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東征之時,為何諸葛亮堅決不隨軍?而且不曾發一言以勸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隆中對是諸葛亮定下來來,取荊益二州以圖天下,現在荊州丟了。
難道他這個戰略制定人上去說。
算了,荊州不要就不要了,給他們吧。
劉備說行啊,你拿個辦法出來啊,下一步怎麼走。
可諸葛亮有什麼辦法?他有辦法,就不會在祁山和魏國較勁了。
但在諸葛亮的心裡,法正可能是有辦法的,不是因為它是尚書令所以信任他讓他進決策層,而是因為信任他所以才讓他做尚書令。
但可惜的是,法正去世了。
我覺得也不能說他們的決定是錯誤的,畢竟打仗這種事講究天時地利人和,除非實力差距懸殊,否則誰也無法肯定戰爭的成敗。
吳蜀兩國有差距,但並非打不贏,況且關羽乃是蜀國第一將,兵敗竟然直接被孫權殺了。
吳蜀先前可是有聯盟在的,這般撕破臉皮就是對蜀國紅果果的挑釁、倘若劉備一點動作都沒有,下面的將領們怎麼想?怎麼看待一向仁義無雙的劉備?集團內部需要的是整合力和信任力,倘若內部對主公的信任缺失。
對於劉備來說,做出那個決定也是很無奈,我覺得劉備再蠢再無能,也不會去做一個明眼人看上去都會輸的事。
連魏國那邊都預測劉備會輸了,可見當時劉備這麼做已經是一意孤行(勸他的大臣應該不少)除非征吳這事是必須做不可的。
從赤壁之戰以來,吳蜀兩國雖然偶有摩擦,但在魯肅等人的斡旋下,還是組成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同盟,使得北方魏國不敢輕易南下。
但是呂蒙偷襲荊州,關羽身死,這幾件事就是明顯的破壞同盟了,而且影響極壞。
不僅丟失了要地荊州,對外面子上也掛不住。
蜀漢政權本來就是幾個宗族勢力互相影響制約,丟失荊州對於政權穩定也產生了負面影響,這個時候從道義上說,是要給東吳一點教訓。
軍事上,蜀軍沿江而下,是趁著順流打下去。
這個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就是無論部隊調動還是補給,都能夠比較輕鬆的通過船運送至前線(戰役前期確實也打了幾個勝仗),但是缺點也看到了,那就是「進易退難」。
劉備是不得不打,不管是出於他跟關羽的關係,還是整個蜀漢高層的權力分布,他這一仗都必須要打。
當時蜀漢體系的前三號人物分別是劉備,張飛,諸葛亮。
張飛應該是支伐吳的,劉備起碼是不好反對的,諸葛亮由於資歷問題,始終是插不進他們劉備原始的起家團伙的,故在這件事上他不能多講,更不可能直接反對。
但是打是一回事,怎麼打又是一個問題,劉備雖久於軍陣,但是敗多勝少,主要原因是對局勢理解不透徹。
他錯就錯在以為攜哀兵之力,必能大破東吳,在具體戰術操作上,遇到陸議這個逸才,輸的不冤,還是政治手腕不足。
正確的選擇應該是擺出態勢壓迫東吳,使之付出可以接受的代價,而不是真的去打一場大仗。
其實,三國鼎立的態勢下,兩弱相爭,強國哪怕啥都不做,局勢對自己也是大優的,畢竟坐山觀虎鬥,消耗的是別國的戰爭資源。
看到時機適合的時候自己再出手。
其實曹丕也沒算是完全放棄那個出手的機會,劉備死後,司馬懿讓曹丕立馬三路大軍攻蜀,還聯合了西邊和南邊的少數民族。
如果不是諸葛亮手段更高,那波多路一波流早就打穿蜀國了。
戰略上也是無奈,蜀漢失荊州,就等於已失去戰略上的主要拓展基地。
荊州地勢北上攻略中原遠比漢中北上容易太多。
另外,荊州與全國的人、財、物流通遠超益州,不管招募人才、軍隊,還是獲取財貨糧食等資源,都是命脈。
失去荊州就只能在成都坐困愁城,人才、人口、糧食、進擊中原的地理條件通通都是劣勢。
後面越拖力量越會慢慢削弱,直到一點機會都沒有了。
劉備集團的第一代這個時候已經年紀不小了,後面又人才不繼,益州本來就人才匱乏,如果不馬上打後面更打不下來,馬上打說不定也還是有點機會。
贏了,就還有爭霸天下的希望。
輸了,後果也還是和當時情況一樣退回益州,只不過輸了把衰弱的過程加速而已。
劉備可能也是不得不做的無奈選擇,打,有一線希望,不打,不過慢死而已,打輸也不過就是10年慢死變成7年慢死,怎麼也要賭一把了。
在紛亂的三國那是致命的弱點,所以劉備東伐既是為關羽報仇,維護國家的尊嚴,也是為了整合內部,保持蜀國上下階層的互相信任與團結。
諸葛亮有沒有勸過史書無記載,想來以諸葛的智計看得出東伐失敗的可能性,同時也明白沒有動作生生咽下這口氣,對蜀國上下的凝聚力都是一個重重的打擊。
發動這樣一場等同於大決戰的戰役。
如果能預料到最後會失敗,則一定不會發動。
在這點上,劉備諸葛亮二人的判斷比絕大多數人都愚蠢而且錯誤。
正史里沒有諸葛亮的勸諫記錄,諸葛亮很可能甚至沒勸過。
或許諸葛亮知道勸了沒用,也或許如樓主所說,諸葛亮私下勸過反被劉備說服,亦或許因為隆中對的基礎是有荊益兩州,諸葛亮對劉備東征很可能是默認的。
劉備的軍事水平也並不差,夷陵之戰之前劉備的戰績有漢中之戰戰勝曹操,入蜀之戰,荊州爭奪戰搶下南部半個荊州。
還有赤壁之戰陸地部分,博望坡幾千人拒曹,在曹操鋪天蓋地般的威勢下,一路從新野安全撤到江夏。
劉備的戰績可以說非常耀眼了,當時曹操死了,諸葛亮司馬懿還沒怎麼統過兵,陸遜還沒成名,在天下人眼中劉備就是當時最會打仗的人了。
結果確實也是蜀國輸了,東吳其實也傷了元氣,北方那位吃瓜笑看兩虎相爭。
如果不是諸葛亮逆天的治國能力,劉備兵敗病亡後蜀國直接就亡在魏國那波「多線操作」了。
幹掉了蜀國,魏國就能夠專心攻吳,吳還能撐多久?(想想姜維死後劉禪投降,沒多久就到吳國打出GG了)
諸葛亮勸劉備不要東征並不是因為他不希望奪回荊州,而是劉備奪荊州的風險太大。
事實也這證明了,在劉備夷陵之戰失敗後,劉備的家底幾乎輸光,緊接著就是蜀南的叛亂。
如果不是諸葛亮蜀漢政權立刻完蛋。
劉備也意識到了這點,所以要白帝城託孤,要將蜀漢政權這個爛攤子交給諸葛亮,不然就沒有蜀漢了。
對荊州的態度諸葛亮的打算是韜光養晦,不急於一時。
但需要注意的是劉備和諸葛亮的年紀,劉備當時已經60多了,實在等不起了。
劉備傾全國之力為關羽報仇,不光只是兄弟情,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率孤軍北伐曹操。樊城之戰,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一時威震華夏。但此時,東吳不顧孫劉同盟,派呂蒙率軍突襲荊州,關羽敗走麥城,被吳軍擒殺,荊州也落入吳國之手。...
議論蜀漢不能統一天下的原因:失荊州和夷陵之戰
公元(211年),西川的益州牧劉璋擔心曹操攻打西川,便想借劉備的兵馬抵禦曹操。於是劉備讓諸葛亮和關羽、張飛、趙雲鎮守荊州。於是孔明總守荊州,關羽拒襄陽要路,當青泥隘口;張飛領四郡巡江,趙雲屯江...
三國蜀漢政權,中國歷史上閃耀的流星
三國,中國歷史上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從群雄逐鹿到三足鼎立,再到三分歸一,無數英雄在亂世中崛起,也在這個亂世中消逝。 蜀漢政權是三國中成立最晚的政權。劉備的戎馬生涯前二十年幾乎屬於顛沛流離的狀態,...
三國蜀漢政權最先滅亡的十大原因:蜀國怎麼滅亡的?
劉備歷盡滄桑艱難創立的蜀漢政權是在公元263年滅亡的,而東吳政權是在公元280年滅亡的。其實從歷史資料和文獻上來看,蜀漢政權相對東吳政權來說,地理條件更加閉塞險要和易守難攻,而且著名的政治家諸...
三國蜀漢政權滅亡的十大原因!蜀國滅亡時間
蜀漢政權是在公元263年滅亡的,而東吳是在公元280年滅亡的。蜀漢相對東吳來說,地理條件更加險要和易守難攻,而且諸葛亮善於治國是歷史上所公認的,在三國之中蜀國也是相對治理得最有條理的。在複雜的對...
諸葛亮真的不堪一擊嗎?臥龍諸葛的功與過
諸葛亮可以說是被《三國演義》嚴重神化的一個角色,但是諸葛亮的軍事能力真的那麼不堪一擊嗎?首先說《隆中對》。《隆中對》有一個致命漏洞,即荊州和聯盟東吳這兩者是不可能共存的,東吳對於荊州的渴望不亞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