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若不死,蜀漢定能統一三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時期,吳,蜀,魏三分天下。

但論各國領袖的才能,曹操當首屈一指,孫權隨後,最後才是這個只會哭的劉備。

劉備在大家心中的形象一直不高,但為什麼,他能夠立足於烽火戰亂的三國之中,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他有足夠多的將士良才。

劉備最讓人敬佩的才能,就是他的廣施恩德,和糖衣炮彈。

劉備領軍一生,底下的將領一直死心塌地的跟隨於他,這就是他最令人敬佩的地方。

但最後,蜀漢還是大敗,為什麼?原因就是他在「隆中對」戰略後,損失了一個重要人才,龐統。

造物忌多才,龍鳳其能同歸一主?先生如不逝,天下未必三分。

龐統字士元,早年以「鳳雛」為名同諸葛亮平起平坐,可見此人才華絕不一般。

後來,劉備領荊州牧時,龐統來投,但並未得到重用,直到諸葛亮和魯肅一直極力向劉備推薦,這龐統才終於有機會一鳴驚人,搏的劉備重用。

從這件事中我們能看出魯肅和諸葛亮不同常人的胸襟,但是,這也要龐統有過人的才能為前提。

龐統這人相貌一般,甚至可以說的上丑,但是論其治國領軍的才能,還真的不輸諸葛亮。

龐統自言,論帝王之秘策,攬倚伏之要最,吾似有一日之長。

至此,我們能夠看出,龐統這人志存高遠,是大才。

而真正讓劉備等人刮目相看的,是龐統對於「隆中對」戰略的推進。

按照隆中對的計劃,占領荊州,站穩腳跟是第一步,隨後,西取巴蜀,跨有荊益,最後兵分兩路消滅曹操,一統天下。

赤壁之戰中,劉備聯合孫權大敗南下曹操,劉備趁此機會,奪得荊州四郡,可以說已經取得了「隆中對」戰略的第一步。

這時,龐統的職位也變化了,被冊封為軍師中郎將了,這是個諸葛亮一樣的職位。

這般冊封意味著,隨後,這兩個人將會手握兵權,執行兩個大人物。



不久,經過精心策劃後,一切準備就緒。

益州內部有方正,孟達,張松等人策應,劉備外部帶人進攻益州,定能一舉取勝。

諸葛亮,龐統各司其職,前者負責留守荊州,後者負責雖諸葛進攻益州。

當時,留守鞏固荊州和進攻益州是同等大事,所以必須標配劉備集團中的一流人才。

縱觀劉備所有謀士,其中雖然不乏孫乾、簡雍、伊籍等,但是他們雖然有輔佐之才,但卻並沒有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的謀略。

所以當時,無論是留守荊州,還是進攻益州,諸葛亮是最佳人選。

但諸葛亮分身乏術,只能負責一事。

而龐統不僅學識淵博,且善於鑑別人物,還有論帝王之秘策,攬倚伏之要最之才能,所以,進攻益州,龐統為除諸葛亮外的最佳人選,而事實證明,龐統確實是個良才,他不但旁劉備做出了很多正確的決策,還幫助劉備擺脫了「寬厚仁義」的束縛。

這為日後劉備平定西川提供了基礎,但可惜,龐統在圍攻雒城時,中箭身亡。

時三十六歲。

一時,隆中對計劃被徹底打亂,所有計劃不得不變更。

諸葛亮此時必須離開荊州,前去支援劉備,但問題來了,諸葛亮走了,誰來留守荊州?據當時來看,留守荊州最好的人選,確實只有關羽。

但關羽空有一身勇猛,卻並沒有謀略,這位最後的失敗埋下了火種。

然而當時除了留關羽外,確實還有一個人選,那就是足智多謀的法正。

但法正這人心胸狹隘,不適合擔此大任。

《法正傳》有言:一餐之德,睚眥之怨,無不報復。

而之後的事我們就清楚了,關羽敗走麥城,為孫權所殺。

張飛氣打將士,被手下張達,范強結果。

劉備氣血攻心,帶七十五萬大軍討伐,怎料最終卻落得一個「火燒連營」。

至此,蜀漢大敗!

但是試想一下,如果龐統沒有死,那麼諸葛亮便可以繼續留守荊州,而龐統則可以繼續輔佐劉備拿下益州,最後摧毀曹吳,一統天下。

但正所謂,世事皆有因果,或許,這就是蜀漢的定數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袁南生:魯肅比諸葛亮高明在哪裡?

[摘要]外交要服從和服務於國家利益;外交目標必須以國力為基礎,不能透支國力;該妥協時妥協是理性外交、成功外交的題中應有之義;對盟友不能一味遷就,該堅持的要堅持,該鬥爭的要鬥爭。外交要服從和服務於...

三國戰略規劃大盤點

三國時期群雄紛爭,面對複雜的天下大勢,無數人茫然不知所措,但也有許多才能非凡之士提出過自己的獨到見解,這其中既有文臣,也有武將。本文就盤點一下史書上所記載各種戰略規劃,並評論其優缺點。諸葛亮 今...

魯肅為何多次幫助蜀漢,是愚鈍還是深謀遠慮?

說起魯肅,可能有些人不是太了解他,主要是他在整個英雄與謀士眾多的三國中,存在感實在是太低了。但實際上魯肅在三國中的貢獻是非常大的,可以說三國的鼎足之勢,有一半的功勞與他有關。我們看到魯肅常常奔跑...

帶你還原真實的諸葛亮

每一個喜歡三國歷史的人,大都是從羅貫中三國演義開始的,並且大多數人,最喜歡的人必定是諸葛亮,足智多謀,運籌帷幄,未出茅廬而知三分天下,並且終其一生都為劉備恢復漢室鞠躬精粹,死而後已。三分天下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