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跟我談閱讀的時候,我會想到什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閱讀越來越成為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線上線下各式各樣的讀書會層出不窮,而且以書為粘性劑去黏住顧客群體,成本低,黏度卻很高。
但現代人對於閱讀卻越來越迷茫和焦慮,迷茫表現在不知道如何去選書和閱讀,很多人是跟風買了書籍但自己卻看不下去,焦慮表現在看完了之後感覺跟沒看一樣,沒有記住書中的內容。
究其根本就是現在的社會功利心比較重,做一件事情我們總希望又快又有效果,比如我們現在喜歡看手機公眾號推送文章,並且最好是圖文並茂,文字少一些,立刻能找到答案。
然而,讀書需要逐字逐句看,既費時又費力。
齋藤孝所寫的《深閱讀》這本書在序言部分就讓我們重新審問了讀書的意義。
作者認為我們平時面對的各種麻煩,不過是河流表層的濁水罷了。
濁水喝著很苦,但只要向下深潛,就能找到清流。
關鍵在於,我們首先得知道底下存在清流,然後還需具備「深潛力」。
而讀書,就能教會我們掌握這種「深潛力」。
現代人基本上看手機被奪去了大部分時間,大家在各個平台上看心靈雞湯文,但是總是覺得沒有解決內心深層次的問題,在生活上、工作中的困惑仍舊存在,其實這跟我們平時沒有進行深閱讀有很大關係。
通過閱讀與作者對話,通過整個書的閱讀帶動自己思考,通過書中的對比知道自己的位置,通過書籍去找尋自己遇到問題的答案,這些都需要閱讀去實現,這絕不是網絡或者公眾號文章所能給予的。
就像我在25歲時候結婚、26歲生孩子之後,沒有辦法很快適應這麼大的改變,生活和工作陷入低谷,當時多虧自己從小到大閱讀的習慣沒有丟掉,通過看張德芬所寫的《遇見未知的自己》,帶動我進行了吸引力法則相關書籍的閱讀,使我很快從那段陰霾的日子中走出來。
還有在育兒的過程中,當我有困惑或者無計可施的時候,我總能通過閱讀找尋到答案。
還有很多很多這樣的例子,所以我自己都會發現,讀書不僅使人長知識,更重要的是使我們充滿力量,也就是有力量去探詢到河底的清流。
深閱讀還能讓我們與大師對話,學習賢人的視角。
作為普通人,我們很難與「大家」進行面對面的溝通,而閱讀這些大師們的書籍就給我們提供了這樣的機會。
《深閱讀》這本書就舉了個例子,耶穌基督、尼采、陀思妥耶夫斯基三人若以「何為上帝」為題目交談,肯定會引發不可收拾的激烈爭論,儘管這樣的「夢之賽」在現實中不可能發生,但我們可以同時閱讀這三人的著作。
作為讀者如果平時進行大量的閱讀,就一定會有這樣的體會,尤其是進行主題閱讀的時候。
例如在閱讀育兒書籍的時候,我們會讀蒙氏、華德福、正面管教等各個類別教育觀點的書籍,在閱讀的時候我們能夠了解到支撐每個類別教育觀點的理論,正是因為大量育兒書籍的閱讀,我們能夠在自己育兒的時候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因材施教,而不是盲從。
如果只是偶爾看過一兩篇育兒方法的介紹,是完全做不到因材施教的。
如果是讀名人傳記,這就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機會去走一遍這位名人的經歷。
就像我在閱讀星巴克創始人霍華德·舒爾茨的傳記《一路向前》,我能感受到每個重要節點他所經歷的痛苦煎熬,為他的堅持和大的變革而心中暗自拍手叫好。
深閱讀就是能夠給到我們這樣跌宕起伏的感受,在慢慢的積累過程中內心變得強大。
以前的人閱讀的時候會折角、劃線、做批註、做摘抄,現代的人有了很多工具,比如拍照、掃描、電子書等等,總是希望通過這些現代化的工具直接找到答案,但卻做不到像以前深閱讀,而正是因為沒有深閱讀,我們就更加浮躁。
在我做思維導圖培訓的時候,每當分享書籍思維導圖,就會有學員問我幾個問題:為什麼讀完書之後記不下來?為什麼別人能夠快速閱讀而我不能?別人一年看200本書是怎麼做到的?為什麼我沒有時間看書呢?
這些問題已經成為很多人讀書的困擾,也就是成為了大家不能持續讀書的障礙。
而齋藤孝《深閱讀》這本書就提供了持續讀書的五個習慣。
第一,建議「自問自思」。
在讀書的過程中要養成邊提問邊閱讀的習慣,就能提高興趣和關注的持久力,從而更容易吸收書中的內容。
對於現代人來說,「問題發現能力」是一項重要技能,我們在讀書的時候絕不能就是一味的贊成作者的觀點,而是要在閱讀的過程中去了解作者的思路,然後根據自己現實中的情況去提出問題,對比作者和自己的想法。
就像我在讀《平台戰略》這本書的時候,就會思考我自己所在公司的戰略方向應該是什麼?盈利模式有哪些?這樣的閱讀才是有效的閱讀。
第二,朗讀閱讀。
作者齋藤孝提出了出聲朗讀,也就是要在看書的時候,不光用眼睛看也要讀出聲,尤其是在與孩子進行親子閱讀的時候,更要為孩子讀出聲。
一個人的閱讀習慣絕對是從小培養出來的,為什麼調查現在的人閱讀量大幅減少,其實主要原因就是電子產品太多,從小就圍繞著電子產品,而沒有養成閱讀的好習慣。
所以作為父母,一定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就給孩子讀書,而且要帶有感情的朗讀,不僅《深閱讀》的作者在親子閱讀這塊深有感觸,只要是堅持進行過親子閱讀的家長其實都清楚自己是為孩子未來準備了一份豐厚的禮物。
第三,光有書架就能變聰明。
喜歡閱讀的人一定會在自己的家裡準備書架,愛書之人相信都有相同的喜悅——就是收到書。
每次有家長問我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的時候,我就會告訴他們,囤書是有必要的。
要專門為孩子設立讀書區,而且要在家的很多地方都可以隨手拿起書閱讀。
孩子都要這樣,更何況成人更要為自己購置書架,每月定期購買書籍,這樣才會營造出看書的氛圍。
很多人會很吝嗇買書,覺得現在的書越賣越貴,但是反過來思考,一個人出書是花了很多心血的,我們應該用購買行動來感謝別人的分享。
正如齋藤孝所說,正因為在關鍵的語句下做標註,折起關鍵頁的頁角,書才會成為自己一生的寶貴財富。
第四,「一天一本」——最簡單的讀書方法。
《深閱讀》的作者齋藤孝的讀書節奏基本上是一晚上讀一本多。
有可能會有很多人感覺沒辦法做到,但是很多著名人士的閱讀速度也是極快的,在白宮,西奧多·羅斯福習慣每天早餐前讀一本書,間或三天讀一本。
閱讀速度是可以鍛鍊出來的,但並不是越快越好,要根據不同的書來改變閱讀速度,甚至有時要進行「跳讀」。
有的書比較容易懂,我們可以快速的掃過這一頁,抓住這一頁重點即可,而有的書比較難懂,可能看了2遍還沒搞懂,這時就要跳過這段,或者放下這本書,參考同主題的書籍進行理解。
第五,「輸出」使書成為自身血肉。
有很多人看完書之後感覺像沒看過一樣,因為很快就忘記了書中的內容,實際上想記牢書中的內容,最實用的方法就是看完之後馬上與別人交流,向別人把書的內容說清楚。
這種交流不僅包括口頭的,還包括寫書評或者讀後感。
有時候看的時候很明白,但是說的時候就感覺說不出來或者說不清楚,這就說明沒有理解書的內容。
就像要向別人把題講清楚,必須要把題轉換成自己的思想才行的道理一樣。
想要對書的內容理解深刻,還可以參加讀書會,就像拆書幫或者是十點讀書會這樣的組織,經常參加讀書會活動,與別人分享,彼此交流意見,這樣讀書有動力,更會讓自己對書的內容記憶深刻。
電鋸殺人犯最後悔的事竟是沒讀書!
在日本,曾經發生了一樁頗為殘忍的殺人案。兇殺用電鋸將受害者殘忍殺害。這樁殺人案使法院做出自審判員制度實施以來的首例死刑判決。據新聞報導,犯罪嫌疑人並非像我們想像的那般冷酷無比,看起來只是一個普通...
我們究竟為什麼要讀書?
關於讀書,作家培根曾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楊絳先生,曾經這樣講過:讀書不是為了拿文憑或者發財,而是成...
深入其中,才能獲得知識的清流
用三毛的話來講:「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實他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里,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里。」這便...
信息爆炸時代,我們該如何讀書?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大約統計了一下我的讀書情況,2016年4月至9月,共計閱讀40+本書,8月24日進駐簡書,加上這一篇,共完成9篇讀書筆記。大概總結一下,6個月時間,每個月平均閱讀7本,與大神...
班主任提醒:不會閱讀的孩子,將淪為潛在的差生!
讓孩子愛上讀書,是父母最值得炫耀的功力。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讀書有助於孩子形成良好品格、健全人格,讀書可以給孩子提供拼搏的勇氣和...
孩子不愛看書?學會這4點孩子看書學習不用愁!
讀書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獲取知識開發智力最重要的方法和途徑,每個孩子的愛好不同,所以喜歡看的書的類型也不同,找對、找准孩子的興趣點,才能引導孩子進入閱讀的海洋。
如何培養孩子閱讀習慣!
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會讓孩子受益終生。有不少家長表示,自己也知道閱讀的重要性,可是孩子不喜歡看書,怎麼辦?其實,孩子不愛看書,是因為從小沒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今天和大家談談「培養孩子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