象表明「隆中對」只是個陰謀,「三分天下」並不是諸葛亮對天下之勢的有效預測,而是諸葛家族通過陰謀手段想達到的目的。

讓諸葛亮頭疼的荊州外交風波,在215年差點崩盤

正當劉備、諸葛亮攻占益州,轟轟烈烈的進行「西部大開發」時,東邊卻來了麻煩。這麻煩還是來自於之前的盟友孫權。根據《隆中對》,江東孫吳是興復漢室的當然盟友,要長期合作。劉備孫權共同在赤壁之戰打敗了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