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北伐為何失敗?毛主席一句話將其點破,原因出在《隆中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中國長達5000年的歷史進程中,諸葛亮不過是一個分裂小國中雖然多能卻慘澹經營終不能遂其心愿的丞相,然而他的足智多謀、道德情操卻在當時及身後得到了中華民族世代的普遍認同和敬仰,《三國演義》更是將他神化為完人、聖人,他也因此逐漸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一個象徵,其歷史、文化地位連那些大一統帝國的帝王和宰輔們都難以望其項背。

然而完美如諸葛亮者也有其缺陷,後世認為他一生最大的敗筆不是北伐失敗,而是用人不當。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一開始進展十分順利,其時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皆「叛魏應亮,關中響震」,而諸葛亮不顧劉備臨終前「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的提醒,硬是將馬謖推上了前敵主帥的位置,而馬謖卻只知死套兵書理論而不顧實際情勢,最終導致街亭失守。

街亭的丟失致使諸葛亮除了撤退別無他途,於是南安不得不棄、安定不得不捐、天水不得不委、箕谷之兵不得不撤,西城之餉不得不收,而之前擒夏侯、斬崔諒、殺楊陵、取上、襲冀縣、罵王朗、破曹真,所有前序工作都付之東流。

蜀國由此失去了攻下魏國的最佳機會,戰後諸葛亮揮淚斬馬謖,自己也主動承擔責任,請求「自貶三等」。

毛主席對諸葛亮也非常推崇,但他曾以軍事家的戰略眼光評價過諸葛亮此次北伐。

許多人都十分欣賞諸葛亮那種「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的指揮風格,但毛主席認為「初戰,亮宜自臨陣」,若諸葛亮第一次北伐能親臨第一線,必能實現及時而有效的指揮以避免突髮狀況的發生。

諸葛亮後來汲取了教訓,毛主席又說「自街亭敗後,每出,亮必在軍。

毛主席作為一位老練的軍事家,他的這一觀點確實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

除此之外,毛主席認為諸葛亮不僅錯用了馬謖,他還錯用了關羽。

1948年5月的一天,毛主席就對其衛生組長李銀橋聊起了諸葛亮的用人,他說:「我一不是釋迦牟尼,二不是諸葛亮;就是諸葛亮,也有錯用關羽和錯用馬謖的時候啊!」此話還要從諸葛亮與劉備的《隆中對》說起。

諸葛亮初見劉備時,就在在隆中草堂里為劉備獻上了向南、向西發展,先「跨有荊、益」兩州,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北伐復興漢室。

而後劉備勢力經過努力實現了「跨有荊、益」的目標,從而形成三國鼎足之勢。

然而諸葛亮本留守荊州,劉備調他入川,他卻留下關羽守荊州,結果因這招錯棋而滿盤皆輸。

毛主席說:「其始誤於隆中對,千里之遙而二分兵力。

其終則關羽、劉備、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敗。

」在毛主席看來,蜀國將一國之兵分隔於相距達千里之遙的荊州、益州,已經削弱了本國的軍事實力,這本就為蜀國伐魏失敗埋下了禍根;後來關羽、劉備、諸葛亮三人又各領一軍,兵力更為分散,彼此難以互相呼應,最終導致了關羽敗走麥城和夷陵之戰的慘敗。

毛主席還強調關羽為人過於驕傲,從思想上看不起東吳,不能認真貫徹執行諸葛亮聯吳抗曹的戰略方針,這就從根本上否定了《隆中對》的戰略意圖,結果丟失了戰略意義重大的荊州,蜀漢的局勢也從此無可逆轉。

對於這點,就連一向很少評說歷史的小平同志也說:「諸葛亮用人很有手段,但對關羽卻非常遷就甚至不講原則,助長了關羽的驕傲情緒,鑄成大錯。

本文由軒軒有禮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北伐為何失敗,毛主席一語道破天機

三國後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為興復漢室,完成先帝劉備遺願,先後六出祁山,北伐中原。然而,每次都以失敗告終。最後一次北伐中原,諸葛亮勞累成疾,病逝五丈原。至此,蜀國偏安一隅,之後雖然有姜唯北伐中原,但...

諸葛亮為何難入千古名相之列?

三國爭霸的硝煙以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膾炙人口的《三國演義》似乎以將諸葛亮定位為千古名相。然而,諸葛亮因其用人不善與謀略上的失敗,在躋身名相的行列上艱難的徘徊。諸葛亮身為蜀國丞相,才智過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