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伐吳與關、張之死,諸葛亮借刀殺人卻成就了劉備的苦肉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民間常常以《三國演義》的人物形象先入為主,數百年來一致認為蜀漢五虎上將是:張飛、關羽、趙雲、馬超、黃忠。
但是根據《三國志》上面的正史所記載,蜀漢政權中的正牌將軍,也就是前、後、左、右將軍中沒有趙雲,也就是說只有四虎將軍而已。
今天我們主要是談這幾位正牌將軍中的張飛和關羽,這兩位在蜀漢政權當中可謂二號和三號人物,卻幾乎在同一時間裡接連遇害,是巧合還是陰謀?如果你看到蜀漢政權後面的一系列動作和人事安排,你就會明白,這並不是人們常說的諸葛亮的借刀殺人,而是劉備伐吳的苦肉計。
赤壁之戰以後,東漢政權已經到了最後的時刻,孫劉聯軍大敗曹操,北方統一南方的步伐停止了下來,三家誰也沒有辦法消滅彼此,隨即呈現出鼎足之勢。
然而在這三家中各自擁有各自的優勢,曹操雖然獨斷朝綱,然而漢獻帝在位一天他也得顧及皇帝的威嚴,然而軍事實力在孫劉之上,政治經濟實力也十分雄厚。
劉備坐擁益州和荊州西部,山巒疊起,自然條件惡劣,但是這也為其政權提供了天然屏障,手下良將名士眾多,但在人口和經濟上卻是三個軍閥中最弱。
孫權算是孫家在江東經營的第三代領導人,此時江東的門閥世族早已經歸順於孫權,海外貿易成為江東發展新的契機,最主要的是就當時情況而言,孫權並不是曹操當下最直接的對手。
靜則思變,曹操就選擇西征雍涼之地,孫權忙著發展經濟,實力最小的劉備唯一可行的方案就是占據整個荊州地區,這樣一來,劉備東進或者北伐宛洛之地也就十分容易。
赤壁之戰以後,孫劉兩家因為聯盟關係,戰後就將荊州一分為二,其中除了南陽郡在曹操手上之外,南郡、武陵郡、零陵郡屬於劉備,長沙郡、江夏郡、桂陽郡屬於孫權。
無論是孫權亦或者劉備,都想獨吞整個荊州,孫劉聯盟實則是一個零時的軍事同盟,當共同敵人消失了以後,雙方的矛盾開始暴露出來。
剛剛站住益州的劉備本應該鞏固內政,但是與益州本土士人集團關係密切的龐統卻在西進益州的路上戰死於雒城,這時候劉備不得不將諸葛亮調入到成都。
這個人事變動可以說與日後的悲劇不無關係。
首先諸葛亮雖然足智多謀,能言善辯,但是他對於益州本土勢力知之甚少,他更熟悉的是荊襄地區和江東地區的事務,當初劉備派他輔佐關羽是很明智的選擇,但是他在荊州僅僅算得上是一方大員,與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的志向相差甚遠。
常伴君王左右,輔佐其圖霸天下才是諸葛亮真正的想法,要實現這個目標首先要到政權的中心去,巧合的是誰都沒料到龐統居然戰死在半路上,但諸葛亮的又一個對手就是關羽,此時的環境也正好促成了諸葛亮離開荊州,北邊的曹操將大軍派往南陽支援曹仁,東邊的孫權也在磨刀霍霍,關羽就無法脫身,因此諸葛亮便有了離開的條件。
諸葛亮在《隆中對》就說過,統一霸業的關鍵條件就在於聯吳抗曹,但是在荊州他深深感到關羽對於他政策的牴觸,而關羽則是極力主張通過軍事鬥爭進行對外擴張,兩者意見正好相反,要實現《隆中對》的戰略只有除掉關羽。
但是關羽的地位可是劉備集團的二號人物,要除掉關羽只有讓劉備動手,但是畢竟曾經允諾過海誓山盟的劉備也無法做到除掉關羽,然而在個人要實現最終的宏圖霸業前提上,劉備也只好動了殺心。
首先他將劉封和孟達調出荊州範圍,調往更接近曹仁的上庸地區,其實這個時候關羽已經掀起了對曹仁的戰爭,劉備的調動表面上看是支援關羽前線作戰,但是調往上庸的劉封和孟達卻按兵不動,這是因為他們沒有接到出兵的命令,而這個時候關羽在前線已經消耗了長達半年的時間,曹操也將徐晃、于禁、龐德等大將率軍十萬支援曹仁,關羽離開後的荊州實際上已經成為了一座空城。
作為一個軍事家,至少是要明白防止被敵人偷襲的可能,荊州何其重要的位置,劉備竟然在這個時候並未向荊州派去一兵一卒。
諸葛亮早已經明白東吳想要對荊州下手,畢竟兩家對於這個地盤的爭奪從與周瑜開始就沒停過,關羽陷入了對曹戰爭,這樣東吳就很有機會橫插一刀,偷襲荊州。
果不其然就出現了呂蒙趁著荊州兵力都調往北部前線的時候,偷襲了關羽鎮守的荊州,關羽率兵回援荊州卻最終慘死於麥城。
直到關羽死去,孟達投降了曹操,劉封逃回了成都,按理來說關羽的死與他們見死不救有很大原因,按照關羽與劉備的關係,這兩人的結局只有被處死,然而事實上《三國志》中記載,劉備將逃回成都的劉封打入了大牢,隨後又釋放,做了降職處理,孟達雖然投靠了曹操,但最後在諸葛亮北伐時候又重新投靠了諸葛亮並受到重用。
,這樣前後一想讓人細思極恐。
隨後不久張飛又在返回成都的過程中被部下殺害,堂堂一員猛將居然被部下刺殺,而這兩個刺殺的人偏偏逃到了東吳,這是巧合還是另有原因呢?看看結果就很明白了,這兩件事之後,劉備便率領號稱45萬大軍的蜀漢軍隊東征孫權,其口號便是復仇。
可見諸葛亮和劉備實際上為了各自的人生追求,都打著各自的小算盤,而劉備之所以能從織席販履一躍成為一方霸主,極高的政治權謀和極深的城府不得不讓人佩服,只是可惜了關羽和張飛,當其實可以準確的說,他們的性格害了他們。
害死關羽的,不是曹操,不是孫權和呂蒙,而是諸葛亮的《隆中對》
關羽是怎麼死的?是因為擅自發動襄樊之戰,結果打不下襄樊,反而被孫吳抄了後路,最後敗走麥城,將星隕落。那麼,為什麼他會死得這麼慘?是因為曹操太奸詐,策反了孫權?並不是。曹劉的立場一直都是對立的,孫...
劉備文有諸葛亮,武有五虎上將,為何蜀漢最先滅,此人一句話點出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三國時期,動亂年代,卻造就了一批亂世英雄。一代梟雄劉備天生異相,不可一世。自三顧茅廬請得諸葛亮初出山門,如魚得水大展抱負,經數十年艱辛苦戰,終於把風雨飄搖中的劉備集團發展...
劉封不殺,蜀漢將多一員虎將,諸葛亮為何建議除掉?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劉備麾下人才濟濟,卻在關羽大意失荊州,夷陵火燒連營之後,出現人才階級斷層,蜀漢人才凋零的尷尬局面,在這樣的情況下,蜀漢有一位人才不得不提,叫劉封。劉封不死,蜀漢將多一員虎將,諸...
除了蜀漢《隆中對》,東吳有 「一對」同樣很牛,一直被世人忽略
在東漢末年,劉備的軍師徐庶為母奔赴曹營,徐庶臨行之際再次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劉備先後三次到隆中拜訪這位「臥龍先生」,直至第三次終於如願以償,得見臥龍。諸葛亮與劉備暢談天下大勢,通過《隆中對》為劉備...
若由魏延鎮守荊州,結局會如何?東吳不敢輕敵,蜀漢不會過早衰頹
在《三國演義》之中,魏延是一個一出場就註定了結局的將領,因為魏延剛剛一上場,就被諸葛亮認定他腦後有反骨,將來必定造反,只不過劉備憐惜魏延武力不俗,這才將魏延留了下來。然而在諸葛亮死後,魏延認為再...
這個人如果不死,北伐必定成功,他死後,劉備痛哭說:孔明誤我
三國三分天下,劉備在漢中建立了蜀漢政權。劉備可以順利建國登基做皇帝,離不開諸葛亮的謀略和眾多大將的浴血奮戰。那個時候正值蜀國實力的巔峰時期,劉備帳下的大將數不勝數,比如大家熟知的:關羽、張飛、趙...
大意失荊州:責任關羽七成,劉備兩成,諸葛亮也要承擔一成責任
所謂的「大意失荊州」是指三國演義中關羽提兵發動襄樊之戰攻打曹仁時被孫權趁虛白衣渡江襲擊關羽鎮守的荊州南郡、武陵、零陵三郡,導致劉備一方重要的根基之一荊州失陷。其實從根本上來說,關羽丟失荊州不是大...
一員名將在此脫穎而出,一塊重地也落入劉備的手中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劉備趁勢進軍,經過數年血戰,他終於擊敗宿敵,如願以償的擁有了漢中。隨後,劉備又將發展方向放在了東三郡地區。所謂東三郡,其實就是指西城、上庸、房陵三郡。這個地區原本是...
關羽竟然是被諸葛亮借刀殺人?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出兵襄樊,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擒于禁,斬龐德,嚇得魏主曹操一度考慮遷都,以避其鋒芒。但是後來,關羽為什麼會以兵敗收場,荊州失陷,父子都被殺了呢?要明白其中真正的原因...
是誰謀殺了關羽?誰該為關羽之死負責?真相卻出人意料!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出兵襄樊,曹操派于禁、龐德前來增援,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一度曾想遷都以避其銳。後曹操採用了司馬懿、蔣濟的意見,派使者聯繫東吳從後面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敗走...
劉備傾全國之力為關羽報仇,不光只是兄弟情,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率孤軍北伐曹操。樊城之戰,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一時威震華夏。但此時,東吳不顧孫劉同盟,派呂蒙率軍突襲荊州,關羽敗走麥城,被吳軍擒殺,荊州也落入吳國之手。...
諸葛亮為何對關羽見死不救?真相曝光
諸葛亮出山時為何選擇劉備?諸葛亮竭力北伐是否真的忠於漢室,還是存有「自取」之謀?關羽真的是大意失荊州嗎……種種分析,卸下了諸葛亮頭上的歷史光環。關羽孤軍北伐,攻打襄樊,是戰略上的嚴重失誤。稍懂三...
「關羽敗走麥城」誰應負責任?
關羽敗走麥城大事記。219年5月,曹操放棄漢中,將軍隊撤至長安一線。219年6月,劉備命養子劉封從漢中(今陝西漢中東)順沔水(今漢水)而下,統率孟達攻打上庸219年7月,劉備自稱漢中王,大封群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