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何沒能助蜀國一統天下,毛澤東三句話點破緣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時期,是一個三足鼎立的舞台,這裡有過無數個性張揚的英雄、這裡演繹過無數的傳奇、這裡還有過無數智者的比拼。

諸葛亮就是三國時期最耀眼的一顆明星之一,小編在這裡引用杜甫《蜀相》一首: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今天咱們就來說說諸葛亮,《三國演義》里的諸葛亮其智若妖,當然真正的歷史之中也是聰慧過人,那諸葛亮為何沒能助蜀一統天下呢?

陸毅飾諸葛亮

第一點,是用人不當,毛主席曾說過:「當初諸葛亮留守在荊州的時候,劉備調諸葛亮入川,諸葛亮就不該留下關羽守荊州。

留下關羽守荊州是一著錯棋!關羽太過驕傲!而且關羽從思想上就看不起東吳,執行諸葛亮聯吳抗曹的戰略方針時難免就會不屑,這就從根本上否定了諸葛亮的戰略意圖,結果怎麼樣呢?丟了荊州,還被東吳殺掉了。

荊州,地處長江中游,這裡資源豐富,人口眾多,經濟文化都比較發達。

而且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向西可以進取益州,向東可以進擊江東。

其重要戰略意義不言而喻,兵家必爭之地,正是由於諸葛亮用了關羽,才有了後來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悲劇。

荊州失守,孫劉反目,蜀國想要稱霸難上加難。

第二點,識人不明,也就是街亭之戰。

《資治通鑑·卷七十一·魏紀三》記載:「初,越巂太守馬謖才器過人,好論軍計,諸葛亮深加器異。

漢昭烈臨終謂亮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猶謂不然,以謖為參軍,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

及出軍祁山,亮不用舊將魏延、吳懿等為先鋒,而以謖督諸軍在前,與張郃戰於街亭。

」但是後來街亭失守,證明馬謖確實不堪大用。

陸毅飾諸葛亮

毛主席讀此評點道:「初戰亮宜自臨陣。

」他認為諸葛亮應該親自督陣,之所以街亭失守,諸葛亮也是要負重要責任的。

第三點,是戰略錯誤,諸葛亮在登上政治舞台之初,就以《隆中對》的方式為劉備描述出一個戰略遠景。

但是《隆中對》是有大缺陷的,那就是戰略思想雖然是對的,但是實際情況卻不是。

這篇充滿智慧和前瞻性的政治施政方略,存在著先天的不足。

諸葛亮既想拿住荊州和益州,又想結交孫權東吳,這本身就是矛盾的,因為蜀國若是據有了荊州,那就是給孫權的東吳頭上懸了一把利劍,任誰也不想受這種威脅,這是孫權不能容忍的。

所以說荊州對於東吳來說是必須要拿回來的,後來果然荊州失手。

毛主席對此就有說過:始誤於隆中對,千里之遙而二分兵力。

其終則關羽、劉備、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敗。

毛主席

初看,荊州、益州兩路出擊是一個頗有謀略的方案。

但毛主席很清楚,荊州離益州千里之遙,兩地分兵的做法必然讓劉備軍團更加失去兵力上的優勢。

這樣的結果便是,關羽鎮守的荊州被孫權的東吳偷襲得手,自身也送命於東吳刀下。

可以說,蜀漢衰亡的禍根在於「隆中對」。

一針見血,三句話點破緣由,毛主席不愧是偉大的軍事家。

歡迎各位看官評論喔!喜歡問竹小生作品的請點一下關注吧,共同領略歷史魅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北伐為何失敗,毛主席一語道破天機

三國後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為興復漢室,完成先帝劉備遺願,先後六出祁山,北伐中原。然而,每次都以失敗告終。最後一次北伐中原,諸葛亮勞累成疾,病逝五丈原。至此,蜀國偏安一隅,之後雖然有姜唯北伐中原,但...

六出岐山,為何不能一統天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