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關羽沒有丟失荊州 蜀漢會一統天下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敗走麥城,荊州失守。

這對於劉備,真是晴天霹靂,褲衩一聲。

三顧茅廬時,諸葛亮給劉備做了一份戰略規劃——隆中對。

他先是分析了一下外部環境:曹操占據北方,挾天子令諸侯,是當之無愧的老大;孫權占有江東,是個富三代,地盤也非常穩固。

這兩方勢力,只能默認他們為不可卸載的預裝軟體。

針對這種局面,諸葛亮提出了「三步走 」綱要:第一步,先占荊州,擁有自己的地盤;第二步,占領益州,擴大實力,以求三分天下;第三步,穩固根據地,坐觀天下局勢,一旦有變,立刻出兵北伐。

同時,外交上,聯合孫吳,共抗曹操。

完美!

事情也如期進行。

先是,劉備占領了荊州。

之後,又入蜀拿下了益州。

一切都很美好。

然而,情況很快發生了變化。

荊州丟失了。

劉備只得45度仰望天空。

網絡配圖

此前,劉備剛雨轉晴,高興了幾天,因為剛占益州。

蜀地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一旦擁有它,媽媽再也不用擔心地盤的事了,徐州那樣的局面不會再次重現了。

然而,別人進來難,你出去也難。

僅靠益州,小康可以,大富則不行。

所以要進取,荊州不可丟。

一旦丟失荊州,劉備只能選擇蝸居,宅在蜀地,坐看他人爭奪天下。

所以荊州的丟失,意味著統一天下成了夢幻泡影。

於是大家紛紛表示,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關羽,都怪他,都怪他,都怪他,重要的失誤得譴責三遍。

面對這種指責,關二爺委屈的像個孩子,這鍋太重,背不動啊。

關二爺有他的道理。

隆中對ppt做的確實漂亮,諸葛亮也跟老羅一樣,有料又有口才。

但戰略規劃這個東西,就像四月的天—說變就變。

攪動變局的是赤壁之戰。

三顧茅廬發生在赤壁前一年,這時曹操的北方尚未完全平定,袁紹的殘餘勢力與馬超的西涼集團都還存在。

曹操雖然強,但還沒到一家通吃的局面。

天下還是有搞頭的。

這搞頭就落在荊州的劉表和益州的劉璋身上。

荊州的劉表已老,兩個兒子太年輕,彼此又有矛盾。

劉備在荊州已有年頭,憑藉自己的名望,重演當年入主徐州的那一幕,可能性很大。

而益州方面,劉璋軟弱無能,無法掌控局面。

從荊州出兵,占領益州易如反掌。

之後再以荊州和益州兩地作為根據地,聯吳抗曹,三分天下。

還是那兩個字:完美。

然而,赤壁之戰後,荊州的勢力來了個洗刷刷。

蛋糕一分為三,漢水北部的襄陽等地歸了曹操,南邊的地盤的分別歸了孫權和劉備,如同是後來魏蜀吳三分天下的pre版。

這三方勢力中,曹操雖然資本最雄厚,但是赤壁戰敗後他只是被動的防守,以穩固勝利果實為主。

短時間內,劉備無需擔心。

令人頭疼的是孫權。

網絡配圖

孫權早已對荊州垂涎欲滴。

建安五年時,魯肅初見孫權,便獻出了自己的戰略謀劃。

首先也是外部環境分析:曹操在北方已成氣候,暫時不可立敵,因此只能發展南方。

如何發展?第一步,穩定江東,把地盤打牢。

第二步,剿滅荊州的劉表。

第三步,攻取益州,將長江以南全部占領,形成南北對峙局面。

第四步,建號稱帝,等待時機一統天下。

這是隆中對的孫權版。

攻占荊州早在孫權的計劃之中。

赤壁之戰前,孫吳就以報父仇的名義出兵攻打江夏太守黃祖。

因為當年孫堅攻打劉表,曾被黃祖部將射死。

征討黃祖的戰爭持續多次,終於在建安十三年,孫權才將黃祖殺死。

不過直到此時,孫權都是局部小規模戰爭,他還沒有做好與劉表全面開戰的準備。

然後,劉表忽然就死了,曹操就南下了,赤壁之戰就爆發了,曹操就戰敗了,荊州就一分為三了。

這雖然與當初設想的不一樣,但孫權無疑得了大便宜,荊州的江夏、桂陽、長沙三郡都歸了自己,提前實現了第二步規劃。

對孫權而言是好事,對劉備而言卻是壞事。

他雖然也占有三分之一的荊州,擁有了自己的地盤,但這與之前的規劃並不一樣,荊州並不在自己的掌控中。

孫權是最大的威脅。

到嘴的肉,孫吳不可能吐出來,要想擁有荊州,不打不可能。

但現在又不能打,能不能打贏兩說,只要開打,聯吳抗曹便無從談起,三分天下便是夢幻。

但不打孫權,僅有南郡三郡,又無法支撐劉備的進一步發展,進而導致第二步取益州更似遙不可及。

此刻的劉備頓覺生活好難,人生好累。

幸好,益州的劉璋內部出了問題,張松、法正等人叛變劉璋,支持劉備入蜀,劉備於是有了一線轉機。

入蜀後的劉備,擴大了地盤,有了穩定的後方,離出任ceo走上人生巔峰只差一步。

按照隆中對的計劃,接下來要做的便是穩定後方,等待變化。

一旦天下有變,便可出兵北伐,完成帝業了。

想想還真有點小激動啊。

不過也只能想想了。

劉備占有益州,既是為自己爭取了生存空間,也給自己埋了一顆雷,而引線就攥在孫權手裡。

孫權無法容忍劉備這樣擴張自己的勢力,因為與自己的發展規劃相衝突。

赤壁之戰結束不久,孫權就試圖攻打益州,完全占有長江下游,實現第三步規劃。

劉備當然不肯,雙方一時劍拔弩張。

關鍵時刻,東吳的周瑜卻突然病發身亡,局面暫時得以緩和。

然而,劉備卻突然入蜀占了益州,孫權明白時不我待。

荊州之戰無可避免。

網絡配圖

假如開戰,誰能贏呢?

從軍事實力上說,劉備本身弱於孫權,而且為了攻占益州,劉備又抽調荊州的軍力入蜀,占領益州後,劉備更要重兵把守。

本來兵力就弱的劉備,還要兩處分兵,這是兵家大忌。

從地理上講,荊州和益州隔著巫山、大巴山,交通極為不方便。

一旦有戰事,彼此孤立,很難有效支援。

而孫權這邊的揚州、荊州交通卻極為通暢,進退自如,配合默契。

從這兩點講,一旦荊州開戰,劉備必敗,荊州必然失守。

孫權要做的只是選擇一個恰當的時機,防止被曹操漁翁得利。

因此,荊州的失守只是時間的問題,關羽的失誤不過是加速了這一進程。

於是,劉備剛占益州時,孫權就趁他立足未穩,立刻出兵荊州。

劉備親率大軍從益州趕來,眼瞅著大戰就要開始。

然而曹操卻強勢插入,他搶戲的手段是發兵攻打漢中。

劉備一看,嚇個半死,趕快與孫權議和。

孫權呢,則顧忌漢中被曹操所得,進而取得蜀地,也同意了。

但顯然,兩個人的矛盾並未解決,只是被延遲了。

孫權對荊州的謀劃也在持續ing。

終於關羽的襄樊之戰,給他創造了一個完美的機會,他也不負眾望,投了一個完美的三分球。

絕殺。

總的來說,赤壁後孫權的勢力進入荊州,這註定了他與劉備在荊州早晚有一戰。

一旦開戰,劉備不得不丟荊州。

而一旦丟了荊州,蜀漢政權便只能宅在蜀地,統一天下只是鏡花水月,便是諸葛亮能跳大神,也無可奈何了。

難道這一切是個死結嗎?

某種程度上,確實如此。

要想打破這一局面,劉備只能寄望於曹魏或孫吳內部發生大的動亂。

如果沒有,劉備只能困守僵局。

要怪也只怪劉備自己手速太慢。

俗話說,手慢無。

這是命。

劉備不想認命,所以夷陵之戰發生了,然而結局是慘敗。

諸葛亮也不認命,於是數次北伐,然而也是一事無成。

所以有時候,命還是要認的,畢竟鹹魚無法躍龍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品三國智慧5:劉備在荊州那些事3:隆中對

劉備和諸葛亮開始談到天下大事。諸葛亮為劉備全面分析當前的形勢:曹操擁兵百萬,挾天子以令諸侯,不可與之爭鋒,孫權坐擁江東,國險民附,可用為援而不可圖。劉表、劉璋庸碌無能,荊州、益州正是現成的地盤...

三國演義:諸葛亮~悲劇的英雄

諸葛亮,徐州人士,早年跟隨叔叔諸葛玄在荊州,叔叔死後就留在南陽耕種。叔叔在世時,曾上過學堂,17歲那年叔叔去世,輟學務農。在南陽郡,白天耕種,晚上看書,因天資聰穎,悟性極高,漸有經天緯地之才,...

大意失荊州背後是諸葛亮的戰略失誤造成的

話說諸葛亮提出《隆中對》之時,提出了很多戰略目標和計劃,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取的荊州和益州的控制權,以此為基礎建立自己的根據地,最終達到復興漢室的目標。然而這些目標的基礎,也是最根本的一點,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