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韻杜甫《蜀相》說諸葛亮:長思遺策丟荊地,致使孤軍嘆要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步韻杜甫《蜀相》

陳能雄/文

亂世良材四處尋,隆中管樂器修森。

一匡志遠堪扶主,三顧情深遂擇音。

東渡連吳雙合璧,南征伏孟眾歸心。

長思遺策丟荊地,致使孤軍嘆要襟。

劉備雄才偉略,且仁義愛民,前半生顛沛流離,寄人籬下,沒有建立自己的根據地,他先後投靠了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

劉備身邊雖有關羽、張飛、趙雲等猛將,但缺少一個得力軍師為他全盤謀劃。

劉備在多年的征戰中,明白謀士策略的重要性,到處訪求賢才,好不容易遇到個徐庶,又被曹操用計挖走。

劉備屯兵新野時,諸葛亮正高臥隆中,新野離隆中不遠,這形成了劉備和諸葛亮的君臣際會。

諸葛亮胸有謀略,志向遠大,有管仲、樂毅之才,他沒有投靠當時最強大的北方曹操陣營,沒有通過哥哥諸葛瑾的關係求職於東吳孫權,也沒有就近輔佐荊州劉表。

諸葛亮為了實現自己遠大的抱負,他在等待著一個可以為之鞠躬盡瘁去匡扶的明主。

劉備早就聽聞臥龍的賢名,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劉備三顧茅廬,拜訪諸葛亮,他的仁德和誠意打動了諸葛亮。

諸葛亮為劉備獻上《隆中對》,分析天下大勢,建議劉備先取荊州,再奪益州,成鼎足之勢,外結孫權,內修明政,待天下有變,揮軍北伐,則可以平定天下,興復漢室。

諸葛亮的隆中對策,為劉備的未來制定了策略方針,讓他茅塞頓開,用劉備的話說就是「撥雲霧而睹青天」。

之後,劉備和諸葛亮緊密合作,照著這個大方向進發。

因劉備仁義,不忍心奪同宗劉表的基業,失去了先機。

不久,曹操揮軍南下,荊州新繼位的主子劉琮望風歸降。

曹軍勢如破竹,勢單力薄的劉備軍隊接連敗逃。

關鍵時刻,諸葛亮親赴東吳,舌戰群儒,勸說孫權對抗曹軍,促成了孫劉聯軍。

孫劉聯軍在赤壁一戰,大破曹軍,曹操向北敗退,劉備趁機奪取了荊州的一些地盤,之後又取西川,奪漢中,終成帝業。

這一切,都一步步按著隆中對策順利地進展開來,蜀漢政權達到了鼎盛時期。

劉備和諸葛亮等人在下著一盤很大的棋,起初都節節順利,不料中途出現變故,一顆棋子出了問題,成了整盤棋的變數。

那就是關羽大意失荊州,使得蜀漢政權失去一個重要的戰略要地,這成了蜀漢政權的一個轉折點。

而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並奪回荊州,決定攻打東吳,諸葛亮為了長久之計,極力勸諫劉備不要對東吳用兵。

劉備以前對諸葛亮都言聽計從,這次報仇心切,沒有聽從諸葛亮的勸說。

章武元年(221年)七月,才當皇帝兩三個月的劉備一意孤行,親率大軍東征孫權,吳蜀聯盟走向破裂。

第二年,劉備在夷陵之戰中被東吳的陸遜擊敗,損失慘重,蜀漢政權又一次遭受重大挫折。

兵敗後的劉備又羞又怒,他沒有返回成都,駐軍於白帝城。

臨終時,劉備悔恨沒有聽從諸葛亮之言,他把劉禪託孤於諸葛亮。

諸葛亮為了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盡心輔佐劉禪,他不急著北伐,先安心治理國家,發展經濟,遣使與東吳修好。

為了鞏固大後方,諸葛亮親領大軍深入南方不毛之地,七擒七縱孟獲,贏得了西南少數民族的民心。

後來,諸葛亮不辭辛勞,多次率領大軍北伐,六出祁山,雖然打贏了幾場戰役,但總是功虧一簣,沒能完成統一大業。

諸葛亮壯志未酬,讓後人感嘆不已,杜甫在《蜀相》中寫道:「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北伐失敗的原因很多,我想原因之一就是「失荊州」,這個不利因素在多年前就埋下了。

原先,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講北伐中原要出動兩路大軍:一軍從荊州出發攻向宛、洛;另一軍從益州出兵進擊秦川,東西夾擊,使魏軍首尾不得兼顧。

而關羽失荊州,不止是失去了一個地盤那麼簡單,也使得蜀漢大軍失去了荊州這一東路大軍的配合。

西出祁山,沿路地勢險要,關隘重重,魏軍集中兵力重重阻截,單線作戰的蜀軍也只能望而興嘆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關羽敗亡真是導致了諸葛北伐失敗的原因嗎?

關羽敗亡多被認為間接導致了諸葛北伐失敗,但事實果真如此嗎?隆中戰略的缺陷一直伴隨著蜀漢,蜀漢建國過程由隆中戰略主導,但最終證明了它的不足,蜀漢北伐則是另一個版本的隆中戰略,只不過後人受三國演義的...

諸葛亮理想破滅,難道是隆中對錯了?

(加盟作者秦風1978原創作品,請勿轉載)《隆中對》,是劉備三顧茅廬時諸葛亮所提出的戰略構想。可以這麼說,蜀漢集團後來基本上按照這個構想進行發展、擴張的。但是,後來遭遇了重大挫折,這個戰略構想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