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早已預料到「天下三分」的人,第三個你絕對想不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導語:由於羅貫中《三國演義》的廣為流傳,三國時期成為中國人民最廣為人知的一段歷史時期。

在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時期裡面也湧現了一大批的英雄人物,有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謀士,用勇冠三軍、萬夫莫敵的武將,還有一些具有超前眼光、具有卓越見識的政治家……

三國鼎立


一提到三國,大家的印象都是從黃巾起義開始的,這是因為大家都受到了羅貫中《三國演義》的影響。

但是,其實真正的三國是從公元220年曹操之子曹丕篡漢自立,建立魏國開始的,到公元229年孫權稱帝,標誌著三分天下局面的正式形成。

而在此之前的群雄割據時代就已有有三位具有遠見的人,他們早早的就看到了群雄割據後的局面


第一位:諸葛亮 《隆中對》

公元202年,官渡大戰以後,劉備逃到荊州投奔劉表,而後駐在新野(今河南新野縣)。

在徐庶的推薦之下,劉備三顧茅廬(據易中天先生分析,三顧茅廬可能並不存在),請到了諸葛亮這位曠世奇才,而後諸葛亮對劉備談了自己的主張。

這就是後世赫赫有名的隆中對策:

  • 剛開始,諸葛亮向劉備分析天下大勢,說:「現在曹操已經戰勝袁紹,擁有幾百萬兵力,而且他又挾持天子發號施令。

    這就不能光憑武力和他爭勝負了。

    孫權占據江東一帶,已經三代。

    江東地勢險要,現在百姓歸附他,還有一批有才能的人為他效力。

    看來,也只能和他聯合,不能打他的主意。

  • 接著,諸葛亮分析了荊州和益州(今四川、雲南和陝西、甘肅、湖北、貴州的一部)的形勢,認為荊州是一個軍事要地,可是劉表是守不住這塊地方的。

    益州土地肥沃廣闊,向來稱為「天府之國」,可是那裡的主人劉璋也是個懦弱無能的人,大家都對他不滿意。

  • 最後,他說:「將軍是皇室的後代,天下聞名,如果您能占領荊、益兩州的地方,對外聯合孫權,對內整頓內政,一旦有機會,就可以從荊州、益州兩路進軍,攻擊曹操。

    到那時,有誰不歡迎將軍呢。

    能夠這樣,功業就可以成就,漢室也可以恢復了。

  • 劉備聽了諸葛亮這一番精闢透徹的分析,思想豁然開朗。

    他覺得諸葛亮人才難得,於是懇切地請諸葛亮出山,幫助他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

    諸葛亮遂出山輔佐劉備。

    後來,人們把這件事稱作「三顧茅廬」,把諸葛亮這番談話稱作「隆中對」或「草廬對」。

隆中對


第二位:魯肅 「榻上策」

提到魯肅,大家想到的都是那個在《三國演義》裡面被諸葛亮耍的團團轉的「老實人」,其實,在歷史上的魯肅是一個絕不遜色於諸葛亮的傑出戰略家、外交家。

他也是最早提出「天下三分」的人

魯肅 魯子敬

  • 建安五年,魯肅經周瑜推薦投靠東吳。

  • 孫權約見魯肅後與其合榻對飲並對他說:「今漢室傾危,四方雲擾,孤承父兄餘業,思有桓文之功。

    君既惠顧,何以佐之?」

  • 魯肅答:「昔高帝區區欲尊事義帝而不獲者,以項羽為害也。

    今之曹操,猶昔項羽,將軍何由得為桓文乎?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

    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

    規模如此,亦自無嫌。

    何者?北方誠多務也。

    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

    」(先是曹操、劉表、孫權天下三分,然後再消滅劉表,與曹操劃江而治,最後一統天下)

  • 最後孫權又說:「今盡力—方,冀以輔漢耳,此言非所及也。

    」(其實心中已認可了魯肅的三分天下之策)


第三位 甘寧 「二分天下大計」

提到甘寧,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 「錦帆賊」 或是「百騎劫魏營」,這無不反映甘寧的軍事才能,但很少有人知道這個性格暴戾的將軍也有很高的政治遠見

百騎劫營

甘寧在脫離黃祖投靠孫權後非常受孫權看重,於是他向孫權獻策說:「如今漢皇帝的地位日漸衰微,曹操越來越驕橫,最終會成為竊取政權的人。

荊州南部地區,山川交通便利,實在是我們向西擴張的有利形勢。

我已觀察過劉表,既沒有遠見,兒子又品行惡劣,不是能傳承祖業的人。

主上您應當趁早謀劃,事不宜遲。

謀劃這件事的方法,應該先攻打黃祖。

黃祖現在年老,已經非常昏聵糊塗,財物糧食也很匱乏,身邊的人爾虞我詐,只追求私利,欺壓苛求下級官吏與士卒,官吏士兵心生怨恨。

舟船等戰鬥器具,廢棄並年久失修,不重視農耕,軍紀混亂。

君主您如果發動進攻,一定可以打敗他。

打敗黃祖後,乘勝向西,在西邊占據了楚關,形勢就將更加廣大,然後就可以逐漸地去謀取巴、蜀。

」(消滅劉表和黃祖後,與曹操共治天下)

甘寧 甘興霸


比較

輪時間而言,魯肅的「榻上策」可謂是最早的,而準確度,則是諸葛亮的「隆中對」最為準確,而甘寧的「二分天下」雖然也有一定的可取之處,但與前兩位還有一定的差距,畢竟不是專業人士。

在魯肅提出「曹操、孫權、劉表三分天下」的時間是在建安五年,那時候劉備還在打醬油呢,而在劉表滅亡後,魯肅迅速的改變策略,將三分天下的人選改成了「曹操、孫權、劉備」,可見其卓越的政治嗅覺;而諸葛亮提出「隆中對」的時候,劉備還是一個只有一城之地的小小諸侯,但是此時的諸葛亮就敢把劉備列為天下三分的人選之一,可見諸葛亮的勇氣與魄力,而最終,諸葛亮也完成了自己的諾言。


PS:蜀漢、孫吳都有自己的「三分天下」之策,而曹操有什麼呢?曹操有一個堪稱神級的策略,那就是毛階提出的「奉天子以令不臣」。

此計可謂是曹操陣營能夠迅速崛起並
一直保持大義的絕佳計策。


希望喜歡小編文章的朋友,給小編點一個贊,點擊關注可以看到小編更多精彩的文章哦。

你們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有什麼問題和建議的可以在下面評論,也可以私信小編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榻上策VS隆中對

首先是《隆中對》的內容: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

只知隆中對,不識榻上策

隆中對選自《三國志》作者陳壽西晉史學家,中國東漢末年,劉備三顧茅廬拜訪諸葛亮時的談話內容(促成三國鼎立的戰略決策)。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當時駐軍新野的劉備在徐庶建議下,三次到隆中拜訪諸...

三分天下其實並不是諸葛亮第一個提出來的

《三國演義》寫道: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對」。他分析形勢時說到:現在曹操已經戰勝袁紹,擁有百萬大軍,而他又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時候已經不能輕易和他爭勝負了。孫權占據江東,已經三代。...

三國歷史中足以和隆中對相比的那些戰略構想

公元207年劉備到隆中拜訪諸葛亮,請他出山為其出謀劃策。諸葛亮審時度勢,分析當下局勢,提出千古傳頌的隆中對。隆中對為劉備的蜀漢大業規劃了內政、外交、軍事的方針策略,而後劉備按照隆中對行事,終成三...

此二人在三國去世後,東吳再無爭天下之志!

在三國歷史上,魏蜀吳三國鼎足而立,曹操、劉備、孫權爭鬥了數十年。其中,關於統一天下的這個話題,很多人經常是從曹操或者劉備的角度,而很少說東吳為什麼不能統一天下。進一步來說,三國前中期,曹操是最希...

劉備:我想有個家(江東風雲四百年之九)

接上回還記得公元200年那場失敗的政變嗎?車騎將軍董承奉了漢獻帝的衣帶詔,聯絡了劉備和幾位大臣、將軍,密謀除掉曹操。事情泄露,董承等人被殺,劉備跑了。接下來七年里,曹操平定了北方,孫權占據了江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