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預言三足鼎立!為何魯肅的塌上對,遠不如諸葛亮的隆中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魯肅,在看過《三國演義》的人心中,一直都是忠厚老實的代表。
其實魯肅被民間嚴重低估的「王佐之才」,他比諸葛亮更早語言了「三國鼎立」,那魯肅的《塌上對》與諸葛亮的《隆中對》相比,有什麼異同呢?
首先,我們分析下背景
東吳一方,孫策剛剛去世,孫權坐擁整個江東基業,東吳的根基也已經建成,文臣武將俱全。
當時28歲的魯肅經由周瑜介紹,得以與正當英年的孫權會面,從而闡述天下局勢!
而47歲的劉備當時只不過依附劉表的新野縣令,身無基業,手無強兵,將不過關張趙三人,除了有恢復漢室的遠大目標外,一無所有。
在這種情況下,27的諸葛亮為他謀劃天下!
其次,我們來看魯肅的《塌上對》
三國之原文:昔高帝區區欲尊事義帝而不獲者,以項羽為害也。
今之曹操,猶昔項羽,將軍何由得為桓文乎?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
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
規模如此,亦自無嫌。
何者?北方誠多務也。
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
一層一層的分析:
第一,天下局勢。
魯肅認為:當時能爭天下主要有三人:曹操、劉表、孫權。
第二,對於曹操。
魯肅認為:曹操是不可能立刻剷除的,漢室也無法復興。
這是大前提。
第三,對於孫權。
魯肅認為:面對曹操,應該先鞏固江東的實力。
不要嫌棄江東小底盤太小,應該要等待時機再去圖謀。
第四,對於劉表。
魯肅認為:如果要進一步實現與曹操抗衡的實力,就必須先出去黃祖,然後占領荊州,成劃江而治之勢。
第五,終極目標。
先建立帝號,再圖謀一統中原,成就漢高祖的偉業。
接著,我們將魯肅和孔明的戰略規劃做對比:
在天下大勢上,兩人看法是一致的,曹操無可抗衡,諸葛亮也說,此誠不可與爭鋒。
在對荊州的看法上,兩人也是一致的,必須占據荊州的長江天塹,才能有實力守住基業,北抗曹操!
然而在行動步驟上,魯肅根本沒有考慮劉璋的西川實力,而諸葛亮對大勢的謀劃則要更加深遠。
諸葛亮認為,圖天下必須占有兩角:憑藉荊州益州的地利和農業基礎,互成掎角之勢。
其次招攬英雄,內修政理,把這兩個地盤穩定住,然後與後方的少數民族搞好關係,不要後院失火,同時東聯孫權,以兩國之力給曹操施壓。
在北伐方針上,魯肅根本沒提。
而諸葛亮則給出了更深入的判斷:只要曹操勢力出現變故(比如:內部政權,地方叛亂等),劉備就可以從兩路並進,一路出兵秦川(陝西)直攻長安,另一路從荊州出兵直攻洛陽和南陽,令曹軍兩者不能兼顧,只要能占據中原這兩塊重地,則北伐可成,漢室可興。
由此看來,諸葛亮在《隆中對》中的戰術安排和行軍規劃是非常明確的。
而魯肅的《塌上對》則更像是個「半成品」,只能作為短期規劃!而且甘寧也曾和孫權說過「先破黃祖,再占荊州,繼而進軍巴蜀」的規劃,和魯肅的想法類似。
所以說當時東吳有識之士基本都是這個思路。
相比而言,隆中對則是獨一無二的!
最後在結局上
兩者都沒有實現最後的戰略目標。
因為孫劉失和,獨木難支,最後皆被司馬所滅,三國歸晉!
但這裡要說的是:三國的局勢的確也想諸葛亮預測的一樣。
只不過劉備因顧及與劉表的宗親關係,赤壁之戰時沒有趁機拿下全部荊州(只借了1/3),之後關羽又大意失荊州。
等到曹魏內部生亂時,孔明已不在人世,蜀漢也無力北伐了!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無論在戰略的規劃難度上,還是在具體的戰略實施安排上,隆中對都比塌上對高出一個水準,毋庸置疑了!
文書三國|隆中對:諸葛亮之謀弱於魯肅,三分天下靠周瑜早死
文 | 江隱龍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敗後退守魚復,將魚復改為永安。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在劉備死後為防孫吳西進,在永安布「八陣圖」以禦敵,並成功籍此困住了陸遜。這一段見於第八十...
諸葛亮隆中對只因未記一人 導致無法中興漢室徒勞而終
諸葛亮早在當年劉備三顧茅廬時就提出了心繫天下的《隆中對》,然而,最終還是在第六次北伐出師未捷的情況下抱憾而逝了,他之所以如此,一來是因為彼時的政治軍事形勢已和隆中對誕生時大不相同,二來是因為《隆...
此人比諸葛亮更先提出天下三分,來看看他和諸葛亮誰更厲害
魯肅在歷史裡可不像三國演義里 一個忠厚的,好愚弄的人。他之所以向著劉備,是因為魯肅和周瑜不同。如果周瑜是鷹派,對劉備的態度主戰,強硬。那麼魯肅就是鴿派,主和,真實。歷史上著名的南郡之爭,真是的歷...
他是三國最為傑出的戰略家,東吳四大名將之一,卻只活了46歲
喜歡看三國的朋友,一定知道著名的赤壁之戰,曹丞相含恨敗北,劉備得了荊州,三國鼎立的調子差不多定下來了。其實,在這場著名的戰役里有一位人物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他就是魯肅,三國最為傑出的戰略家,東吳四...
三國謀士系列之七十:東吳未來的國策,源自此次的對話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在「榻上對」的一開始,孫權便向魯肅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孫權表示:如今漢室衰落,天下大亂,自己繼承父兄的遺志,力圖實現春秋時期齊桓公、晉文公那樣領導諸侯、匡扶天下的功業...
第一個提出「漢室不可復興」的魯肅,究竟有何過人之處?
魯肅,字子敬,是繼周瑜之後東吳的第二任大都督,著名軍事家外交家和政治家。按吳書記載,魯肅體貌魁奇,又有「壯節」「奇計」,甚至還能擊劍騎射,講武習兵(怎麼有點像徐庶吶)。可謂文武全才。魯肅生而失父...
別再神話諸葛亮的《隆中對》,此人才是最早提出三分天下的計謀
諸葛亮在我國歷史上具有極高的地位,其個人形象在封建時代就被民間藝人進行了神話。呼風喚雨,能掐會算,撒豆成兵這些藝術形象都賦予在諸葛亮的身上,甚至是在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里,諸葛亮的個人形象也是...
若無此人促成和維護「孫劉聯盟」,曹操早已一統天下
在《三國演義》中,魯肅此人,給我們留下了忠厚老實,甚至有點膽小怕事的印象,尤其是在諸葛亮和周瑜兩位聰明人面前,他又顯得有點傻裡傻氣的,這對他未免有些不公平。那歷史上真實的魯肅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
被《三國演義》耽誤的「愚才」魯肅,真實的魯肅究竟有多厲害呢?
魯肅算是三國中一直被小看的人物,其實魯肅的能力不比諸葛亮和周瑜差。魯肅也被稱為是「東吳四英將」,周瑜死後魯肅就接替了他大都督的位置。其實要比較魯肅和諸葛亮到底誰厲害還是要在正史中找答案,因為演義...
定鼎三國的真正英雄是誰?別讓《三國演義》誤導了
翩翩英姿美少年, 好施樂善義結緣;風雲際會乾坤動, 長袖善舞世勢轉。遠見卓識 洞天下,語破玄機驚梟頑;逆行倒施擎天力,三分大勢一指彈。——詩讚三國英雄魯肅。如果做一個訪問調查,誰是定鼎魏、蜀、吳...
此二人在三國去世後,東吳再無爭天下之志!
在三國歷史上,魏蜀吳三國鼎足而立,曹操、劉備、孫權爭鬥了數十年。其中,關於統一天下的這個話題,很多人經常是從曹操或者劉備的角度,而很少說東吳為什麼不能統一天下。進一步來說,三國前中期,曹操是最希...
三分天下其實並不是諸葛亮第一個提出來的
《三國演義》寫道: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對」。他分析形勢時說到:現在曹操已經戰勝袁紹,擁有百萬大軍,而他又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時候已經不能輕易和他爭勝負了。孫權占據江東,已經三代。...
最早提出「三分天下」的是誰?魯肅曾經預言三分天下
現在很多人都認為,三國時期的「三分天下」的構想,應該是諸葛亮在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的時候,他對劉備日後的大業所做的規劃,這也就是很出名的《隆中對》的來歷。只是,這不過是在《三國演義》中的說法,而...
他的功勞比周瑜更大,一個戰略影響東吳數十年!
三顧茅廬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典故,講述了劉備多次拜見,邀請諸葛亮出山輔佐的故事。在這座小茅廬中,諸葛亮提出了名震天下的「隆中對」,即:劉備先取荊、益二州為根據地,再命一上將率荊州之軍出宛、洛,劉備...
三國歷史中足以和隆中對相比的那些戰略構想
公元207年劉備到隆中拜訪諸葛亮,請他出山為其出謀劃策。諸葛亮審時度勢,分析當下局勢,提出千古傳頌的隆中對。隆中對為劉備的蜀漢大業規劃了內政、外交、軍事的方針策略,而後劉備按照隆中對行事,終成三...
只知隆中對,不識榻上策
隆中對選自《三國志》作者陳壽西晉史學家,中國東漢末年,劉備三顧茅廬拜訪諸葛亮時的談話內容(促成三國鼎立的戰略決策)。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當時駐軍新野的劉備在徐庶建議下,三次到隆中拜訪諸...
三個早已預料到「天下三分」的人,第三個你絕對想不到
導語:由於羅貫中《三國演義》的廣為流傳,三國時期成為中國人民最廣為人知的一段歷史時期。在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時期裡面也湧現了一大批的英雄人物,有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謀士,用勇冠三軍、萬夫莫敵的武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