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和書籍對話—把讀過的每一本書都變成自己的智慧和財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讀書就要讀經典,書讀的多了你會發現,很多書都是在向經典的崇敬,不好聽的說法就是抄襲經典,這種現象比比皆是。

舉一個我自己的例子,我曾經看過一本叫做《刻意學習》的書,對於裡面提到的一千小時成長理論推崇至極。

對於我來講,仿佛是黑夜裡迷失方向的人看到了燈塔。

但在我讀了《刻意練習》之後,我才發現所謂「一千小時理論」無非是對刻意練習的一種解釋和應用罷了。

對於閱讀技巧來講,有一本公認的經典之書。

他暢銷了幾十年,直到今天自然對我們提升自身的閱讀技巧有巨大的幫助和實踐指導意義。

這本書就是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爾斯·范多倫合著的《如何閱讀一本書》。

如果我問每個人:「你們會閱讀嗎?」可能大家都會笑著說:「閱讀不就是讀書嘛,有誰不會呢?」但如果我繼續問:「你知道閱讀有幾個層次嗎?不同類別的書籍有什麼不同的閱讀方法嗎?你如何做到透視一本書呢?」很多人可能就回答不上來了。

一、閱讀的藝術

我們大多數人的閱讀水平還停留在小學的階段,因為在學校期間,壓根就沒有專門講閱讀的課程讓我們學習,以至於我們會認為:閱讀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

閱讀從來就不是件簡單的事,如果想從閱讀中獲得收穫,就必須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如何閱讀一本書》就是這樣一本教會我們閱讀的書,讓我們擺脫盲目,真正體會到閱讀的意義和樂趣。

閱讀是一門藝術,它是一個憑藉頭腦的運作,除了玩味圖書中的文字之外,不藉助任何外力的幫助,靠自己的能力來提升自我的過程。

閱讀的藝術包括了所有非輔助型自我發現學習的技巧:敏銳的觀察、靈敏可靠的記憶、想像的空間,再者當然就是訓練有素的分析、省思能力。

二、閱讀的層次

閱讀是有層次的,按照先後順序分為: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

基礎閱讀

基礎閱讀是我們小學時就具備的能力,掌握了基礎閱讀能力,意味著我們擺脫了文盲狀態,可以通過文字來了解這個世界、了解他人。

基礎閱讀包括四個階段,分別是:閱讀準備階段;認字的階段;詞彙的增長及對課文的運用階段;可以閱讀所有讀物的初級閱讀者階段。

這四個過程,基本在我們初中畢業以前就全部完成了。

如果你還沒有達到,你需要自行補課。

檢視閱讀

檢視閱讀可以稱之為系統化略讀。

這種方法可以讓我們快速了解一本書的骨架,重點強調的是時間,通過檢視閱讀,我們可以確定書的類別、結構,這有助於我們依據需求進行取捨。

檢視閱讀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有系統的略讀或粗讀,第二個階段是粗淺的閱讀。

1.有系統的略讀或粗讀

現在書名頁,然後如果有序就先看序;研究目錄頁;如果書中附有索引,也要檢閱一下;讀一下出版者的介紹。

通過上述四個步驟,我們可以判斷是否需要去讀這本書,這四個步驟幫助我們做出取捨的選擇。

依據目錄,挑幾個看來跟主題息息相關的篇章來看;最後一步,把書打開來,東翻翻西翻翻,念個一兩段,有時候連續讀幾頁,但不要太多。

特別注意結尾部分,很多時候作者會在哪裡再把全書的主旨和精華再提煉一下。

2.粗淺的閱讀

頭一次面對一本難讀的書的時候,從頭到尾先讀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來查詢或思考,記住一定要讀完。

在閱讀一本書的時候,慢不該慢的不值得,快不該快到有損於滿足和理解。

不管怎麼說,閱讀的速度不管快還是慢,只不過是閱讀問題一個微小的部分而已。

做一個自我要求的讀者

基本的要求是要做到主動閱讀,而主動閱讀的基礎就是一個閱讀者要提出的四個基本問題,我們在閱讀的時候,必須能回答這些問題。

一、整體來說,這本書到底在談些什麼?二、作者細部說了些什麼?怎麼說的?三、這本書說得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四、這本書跟你有什麼關係?

帶著問題去閱讀,是讓我們的閱讀變得主動的一個很好的方法。

結構筆記主要記錄以下三方面的內容,第一,這是什麼樣的一本書?第二,整本書在談的是什麼?第三,作者是借著怎樣的整體架構,來發展他的觀點或陳述他對這個主題的理解?

概念筆記和辯證筆記則適用於主題閱讀,適合於同時閱讀許多不同的書籍。

所以藝術或技巧只屬於那個能養成習慣,而且能依照規則來運作的人,這也是藝術家或任何領域的工匠與眾不同之處。

要養成習慣,除了不斷地運作練習之外,別無他法。

養成閱讀習慣的前後,最大的差異就在於閱讀能力與速度的不同。

分析閱讀

分析閱讀稱為最完整的閱讀,分析閱讀的重點在於追求理解。

弗蘭西·斯培根曾說:「有些書可以淺嘗輒止,有些書是要生吞活剝,只有少數書是要咀嚼與消化的。

」分析閱讀就是要咀嚼與消化一本書。

一本書的分類

分析閱讀的規則之一:你一定要知道你在讀的是哪一類書,而且越早越好。

最好早在你開始閱讀之前就先知道。

透視一本書

分析閱讀的第二個規則:使用一個單一的句子,或最多幾句話(一小段文字)來敘述整本書的內容;分析閱讀的第三個規則:將書中重要篇章列舉出來,說明它如何按照順序組成一個整體的架構;分析閱讀的第四個規則:找出作者要問的問題。

分析閱讀的第一階段,或找出一本書在談些什麼的四個規則:

依據書本的種類與主題作分類;用最簡短的句子說出整本書在談些什麼;按照順序與關係,列出全書的重要部分。

將全書的綱要擬出來之後,再將各個部分的綱要一一列出;找出作者在問的問題,或作者想解決的問題。

分析閱讀的第二個階段,也包含了四個閱讀規則:

詮釋作者使用的關鍵字,與作者達成共識;從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主要主旨;找出作者的論述,重新架構這些論述的前因後果,以明白作者的主張;確定作者已經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哪些是未解決的。

在未解決的問題中,確定哪些是作者認為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

公正地評斷一本書

必須能評論,提出批評,才算真正完成了這件事。

最能學習的讀者,也就是最能批評的讀者。

評論和批評的基礎是建立在對書內容的了解,和作者能達成共識之後,要有理有據,而不是無理取鬧。

如何閱讀不同類型的書籍

不同類型的書籍有不同的閱讀方法,這本書里按照閱讀的不同類型書籍,做了詳細的介紹。

主題閱讀

主題閱讀是最高層次的閱讀技術,是最系統化的閱讀方式。

做主題閱讀,我們通常會讀很多書而不是一本書,這些書可以是有相似主題的,也可以是一個作者的系列書籍。

通過主題閱讀,我們可以構建一個屬於自己的主題分析,而這種分析可能在任何一本書中都沒有出現。

主題閱讀是閱讀藝術的極致,它可以幫助我們超越原書,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主題閱讀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是準備階段,另外一個是主題閱讀本身。

根據自己的閱讀主題,設計一個試驗性的書單。

通過對這些書做檢視閱讀,來確定與自己確定的主題是否一致,保留那些和主題相關的書籍。

在進入主題閱讀之後,可以按照五個步驟來進行:第一步是確定與主題相關的書,並找出最相關的章節;第二步創造一套中立的詞彙,引領作者與我們達成共識;建立一個中立的主旨,列出一連串的問題;界定主要及次要的議題;分析這些討論。

有目的、有選擇的去閱讀,通過閱讀可以讓我們獲得心智的成長,獲得屬於自己的人生智慧。

看的再多、想的再好、說的再妙,都不如扎紮實實的去行動,最關鍵的是要去行動。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22分鐘讀完《如何閱讀一本書》

據《耆舊續聞》記,朱載上去拜會蘇軾,見蘇軾在抄書。朱載上問他抄什麼書。蘇軾答《漢書》。朱載上說:「以先生的才華,記憶力之強,開卷一覽可終身不忘,《漢書》早就爛熟於心,怎麼還需要抄寫?」蘇東坡微微...

如何正確閱讀一本書?

閱讀時,你是否也遇到過以下問題呢?●讀書慢、耗時長,不是累死就是耗死●跟作者無共鳴,全程都是尿點●苛求把書里每一個內容都看懂,追求完美又十分辛苦●書看完了,最後書還是書,我還是我●不能把書中的知...

如何閱讀一本書丨請開始做一個偉大的閱讀者

每一個接受正規教育的人,從古至今,沒有一個能脫離閱讀的。閱讀的對象既可以是美好的,又可以是醜惡的;既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是霉變的,既可能是艱深的,又可能是膚淺的。但是無論如何,通過閱讀,自己的心...

閱讀一共四個層次,愛讀書的你修煉到第幾層?

如果一個人一輩子只讀自己看的懂的書,那麼表示他並不會讀書。閱讀,就是一種自我發現的學習,只有當我們知道如何去讀時,我們才可能真正讀懂。閱讀的層次是漸進的。一共四個層次,第一層次的閱讀並沒有在第二...

讀書方法的整理

一、概述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本書,那就是:越主動、技巧越熟練的閱讀,效率就越高。我把這本書為四部分:1、閱讀的目的與層次;2、基礎閱讀與檢視閱讀;3、分析閱讀;4、主題閱讀。書中還寫道了閱讀不同...

|讀書|《如何閱讀一本書》中的方法論

為什麼要讀《如何閱讀一本書》?放在原來看到這樣的書名,肯定不會拿起來閱讀,因為覺得自己是會閱讀的。但是後來逐漸發現,閱讀確實是有方法的,而西方教育在方法論的教育上很有傳統。一次和朋友交流,她的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