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一句話指出隆中對最大漏洞,揭示劉備擁有諸葛亮卻不能得天下的癥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讀《三國演義》總會有一個困惑:劉備擁有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和天下無敵的五虎將,怎麼在三國之中還是最弱的,而且蜀漢第一個滅亡?
有人分析,這是因為諸葛亮的隆中對有巨大漏洞,決定了劉備不可能成功。
所謂成也蕭何敗蕭何,對劉備來說,是成也隆中對敗隆中對。
隆中對的核心就是提出三足鼎立,承認曹操占據北方,孫權占據江東的現實,劉備占領荊州和益州,按照隆中對的原話說就是「跨有荊、益」,聯合孫權對付曹操。
等待機會,「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如此兩路齊出,「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劉備本是一個一無所有的草鞋攤主,就是秉承隆中對,才建立了國家,當上了開國皇帝。
劉備當皇帝以後,嘗到了隆中對的甜頭,繼續遵行隆中對。
劉備讓關羽鎮守荊州,然後他占領漢中,為兵出秦川建立後備基地。
可是,這一看似完美的安排有個巨大漏洞。
毛澤東在讀蘇洵《權書·項籍》時,說做過批註,說劉備「其始誤於『隆中對』」,原因是「千里之遙而二分兵力,其終則關羽、劉備、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敗?」
毛澤東不愧為偉大軍事家,他的分析是很有見地的。
劉備進攻益州,派關羽領重兵鎮守荊州,是毛澤東所說的千里之遙而「二分兵力」。
占領漢中後,劉備就要同時經營漢中、益州、荊州,這就是毛澤東所說的三分兵力」。
最終,關羽丟了荊州,劉備為了奪回荊州,舉全國之兵復仇,結果慘敗,失了元氣,蜀漢從此轉向衰落。
無論二分兵力,還是三分兵力, 都要占領荊州,這就是「隆中對」強調的 「跨有荊、益。
」
但是,隆中對還要 「外結好孫權。
因為荊州也是孫權的要爭取的地盤,因此「跨有荊、益」和「外結好孫權」就自相矛盾。
劉備抱著荊州不放,自會無法結好孫權,最終吳和蜀翻臉,把孫權推向曹操一方。
劉備和孫權聯合對付曹操,變成了孫權和曹操結盟襲擊關羽。
因此,守住荊州是隆中對的最大漏洞,也是劉備和諸葛亮的決策失誤。
劉備死後,諸葛亮也意識到了這一漏洞,所以他一次次興師北伐,但是從不染指荊州,是因為他意識到再去荊州搞小動作,就會得罪孫權,那時蜀漢就沒有任何活路了。
有人質疑隆中對是諸葛亮忽悠劉備而提出來的,毛主席對此有話要說
《隆中對》本無篇名,節選於《三國志·諸葛亮傳》,只有三百餘字,也叫「草廬對」—— 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
隆中對有個致命錯誤,使劉備不能統一天下,千年來唯有毛主席看透
《隆中對》太有名了,不論在歷史上還是《三國演義》中,它都是一部重頭戲。創業屢遭失敗的劉備,拜訪茅廬里待價而沽的諸葛亮,諸葛亮為他分析天下形勢和未來的戰略規劃,聽得劉備陶醉不已。把諸葛亮請出了茅廬...
劉備文有諸葛亮,武有五虎上將,為何蜀漢最先滅,此人一句話點出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三國時期,動亂年代,卻造就了一批亂世英雄。一代梟雄劉備天生異相,不可一世。自三顧茅廬請得諸葛亮初出山門,如魚得水大展抱負,經數十年艱辛苦戰,終於把風雨飄搖中的劉備集團發展...
諸葛亮《隆中對》中的致命缺陷,毛主席一針見血給了這樣的評價
說起《隆中對》,對三國有一點了解的人都非常的熟悉,《三國演義》的大熱也讓更多的普通老百姓知曉諸葛亮的《隆中對》,《三國演示》中對於《隆中對》的描寫尤其精彩,鋪墊是劉備三顧茅廬,這個過程描寫的活靈...
毛主席這樣評價諸葛亮的《隆中對》,認為他必敗
劉備為了在東漢末期群雄割據的局面中打開一條生路,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前兩次,諸葛亮為了考驗劉備的真誠,故意避而不見,劉備不為所動,第三次去請,諸葛亮終於被感動,於是就有了那場著名的隆中對策...
諸葛亮《隆中對》的一處硬傷,偉大領袖點評一針見血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才幹遠在管仲、樂毅之上,成了與西漢開國三傑蕭何、張良、韓信比肩的大功臣。可謂千古一人、罕有其匹。羅貫中即便極力貶抑曹魏、力挺劉備,也無法改變歷史,只能拚命描摹諸葛亮,最終...
揭秘劉備為什麼不去救關羽,是驚天駭人的大陰謀還是有心無力?
因為《三國演義》和《三國志》有較大差異,三國事跡的是是否否總是有爭論,會有學者認為關羽是劉備害死的,有的認為關羽是諸葛亮害死的,甚至有人說是諸葛亮和劉備合謀害死的?三國就這樣變成了一部陰謀史嗎?...
劉備一生最大的錯誤就是啟用諸葛亮,《隆中對》完全是錯誤的方略
《隆中對》把荊州作為蜀國北伐中原的一個戰略據點,忽視了「荊州在揚州上游,關係吳國的安顧,孫權對荊州是勢所必爭的,否則便不能有吳國」。劉備、諸葛亮在夷陵之戰以前,對此始終無深刻認識,從而反覆同吳...
諸葛亮的《隆中對》是絕世奇謀?毛主席卻說了這樣一番話
相信大家都知道《隆中對》,這是劉備三次拜訪諸葛亮得到的驚天策略。這段佳話,不僅《三國演義》中寫的格外詳細,《三國志》也是著墨繁多。歷史上眾多人更是將其看為戰略奇篇,為此這篇文章還進入了初中語文,...
《隆中對》有個致命錯誤,使劉備不能統一中原,毛主席如何評價他
諸葛亮之才智,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是非常有名的。其輔佐劉備,從四處流走的困境,到割據一方,同曹劉三足鼎立,著實不易。而這一切,誠如劉備當年三顧茅廬時,諸葛亮在《隆中對》的一番規劃。可見當時候的...
五虎大將關羽敗走麥城,劉備為什麼不救?
熟讀三國的歷史,大家都知道,在建安二十四年,蜀漢五虎頭號大將關羽在敗走麥城時為吳將截獲,被斬於臨沮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關羽敗走麥城,意味著荊州的丟失,荊州人才儲備的丟失,蜀漢政權的勢力進一步的削...
被傳唱千年的諸葛亮《隆中對》,竟一開始就出現誤區
說諸葛亮是個英雄,這一點沒有人會懷疑;說英雄也經常會犯錯誤,諸葛亮也不例外,這一點同樣有人相信。千百年來評騭諸葛亮功過得失的文章、言論不知幾何,稱得上是多如過江之鯽。其中直言不諱批評諸葛亮的缺點...
諸葛亮一生最大的遺憾——《隆中對》沒有實現完
武廟十哲蜀漢丞相諸葛亮一直是古代歷史上智慧和忠誠的化身,其27歲的時候一直隱居鄉野,但是卻兩耳只聞窗外事,一心還讀者聖賢書。對天下大勢諸侯秉性可謂是瞭若指掌。
諸葛亮的《隆中對》,為何最終敗給了魯肅的《江東對》
文|小河對岸劉備在遇上諸葛亮之前,雖有英雄之志卻無明確的戰略規劃,以致其年近半百而事無成。直待諸葛亮在隆中為劉備謀劃了奪取荊州、益州之地以為基業的戰略規劃,才使得劉備如撥雲見日而茅塞頓開。
劉備未能統一天下,不是漢朝氣數已盡,而是諸葛亮的隆中對失策了
三國初期,劉備勢單力薄,只有皇室後裔的名義,而無建功立業的資本。諸葛亮認為他是一個正宗的明主,跟著他干名正言順,便給他搞了一個復興漢室,完成帝業並被後人稱之為「隆中對」 的完美策劃案。而恰是這個...
諸葛亮做了16年軍師,到底幫劉備做了什麼,劉備要託孤、讓位
蜀漢皇帝劉備夷陵慘敗,逃到白帝城,病重,命丞相諸葛亮輔佐太子,安排託孤事宜。劉備對諸葛亮說:「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一定能安定國家,成就大業。我的兒子值得輔佐,你就輔佐他,如果他無才,你就取代他...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為何最後沒能統一三國,毛主席道出原因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為何最後沒能統一三國,毛主席道出原因文|程哥說史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
蜀漢有荊州也未必會實現《隆中對》的規劃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對劉備說「將軍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
魏晉:陳壽《隆中對》
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當時駐軍新野的劉備在徐庶建議下,三次到襄陽隆中拜訪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見。諸葛亮為劉備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勢繼而圖取中原的戰略構想。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