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對中被忽視的四個字,如果蜀國重視,就不會失去荊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三國歷史上有很多謀臣的策論精彩萬分,名傳千古。

比如郭嘉的十勝十敗論,魯肅的吳中對,以及諸葛亮的隆中對。

郭嘉的十勝十敗論是當時曹操和袁紹交戰,曹操的勢力弱小,兵力本來就不多,再加上曹操還要分兵駐守各地,所以曹操能夠動用的兵力只有數萬人。

而袁紹則是坐擁四州之地,帶甲數十萬,就算是袁紹也需要駐守各地的關隘,袁紹可以動用的兵力也多達十餘萬。

最重要的是,袁紹的糧草充足,有著冀州這個大糧倉在身後,可以沒有後顧之憂地和曹操交戰。

最重要的是,袁紹的本錢雄厚,就算官渡之戰袁紹戰敗,曹操的實力仍然不如袁紹。

但曹操一旦在官渡之戰失敗,那麼就真的是沒有翻盤的餘地,只能像劉備一樣四處逃竄,甚至說還不如劉備呢。

因為劉備可以沒有顧慮地四處投奔,畢竟誰也不能殺光漢室宗親,但是曹操的一家老小和氏族的生死都掌握在曹操的手裡。

所以說當時的曹操的壓力很大。

郭嘉此時提出了十勝十敗論,算是為曹操增加了信心,讓他能夠放開壓力和袁紹奮力一搏。

而曹操放心和袁紹一戰後,先是火燒烏巢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接下來又在倉亭擊敗了袁紹。

因為在接連的戰敗的情況下,袁紹沒能承受住壓力病死了。

這樣袁紹的勢力雖然還很龐大,但因為袁紹偏愛幼子,所以袁紹的勢力被幾個兒子瓜分了。

這種情況對於曹操而言是喜聞樂見的,這說明北方已經沒有能夠抵擋曹操的勢力了,曹操平定北方也只是時間的問題了。

雖然郭嘉的十勝十敗論只是為一次戰役服務的,但因為這次戰役的影響巨大,所以將它和魯肅的吳中對,以及孔明的隆中對放在一起來比較。

諸葛孔明的隆中對可以說是為迷茫中的劉備指明了方向,而遍歷整個三國時代,能夠和隆中對相媲美的也就只有魯肅的吳中對了(又名榻上對)。

但其實如果大家只讀過三國演義,那麼可能不太了解,所以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

在曹操正在準備進行官渡之戰時,江東小霸王因為被刺身亡,年僅二十多歲的孫權被定為了江東的繼承人。

年輕的孫權面對著複雜的形勢,不僅包括江東內部的各種勢力,也包括對外如何發展,是聯合還是兼并,面對著勢力如日中天,宛然龐然大物的曹操。

孫權有些迷茫,不知所措。

剛剛成為江東領袖的孫權為此廣納賢才。

藉此周瑜向孫權推薦了自己的好友魯肅,孫權見到魯肅後,對魯肅說:我想要建立像齊桓公和晉文公這樣的霸業,但是不知道該怎麼做。

魯肅當然不會相信孫權只想做一個忠於漢室的大臣,但也沒有點破。

而是為孫權分析了現在的情況,告訴孫權在現在的情況下,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我們就算想做忠於漢室的大臣又向誰效忠呢?我們現在應該做的是,避開曹操的鋒芒,趁著北方還沒有徹底平定,奪取長江以南的地盤,憑藉著長江的險要來和曹操對抗。

接下來我們就應該處理掉阻礙我們的黃祖和劉表。

孫權聽到魯肅的這番話後,深以為然。

並且忠實地執行這個計劃,可惜的是,當孫權除掉了江夏的黃祖,正打算進攻劉表的時候。

意識到了孫權的威脅的曹操及時南下,破壞了孫權和魯肅的計劃,同時也證明了魯肅的吳中對真的是十分正確的。

最後一個則是諸葛亮的隆中對。

但是也很迷茫的劉備,在經人介紹下,三次拜訪諸葛亮,和諸葛亮暢聊天下大事。

諸葛亮也想著輔佐劉備成就一番事業,於是就向劉備闡述了隆中對這個戰略布局。

劉備聽了之後如獲至寶,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對諸葛亮是越看越喜歡。

之後劉備也是一直執行著隆中對的戰略,直到荊州之戰,關羽攻取襄樊的時候。

隆中對主要的思想其實還是和吳中對差不多,都是不要打北方的主意,即不要和實力強大的曹操硬碰硬,當然,實力弱下的劉備還需要多一項注意事項,就是也不要打江東的主意。

要先占據曹操顧及不到的地方,比如荊州和益州。

等到天下有變的時候,在兵分兩路,一路從荊州發兵宛洛,一路從益州發兵漢中。

但同樣可惜的是,赤壁之戰後,接連勝利的蜀國似乎有些得意忘形,忘了「天下有變」這四個字,而妄圖憑藉著蜀國興起的這個勢頭一舉拿下全國,但遭到了吳國和魏國的夾擊,不僅失去了荊州,劉備還在夷陵大敗一場。

從此蜀國從盛轉衰,不復巔峰。

所以說,如果蜀國能夠重視隆中對,就不會導致荊州的丟失,從而讓皇圖霸業一場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榻上策VS隆中對

首先是《隆中對》的內容: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

三國歷史中足以和隆中對相比的那些戰略構想

公元207年劉備到隆中拜訪諸葛亮,請他出山為其出謀劃策。諸葛亮審時度勢,分析當下局勢,提出千古傳頌的隆中對。隆中對為劉備的蜀漢大業規劃了內政、外交、軍事的方針策略,而後劉備按照隆中對行事,終成三...

袁南生:魯肅比諸葛亮高明在哪裡?

[摘要]外交要服從和服務於國家利益;外交目標必須以國力為基礎,不能透支國力;該妥協時妥協是理性外交、成功外交的題中應有之義;對盟友不能一味遷就,該堅持的要堅持,該鬥爭的要鬥爭。外交要服從和服務於...

讀史記之古代那些皇帝們-三國番外之謀士

講完了美色與名將,今天輪到了三國時期的謀士。顧名思義,謀士就是出謀劃策之人,古人說「學而優則仕」,但有一部分不能「仕」的讀書人以「門客」、「軍師」、「幕僚」等身份,投靠一方勢力、權貴等等,為自己...

《三國演義》這6個人的成功,有一個共同點

這一點,叫「忍」。忍是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門。孔子曰:「小不忍則亂大謀」;道家說,忍耐是遠離災禍的法寶。而集儒家的深邃和道家的機敏於一身的曾國藩則認為:面對命運,忍耐似乎是走向成功的惟一法門。筆者卻...

只知隆中對,不識榻上策

隆中對選自《三國志》作者陳壽西晉史學家,中國東漢末年,劉備三顧茅廬拜訪諸葛亮時的談話內容(促成三國鼎立的戰略決策)。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當時駐軍新野的劉備在徐庶建議下,三次到隆中拜訪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