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隆中對有致命錯誤?為何說它註定了劉備的覆亡結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文/王凱迪
諸葛亮在南陽臥龍崗上給劉備定下的軍事發展戰略-隆中對,數千年來都被世人奉為經典,並將劉備政權前期的快速崛起歸功於這項前期謀劃。
實際上,隆中對戰略一出,劉備政權的最終覆亡也就被早早註定。
隆中對內容的前半段是對當時時局的前瞻性分析,指出了各個勢力的實力對比。
其中對曹操政權的描述是:「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
」這一點上諸葛亮確實清晰地了解了當時曹軍的強盛情況,但是明顯缺乏對於曹操政權發展動向與內在危機的認識。
當時的曹操政權目標明確是統一天下,無論任何人都必須面臨與之爭鋒的局面,而關中地區的西涼軍則是曹操的肘腋之患,當時的馬家軍屯兵關隴,勢力十分強盛,劉備在後期吞併荊州蜀地的作戰中並沒有在外圍有效呼應馬家軍對曹操的制約,導致關隴皆為曹屬。
另外,諸葛亮提出孫權據有江東,不可圖之卻可以為援,卻緊接著就提出荊州可取,則一個更大的戰略錯誤就出現了,孫吳在長江下游揚州之地,從孫堅時代開始就對荊州虎視眈眈,原因則是要保證江東無虞則必然要收取荊州來對抗北方的入侵。
既然東吳對荊州勢在必得,那麼諸葛亮想要在占據荊州的同時保證東吳這個援兵,便是絕不可能。
從之後雙方在荊州的你來我往就可以看出,東吳勢必不會在荊州上罷休,諸葛亮的荊州戰略從一開始就為後來呂蒙渡江,關羽敗走埋下了伏筆。
後半段則是對未來戰略的通盤考量,諸葛亮率先拋出了「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的論點,然而,這樣的立論並不準確,漢高祖並未真正以益州為立足之地,從灞上撤軍到重新奪取三秦,劉邦僅僅是在漢中停留了不到半年之久,主要目的也是修整軍力,迅速再戰,遠遠算不上「因之已成帝業」。
諸葛亮讓劉備占據蜀地恰恰是將這個新生的強力軍政集團核心置於巴蜀這一守成之地,其後果可想而知。
最後,諸葛亮制定的宏偉計劃是一旦天下有變,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該計劃雖然看起來順利成章,但是細思卻難以實現。
出荊州北上之軍直至河洛,則要在黃淮平原上面對曹操的精銳騎兵,以步兵、水軍見長的關羽軍隊一旦出漢水流域便極難推進,更不要說還要面對東方孫吳的威脅,相當於以荊州一州面對中原與江東數州。
另一路出蜀的軍隊自然面臨軍糧難以持久的問題,再加上關中地區曹軍可以獲得來自涼州的軍力補給,所以同樣難竟全功。
由此看來,隆中對是諸葛亮的理想主義構想,雖然在早期取得成功,但也給劉備軍團帶來了不可避免的失敗。
參考文獻:1.後漢書
劉備伐吳與關、張之死,諸葛亮借刀殺人卻成就了劉備的苦肉計
民間常常以《三國演義》的人物形象先入為主,數百年來一致認為蜀漢五虎上將是:張飛、關羽、趙雲、馬超、黃忠。但是根據《三國志》上面的正史所記載,蜀漢政權中的正牌將軍,也就是前、後、左、右將軍中沒有...
步韻杜甫《蜀相》說諸葛亮:長思遺策丟荊地,致使孤軍嘆要襟
步韻杜甫《蜀相》陳能雄/文亂世良材四處尋,隆中管樂器修森。一匡志遠堪扶主,三顧情深遂擇音。東渡連吳雙合璧,南征伏孟眾歸心。長思遺策丟荊地,致使孤軍嘆要襟。
六位足以改變三國歷史的奇才,卻都英年早逝,你最為誰惋惜?
(加盟作者龍七公子原創作品,請勿轉載)詩聖杜甫有名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流傳於世,用以形容蜀相諸葛亮壯志難酬的缺憾之情。.事實上,諸葛亮病死五丈原時,已是五十有四。相比於三國時期四...
同樣取得西川之地,為何有人勝利有人卻失敗!
戰國時期,秦朝髮際於蜀地,出關後掃平六合,定鼎天下;漢高祖劉邦也因入主西川,最終而成帝業。而劉備也聽從諸葛亮的建議,最終取得了蜀地益州,最後為何卻以失敗告終。其中有三個方面原因導致劉備取得益州後...
別被羅貫中誤導,若周瑜不死,諸葛亮《隆中對》取益州三分天下成空談
《三國演義》為突出諸葛孔明之智,把周瑜作為假想敵貶了較大的檔次。正如《隆中對》指出的「劉璋暗弱」,而益州乃得益於都江堰和巴蜀民眾,可謂沃野千里,兵家必爭。那麼,為何如此一塊寶地曹操因北方之戰受...
三國謀士系列之十七:劉備為何沒有援救關羽,原因有兩個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發動荊襄之戰,向曹仁、呂常鎮守的襄陽、樊城發動大規模進攻並取得了水淹七軍的重大勝利。東吳集團眼看奪取荊州的時機已經成熟,便故意以當...
三國蜀漢政權,中國歷史上閃耀的流星
三國,中國歷史上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從群雄逐鹿到三足鼎立,再到三分歸一,無數英雄在亂世中崛起,也在這個亂世中消逝。 蜀漢政權是三國中成立最晚的政權。劉備的戎馬生涯前二十年幾乎屬於顛沛流離的狀態,...
隆中對明明不能實現,為何劉備還相信?其實諸葛亮早看穿劉備
三國中最經典的一段就是劉備三顧茅廬去請臥龍諸葛亮出山,而諸葛亮也在茅舍內對劉備闡明了未來的藍圖,稱為隆中對,隆中對怎麼說呢?為什麼最後隆中對的內容只實現了一部分呢?真的是關羽破壞了隆中對的實現嗎?
諸葛亮、五虎將那麼牛,為何蜀國先亡了
蜀漢政權,以劉備之德,孔明之智,五虎之勇,又有十萬大軍,加之漢室正統的身份和蜀道奇險的拱衛,被人們寄以無限厚望,卻在鄧艾的奇襲之下瞬間便轟然倒塌,並且先於東吳滅亡近二十年。人們不禁會問:蜀國即使...
蜀失關羽,魏失夏侯淵,吳失周瑜,誰的損失最大?
三國亂世里,豪強梟雄們要是有想逐鹿中原的想法,要的第一件事情,都是招賢納士。畢竟很少有人能像劉邦、朱元璋一樣,還是布衣平民的時候,身邊就有一幫相當能幹的人。蜀國失掉關羽,也失去了荊州。我們知道諸...
假如關羽沒有丟失荊州 蜀漢會一統天下嗎?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敗走麥城,荊州失守。這對於劉備,真是晴天霹靂,褲衩一聲。三顧茅廬時,諸葛亮給劉備做了一份戰略規劃——隆中對。他先是分析了一下外部環境:曹操占據北方,挾天子令諸侯,是當之無愧的老...
劉備東征之時,為何諸葛亮堅決不隨軍?而且不曾發一言以勸諫?
隆中對是諸葛亮定下來來,取荊益二州以圖天下,現在荊州丟了。難道他這個戰略制定人上去說。算了,荊州不要就不要了,給他們吧。劉備說行啊,你拿個辦法出來啊,下一步怎麼走。可諸葛亮有什麼辦法?他有辦法,...
諸葛亮:蜀漢沒能問鼎天下,是因為他錯了麼?
諸葛亮未出茅廬,便知天下三分,諸葛亮初次登入政治舞台就是以《隆中對》給劉備描述了一個戰略遠景。諸葛亮在對策中,為劉備成就蜀漢大業規劃了一條明確而又完整的內政、外交政策和軍事路線,相當周詳地描繪出...
諸葛亮的《隆中對》,為何最終敗給了魯肅的《江東對》
文|小河對岸劉備在遇上諸葛亮之前,雖有英雄之志卻無明確的戰略規劃,以致其年近半百而事無成。直待諸葛亮在隆中為劉備謀劃了奪取荊州、益州之地以為基業的戰略規劃,才使得劉備如撥雲見日而茅塞頓開。
原來諸葛亮一直是主張伐吳,從未反對,一般人理解不了!
劉備伐吳是為關羽報仇,諸葛亮的態度是反對伐吳,其實這個是小說人的議論,大家習慣於這麼認識。主要是由於伐吳失敗了,文學作品為了維護諸葛亮的完美形象而虛構了這一幕。其實諸葛亮他不是反對伐吳,而是主張伐吳。
諸葛亮的《隆中對》計策並不高明:定位過於模糊
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
害死關羽的,不是曹操,不是孫權和呂蒙,而是諸葛亮的《隆中對》
關羽是怎麼死的?是因為擅自發動襄樊之戰,結果打不下襄樊,反而被孫吳抄了後路,最後敗走麥城,將星隕落。那麼,為什麼他會死得這麼慘?是因為曹操太奸詐,策反了孫權?並不是。曹劉的立場一直都是對立的,孫...
諸葛亮《隆中對》的一處硬傷,偉大領袖點評一針見血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才幹遠在管仲、樂毅之上,成了與西漢開國三傑蕭何、張良、韓信比肩的大功臣。可謂千古一人、罕有其匹。羅貫中即便極力貶抑曹魏、力挺劉備,也無法改變歷史,只能拚命描摹諸葛亮,最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