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方法的整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概述

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本書,那就是:越主動、技巧越熟練的閱讀,效率就越高。

我把這本書為四部分:1、閱讀的目的與層次;2、基礎閱讀與檢視閱讀;3、分析閱讀;4、主題閱讀。

書中還寫道了閱讀不同讀物的方法。

這次的筆記主要是總結閱讀的通法,所以這一部分暫且略去不表。

二、閱讀的目的與層次

1、閱讀的目的閱讀的目的大致可以分為兩種:為了獲得資訊進行的閱讀和為了提高理解能力的閱讀。

1.1 為了獲得資訊進行的閱讀現在有一個詞特別火——「碎片化閱讀」,刷微博朋友圈、刷新聞、刷知乎都屬於這一類。

有時候我們會陷入一種幻想,即我們在碎片化閱讀中獲得了很多知識。

由此得到了極大的滿足感。

但其實這就像拿著單詞本記英語單詞,頂多只能記住一個拼寫和大致的意思,至於這個詞到底應該怎麼用,不知道,並且還很容易忘記。

這就是「為了獲得資訊進行的閱讀」,我們所謂的「知識」,往往只是一種「資訊」,並不能內化成我們的能力。

這樣的閱讀會很輕鬆,但所得甚少。

1.2 為了提高理解能力的閱讀這裡就要提到概述中的第一個概念:越主動的閱讀效率就越高。

這裡的「主動」,不是指表面上的主動拿起一本書來讀(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好像沒有什麼閱讀是「被動」的)而是指在閱讀的過程中,努力理解作者的思路(作者是通過什麼樣的事實得出結論的,某段話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麼等等)。

話句話說,就是努力在通過閱讀與作者進行溝通。

所以,我們只能從比我們「更高杆」的人身上學習。

閱讀的過程就是把我們與作者的差距控制到一個可以交流的範圍內,從而更方便地接受作者的思想。

而想要獲得這樣的能力,必須要在閱讀中不僅僅滿足於知道作者說了什麼話,更應該去探求作者的真正意思是什麼以及他為什麼要這麼說。

書(作者)可以說是一位不在身邊的朋友或者老師,如果你想問他問題,就必須自己從通過閱讀來回答這個問題。

2、閱讀的層次

2.1、基礎閱讀:認字與基本的閱讀技巧。

2.2、檢視閱讀:在較短時間內了解一本書的大致輪廓。

2.3、分析閱讀:更複雜更優質的閱讀,反覆咀嚼反覆理解一本書,直到這本書成為他自己的為止。

2.4、主題閱讀:最高層次的閱讀,在一個主題下分析閱讀好幾本書,比較它們的異同。

這四種層次不只是遞進的關係,還有包含的關係。

比如在檢視閱讀的時候也可以用到分析閱讀的技巧,而分析閱讀也分為兩個階段。

面對一本難解的書,不需要死板的第一遍非要做檢視閱讀,第二遍再做分析閱讀的第一階段,第三遍完成分析閱讀的第二階段......各種方法互相滲透互相支撐,所以說:技巧越熟練的閱讀效率就越高。

三、基礎閱讀與檢視閱讀

1、基礎閱讀這是最低水平、擺脫文盲的閱讀。

本來在知乎應該不用提了,但我還是想說一下我國的中小學生語文教學水平對廣大人民造成的創傷。

我經常看到有很多人貶低魯迅的作品(或者是某部有諸多隱喻的電影),說都是「過度解讀」出來的深意。

我想說的是,中小學教育中幾乎無視作者設立標準答案來分析作品文本的做法大大傷害了我們對作品深度的探究,有時候寧願去說服自己作品本沒有深意,深意都是別人強加的。

我覺得所謂的「過度解讀」是在討論文本的過程中所得出的結論在文本中並無證據,比如斷章取義式的大開腦洞。

只要是言之有理的理解都不是過度解讀。

一部作品,無論是文學、音樂還是電影,在創作之後就不僅僅屬於作者了,每個人都能根據自己的經歷讀解出不同的風味。

很多作者也很希望廣大讀者提出自己在創作時的無心插柳。

2、檢視閱讀

2.1、略讀我聽知友說過一個這樣的事情,剛買kindle的時候,下載了好幾千幾萬本書,以為這下就不會缺書看了。

但後來他發現,反而比以前看書更少了。

這是因為,他讀的幾十本書裡面只有三兩本對他是有幫助的,這樣效率反而更低。

這就是我們常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即:拿到一本書,不知道應不應該讀這本書。

另外一個我們常遇到的問題就是:在有限的時間內,我想知道這本書大體上說了些什麼。

當我們面臨中兩種情況時,就需要用到略讀。

下面是關於如何略讀的一些建議:

(1)、先看書名,然後再看序。

這一步是要求我們把這本書在腦海中歸為一類,比如歷史、科學、文學之類;

(2)、看目錄。

現在很多書的目錄做的並不好,但也有很多經典在目錄頁就對整本書的內容做了很系統的概括,仿佛書的一副骨架;

(3)、如果書中有索引,瀏覽一下。

這是為了讓我們注意書中出現的高頻詞彙,在以後閱讀中碰到的時候要多加注意;

(4)、閱讀書衣的出版社介紹。

雖然大部分都是吹牛逼的,但也能對這本書多一點了解。

但不要被書衣上的「xx鼎力推薦」所迷惑;

(5)、挑幾個自己感興趣的章節來看。

這是建立在第(2)步的基礎上的,在對目錄有了研究之後,可以挑出自己喜歡的或者覺得比較重要的章節來看。

(6)、最後一步,在書中隨機挑選段落看一看。

這裡尤其是要看一本書的結尾處(我指的是理論性的書籍,不是小說),因為一般作者在結尾幾頁都會對這本書的內容做一個總結,很重要。

2.2、快速粗淺的閱讀

2.2.(1)粗讀的的規則有時我們確認這本書是一本經典,而且異常艱深。

這時候就需要用到快速但粗淺的閱讀。

具體規則就是:頭一次面對難讀的書的時候,從頭到尾過一遍,跳過讀不懂的部分。

這是為了讓我們能夠享受到讀一本書最原初最本質的快樂,對書有個整體性的感覺。

就好像我們看一部電影,技術流的人或者導演系的朋友會技術的解構一部電影,如果第一遍就用這樣的方式去看,肯定就少了作為普通觀眾的樂趣。

書也是一樣,如果第一遍就在不懂的地方翻查資料,就會被一葉蔽目,而且這樣會讓我們感覺,這本書太難讀,讀這本書效率太低,毫無樂趣可言。

從而損害我們閱讀的積極性。

2.2(2)閱讀的速度這裡要強調一點是,即使是粗讀,也不應該是用一個一成不變的速度來閱讀。

首先我們要明白,我們的閱讀速度和提取信息的速度,要比我們漫不經心讀書的時候能更快一點,只要我們更專注就可以做到,比如在讀書的時候用一支筆或手順著字移動,或者稍微出點聲音。

有的知友肯定都會有「逗留」的感受,即眼睛在移動時看不見,在停下來的時候才能看得見。

甚至還有「倒退」的感受,一行書讀過去,其實也沒弄明白,往下讀了一段時間之後,由回去看這一行字。

這樣的習慣是因為我們的大腦沒有跟上眼睛的速度,其實對大腦來說是一種浪費。

用剛剛提到的方法,更專注一些,往往能矯正這樣不好的閱讀習慣。

但專注本身不代表著我們理解力更強,所以當遇到比較難理解的段落或者很重要的內容,要放慢閱讀的速度,讓大腦跟上眼睛。

四、分析閱讀

1、做一個自我要求的讀者所謂「自我要求」就是指以增進理解力為目的來進行閱讀。

下面就具體說說如何做到:

1.1、四個基本問題要使自己專注下來,一個最基礎的方法就是帶著問題去讀書,並且嘗試解決自己的問題。

面對不同的書,我們也會有不同的問題,但以下幾個問題是最基礎的,是讀任何書都應該要回答的:

1、這本書在整體上說了些什麼?即要找出這本書的主題;

2、這本書在細部說了什麼?即要找出這本書的論點;

3、這本書說的對嗎?即要學會質疑與判斷一本書;

4、這本書跟我們有什麼關係?即找出自己在這本書中所得到的。

這四個問題貫穿了分析閱讀的始終。

1.2、把書變成自己的只有這四個問題遠遠不夠,有時候我們心裡挂念的好書太多了,讀到這一本就會覺得另外一本還沒讀。

所以我們需要一些技巧把這些好書內化。

把書變成自己的最好方法就是寫,即我們常常提到的「輸出」。

當一個人說讀完書很有感受,但又說不出來的時候,往往其實是他還沒讀懂這本書,腦子中並沒有想法。

最簡單的輸出當然就是做筆記,用著重號或者摘抄提醒自己。

作者把記筆記也分成了三個層次:

(1)結構筆記,即了解這本書在談什麼,並且探究作者是用怎樣的架構來發展觀點的,這種筆記重點的是結構,而不是細節。

(2)概念筆記,即對本書的論點提出有自己的判斷,讀得越深,就越會出現自己的觀點

(3)辯證筆記,這是最高層次的筆記,不止要求我們讀一本書,而是把好幾本書中解答同一個問題的討論融合起來。

1.3、方法的熟練運用從分析閱讀開始,就會有更多的方法,一開始很不容易上手。

閱讀的過程,其實是多種規則多種方法組合起來的和諧過程,但想要整體提升閱讀水平,必須對每個方法都很熟練,只有這樣才能忘記方法本身。

就像《倚天屠龍記》里的張無忌學太極拳,學的不是招式,而是拳理。

所以我們一開始,可以先練習單一的方法,逐步擴展到其他的方法,最終形成我們閱讀的方法論,成為我們自然而然的習慣。

2、分析閱讀的第一個階段

2.1、規則一:分類書籍規則一可以這麼說,越早知道在讀的到底是哪一類的書越好,這點比較容易,就不展開細講。

2.2、規則二:概括書籍規則二是,用一句話或者幾句話敘述整本書的內容。

這是一個檢驗自己有沒有弄懂這本書整體架構的最有效的方法,一定不能滿足於「我大體知道這本書的意思,但是我說不出來」。

有時作者會在書前就對這本書的內容有概括,可以參考作者自己的概括在自己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刪改。

2.3、規則三:架構書籍規則三要求我們把書中重要的篇章列舉出來,看看它們是怎樣按照順序組成一個整體架構的。

這裡要講到為一本書擬定大綱的技巧,就是對整本書一點一點的不斷細化下去:先把書分為幾個部分,然後每個部分又能分成哪些不同的部分,或者每個部分有哪些重點。

這樣不斷細化下去,理論上來說,這份大綱甚至可以比原書還要長,但我們平時閱讀不需要做到完美的大綱。

甚至不需要寫出來,熟練之後在腦中分析一下就好,整理到紙面上就是一張思維導圖。

而且要注意的是,不需要完全根據書上的章節來劃分,可以有自己的方式。

比如我現在做的就是給這本書先架構出了幾個部分,就好像先給一個人以骨架。

2.4、規則四:作者意圖規則四可以這樣表述,找到作者想問什麼問題。

有時候作者會告訴我們,有時候不會。

有的問題作者會給出答案,有的問題他自己也無法解答。

本書也舉了很多問題的例子,我摘錄於此:某件事存在嗎?是什麼樣的事?發生的原因是什麼?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存在?為什麼會有這件事的存在?這件事目的是什麼?影響是什麼?特徵是什麼?其他類似的事件跟它有什麼關聯?這件事是如何進行的?以上是概念性的問題。

有哪些結果可以選擇?應該採取什麼手段來達到這些結果?要達到目的應該採取什麼樣的行動?用什麼順序?在這些條件下,什麼是對的,或者怎樣才能更好?在什麼樣的條件下,這樣做更好?以上是實用性的問題。

第一個階段提到的這些方法,不需要進行一遍又一遍的閱讀,而是要注意在閱讀中綜合運用,一遍結束。

第一個階段就是我們在前面提到過的四個基本問題的第一個:這本書在整體上說的是什麼?

3、分析閱讀的第二個階段

3.1、規則五:找出關鍵詞,與作者達成共識在閱讀中,一詞多義的情況很容易發生。

比如在這篇文章之中,閱讀就不是一個很廣泛的概念,專門指以增進理解力為目的的主動的閱讀。

所以只有與作者在一本書中的關鍵詞上達成共識才能交流,這些詞主要是指書中重要的概念、專有名詞以及作者著重講解的詞彙。

比如前幾天我在閱讀《電影藝術》的時候,作者就先拋出了很多概念,比如系統、形式或者母題等等。

我所要做的就是先尋找出這些詞作者的定義。

在尋找詞義的時候,最好的方法就想我們做英文的閱讀理解一樣,根據上下文推敲詞義。

3.2、規則六:在書中重要句子中尋找主旨找到關鍵詞之後,下一步就應該找到關鍵句了。

關鍵句往往是有關鍵詞的句子、概括整個段落的句子以及我們覺得很艱深難以弄懂的句子。

我們往往會從共識談到主旨再談到論點,所以我們就要學會從詞語、句子和段落中提取作者信息。

有時作者在一句話中有不同的主旨,這就需要我們會一點文法,會解構整個關鍵句。

這裡舉個例子,我神magasa在知乎最高贊的回答是這樣的:Q:為什麼中國人這麼喜歡拍古裝片?Magasa:科幻片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在未來時空還要不要黨的領導?這句話看似簡單,其實就不止一個主旨。

1、在中國的古裝片中不需要考慮黨的觀念;2、黨的領導已經影響到了我們科幻片的創作。

所以找出作品中關鍵句的主旨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解關鍵句才能理解全文。

這裡有一個檢驗自己是否真正懂了關鍵句的方法,就是用自己的話把作者的原文說一遍。

比如上面提到的例子我會這樣說,因為古裝片不用考慮黨的領導,這已經影響到了科幻片的創作。

這樣說整個句子雖然趣味性大減,但整個句子的大意還是描述了出來。

3.3、規則七:找出重要論述第七個規則與第六個規則息息相關,要求我們找出關鍵篇章中的重要論述。

如果作者沒有直接給出這樣的論述,我們就需要自己把它架構出來,具體方法就是把從關鍵句中提取出來的主旨,按照順序串聯起來。

這個規則中有這麼幾點注意事項,第一是每個論述都有支持論述的事實,我們需要把理由和結論聯繫起來。

第二是有的論述的得出運用了不同的方法,有的是陳列事實而有的是用別的論述來變化而來,要學會區別二者的能力。

第三是要找出作者認為什麼是假設的,什麼是可以被證明的,還有哪一些是無需證明的。

也就是要找出得到論述的事實在作者看來是否是可信的。

3.4、規則八:找出作者的解答如果前面的規則都已經做到了,規則八就很容易能達到。

這時候我們就能感覺自己已經在了解這本書了。

有些問題作者並沒有給出解答,也許這些問題將會一直伴隨著讀者,直到我們發現了作者也沒有發現的東西。

第二階段我們才開始真正從書的內容方面來理解書,這時候就能真切的感受到書籍的內化。

這也就是四個基本問題中的第二個:這本書在細部說了什麼?先寫到這裡,下周四之前更新完剩下的內容。

作者:寒山遠火

摘自知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22分鐘讀完《如何閱讀一本書》

據《耆舊續聞》記,朱載上去拜會蘇軾,見蘇軾在抄書。朱載上問他抄什麼書。蘇軾答《漢書》。朱載上說:「以先生的才華,記憶力之強,開卷一覽可終身不忘,《漢書》早就爛熟於心,怎麼還需要抄寫?」蘇東坡微微...

《如何閱讀一本書》導讀

如何閱讀一本書作者是艾德勒和查爾斯•范多倫,初版1940年完成,1972年做了比較大的修訂。郝明義和朱衣大約在2004年出版中文的翻譯版本。這本書歷經幾十年,今天讀來,仍然對我們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讀書|《如何閱讀一本書》中的方法論

為什麼要讀《如何閱讀一本書》?放在原來看到這樣的書名,肯定不會拿起來閱讀,因為覺得自己是會閱讀的。但是後來逐漸發現,閱讀確實是有方法的,而西方教育在方法論的教育上很有傳統。一次和朋友交流,她的孩...

只需15張PPT,教你如何閱讀一本書

來源:LinkedIn看到這個題目大家可能會不以為然,覺的如何讀一本書還要你教?大家不妨想一想最近看過的幾本書,他們主要講了什麼?你還記的多少?你學到了多少東西?當然肯定也會有人說:「讀書是一件...

如何快速獲取一本書的精華,高效閱讀

不得不說,在剛一聽到《如何閱讀一本書》這個書名的時候,心裡是沒那麼認可的。作為一個極度追求自由的人,讀書應該是一件自由自在甚至隨意且個性化的事,如果事事那麼講目的,連讀書這麼愜意的事情都要被條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