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軼事:魏蜀吳三個版本的「隆中對」,哪個更有戰略眼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東漢末年,外戚專權,宦官秉政,天災不斷,再加上黃巾起義的爆發,從此開始了近百年的戰亂時代。
這個時期,不少智謀之士提出了結束亂世,一統天下的戰略構想,比較著名的是諸葛亮提出的隆中對,此外,曹魏和孫吳也有自己的「隆中對」。
1.諸葛亮的「隆中對」。
公元207年冬,駐紮新野的劉備在徐庶的建議下,三次到襄陽隆中拜訪諸葛亮,但是直到第三次才見面。
諸葛亮為劉備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先取荊州為根,再取益州,繼而謀取中原的戰略構想。
《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 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2.魯肅的「隆中對」。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魯肅與孫權在榻上飲酒時,提出了與諸葛亮的隆中對相似的治國之策,因為是在榻上進行的對話,因此也被稱為「榻上策」。
主張西進先滅黃祖,再滅劉表,最後奪取益州,與曹操劃江而治,尋找機會消滅曹操,統一天下。
《三國志·魯肅傳》記載: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
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
規模如此,亦自無嫌。
何者?北方誠多務也。
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
3.毛玠的「隆中對」。
公元192年,曹操接管袞州後,徵召毛玠為治中從事,而毛玠也提出了與諸葛亮類似的治國之道,為曹操規劃了天下大計。
政治上主張奉天子,經濟上建議修耕植,軍事策略上主張積蓄軍資。
《三國志·毛玠傳》記載:今天下分崩,國主遷移,生民廢業,饑饉流亡,公家無經歲之儲,百姓無安固之志,難以持久。
今袁紹、劉表,雖士民眾強,皆無經遠之慮,未有樹基建本者也。
夫兵義者勝,守位以財,宜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軍資,如此則霸王之業可成也。
哪個版本的「隆中對」更有戰略眼光?諸葛亮版本分為四步,聯孫抗曹站穩腳跟,壯大實力占據荊州,分兵入蜀建立霸業,兩相夾擊顛覆曹氏,結果只走了兩步半。
魯肅版本則更加悽慘,第一步進剿黃祖占有荊楚的目標就從未達成,後來甚至放棄「南北朝」構想,不得不聯蜀抗魏。
從190年到200年,曹操只幹了三件事,略地,募兵和屯田。
魏蜀吳三個版本對比,無疑是魏國執行最為徹底,曹操因此一統北方,三分天下有其二;蜀國雖然只走了兩步半,但是每一步都極為艱難,考慮到「隆中對」時劉備的實力,戰略眼光及效果無疑最好;魯肅的版本比諸葛亮早七年,但是在這段時間裡,東吳卻沒有任何成效,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
參考文獻:
1.《三國志·諸葛亮傳》
2.《三國志·魯肅傳》
3.《三國志·毛玠傳》
魏蜀吳早期各有個戰略分析師,你知道都是誰嗎
戰術是為戰略服務的,戰略為一個集團發展指明方向。魏蜀吳早期各有一個戰略分析師,他們為各自的主公規劃著未來的發展。曹魏之毛玠:奉天子以令不臣曹操在兗州時,毛玠(字孝先)向他建議:今天下分崩,國主遷...
說三國話權謀(21):孫策的戰備眼光與諸葛孔明的隆中決策
在三國演義中,我們不難發現,在眾多的英雄人物中,曹操和孫策是最有戰略眼光的人,孫策這個人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的戰略眼光非常厲害。從袁術手下要回了自己父親的一些舊部兵馬,然後就能夠憑藉這個而占...
孫權集團有兩人提出過「隆中對」,一人被黑化,一人被另眼看待
看《三國演義》,劉備遇到諸葛亮一番醍醐灌頂的「隆中對」,才走上一條光明的大道。此後劉備也是按照這個宏圖計劃,一步步走上成功之路。其實在東吳孫權集團,早就有人預見到後來會「天下三分」的政治局面,類...
三個早已預料到「天下三分」的人,第三個你絕對想不到
導語:由於羅貫中《三國演義》的廣為流傳,三國時期成為中國人民最廣為人知的一段歷史時期。在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時期裡面也湧現了一大批的英雄人物,有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謀士,用勇冠三軍、萬夫莫敵的武將...
隆中對的經典決策不只劉備之於諸葛亮,你知道他們的「隆中對」嗎
對諸葛亮的了解,最深刻的應當數《出師表》,劉備在徐庶建議下,三次到襄陽隆中拜訪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見。諸葛亮為劉備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勢繼而圖取中原的戰略構想。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