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魯肅死後,孫權如同失去左右手,東吳再無力爭天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鼎立,但是有一點叫人奇怪的是:明明是三分天下,為什麼只有蜀漢一直堅定的抗魏。
而吳國在赤壁之戰,大敗曹操之後沒過多久,卻要向曹操俯首稱臣呢?要知道三國後期吳國無論是從版圖,還是從軍事力量,還是綜合實力,都是要比蜀國強大的。
那麼蜀國都敢跟魏國叫板,那吳國為什麼沒有呢?
孫權豈能不知道,如果在亂世之中不能稱霸,就遲早會有被滅亡的一天。
其實就是因為兩個人的相繼死去,東吳再也無力爭天下。
這兩個人,第一個就是,主持赤壁大戰,戰勝強敵曹操的周瑜。
說孫權沒有,沒有跟曹操叫板,那也是在周瑜之後,赤壁之戰之後,周瑜意氣風發,趁勢就攻打曹軍的樊城,合肥。
只是因為曹軍的守將,曹仁和張遼,也都是一時名將,最終導致,周瑜多次征戰,卻無功而返。
政治格局上,周瑜就曾經主張軟禁劉備和曹操分治天下。
無論是軍事才能還是戰略眼光,周瑜都是當世奇才。
可惜天妒英才,周瑜英年早逝導致他心中的宏圖大志沒有來得及展現。
如果不是周瑜過早的離世,劉備也不可能入主蜀川,更不會有以後的三分天下。
第二個遺憾去世的人就是魯肅。
在赤壁之戰的時候,魯肅竭力主張聯劉抗曹。
其實要說當時劉備的軍事實力,總共加起來才2萬。
但是東吳亡國在即,戰略方針就是團結一切能抗曹的力量。
在魯肅眼中,劉備只是能夠團結的力量之一,總比沒有強。
當時借荊州也有這方面的原因。
畢竟讓劉備駐守荊州肯定能夠有效的抵擋曹軍南下。
因為當時劉備只有荊州,他要是丟了荊州都再次無家可歸了。
所以與其說借荊州給劉備,不如說派劉備去鎮守江荊州,可惜他們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事情,就是劉備不可能像黃祖一樣屈居人下。
劉備有諸葛亮的隆中對,提出了:入主屬川——三分天下——一統天下的戰略方針。
而在此之前,魯肅也對孫權提出了隆中對:「為將軍計,唯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
剿滅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
」相對來說,魯肅的三分天下要比諸葛亮的三分下靠譜的多,對於孫權來說畢竟荊州就在眼前。
而對於劉備來說,倘若當時劉璋誓死抵抗那三分天下,就沒有後來天下的事兒了
魯迅有心輔佐孫權一統天下,可惜可嘆早早地追隨周瑜去了。
自從周瑜和魯肅兩個人去世之後,東吳再也沒有極具戰略眼光的人,孫權如同失去了左右手一樣,再也無力爭天下,東吳就只能偏安一隅了。
魯肅也曾主張吞併劉備,天下二分,可惜此人早逝不得不與孔明聯合
文 | 江隱龍 東漢末年的亂世漸漸走向三足鼎立,其實是個非常意外的結局。諸葛亮的「隆中對」固然極具戰略眼光,但其實早在其出山輔佐劉備的八年前,魯肅就已經向孫權提出了「榻上策」——也正是周瑜所堅持...
三國中的六大謀士,諸葛亮並不是第一,第一名叫人意想不到
三國時代謀士輩出,憑藉自己的智慧和謀略輔佐主公爭奪天下。也正因為這些謀士的奇謀妙計,才讓三國歷史更加的精彩紛呈。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三國中六個頂級謀士的排名。諸葛亮並不是第一,第一名叫人意想不到。
即使關羽沒有主動出手,孫權方面也一定會進攻荊州
公元219年,在漢中大戰剛剛結束的情況下,劉備的大將關羽便率領荊州地區的主力北上進攻曹操。雖然關羽取得了水淹七軍的赫赫戰功,但是結果是大家都清楚的,關羽敗走麥城,最後被孫權殺害。很多人譴責關羽打...
溫酒讀帝王:多謀善斷吳大帝
孫權,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皇帝。他承襲兄長之職上位,禮賢下士,從諫如流,處事果斷,精明能幹,最終開創了吳國的霸業,成為三國時期與曹操、劉備抗衡的梟雄,促使三國鼎立的局面最終形成。
孫權帳下的謀士中,誰才是具有戰略眼光的謀略家?
古詩云「江東子弟多才俊」,這話放到三國時期那真是恰如其分。前期有「江東小霸王」孫策的傳說,中期有「生子當如孫仲謀」「曲有誤周郎顧」的璀璨組合。不過本期介紹的人才,在三國故事裡,也許算不上光華奪目...
東吳四大都督排座次,應該沒人有意見
縱觀三國時期吳國歷史,有四位大都督最為人們所熟知,那就是火燒赤壁的周瑜,締結孫劉聯盟的魯肅,奪取荊州的呂蒙,大敗劉備的陸遜。那麼他們四位究竟誰的能力最強,誰對東吳的功績最大呢?下面我們逐一分析。...
袁南生:魯肅比諸葛亮高明在哪裡?
[摘要]外交要服從和服務於國家利益;外交目標必須以國力為基礎,不能透支國力;該妥協時妥協是理性外交、成功外交的題中應有之義;對盟友不能一味遷就,該堅持的要堅持,該鬥爭的要鬥爭。外交要服從和服務於...
劉備的可惜,諸葛亮的無奈,周瑜的遺憾,諸葛亮和周瑜到底誰更強
既生瑜何生亮是三國演義中為了襯托諸葛亮而出自周瑜的一句名言,但事實上小編認為,兩人其實都是頂級的人才,孰優孰劣其實在諸葛亮的三分天下之計與周瑜的二分天下之計中可以看出端倪。
三國四大軍師究竟誰最厲害?
在中國歷史上,兩軍作戰,作為智囊團決策者軍師的作用非常重要。諸葛亮的「隆中對」是天才的預見。在劉備集團東奔西走,力量弱小,不成氣候的情況下,軍師諸葛亮能夠恰如其分地分析敵、我、友的實力對比,預見...
問鼎天下,患得患失,夢三國的東吳觀
從東吳的發展歷程來看,孫策到孫權,東吳的戰略方針發生了本質的改變. 孫策時期,策借袁術之力,承先父遺志,轉斗江東,開創東吳基業,同時也為後來吳國赤壁爭雄奠定了基礎.當時孫策清楚的看到,中原群雄割...
此二人在三國去世後,東吳再無爭天下之志!
在三國歷史上,魏蜀吳三國鼎足而立,曹操、劉備、孫權爭鬥了數十年。其中,關於統一天下的這個話題,很多人經常是從曹操或者劉備的角度,而很少說東吳為什麼不能統一天下。進一步來說,三國前中期,曹操是最希...
三國中戰略眼光最好莫過於魯肅,一典故名垂千史
魯肅(172年-217年),字子敬,漢族,臨淮郡東城縣(今安徽定遠)人,中國東漢末年傑出戰略家、外交家。出生於一士族家庭;幼年喪父,由祖母撫養長大。他體貌魁偉,性格豪爽,喜讀書、好騎射。東漢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