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爆炸時代,我們該如何讀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大約統計了一下我的讀書情況,2016年4月至9月,共計閱讀40+本書,8月24日進駐簡書,加上這一篇,共完成9篇讀書筆記。

大概總結一下,6個月時間,每個月平均閱讀7本,與大神們相比,不算多,沒有學習跳讀、快讀,均是一字一句閱讀,所以相對比較慢。

1個月半時間,出產9篇讀書筆記,我個人還是比較滿意的。

今天剛研讀完日本作者齋藤孝的《深閱讀》,文中講述在信息爆炸時代,我們該如何讀書?結合自身經驗與大家分享。

《深閱讀》

網絡讓我們漂流在信息海洋的表面,而閱讀帶我們向下深潛,汲取深藏水滴的精神清流。

如何選書?

1、靠譜的榜單和書評。

現在很多網站書籍排行榜是根據銷量進行排名,並不代表排名靠前的書籍,質量就一定高。

相較於此,由某一領域的專業人士出具的榜單或推薦的書籍更具可信度,更值得閱讀。

另外,豆瓣、知乎、亞馬遜等比較成熟的人氣讀書網站,相關書籍的評論和推薦也可作為我們選書的依據。

2、讀經典。

經典永遠是值得我們去仔細研讀的。

但大多數經典都比較晦澀難懂,我們先針對其價值或當代意義的解讀書籍、白話譯文開始閱讀。

例如:哲學家康德的著作極為艱深晦澀,讀起來很無趣,但麥可·桑德爾教授在《公正:該如何做是好?》(Justice: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一書對其思想作出了闡釋,內容簡明易懂,標題時髦新穎,能引導讀者對哲學展開思考。

3、讀名人傳記。

世界偉人或知名人士的自傳、評傳、語錄之類的書,是很多人愛看的一種體裁。

不過,若單純只為憧憬膜拜而讀,那就太浪費了,完全可以進一步深入閱讀。

讀這些書,本就不是為了獲得知識,也沒有拓寬想像力的樂趣,但能讓我們感受到成功者和天才們所擁有的「閃光點」,我們可以藉此激發積極性,或者學習他們的思維方式,並思考對我們的啟發。

《奇特的一生》就是我今年閱讀的一本傳記類書籍,該書講述蘇聯科學家柳比歇夫將自己的一生用時間來計劃,每天都記錄自己哪塊換了多長時間,長達56年之久。

本書對我們的價值並不僅僅在於時間管理,而在於引發我們去思考自己的人生究竟該如何規劃,如何度過自己的人生。

4、逛書店。

隨著網際網路的不斷發展,大多數人習慣於在網上購書,鮮有親自去書面購買。

但相較於網購,去書面買書的優勢在於,只要多都幾步,就能看到書的全部內容,而不是僅僅依賴書名、書評或網上的試讀本,更易買到質量上乘、自己喜愛的書籍。

而且遇見新書,萌生對未知領域的興趣後,我們就會發現,原來自己的「興趣」「好惡」這些感覺本身,其實是相當含糊的。

或許現在過於看重「自己的風格」「自己的想法」,反而使自己的世界變得侷促狹窄,阻礙自己認知人類的廣度和深度。

5、讀喜歡作家作品。

這是我個人比較常用的選書方法,書中並未提及,就是根據自己喜歡的作家的作品有選擇性地閱讀。

比如,我喜歡余華,他的作品我都喜歡,從《活著》、《許三觀賣血記》到《兄弟》,我都一一品讀。

6、主題閱讀。

如果你想深入研究某一主題,主題閱讀是不錯的方式,那怎樣進行選書呢?在豆瓣上選擇一本某一主題的專業書籍,在網頁下方會系顯示同類書籍:「喜歡xxx的人也喜歡......」就可以根據自己喜好全部選擇閱讀或部分閱讀。

如何讀書?

1、邊問邊讀。

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難,讀書也是這樣。

只要養成邊提問邊閱讀的習慣,就能提高興趣和關注的持久力,從而更容易吸收書中的內容。

那麼如何邊問邊讀呢?作者齋藤孝介紹了一種方法。

在閱讀是將有疑問的地方標註出來,包括作者的提問,只要覺得「為什麼會這樣」「這樣定義應該有其理由」的部分就標註出來。

從而理解作者是以怎樣的問題意識寫作,養成邊提問邊思考的習慣。

2、大聲朗讀。

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時候:手裡拿著一本書,看著看著每個字都認識,連成一句話就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這時候就是你的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在開小差,眼睛盯著字,其實靈魂早已出鞘了,不妨試試大聲朗讀,讓語言沁入身體。

用耳朵聽到的話容易在電腦形成影像,所以精神自然而然就會集中。

這個方法我們在讀書時期經常用,比如,晨讀、晚讀,當時並不知道其真正用意。

3、整理書架。

書的整理方式因人而異,只要按自己的喜好或習慣費些心思即可。

可以按題材、國籍、學科、閱讀順序等方式整理擺放。

總而言之,書架如同自己的記憶裝置。

光是目光掠過書脊,就能回憶書中內容、相關話題或是閱讀時的自己。

整理書架也是在整理自己的知識體系。

不管怎樣擺放,都應該遵守一個大前提——讓書脊時刻保持可見。

4、「一天一本」。

書中介紹作者齋藤孝如何保持「一天一本」的讀書方法。

·不是讀得快就好。

根據目的和難易程度靈活應對。

·難懂的部分可跳讀。

全部讀完後,回頭看難懂的部分,就能大概知道將的是什麼。

·有意設定「讀書時間」。

根據自己的工作生活習慣,安排無打擾時間段讀書,確保讀書質量和時間。

·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

比如:公交地鐵上、吃完飯空閒時間、咖啡館等,關鍵是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讀書的習慣。

相信做到以上幾點,做到「一天一本」不是夢。

5、表達輸出。

一本書讀完以後吸收多少,「能否把書的內容向別人說清楚」,是衡量標準之一。

學習做高效的方式就是教別人學習,這個比自己寫讀書筆記要求更高,不僅要求你的邏輯思維能力,還要求你的語言組織能力。

建議多創造機會嘗試口頭表達輸出,將所學知識串聯,建立知識體系。

光是不停讀書,過後卻不深入思考的話,絕大部分知識都會流失,不會再精神中紮根。

——叔本華

如何提升閱讀技巧?

【轉換閱讀】將書化為自身血肉。

F=y(x)是常見的函數方程式,其意義是將變量x經過一定的計算過程輸出為變量y。

類比到讀書,其中y是創意,x是素材。

根據函數「f」,將對應現象帶入「x」,即可得出「y」。

通俗來講,就是將書中的知識與自身經驗結合起來學以致用。

拆書幫就是運用此類方法。

【據點閱讀】從一本書開始,拓寬閱讀廣度。

譬如《論語》,如果一開始閱讀原文,可能會感到迷惑不解。

我們可以先閱讀針對《論語》出版的解讀性作品,比如下村湖人《論語故事》、于丹的《論語心得》。

一來通俗易懂,讀起來比較容易;二來可以快速打開視野,進行更深入的研讀。

【快速閱讀】教你一口氣讀完長篇小說。

對於長篇小說,很多人很難全部讀完,往往讀到一部分就讀不下去,這時可以使用一種比較特殊的技巧,就是只讀對話部分。

只要把握住最初登場的各種人物之間的關係,即使略過情景描寫的部分,也能跟上主要情節,而且閱讀速度很快,能夠提速3-5倍。

微信公眾號:我不是國畫家,歡迎關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什麼你讀了那麼多書,卻沒任何卵用

本文較長,也比較枯燥,但都是作者多年心血的分享,厲害的招式都比較難練對吧,所以你懂的都在說知識改變命運,可真正感知到被知識改變命運的人,身邊找不出幾個吧。現代社會變化的這麼快,知識的作用最多讓你...

怎麼讀書?怎麼選書?盡在此文~~

這篇文章是我看了《他們怎樣讀書和選書》後,結合自己觀點總結而來。其中,放棄了一些我不認可的方法,還有一些方法存疑,我做了標註(藍色字體部分)。《他們怎樣讀書和選書》是@蕭秋水、@秋葉、@s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