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是「千古名相」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已離我們遠去,但是三國的英雄任務對我們的影響並沒有遠去。

每當想到三國,那種鬥智鬥勇的戰場廝殺聲,就在我的腦海里迴蕩,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是一個血腥十足的時代。

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空頭

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楮上

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談中

簡短的幾個字,將三國風雲描繪的淋淋盡致。

三國孔明,是三國鼎立天下繞不過的人物。

三國爭雄的烽煙已消散在歷史的長河之中,隱灸人口的《三國演義》似乎已將諸葛亮定位成了千古名相,然而,諸葛亮因其用人不善與謀略上的失敗,在躋身名相行列的道路上艱難地律師…諸葛亮身為蜀漢承相,才智過人,工作勤懇,處事謹慎,「自校簿書」,「罰二十以上親覽」,以致積芳成疾。

他每次出征必親自領兵,對於軍中、朝中一切事務都親自打理,這不僅反映出其用人無方,更反映出其不善權謀。

凡事親力親為,並非為官之道。

為官重在善用賢能,官階越高,就越要學會宏觀掌控全局,任用賢才揚其長補其短。

諸葛亮給全國上下展示了一代忠臣鞠躬盡瘁的典範,卻忘了為各方將領留下一展所長的機會,忽略了將國運寄於一人之努力的危機,從而導致了蜀國的整體實力得不到充分發揮,危難關頭有才之士潭沒於草莽的慘狀,這便是諸葛亮不注重培養人才的後果,任其生前雄才大略,一旦英靈人士,曾經耗盡其心力的蜀國便陷入人才匱乏的危機而難以自拔。

1.用人不善,豈止痛失荊州、街亭當年劉備打算調堵葛亮入川,諸葛亮便留下關羽守荊州。

可關羽為人驕傲,拒絕執行諸葛亮聯吳抗營的戰略,結果導致了大意失荊州的悲劇。

錯用關羽守荊州、諸葛亮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對蜀漢對外政策幾乎是殿滅性的打擊。

馬謾「失街亭」,令人拖腕嘆息的不僅是街亭之失帶給蜀漢的慘敗,更是諸葛亮再一次用人不善的悲劇。

劉備在世時就已看出馬浸為人不踏實,也曾叮囑諸葛亮「此人言過其實,不能派他幹大事,仍需要好好觀察」。

劉備認識到馬謾作為一個高級參謀是很合適的,但並不適合做一個將領。

諸葛亮卻意識不到這一點,也沒有把劉備的叮囑放在心上。

街亭一役,派馬謾當先鋒,王平做副將,最終「街亭失而幾使孔明無退足之處矣」2.謀略不當,耗盡心力淚滿襟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提道:「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算食壺紫以迎將軍者乎?」荊州、益州,相距千里之遇,兩地分兵的做法必然讓劉備軍團難以集中兵力上的優勢。

其結果,關羽鎮守的制州被孫權軍團偷襲成功,關羽父子亦命遺孫權手中諸葛亮不快為忠臣的表率,以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鏗鏘督育立下了英魂的豐碑。

但他是否堪稱「千古名相」,仍為後人留下了深思。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六出岐山,為何不能一統天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

歷史上的諸葛亮真是「千古名相」嗎?

三國爭雄的烽煙已消散在歷史的長河之中,而膾炙人口的《三國演義》里把諸葛亮定為成了千古名相。然而歷史上的諸葛亮因其用人不善與謀略上的失敗,在躋身名相行列的道路上艱難的徘徊。

諸葛亮真是「千古名相」嗎?

說起三國大家都並不陌生,經典《三國演義》視乎已將諸葛亮神化,定義成千古名相。然而,諸葛亮因其用人不善與謀略失敗,是否定義成第一名相而遭到質疑...諸葛亮身為蜀漢丞相,才智過人,工作勤懇,處事謹慎...

諸葛亮為何難入千古名相之列?

三國爭霸的硝煙以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膾炙人口的《三國演義》似乎以將諸葛亮定位為千古名相。然而,諸葛亮因其用人不善與謀略上的失敗,在躋身名相的行列上艱難的徘徊。諸葛亮身為蜀國丞相,才智過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