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不能得天下的原因原來如此,毛主席說一個反問句,指出隆中對最大漏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讀《三國演義》總會有一個困惑:劉備擁有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和天下無敵的五虎將,怎麼在三國之中還是最弱的,而且蜀漢第一個滅亡?

有人分析,這是因為諸葛亮的隆中對有巨大漏洞,決定了劉備不可能成功。

所謂成也蕭何敗蕭何,對劉備來說,是成也隆中對敗隆中對。

隆中對的核心就是提出三足鼎立,承認曹操占據北方,孫權占據江東的現實,劉備占領荊州和益州,按照隆中對的原話說就是「跨有荊、益」,聯合孫權對付曹操。

等待機會,「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如此兩路齊出,「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劉備本是一個一無所有的草鞋攤主,就是秉承隆中對,才建立了國家,當上了開國皇帝。

劉備當皇帝以後,嘗到了隆中對的甜頭,繼續遵行隆中對。

劉備讓關羽鎮守荊州,然後他占領漢中,為兵出秦川建立後備基地。

可是,這一看似完美的安排有個巨大漏洞。

毛澤東在讀蘇洵《權書·項籍》時,說做過批註,說劉備其始誤於隆中對』」,原因是「千里之遙而二分兵力,其終則關羽、劉備、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敗?

毛澤東不愧為偉大軍事家,他的分析是很有見地的。

劉備進攻益州,派關羽領重兵鎮守荊州,是毛澤東所說的里之遙而「二分兵力」。

占領漢中後,劉備就要同時經營漢中、益州、荊州,這就是毛澤東所說的三分兵力」。

最終,關羽丟了荊州,劉備為了奪回荊州,舉全國之兵復仇,結果慘敗,失了元氣,蜀漢從此轉向衰落。

無論二分兵力,還是三分兵力, 都要占領荊州,這就是「隆中對」強調的 「跨有荊、益。

但是,隆中對還要 「外結好孫權。

因為荊州也是孫權的要爭取的地盤,因此「跨有荊、益」和「外結好孫權」就自相矛盾。

劉備抱著荊州不放,自會無法結好孫權,最終吳和蜀翻臉,把孫權推向曹操一方。


劉備和孫權聯合對付曹操,變成了孫權和曹操結盟襲擊關羽。

因此,守住荊州是隆中對的最大漏洞,也是劉備和諸葛亮的決策失誤。

劉備死後,諸葛亮也意識到了這一漏洞,所以他一次次興師北伐,但是從不染指荊州,是因為他意識到再去荊州搞小動作,就會得罪孫權,那時蜀漢就沒有任何活路了。

圖片描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隆中對有個致命錯誤,使劉備不能統一天下

《隆中對》太有名了,不論在歷史上還是《三國演義》中,它都是一部重頭戲。創業屢遭失敗的劉備,拜訪茅廬里待價而沽的諸葛亮,諸葛亮為他分析天下形勢和未來的戰略規劃,聽得劉備陶醉不已。把諸葛亮請出了茅廬...

五虎大將關羽敗走麥城,劉備為什麼不救?

熟讀三國的歷史,大家都知道,在建安二十四年,蜀漢五虎頭號大將關羽在敗走麥城時為吳將截獲,被斬於臨沮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關羽敗走麥城,意味著荊州的丟失,荊州人才儲備的丟失,蜀漢政權的勢力進一步的削...

隆中對的三個重大戰略失誤

諸葛亮是我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年僅二十七歲的諸葛亮初出茅廬,就向劉備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戰略構想,這就是著名的《隆中對》。《隆中對》準確預見了漢末天下三分的歷史發展趨勢,為蜀漢立國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