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這樣評價諸葛亮的《隆中對》,認為他必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劉備為了在東漢末期群雄割據的局面中打開一條生路,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前兩次,諸葛亮為了考驗劉備的真誠,故意避而不見,劉備不為所動,第三次去請,諸葛亮終於被感動,於是就有了那場著名的隆中對策,《隆中對》是諸葛亮對當時時局的深刻破析,也決定了他追隨劉備集團以後的施政方略。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針對劉備集團人才缺乏,沒有根據地的先天不足,提出了卓有遠見的戰略方針,可以好不誇張的說,《隆中對》就是為諸葛亮專門為劉備量身定做的。
諸葛亮《隆中對》中給劉備開出的病方是,一、當時曹操已經擁有百萬大軍和北方的遼闊地域,而且曹操打作天子的旗號,這個,是不能和他爭鋒的。
孫權在江東的基業也已經歷經三世,其勢力根深蒂固,加之人才濟濟,非但不能圖謀他,還要跟他搞好關係,互為倚靠。
只有荊州的劉表、益州的劉璋其人常常而又後繼無人,可以奪取,以作三分天下。
二、在奪取荊州、益州的同時,利用劉備的帝室之胄的金字招牌,廣攬人才,搞好內部建設。
逐步增加實力。
三、處理好民族關係,防止他們騷擾的同時利用他們。
四、保持跟孫權方面的友好關係。
《隆中對》對於長期被大小軍閥打得到處跑的劉備來說無疑是黑暗中的一盞明燈,照亮了劉備眼前的一篇黑暗。
然而,就是這樣一篇充滿智慧和前瞻性的政治施政方略,卻存在著先天的不足。
首先諸葛亮既想「跨有荊、益、」又想「外結好孫權。
」就是矛盾的,因為你據有了荊州、就是給孫權頭上懸上了一把劍了,荊州對孫權有著泰山壓頂之勢,這是孫權所不能容忍的。
這樣要想跟孫權保持良好的友鄰關係就是一句空話了。
果不其然,孫權在劉備占有益州不久就秘密的派部隊滅了鎮守荊州的關羽。
其實對於《隆中對》的這個缺陷,早在宋朝就給大文豪蘇軾的老爸蘇洵給看出來了,他在《權術·項籍》中批評道「諸葛孔明棄荊州而就西蜀,吾知其無能也。
」後來,毛主席在看老蘇的文章時,在這句下面有批語:
「其始誤於《隆中對》,千里之遙而二分兵力,其終則關羽、劉備、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敗。
」
毛主席以一個軍事家的眼光,在批語中指出了諸葛亮之所以失敗的根源就在於《隆中對》的戰略指導思想是錯誤的。
也就是說劉關張三顧茅廬之際,諸葛亮與劉備之間暢談的治國定邦的基本思路就是錯誤的,換句話說,諸葛亮在未出茅廬的時候,就已經決定了他最終的失敗。
隆中對有個致命錯誤,使劉備不能統一天下,千年來唯有毛主席看透
《隆中對》太有名了,不論在歷史上還是《三國演義》中,它都是一部重頭戲。創業屢遭失敗的劉備,拜訪茅廬里待價而沽的諸葛亮,諸葛亮為他分析天下形勢和未來的戰略規劃,聽得劉備陶醉不已。把諸葛亮請出了茅廬...
有人質疑隆中對是諸葛亮忽悠劉備而提出來的,毛主席對此有話要說
《隆中對》本無篇名,節選於《三國志·諸葛亮傳》,只有三百餘字,也叫「草廬對」—— 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
被傳唱千年的諸葛亮《隆中對》,竟一開始就出現誤區
說諸葛亮是個英雄,這一點沒有人會懷疑;說英雄也經常會犯錯誤,諸葛亮也不例外,這一點同樣有人相信。千百年來評騭諸葛亮功過得失的文章、言論不知幾何,稱得上是多如過江之鯽。其中直言不諱批評諸葛亮的缺點...
《隆中對》堪稱史上最有名的戰略方針 但被毛主席指出致命要害
上一篇文章中,濤哥為大家分析了,為什麼諸葛亮不會投曹操、孫權、劉表,只能選擇劉備的原因。是因為諸葛亮是一個沒落士族子弟,在被士族掌控統治權利的曹操、孫權、劉表等勢力中,即便這些人能重用其才,可是...
毛主席評價「六位三國時期人物」!每一位都言簡意深!入木三分!
毛主席深入的研讀過二十四史,對歷朝歷代的歷史人物有過深入的分析,見解獨到,鞭辟入裡,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毛主席評價過的「六位三國時期的歷史人物」。
諸葛亮不能一統三國,是否因為天意?毛主席兩句評語揭露謎底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這是唐朝大詩人杜甫,對三國時期蜀漢著名宰相諸葛亮的評價。他讚揚了諸葛亮輔佐劉備三分天下的功績。眾所周知,劉備死後,蜀國只剩下益州一塊地盤,國力衰弱。後主劉禪昏庸懦弱,整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