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三國話權謀(21):孫策的戰備眼光與諸葛孔明的隆中決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三國演義中,我們不難發現,在眾多的英雄人物中,曹操和孫策是最有戰略眼光的人,孫策這個人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的戰略眼光非常厲害。
從袁術手下要回了自己父親的一些舊部兵馬,然後就能夠憑藉這個而占據了整個江東,建立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功業。
呂布、劉備、袁術、張繡等等全都不如他。
孫策的戰略之強,就在於他認清楚中原是四戰之地,難以持久,又認準了江東的王朗、嚴白虎、劉繇全都是二三流的角色可以搞定。
於是他一路過關斬將,用非常短的時間就完成了獨霸江東的成就。
如果以進入三國鼎立為目標的話,曹操和劉備幾乎用盡他們的一生才達標,而孫策才用了7年。
這就要歸功於孫策的戰略眼光了。
否則,你到中原去和呂布、曹操死磕,一輩子也難成大事。
曹操和孫策是前期戰略眼光最強的人,而第三個逐漸在戰略上獲得優勢的人是劉備。
他在前期是一個龍套,一直沒有發揮的餘地。
他的前半生幾乎和呂布一樣,四處漂泊,沒有什麼像樣的根據地,歷史上說他是「五易其主,四失其妻」,好不容易陶謙把徐州給了他,但他深知那裡是龍潭虎穴,自己難以長久把控,果然後來就丟了。
這樣的生活迫使他要尋找一個戰略高手來改變現狀,終於他迎來了自己的第一位戰略大師諸葛亮。
這位仁兄的戰略規劃能力,堪稱三國第一。
連曹營的諸位在這方面也有所不如。
因為諸葛亮搞出了流傳千古的——隆中對。
鑒於其經典程度堪稱一流,我把全文摘錄在下,有興趣可以讀一下,很有氣勢的文章。
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
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
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北方曹操以弱勝強打敗了袁紹,謀略非常出眾,又掌握了皇帝,很難攻取他的土地。
江東孫權根基深厚,也不要想去圖謀他的地方。
荊州和益州都是好地方,劉表和劉璋的才能不足以守住這兩塊地方。
你應該奪取荊州和益州,然後通好各方的勢力,等曹操出現變亂的時候,分兩路北上,成就霸業。
諸葛亮這份戰略規劃,徹底將整個中國大地上的諸侯進行了分析,他認為曹操和孫權是一流人物,而劉璋和劉表水平不行,不要去跟一流人物死磕,直接把二流人物的地盤搶過來,就能建立基業圖王稱霸。
這一份「隆中對」直接預測到了整個三國時代的趨勢,是非常高瞻遠矚的計劃。
劉備自身能力不像曹操、孫策那麼出眾,但遇到諸葛亮改變了他的一生。
從整個三國時代來看,君主方面的戰略高手,曹操、孫策屬於第一流,劉備前期是二流,後期用諸葛亮而成功。
其他諸侯都不入流。
謀士方面的戰略高手,諸葛亮、荀彧、田豐、魯肅等堪稱一流,而謀士之成敗則依託於其主能不能用。
所以田豐和沮授是悲哀的,而魯肅雖然有「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的高明戰略,但由於諸葛亮和劉備率先實現了他們的戰略,導致魯肅戰略中斷,未能實現。
其他張松、法正、陳宮等在戰略上則沒有大的作為。
劉備實現三足鼎立,最大功臣不是諸葛亮,而是魯肅
文 | 江隱龍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提出「隆中對」是在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決策 戰長江孫氏報仇」,而關於赤壁之戰的描述而自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 孫權決計破曹操」始至「諸葛亮智算華容 關雲...
三國傑出的五大戰略家,魯肅排名第三,第一毫無爭議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在這段戰亂風雲的歷史歲月之中,有運籌帷幄、算無遺策的名臣謀士,也有衝鋒陷陣,勇冠三軍的無敵猛將,更有著眼整個戰局,能夠制定戰略方針的戰略家,那麼三國有哪些傑出的戰略家呢?什麼是...
隆中對其實錯誤,世有二人已經在阻止他們,可惜其中一人死去!
諸葛亮這個人物已經成為中國家喻戶曉的人物了,他不僅聰明睿智,而且鞠躬盡瘁,可以說是古代中國人的楷模了。諸葛亮最為人所稱道的就是他的《隆中對》。隆中對之遠大,直接在天下紛擾的時候就判斷出了將來的天...
素材丨諸葛亮的「隆中對」
「隆中對」是《三國志》中劉備三顧茅廬如願「面基」之後,諸葛亮做的第一個「工作報告」。諸葛亮先是分析天下大勢,然後提出一統天下的總方針,最終確立「取荊、益二州,與曹操、孫權三足鼎立」的戰略構想。原...
三個早已預料到「天下三分」的人,第三個你絕對想不到
導語:由於羅貫中《三國演義》的廣為流傳,三國時期成為中國人民最廣為人知的一段歷史時期。在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時期裡面也湧現了一大批的英雄人物,有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謀士,用勇冠三軍、萬夫莫敵的武將...
諸葛亮理想破滅,難道是隆中對錯了?
(加盟作者秦風1978原創作品,請勿轉載)《隆中對》,是劉備三顧茅廬時諸葛亮所提出的戰略構想。可以這麼說,蜀漢集團後來基本上按照這個構想進行發展、擴張的。但是,後來遭遇了重大挫折,這個戰略構想後...
如果曹操晚五年南下,東吳的「南北朝」計劃能否實現,統一三國?
很多人都知道,當時諸葛亮在隆中給劉備制定了一個非常牛的計劃。主要內容就是,先奪取荊州,然後在搶劉璋的益州,然後和孫權 ,曹操三分天下。接著就是從益州和荊州從出兵,攻打曹操統一北方,江東的孫權不攻...
三國三大雄圖:除了榻上策和隆中對,還有一個知道的人可能不多
三國時期不缺乏頂級的謀士,一個最出色的頂級謀士不僅要擅長臨陣決斷和決勝於千里之外,還要高屋建瓴對大勢作出準確的預測和判斷並提出戰略雄圖。這樣的謀士在三國也不乏其人,其中最出名的有三人,他們站在不...
「隆中對」並不是諸葛亮獨有,還有兩個,一個被推行,一個被拋棄
「隆中對」是諸葛亮為劉備描述出的一個戰略遠景,分析了當時天下大勢,預見三分天下的可能,為劉備擬定了實現戰略藍圖的相應對策,諸葛亮也因此走上政治舞台。
擁有頂級戰略家的劉備集團為何迅速敗亡?外交實在太過拙劣
我們都知道,官渡之戰即將拉開帷幕時,劉備藉口要聯合黃巾殘黨、擾亂曹操後方去了汝南,脫離了袁紹。後來,曹操進攻汝南,劉備投奔荊州劉表。正是在這裡,發生了「髀肉之嘆」的故事,講的是劉表宴請劉備,劉備...
魏蜀吳早期各有個戰略分析師,你知道都是誰嗎
戰術是為戰略服務的,戰略為一個集團發展指明方向。魏蜀吳早期各有一個戰略分析師,他們為各自的主公規劃著未來的發展。曹魏之毛玠:奉天子以令不臣曹操在兗州時,毛玠(字孝先)向他建議:今天下分崩,國主遷...
荀彧,孔明,周瑜,魯肅誰的戰略最高明?
荀彧先安定兗州發展,再聯合呂布滅袁術,再屠徐州解決側翼威脅,最後與袁紹決戰。諸葛先取荊州,再聯東吳北抗曹操,之後入蜀取西川。天下有變之時,再劍指宛洛魯肅聯劉表(後改為劉備),與劉備平分荊州,之後...
三國軼事:魏蜀吳三個版本的「隆中對」,哪個更有戰略眼光?
東漢末年,外戚專權,宦官秉政,天災不斷,再加上黃巾起義的爆發,從此開始了近百年的戰亂時代。這個時期,不少智謀之士提出了結束亂世,一統天下的戰略構想,比較著名的是諸葛亮提出的隆中對,此外,曹魏和孫...
魯肅也曾主張吞併劉備,天下二分,可惜此人早逝不得不與孔明聯合
文 | 江隱龍 東漢末年的亂世漸漸走向三足鼎立,其實是個非常意外的結局。諸葛亮的「隆中對」固然極具戰略眼光,但其實早在其出山輔佐劉備的八年前,魯肅就已經向孫權提出了「榻上策」——也正是周瑜所堅持...
三分天下其實並不是諸葛亮第一個提出來的
《三國演義》寫道: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對」。他分析形勢時說到:現在曹操已經戰勝袁紹,擁有百萬大軍,而他又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時候已經不能輕易和他爭勝負了。孫權占據江東,已經三代。...
最早提出三分天下的並非諸葛亮,而是另有其人
生逢亂世,要想成就霸業最需的是什麼?人才!將才,謀士,最重要的是要有戰略家!三國之中能稱為將才的多如牛毛,能稱為謀士的也不在少數,但稱得上戰略家的卻沒有幾個。曹操算一個,諸葛亮算一個,吳國的魯肅...
魯肅為孫權謀劃「三步走」,堪稱孫吳版「隆中對」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諸葛亮在第一次見到先主劉備時,就幫助先主制定了「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戰略步驟,被後人稱為「隆中對」。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早在諸葛亮出山之前,就有人為孫吳統一天下做好了謀...
老好人魯肅聯劉抗曹的真實意圖,並不是三分天下那麼簡單
魯肅在三國演義中就是一個老好人的形象,今天很多人認為魯肅所倡的孫、劉聯盟是平等的聯盟,顯然是對魯肅的思想缺乏了解。魯肅的思想是要孫權據荊州以奪天下,而不是諸葛亮所想的三分天下,魯肅希望孫權以與劉...
品三國智慧5:劉備在荊州那些事3:隆中對
劉備和諸葛亮開始談到天下大事。諸葛亮為劉備全面分析當前的形勢:曹操擁兵百萬,挾天子以令諸侯,不可與之爭鋒,孫權坐擁江東,國險民附,可用為援而不可圖。劉表、劉璋庸碌無能,荊州、益州正是現成的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