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鋸殺人犯最後悔的事竟是沒讀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日本,曾經發生了一樁頗為殘忍的殺人案。
兇殺用電鋸將受害者殘忍殺害。
這樁殺人案使法院做出自審判員制度實施以來的首例死刑判決。
據新聞報導,犯罪嫌疑人並非像我們想像的那般冷酷無比,看起來只是一個普通人。
在庭審環節,罪犯的一句話令人印象深刻,審判員問他:「如果能回到過去,你希望能回到什麼時候?「他回答:「我想回到學生時代,多讀些書。
」
事實上少年勞教所的教導員就曾指出,很多被送來的少年犯完全沒有讀書的習慣,哪怕看漫畫也只看圖,對文字一概略過。
但是只要養成讀書的習慣,他們的生活態度和思維方式,甚至整個人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以上分享的案例摘自齋藤孝的《深閱讀》。
齋藤孝認為罪犯的心理狀態與普通人並非毫無關聯。
因為任何人都可能因某種原因選擇墮落,他們因缺乏一定的判斷力,而不能及時懸崖勒馬,越陷越深,而讀書正是提升我們對生活判斷力的良藥。
在《深閱讀》這本書里,齋藤孝提出「深潛力」這個概念,這也是特別吸引我的地方。
他說:「相較而言,我們平日面對的各種麻煩,不過是河流表層的濁水罷了。
濁水喝著很苦,但只要向下深潛,就能找到清流。
關鍵在於,我們首先得知道底下存在清流,然後還須具備"深潛力"。
」他深知讀書可以培養人們的深潛力,從而品嘗到下面清流的道理,於是就有了這本書。
齋藤孝是讀書狂熱愛好者,他是明治大學文學部教授,並寫出了《學會學習》《提問里》《規劃力》等著作,這些成就都與他平時愛讀書,會讀書息息相關。
讀過《深閱讀》,讓我對閱讀有了更深的認識。
下面,我將從讀書的意義,對話一流人物,持續讀書的五個習慣分享個人讀這本書的收穫,希望大家能從中受益。
讀書的意義是什麼?
說到意義,讓我首先想到兩位心理學巨匠,一位是《自卑與超越》的作者阿德勒,他認為人生的意義是與人合作,奉獻自我。
另一位是《活出生命的意義》的作者弗蘭克爾,他認為人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意義,他說:「因為生命的意義在每個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義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時刻每個人特殊的生命意義。
」
在這裡我無意評論兩位心理學大師對意義的認識孰優孰劣,只是想表達,人生在世一定要找到做每件事的意義,找到意義才會有責任感,從而從內心生髮出做的動力。
正因如此,《深閱讀》的作者齋藤孝在首篇就讓讀者尋找閱讀的意義。
齋藤孝說:「人類的發展歷史是由書構築起來的,也是由書傳承下來的。
」
沒錯,文字未形成以前是人口相傳,後來是文字,而書無疑是文字的集合體。
很多偉人都說到讀書的重要性,我認為閱讀的意義是可以讓我們更好的認知世界,認識自己。
齋藤孝認為讀書有兩大好處。
一來,讀書不只是單純的娛樂,它能讓我們得到獨處的時間,使精神恢復平衡。
二來,讀書能幫助企業家磨鍊不可缺少的決斷力和判斷力。
1.安享獨處的時光
我們先說第一個好處,很多人都習慣於在工作,朋友聚會,家人團聚中來回周旋,這樣的時光是好的,但總有一段路需要自己一個人走。
當周遭的喧鬧變為胸腔里迸發出的規律躍動時,巨大的孤獨感如幕布一般將我們裹住,所以我們必須要找點事情讓自己去做,既能提升自己,又能度過難捱的時光。
沒什麼比讀書更適合獨處了,因為讀書是一件只能自己一個人去完成的事。
它既能提升內在的精神,又能度過孤獨的時光。
作者有段時間生活壓力巨大,過得並不理想。
他規定自己每晚看兩章斯蒂格·拉森的《千禧年》,他將這本書當成了戰友,每天與主人公共同面對困難,體驗一次又一次脫險的喜悅,這本書幫他度過了難熬的時光。
他說:「通過這種方式,從頭到尾體會別人的整個人生,能讓自己也站在俯瞰的角度來審視問題。
」
所以,一個人的時候,讀書是最好的選擇之一。
2.使精神恢復平衡
齋藤孝認為現代人的精神力量變弱了。
很多年輕人在面對苦難和困難的時候並不具備積極解決問題的心態。
如果一個人以20歲為界,他的前後環境會發生極大的變化。
精神力脆弱可能令年輕人很難承受突如其來的重壓,令自己長期陷入精神絕境。
身處和平發展時代,年輕人的生存壓力不再是挨餓受凍、死亡威脅,而是日常生活中受到的精神傷害。
作者一言以蔽之「能否妥善應對壓力,是由夠不夠聰明決定的。
」齋藤孝這裡所指的聰明不是指學習成績好,智商高,而是能夠迅速抓住事物本質並妥善選擇如何行動的能力。
這些能力都需要通過學習才能獲得,而在現今的教育體系下,這種能力在學校里是學不到的,更多的需要通過閱讀來習得。
3.提升決斷力和判斷力
很多的企業家都愛讀書,例如前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每年閱讀50本書,並且還會列出書單與大家分享。
股神巴菲特與他亦師亦友的合伙人查理·芒格都是書痴。
查理·芒格甚至發出「只有讀書才覺得不是在浪費時間」的感慨。
他們之所以能取得如此的成功,與他們大量的閱讀息息相關。
通過閱讀,他們收穫了多元思維,提升了自己的決斷力和判斷力,知道哪件事可做,哪件事不可做。
決斷力與判斷力更像是一種與自己談判的能力。
當我們沉浸在書的世界中時,能夠讓我們跟目標對象拉開距離,這樣才能做出冷靜的判斷,而書中所記載人類的智慧結晶,也會成為我們判斷的參考。
齋藤孝舉了一個生動的例子,如果把幫我們與社會妥協的判斷力比作一把「刀」,這需要人們每天不斷地打磨,使之隨時可用,而能夠充當「磨刀石」的,便是讀書。
二、對話一流人物
笛卡爾說:「閱讀好書,就像跟過去最優秀的人物對話一樣 。
」
通過閱讀好書,我們可以獲得與一流人物對話的機會。
這些偉大人物中,雖然有些還在世,但我們能與之見面的機會寥寥,更多的偉人已故,但他們思想的結晶已經轉化為文字,我們仍能觸碰到。
筑波大學名譽教授村上和雄先生是基因研究的權威,他著有一本書,名叫《啟動的活法》。
該書指出,人類的基因有99.5%是完全相同的。
而個體能力的參差不齊,是由每個基因的「啟動」程度決定的。
接觸一流人物,就是啟動基因的一種手段。
受該書的啟發,齋藤孝提出讀一流人物的書,啟動優質基因的理念。
他認為任何人隨時都能閱讀一流人物的書。
像經典作品等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書,更可以稱為"超一流"。
人們親近這些偉大的先驅。
就能在他們的幫助下,啟動自身的基因。
很多人都喜歡以偉人的名言警句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曾在奧斯維辛集中營倖存下來的心理學家弗蘭克爾,在那段常人難以忍受的時光里,他經常用尼采的「知道為什麼為活的人,便能生存。
」來鼓勵自己,又用尼采的「凡不能毀滅我的,必使我強大。
」來鼓舞喪失信心的獄友們。
齋藤孝也十分喜歡尼采的話,例如「逃去孤獨里吧,任強勁的風吹吧。
」他認為這句話也適合形容讀書。
所謂「強勁的風」,是指一流人物的思想和精神。
獨自承受這種風吹,精神就能得到鍛鍊。
通過閱讀讓我們獲得了更多與一流人物對話的機會,每遇見一位先驅偉人的格言警句,每看到一個鼓舞人心的故事,每悟到一個發人深省的道理,都會幫我們啟動基因,使我們像偉人一樣,可以在這個世界中自由的遨遊。
三、持續讀書的五個習慣
讀書的重要性在這裡不再贅述,如何培養讀書的習慣也是十分最重要的。
因為僅知道書的好處,而不去讀,還不如不知道。
《高效能閱讀》的作者原尻淳一就提出培養讀書體質。
對於讀書習慣的培養他也例舉了不少好習慣,大家可以拿來看看。
在本書中,齋藤孝例舉了持續讀書的五個習慣,下面給大家做個簡單的分享。
1.建議「自問自思」
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難。
讀書如果只是一味的讀,很容易養成不思考的習慣。
大腦不經思考,只是輸入就很難留下深刻的印象。
正如叔本華所說:「光是不停讀書,過後卻不深入思考的話,絕大部分知識都會流失,不會在精神中紮根。
」
為了讓讀者能夠記住書中的內容,齋藤孝建議大家邊問邊讀。
他在讀書時若遇到作者的提問,他會用括號把問題括起來。
就算是不明確的提問,只要他覺得「為什麼會這樣?」,「這樣定義的理由是什麼?」他都會括起來。
這樣他就會養成邊提問邊思考的閱讀習慣。
2.朗讀讀書法
很多讀者普遍認為讀書只看就可以了,其實出聲朗讀也是十分必要的。
我們從小都有朗讀詩歌的經歷,這樣做的目的是讓語言沁入身心。
朗讀可以集中注意力,語言在朗讀的過程中形成一定的語流幫助人們理解。
《亂讀術》的作者外山滋比古就曾有過自己不理解的問題,第二天請教同事時,對方只是大聲朗讀了一遍,他頓時豁然開朗的經歷。
有時語言的單個字詞不易讀懂,但當我們將它們的字音連起來讀時就會更易理解一些。
鑒於此,在教育孩子方面,作者建議家長念給孩子聽,因為,對孩子而言,父母念書給自己聽的時間是最幸福的。
除了給孩子讀書外,也可以念給自己聽,不方便的時候,還可以選擇聽書這種方式。
3.擁有自己的書架
一般而言,愛書之人都有自己的書架,作者認為,書架如同自己的記憶裝置,光是掠過書脊就能想起書中的內容和閱讀時的自己。
在這裡有一個前提,書脊要時刻保持可見,這樣才能讓我們可以時常看到。
齋藤孝還提出對有書生活的理解,不能少於三百冊藏書,可能的話,應該達到千冊才對。
讀到這,你也許會感到壓力山大,其實我也是,不過這是一個質變到量變的過程。
就像《快速閱讀術》的作者印南敦史,據說他已經讀了近萬本書,但這花費了他十多年的時間。
有一句話說,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讀書也是如此。
4.一天一本,最簡單讀書法
很多人感覺一天一本太難了,但是大部分閱讀達人都能做到。
這裡不涉及天賦和智商,唯一的區別是他們掌握了方法,他們會有選擇的「跳讀」或「不讀」。
當然這裡不是說讀得快就是好,也不是所有書都適合快讀,比如小說這類故事性的就不適合。
跳讀的目的是迅速找到適合自己的內容,儘量減少花在對自己不重要的內容的時間。
齋藤孝是個特別會利用碎片化時間的人。
他有隨時隨地閱讀的習慣,比如坐車時,泡澡時,睡覺前都是他閱讀的時間。
如果我們也能養成隨時隨地閱讀的習慣再加上適當的方法,一天一本並不是難事。
5.「輸出」讓書成為自身血肉
讀完一本書,自己是否真的有所收穫呢?齋藤孝例舉了一個衡量標準:「是否能把書的內容向別人說清楚?」,如果覺得麻煩,我們還可以設定個時間範圍,比如「是否能把書的內容用一兩分鐘的時間向別人說清楚。
」
我個人覺得寫書評是讓自己對書理解更深刻的好辦法。
當我帶著寫書評目的去閱讀時,大腦會產生很多問題,也會因此思考,而且在寫的時候重複翻看書中重點內容更加深了對它的認識和理解。
如果你有時間,可以寫下來,這是對這本書最好的報答。
在《深閱讀》這本書中,齋藤孝帶我們認識讀書的意義,發現與一流人物接觸的最方便的方法,並且還提供了持續閱讀的五個習慣。
這些僅是書中的部分內容,更多的大家可以自行參閱。
他有個願望,希望每個人都能夠停止在浮華苦澀的表層遊蕩,而是深入地下品嘗到知識清流的甘甜。
如果當初那個殺人犯從小熱愛閱讀,並體驗到收穫知識的快感,可能就不會發生電鋸殺人案了。
如果人人都熱愛閱讀,違法犯罪的行為一定會大大減少,因為內心的豐盛會幫助我們更加成熟的面對生活的磨難。
齋藤孝希望每個人心中都能形成由眾多賢者組成的鬱鬱蔥蔥的森林,那裡有他們的思想結晶,也有我們與其對話的收穫。
永遠心懷賢者森林,是他一生的口號。
當然,這也可以成為你的口號。
當跟我談閱讀的時候,我會想到什麼?
閱讀越來越成為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線上線下各式各樣的讀書會層出不窮,而且以書為粘性劑去黏住顧客群體,成本低,黏度卻很高。但現代人對於閱讀卻越來越迷茫和焦慮,迷茫表現在不知道如何去選書...
掌握「深潛力」,從提升「閱讀力」開始——《深閱讀》
相信大多數人手機的功能,都不再局限於打電話,更多的是接收各種信息。是的,身處信息大爆炸時代的我們,每天被各種信息包圍著。 最常見的場景之一就是地鐵上,幾乎人人在「看」手機。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那...
你的閱讀深度,決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被這本書所吸引,是因為這本書的封皮內頁。作者齋藤孝先生在此頁指出:人類的智慧早在幾千多年前那個群星閃耀的時代,已到達及其深徹的程度,就好比一條埋藏在地底下的清流,我們唯有通過閱讀來掌握這種「深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