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戰略規劃-隆中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隆中對是諸葛亮為劉備做的戰略規劃,未出隆中已知三分。
劉備三顧茅廬見諸葛亮首先講自己復興漢室多年還是一事無成,但我還未放棄。
君你為我排擾解難嗎?諸葛亮的規劃是:首先要建立自己的革命根據地,槍桿子出政權。
曹操勢大力量最強,暫時要避鋒芒。
孫權在江東已歷三世,政權穩固也不能打主意。
能打注意的只有荊州益州,因為其主不能守。
很多人講諸葛亮的隆中對是錯誤的,這個本人不認同。
隆中對講的很清楚:曹操已統一北方,我們打不了注意。
孫權在江東已歷三世也打不了注意。
能打主意的就只有荊州和益州。
因為劉表劉璋都守不住。
難道在當時劉備還能有別的更好選擇嗎?打北方曹操的注意?還是打江東孫權的注意?曹操孫權兩方都在打荊州的主意。
曹操一統北方時就曾講下一步就是荊州了。
孫權也是把據有荊州為南面稱孤進而成就帝業的必爭之地。
只能說是劉備太晚遇為他做戰略規劃的諸葛亮了。
公元209年劉備拿下荊州四郡:零陵、桂陽、長沙、零陵。
然後向東吳要了半個南郡。
公元211年劉備入蜀,公元214年拿下蜀地。
公元219年拿下漢中。
實現了當年諸葛亮跨有荊益的戰略目標。
荊州未能全據只有半個荊州。
這是計劃中的變數,但整體上還是照著隆中對走的。
但因公元219年關羽丟了,使隆中對不能實現了。
隆中對講跨有荊益後就發展經濟,招覽人才。
跟周邊的少數民交好。
待迂天下有變時,荊益兩路進軍北伐。
這樣漢室興復就有望了。
很多人講什麼千里之遙兩分兵是錯誤的。
這個我不認同。
歷代以來分兵,比比皆是。
怎麼蜀漢這裡就是錯的。
何況荊州益州是相連的。
漢中能順漢水到荊州,巴蜀能順長江而下直達荊州。
如漢朝衛青霍去病分兩路深入大漠兩千里殲滅匈奴主力。
如明朝北伐就是北西兩路進軍,一路向中原一路向西南北。
解放戰爭百萬大軍千里分東中西三路,渡過長江。
如西晉滅吳,分西中東三路伐吳。
像抗日戰爭八路軍三個師不分赴不同的地方開闢抗日根據地。
像劉邦韓信不也分兩路。
韓信攻魏趙齊國,劉邦攻項羽。
集中兵力也不盡然是對的,像二戰法國把軍隊都集中在馬奇諾防線。
德國分三個集團軍,C集團軍佯攻馬奇諾防線。
B集團軍吸引英法聯軍。
A集團軍為主力繞過重兵防守的馬奇諾防線。
直插防守薄弱地帶,一舉打敗法國。
至少蜀漢有荊益在手遠比只有益州機會大的多。
還有人講蜀漢根本守不住荊州乾脆棄荊州,這是不對的。
蜀漢據荊州十餘年,如果守不住早丟了。
東吳打荊州的主意不是一天兩天的。
益州的糧草器械軍隊完全能順江而下支援救援荊州,也能更好的支援荊州北伐。
只是由於關羽的自大丟了荊州。
東晉南朝就曾在益州荊州方向北伐,一舉攻破洛陽長安。
桓溫攻破洛陽,要求遷都回洛陽。
東晉政府根本不同意。
桓溫為防大權旁落於是班師回朝。
在北方政權內亂時,將領要求北伐。
可是東晉不許,這時就是天下有變。
當時東晉的內鬥和限制,桓溫從荊州方向也只是率四萬人北伐而已。
益州方向也只是數萬,攻到長安。
後繼無力,而且桓溫因斷糧而匆退軍。
要知道東晉的地盤可是東吳加蜀漢。
蜀漢東吳同時北伐有三次左右。
第一次蜀漢十萬東吳十餘萬。
第二次蜀漢數萬,東吳二十萬。
第三次蜀漢數萬,東吳十餘萬。
可見東晉並未全力支持北伐。
還有的人講關羽是因隆中對死的,早點丟了荊州。
將來在益州北伐更好。
我認為這是不現實。
關羽的死跟隆中對沒有半毛錢關係。
隆中對講天下有變兩路進軍。
公元219年七月天下無變又未兩路進軍。
公元219年八月水淹七軍,九十月圍攻襄樊。
十月東吳密謀偷襲荊州,關羽也在這時再抽荊州軍隊北上前線。
閆十月東吳偷襲荊州。
關羽已得到消息,但未回救。
十一月荊州大部分城池已丟,關羽這時才回救。
荊州將士家屬都在城中,都拋棄關羽投降了。
十二月關羽死了。
關羽一誤再誤怎麼能怪在隆中對身上呢。
東吳也有類似的隆中對,大約在公元200年後魯肅對孫權講:曹操勢大,暫不能打主意。
我們應先拿上荊州,一統長江。
然後稱王稱帝,一統天下。
公元229年孫權稱帝在登壇時回過頭來對眾人講:過去魯肅常對我說到這件事,可以說他真是明白天下大勢啊。
諸葛亮:蜀漢沒能問鼎天下,是因為他錯了麼?
諸葛亮未出茅廬,便知天下三分,諸葛亮初次登入政治舞台就是以《隆中對》給劉備描述了一個戰略遠景。諸葛亮在對策中,為劉備成就蜀漢大業規劃了一條明確而又完整的內政、外交政策和軍事路線,相當周詳地描繪出...
五虎大將關羽敗走麥城,劉備為什麼不救?
熟讀三國的歷史,大家都知道,在建安二十四年,蜀漢五虎頭號大將關羽在敗走麥城時為吳將截獲,被斬於臨沮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關羽敗走麥城,意味著荊州的丟失,荊州人才儲備的丟失,蜀漢政權的勢力進一步的削...
「隆中對」戰略上的弊端,劉備卻堅定執行,最終將蜀漢帶入被動
三國時期,蜀漢的建立,多數人都認為是諸葛亮出山,踐行隆中對所做的貢獻。但是,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也正是隆中對中戰略上的弊端註定了蜀漢後期處處被動,一蹶不振,最後最先被滅亡!這背後的真相是什...
關羽北伐與《隆中對》不符,諸葛亮要借吳人之手除掉關羽?
東漢末年的襄樊之戰,亦稱為關羽北伐、襄樊戰役或荊州爭奪戰,指的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部將關羽率軍從荊州南郡出兵,進攻曹魏占據的襄陽、樊城的一次重要戰役。此戰初期,關羽先是圍困襄陽、樊...
諸葛亮的《隆中對》,為何最終敗給了魯肅的《江東對》
文|小河對岸劉備在遇上諸葛亮之前,雖有英雄之志卻無明確的戰略規劃,以致其年近半百而事無成。直待諸葛亮在隆中為劉備謀劃了奪取荊州、益州之地以為基業的戰略規劃,才使得劉備如撥雲見日而茅塞頓開。
《隆中對》堪稱史上最有名的戰略方針 但被毛主席指出致命要害
上一篇文章中,濤哥為大家分析了,為什麼諸葛亮不會投曹操、孫權、劉表,只能選擇劉備的原因。是因為諸葛亮是一個沒落士族子弟,在被士族掌控統治權利的曹操、孫權、劉表等勢力中,即便這些人能重用其才,可是...
關羽進攻樊城完全是違背隆中對規劃,也註定隆中對無法實現
在我國,關羽大意失荊州的典故大家都知道。赤壁之戰後,荊州被瓜分,劉備按照隆中對規划進軍益州,於是留下關羽鎮守荊州。劉備集團進軍益州時,荊州形勢很微妙,三方形成了一個平衡。公元219年關羽率軍從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