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記之古代那些皇帝們-三國番外之謀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講完了美色與名將,今天輪到了三國時期的謀士。

顧名思義,謀士就是出謀劃策之人,古人說「學而優則仕」,但有一部分不能「仕」的讀書人以「門客」、「軍師」、「幕僚」等身份,投靠一方勢力、權貴等等,為自己的「主人」、「主公」,出謀劃策,排憂解難。

從廣義來說,入「仕」的大臣也算是謀士,為帝王朝政謀。

通常所理解的謀士更多以行軍打仗、政鬥權爭相關。

謀士在春秋戰國時期是發展到一個高峰,諸子百家都可稱之為「謀」,往來各國,遊說諸侯,推廣各自的學說,助君王謀劃天下,差異只在於是以德、以武、以法等等。

三國期間,諸雄爭霸,也催生了諸多名留千古的謀士。

一般謀士的理解是只策劃、不負責實施,例如春秋時候的管仲、范蠡,漢初張良,三國的郭嘉、賈詡等,但是很多名將本身就是多謀之人,如漢初的韓信,東吳的三大都督(周瑜、呂蒙、陸遜)也可歸為此列。

當然,還有一種謀士轉型更成功的,如立周八百年的姜尚,三國第一謀將諸葛亮。

1.臥龍諸葛亮

三國第一猛將是呂布,第一謀士無疑是諸葛亮。

《三國志》中除了君王外,只有兩個人有單獨的傳,一個是諸葛亮,另一個是陸遜。

但與諸葛亮獨立支撐蜀國基業的功績相比,得到孫權極大信任的陸遜還是要稍遜三分的。

《三國演義》中對諸葛亮更是神化,通曉天文地理,明晰人情世故,精於軍陣八卦,知悉朝政民生,可謂「多智而近妖」。

史書中所論自然沒演義的那麼神,但是諸葛亮無論文韜、武略、軍務、朝事確是個個精通,可謂西蜀建立存續的第一功臣。

諸葛亮出生於公元181年,幼年極為坎坷,三歲喪母,八歲喪父,後來跟隨叔父諸葛玄,16歲的時候叔父也去世了,諸葛亮便隱居在隆中,靜待明主。

諸葛亮常以管仲、樂毅自比,其他人對他都是不屑一顧,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人相信他的才幹,後來也是因為徐庶的推薦,劉備才三顧茅廬,請他出山。

《隆中對》是諸葛亮為劉備制定的爭天下大略。

當時曹操擁百萬大軍,挾天子以令諸侯,不可與他相爭。

孫權占據江東,歷經三世,地勢險要,民眾歸附,可以作為外援,不能謀取。

天下可取之地只剩荊州、益州,荊益兩地通連巴蜀,易守難攻,足可作為爭霸天下的根基。

劉備聽了諸葛亮之策,極為信服,力邀他加入大業,《隆中對》也是此後數十年劉備和蜀漢的基本國策,時年諸葛亮僅27歲。

諸葛亮出山的第一次大戰,也可謂成名之戰就是赤壁聯孫抗曹,《三國演義》和《資治通鑑》中對這場戰爭都有很詳細描述,此戰也是講諸葛亮的謀略展現的淋漓盡致,智激孫權周瑜,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借東風,火燒赤壁,後來又是從孫權手中借的荊州,奠定了蜀漢建立的根基。

現代所拍的電視劇或者電影里通常把諸葛亮演做中年的模樣,周瑜是一個小白臉,其實那時諸葛亮只有27歲的小年輕,而周瑜才是已過而立之年的33歲大叔。

赤壁之戰後,劉備、諸葛亮按照既定的方針,借荊州、占益州、奪漢中,219年,劉備自封漢中王,至此,完全實現了諸葛亮在「隆中對策」中制定的「跨有荊、益」的戰略目標。

223年,劉備病逝,臨終託孤於諸葛亮,「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並讓後主劉禪視其為父,諸葛亮有感於劉備知遇之恩,對蜀國後來是嘔心瀝血,「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劉禪即位後,諸葛亮執掌蜀國大權,他繼承了劉備興復漢室的遺願,對外重新與孫權訂立盟約,對內整理朝政、平定邊疆,在他的治理下,蜀國官民和諧,國力強盛,隨後他就開啟了北伐。

從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後兵出漢中,諸葛亮六出祁山、五伐中原,曹魏接連兵敗,只得啟用了被曹操壓制的司馬懿,才對諸葛亮有所遏制。

諸葛亮執政掌軍都非常仔細,事無大小均要過問。

司馬懿曾向蜀漢使者詢問諸葛亮的睡眠、飲食和辦事多少,了解到他早起晚睡,凡是二十杖以 上的責罰,都親自披閱;所吃的飯食不到幾升。

司馬懿就說「諸葛孔明食少事煩,其能久乎」,後來,諸葛亮就因積勞而病倒,病情日益惡化,不久就去世了。

司馬懿探知知道諸葛亮已死,率軍追擊,姜維推出雕刻成諸葛亮模樣的木雕並率領大軍回返,司馬懿看到木雕,以為中了計,慌忙逃竄了數十里,期間還多次問周圍的人「吾頭尚在否?」此事後來被傳作「死諸葛走生仲達」。

三十六計之一的空城計也是源於諸葛亮。

司馬懿進攻蜀國街亭,諸葛亮派馬謖駐守失敗,被司馬懿率兵乘勝直逼西城,諸葛亮無兵迎敵,便設了一個空城計,「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左有一童子,手捧寶劍;右有一童子,手執塵尾。

城門內外,有二十餘百姓,低頭洒掃,旁若無人。

」司馬懿見此情形,懷疑設有埋伏,引兵退去。

當然,這個故事本身就是來源於《三國演義》,真實性存疑。

而且以司馬懿的才能,也不會中這樣的計謀,因此也有人說司馬懿知道如果消滅了諸葛亮,他的兵權也自然會被解除,因此將計就計撤兵了。

諸葛亮為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的子嗣也對蜀國極為忠心。

諸葛亮先是收兄長諸葛瑾的兒子諸葛喬為養子,但是英年早逝,25歲就死了。

後來有了兒子諸葛瞻,鄧艾伐蜀時,諸葛瞻與長子諸葛尚及蜀將張遵、李球、黃崇等人防禦綿竹(今四川德陽),因不聽黃崇速占險要的建議而坐失良機,後來出城與鄧艾決戰,諸葛瞻父子均在交戰時陣亡。

蜀漢滅亡後,諸葛瞻剩下的小兒子諸葛京隨劉禪投降,算是為諸葛亮留下了血脈。

2.鬼才郭嘉

有句話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曹操的謀臣郭嘉是公元207年去世,而臥龍諸葛亮是208年入世,有人說這句話的意思是諸葛亮是因為忌憚郭嘉而不敢出山,如此之說雖不足信,但也足以佐證郭嘉之能。

郭嘉出生於公元170年,比「80後」的諸葛亮足足大了11歲。

當時天下動亂,郭嘉隱居在家,因此知曉他名氣的人不多,21歲的時候,他出山投奔袁紹,發現並非明主,就又歸隱山林6年。

196年,曹操頗為器重的一位謀士戲志才去世,傷心之餘請荀彧推薦一位可以接替戲志才的謀士。

於是,荀彧就將好友郭嘉推薦給了曹操,兩人是一見如故,一個說「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

」另一個言「真吾主也。

郭嘉「深通有算略,達於事情」,對當時各方諸侯的分析無一不中,他對一個個敵手心理狀態的準確判斷,常常成了曹操決策的重要依據。

劉備最初投靠曹操時,郭嘉勸他應厚待劉備,但是要軟禁起來,否則必成大患,曹操沒有完全聽從,後來是追悔莫及。

孫策平定江東,當時曹操與袁紹對峙,其他大臣害怕孫策來攻,只有郭嘉認為孫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

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

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

」後來孫策果然被刺殺身死。

曹操出兵攻打占據徐州的呂布,雙方相持了大半年,曹操想要退兵,被郭嘉勸阻,此後一鼓作氣擒殺了呂布。

劉備叛逃後,曹操面對袁紹、劉備的兩面威脅,郭嘉勸曹操「紹性遲而多疑,來必不速。

備新起,眾心未附,急擊之必敗」,後來果然如其所料,曹操擊潰了劉備,袁紹還在為兒子生病的事情發愁呢。

郭嘉最出名的就是關於曹袁雙方的勝敗分析。

當時袁紹兵力強盛,大臣們,甚至曹操都沒有信心贏過袁紹,郭嘉便提出曹操在「道、義、治、度、謀、德、仁、明、文、武」十個方面必勝、而袁紹必敗的理由,經曹操信心大增,後來果然在官渡之戰中發生袁紹。

郭嘉38歲就死了,曹操非常傷心,後世評價說「以成魏之霸業者,昱、嘉之謀為多,而曹公尤痛惜嘉之死也」,後來赤壁之戰中曹操慘敗,不由感嘆「倘若奉孝在此,我何故慘敗?"由此可見郭嘉在曹操心中的地位。

3.王道荀彧

郭嘉與曹操情投意合,「媒人」是另一個有名的謀士荀彧(xún yù),不單是郭嘉,荀彧還為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等大量人才,當然,他的最主要工作還是為曹操出謀劃策,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

荀彧出身名門,是荀子之後,其祖父荀淑知名當世,號為神君,荀淑有八子,號稱八龍。

荀彧年少是就非常有名,南陽名士何顒評價他「王佐之才」,他父親擔心樹大招風,就讓荀彧娶了中常侍唐衡的女兒為妻。

後來董卓專權,荀彧就去冀州避難,當時袁紹占據冀州,對他的到來非常歡迎,荀彧弟荀諶和同郡辛評、郭圖都在袁紹手下,但是荀彧卻認為袁紹最終不能成大事,於是在191年離開袁紹而投曹操,兩人也是一見鍾情,一番攀談後,曹操任荀彧為別部司馬。

荀彧對曹操的諸多戰略性決策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迎奉天子與官渡之戰就是在荀彧的力主下完成的。

公元196年,漢獻帝劉協逃出長安,袁紹優柔寡斷錯失良機,同樣,曹操的謀士也並非都主張要迎奉天子。

荀彧力排眾議,「奉主上以從民望,大順也;秉至公以服雄傑,大略也;扶弘義以致英俊,大德也。

天下雖有逆節,必不能為累,明矣」,後續證明了荀彧的戰略眼光,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占據大義,各路勢力紛紛歸從,聲望大震。

官渡之戰使袁紹曹操實力發生了根本性變化,荀彧在其中居功至偉。

首先在與袁紹對抗的決心上。

荀彧、郭嘉等為曹操深入分析雙方形勢,使曹操下定了決心與袁紹直接抗衡。

第二在作戰準備上,曹操聽從荀彧意見,先消滅了周邊的張繡、呂布、眭固等,平定徐州,控制河內,消除了隱患,為與袁紹展開決戰做好了準備。

第三在後援支持上,荀彧很少隨軍出征,而是「居中持重」,曹操在外征戰,軍國之事多由荀彧調度籌劃,使曹操無後顧之憂,而且他又為曹操推薦了很多人才,均在曹操大業中立下大功。

第四在穩定軍心上,曹袁官渡對峙良久,曹操一度動搖想收兵以後再戰,被荀彧勸阻才又決定繼續堅守,最終擊敗了袁紹大軍。

第五在徹底消除袁紹勢力方面,荀彧建議應乘勝追擊,暫時無需擔憂其他勢力,否則「若紹收其餘燼,承虛以出人後,則公事去矣」,曹操聽從了他的建議,對袁紹窮寇急追,袁紹勢力被徹底消滅,曹操消滅了心腹之患,後續就開始專心對付孫權和劉備。

在後來曹操進攻荊州劉表時。

荀彧建議「可顯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當時恰巧劉表病死,曹操大軍輕裝簡從,行動迅速,順利占領了荊州。

曹操與荀彧的蜜月期持續了20年,212年,曹操想自封為國公,荀彧認為曹操既然得到了漢室的大義之名,就不應再擅權自封,「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由此惹怒了曹操,此後對其不再重用,不久荀彧就憂慮生病而死。

也有一種說法是被曹操逼死的,說是曹操贈送食物給荀彧,荀彧打開食器,見器中空無一物,因此被迫服毒自盡。

三國的謀士眾多,除了文中所說的三人,還有龐統、法正、賈詡、荀攸、田豐、沮授等等,這些謀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是各路諸侯不可或缺的助力。

誠然,「世間先有伯樂,而後有千里馬」,君主與謀士,實則互為伯樂與千里馬,尤其在三國征戰時期,良禽擇木而棲,更何況以天下為棋盤、以諸侯為棋子的善謀之士,栽下梧桐樹,方能引的鳳凰來。

2018年8月29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十大軍師,諸葛亮丶郭嘉都不是第一?

大家都熟讀三國演義,提到最厲害的謀士,絕對都會異口同聲地說是諸葛亮,但事實真是如此嗎?三國為期不長,但其頭緒之紛繁,態勢之複雜,人才之傑出,故事之精彩,幾乎空前絕後無與倫比。曹操、劉備、孫權之所...

盤點三國各國名謀士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陳壽一本《三國志》把東漢末年的地傑人靈生動地躍現在紙筆上;羅貫中一本《三國演義》讓我們對那個年代的人們有了整體細膩的理解。現在就讓我們去看看東漢末年那些國家擁有的有...

這三個謀士如果沒有英年早逝,三國將更加精彩

原標題:這三個謀士如果沒有英年早逝,三國將更加精彩三國時期正逢亂世,但是也人才輩出,各個勢力都有自己的謀士武將,可以說為了爭奪地盤而鬥智鬥勇。像曹操就有五大謀士,吳國雖然不及曹操但是也有魯肅、張...

三國第一謀士到底是誰(投票簡介貼)

三國是個人才輩出的年代,由最初的群雄割據到後來的三足鼎立,出現了無數的名將謀士,就像滿天的繁星一樣,但這眾多的繁星中,總有一顆是最為閃爍的,三國謀士眾多,每一位都有他們的特色,但到底誰是三國第一...

三國最強謀士一覽 得一便可得天下

作者:wikking,微信公眾號:大草學地,禁止轉載第十名 小毒士——程昱程昱,字仲德,兗州東郡東阿人,三國魏國名臣。曾於東阿率領民眾抗擊黃巾。後跟隨曹操於兗州,封壽張令。曹操征徐州時,程昱與荀...

三國十大謀士排名,諸葛亮出山太晚只能列第四

東漢末年,漢室落魄,群雄紛爭,最終以曹操、劉備、孫權割據一方,形成三國鼎立之勢。而在三國鼎立的背後,更是各大謀士雲集之場所。小編從其謀略、成就、影響、治國、才能等方面對比綜合得出如下排名,僅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