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其中,才能獲得知識的清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用三毛的話來講:「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實他們仍是潛在的。
在氣質里,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
這便是讀書的意義,古語云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用今天的眼光來看,這肯定是騙人的,為何古人該要這樣說呢,大抵還是因為書讀多了,價值觀和人生觀也會受到相應的影響,從而改變一個人一生的命運。
而今天日本也有這樣一個人,寫了一本書,叫《深閱讀》,在書中不僅深入地闡述了「讀書」的意義,還有作者力薦的創新性讀書方法。
他就是齋藤孝,於1960年出生於日本靜岡縣。
畢業於東京大學法學部,並在該大學研究生院教育學研究博士課程,現為明治大學文學部教授。
專業為教育學、身體論、交流論。
主要著作有《學會學習》《提問力》《規劃力》等。
齋藤孝的《深閱讀》從選擇一本好書、養成讀書的習慣、提升閱讀技巧到最後的強化閱讀效果等各個維度都提出了實用可行的方法,只要踐行這些方法,放下浮躁,沉下心來閱讀,深入其中,就能體會到那股清流帶來的力量。
《吐槽大會》去年火得一塌糊塗,製作人李誕的名氣和事業如日中天,錄《十三邀》的時候,跟許知遠在飯桌上吃著烤串喝著啤酒時,他卻說:「我人生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讀過名校。
」
可是我們絕大多數都是普通人,都沒有上過名校,難道就註定一生將碌碌無為嗎?
選擇不了名校,但我們可以選擇一本好書來閱讀。
那麼如何選擇呢,可以試著去追溯「天才的一生」,但天才也不是萬能的,就像世界上不會有兩片相同的樹葉,因此我們要學習他們閃光點和思維方式,並持之以恆堅持下去,最後才能走向了成功的巔峰;利用書評,書評是對一本書重要觀點的提純,通過書評,你大概會知道這本書有哪些觀點,你是否該去閱讀,在閱讀之後會有什麼收穫;還可以閱讀古典著作,到今天,之所以還被稱為著作,不僅是因為它們凝聚了作者一生
的心血,還具有歷史意義。
因為我們自身條件的限制,借鑑這些結合我們的實際情況,是為了讓我們少走彎路。
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如果你養成好的習慣,一輩子都享不盡它給你帶來的利息,如果你養成了壞的習慣,一輩子都在償還無盡的債務。
因此養成良好的讀書習 慣顯得尤為重要。
如果先前沒有這種習慣,剛開始的時候,你會覺得枯燥乏味,這是正常現象,我們該如何來消除這種現象呢?學會一心兩用,不要被作者帶進溝里,他說什麼就是什麼,而要學會提出問題,想想他說這個觀點有什麼依據來支持,或者是我們自己能不能找出有力的證據來反駁他呢?這樣累的時候,還可以聽音頻版的,用耳朵聽的時候,大腦會相應地呈現出文字的影像,這樣更可以增強記憶。
還可以在家或辦公室設立箱式書架,一是為了方便整理;二是為了便於查找;就如同記憶裝置,對於需要的信息可以在短時間內獵取到。
知乎上有個問題:「讀了很多書,但是都忘掉了,讀書的意義在哪裡?」
有一位網友說了一個故事:初中的時候,有個同桌很調皮,總是不喜歡學習,有一次,他問老師:」老師,我每天背單詞可是第一天背下,第二天就忘了,那背單詞還有什麼用呢?」
老師回答說:「這就好比你用鉛筆在紙上寫了字,雖然你用橡皮把字跡擦掉了,可是紙上還總是有點痕跡的,至少上面有你用力的印子。
」我們閱讀的目的無非就是信息、消遣。
不管是哪種目的,都需要我們提升閱讀技巧,根據二八定律,我們知道,一本書重要知識只有20%左右,其餘的都是作者在用大量例子佐證罷了。
那麼該如何讀書呢?齋藤孝在《深閱讀》里告訴我們,有一種方法是「轉換閱讀」,就是世界上所有的現象,包括讀書,都可以用y=f(x),y是創意,x是素材,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f,這個f可以根據特定的對象來確定,也可以在在多個非特定的自由因素中選擇,最後通過經驗來確定屬於自己的f。
那為何要這樣做呢?偉人、賢人的作品固然是經典,但都是有特定的歷史意義,有些東西在今天看來或許並不實用了。
這種轉換閱讀的好處就是可以避免進入盲區,我們在學習的同時,將自己的經驗帶入進行思考。
正如論語中所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的道理是相同的。
還有一種方法被稱為「據點閱讀」。
假如你手中有一本論語,但你很想讀,可是內容枯燥,言語晦澀難懂,此時你該怎麼辦?此時,我們可以選擇關於論語的故事、外傳、野史來讀,這樣不僅可以增加閱讀的趣味性,還可以從側面了解關於論語本身的內容。
對於如何做到快速閱讀小說,齋藤孝是這樣說的,只讀對話部分,在這個部分,內容不僅簡單明了,還像戲曲一樣含蓄雋永。
速讀自然而然就能提升起來,每小時一百頁不是問題。
快速閱讀的前提是不丟失重要內容。
最後就是如何增強閱讀效果?網上有一個段子:怎麼看出讀書與不讀書的區別?當你看到夕陽餘暉,你的腦海浮現的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而不是:「臥槽,好多鳥,真他媽好看!」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再精彩的話語,也有可能轉瞬即忘,所以要把關鍵詞或關鍵句寫下來,利用顏色不同產生視覺差來區分信息的不同。
例如,與內容有關的基本信息用「藍色」,重要信息用「紅色」,個人感興趣的話或自己的意見等用「綠色」。
這樣就可以加深對書本身的理解,也是齋藤孝提倡的「映射交流」。
輸入最終是為了輸出,在這個過程中,齋藤孝告訴我們,儘量引用書中的部分內容,同時應該以自己的感性、體驗為主題,這樣的輸出才更有意義,也能強化記憶。
最後可以將自己精彩的評論或書評發布到社交網絡上,與讀過此書的人共同探討。
齋藤孝在《深閱讀》里將人類的思想比作地底的清理,而我們平日所遇到的麻煩則是濁流。
不管是怎樣的濁流,只要經過沉澱離心分流最終都將變成清流,這便是所謂的深潛力。
正如宋代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提出參禪的三重境界「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禪有悟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禪中徹悟,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
」這不僅是參禪的境界,同樣也適用於讀書,同樣的一本書,為何有人看了與沒看沒什麼差別,而有的人卻不僅能學以致用,還寫出優秀的書評。
電鋸殺人犯最後悔的事竟是沒讀書!
在日本,曾經發生了一樁頗為殘忍的殺人案。兇殺用電鋸將受害者殘忍殺害。這樁殺人案使法院做出自審判員制度實施以來的首例死刑判決。據新聞報導,犯罪嫌疑人並非像我們想像的那般冷酷無比,看起來只是一個普通...
當跟我談閱讀的時候,我會想到什麼?
閱讀越來越成為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線上線下各式各樣的讀書會層出不窮,而且以書為粘性劑去黏住顧客群體,成本低,黏度卻很高。但現代人對於閱讀卻越來越迷茫和焦慮,迷茫表現在不知道如何去選書...
你的閱讀深度,決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被這本書所吸引,是因為這本書的封皮內頁。作者齋藤孝先生在此頁指出:人類的智慧早在幾千多年前那個群星閃耀的時代,已到達及其深徹的程度,就好比一條埋藏在地底下的清流,我們唯有通過閱讀來掌握這種「深潛...
掌握「深潛力」,從提升「閱讀力」開始——《深閱讀》
相信大多數人手機的功能,都不再局限於打電話,更多的是接收各種信息。是的,身處信息大爆炸時代的我們,每天被各種信息包圍著。 最常見的場景之一就是地鐵上,幾乎人人在「看」手機。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那...
信息爆炸時代,我們該如何讀書?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大約統計了一下我的讀書情況,2016年4月至9月,共計閱讀40+本書,8月24日進駐簡書,加上這一篇,共完成9篇讀書筆記。大概總結一下,6個月時間,每個月平均閱讀7本,與大神...
不好意思,你可能真的不會讀書
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曾不止一次的被問到類似這樣問題,讀書究竟還有用嗎?讀書所帶來的薪資夠得上消費嗎?書能給你個男朋友嗎,也不出去多見見人……以前上學的時候乘火車總會被問到類似前者的問題,工作之後單身...
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怎樣讀書才能讓知識轉化成能力?
曾有一條微博被廣泛傳播:「早晨起來看微博,很容易讓人產生一種皇帝批閱奏章的感覺,自己君臨天下的幻覺。國家大事潮水般湧來,需要迅速作出各種判斷,提出各種建議,做出各種批覆,做好各種轉發。各種憂國憂...
怎樣才能讓你的讀書不只是「讀書」
最近開了個微信公眾號,專發讀書文字。一次轉到同學群,有同學評論:「你讀那麼多書還要寫那麼確切的書評,佩服!我看書看到後邊就忘了前邊。」我回答:「我也容易忘記,所以開個公眾號逼自己讀書和記錄。」確...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文心雕龍》這句話說的是練習很多支樂曲之後才能懂得音樂,觀察過很多柄劍之後才知道如何識別劍器;要學會一種技藝,不是容易的事。只有經過實踐才能了解事物的內在本...
關於讀書,這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
今年2月6日 ,美國SpaceX公司所擁有的世界最強大的現役運載火箭「獵鷹重型」發射成功 ,公司創始人埃隆·馬斯克再一次被大家熱議,除了傳奇的商業經歷和引以為傲的火箭、電動汽車,他在讀書方面的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