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閱讀 如何與作者對話——《如何閱讀一本書》書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第二版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

曾經有一項調查顯示,中國人人均紙質圖書的閱讀量僅為4.5本,而美國則有50本。

這樣懸殊的差距引起了全國大討論,於是轟轟烈烈的全民閱讀高潮席捲而來。

年初,京東發布了2017年全民閱讀報告,報告中顯示,人們願意花在購買紙質和電子閱讀上的消費越來越多。

但這是否就意味著,我們的國民開始步入深度閱讀了呢?

前一段時間,我曾經巧遇沈煜倫的簽售現場,沈煜倫身材挺拔,長相干凈,2015年出版了《愛是一種微妙的滋養》,尤其是和他的同性伴侶沈肯尼曝光後,沈煜倫一躍成為現代炙手可熱的青年作家,受到很多年輕人的熱捧。

簽售現場的氣氛極為熱烈,沈煜倫和沈肯尼的微博粉絲也高達百萬,與此同時他們創立了自己的化妝品公司。

所以,在這樣一批不斷迎合讀者的年輕作家出現後,我甚至開始懷疑,全民閱讀是不是一場有策劃的資本盛宴。

矛盾文學獎獲得者麥加目睹過這樣的場景,他說,現在年輕人讀的都是輕鬆淺顯的東西,可是作為作家,我不能為了迎合讀者去寫一些低淺的東西,我最需要迎合的是自己,我要寫自己擅長的東西。

深度閱讀的好處不言而喻,但是面對一些高質量有深度的作品,如果想要讀懂,我們就不能像讀一些淺顯的作品一樣被動的接受,因為好的作家,是想要和讀者完成一場靈魂上的互動的。

所以如果想要完成這樣一場隔空的互動,我們就要試著通過作品與作者對話,從而達到思想上的隔空交流。

《如何閱讀一本書》就是這樣一本教我們主動閱讀的書,《如何閱讀一本書》首次出版是在1940年,這本書一經出版變就受到熱烈的追捧一躍禪居全美暢銷書排行榜的榜首,因此,半個多世紀以來,《如何閱讀一本書》一直是教人們如何閱讀的經典之作。

《如何閱讀一本書》的作者莫提默·J. 艾德勒,早年因為想做記者,所以去報社打工,為了改善寫作,又去大學裡讀夜校,但是因為他不上體育課,所以並沒有拿到學士學位,後來又因為留校任教,而獲得了博士學位。

今天我們讀到的這一版因為查爾斯·范多倫對第一版有了大量的修訂和增編,所以最新一版的《如何閱讀一本書》由提默·J. 艾德勒和查爾斯·范多倫共同署名。

《如何閱讀一本書》將閱讀劃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層為基礎閱讀,第二層為檢視閱讀,第三層為分析閱讀,第四層為主題閱讀。

基礎閱讀

這一層次,又細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閱讀準備階段,要求我們有良好的視力與聽力,能夠認得字母,因此這一階段早在7歲左右就已經完成了。

第二階段要求能閱讀簡單地讀物,至少是能看圖識字,這一階段結束時,基本上是在小學畢業時。

第三階段,是有快速建立字彙的能力,也就是說在遇到不認識的字的時候,通過上下文意能夠快速推測出這些不熟悉的字眼的意思,第四階段就是增進前三個階段所學習的技巧。

關於基礎閱讀,就是說,只要你不是文盲就已經完成了這一層次的閱讀能力。

檢視閱讀

檢視閱讀強調時間,這要求讀者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一部書或者幾部書的閱讀任務。

檢視閱讀的目標要求讀者在用一段不論多短的時間讀完一本書後,都能夠有能力判斷這是哪一類的書,小說,歷史還是哲學等等。

檢視閱讀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步是有系統的略讀。

略讀能夠在你沒有多少時間仔細閱讀一本書的時候,仍然告訴你許多關於這本書的事。

如何進行略讀呢,艾德勒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做了詳細的解釋,我在這裡歸納如下。

1. 先看書名頁序 注意副標題或其他特殊的說明這---有助於我們了解全書主題

2. 研究目錄頁---以了解全書的基本架構。

3. 檢閱索引---以了解本書的議題範圍

4. 不要忽略書衣---書衣雖然是宣傳文案,但也無疑是對一本書最精華部分的概括

5. 找幾篇和主題相關的章節看看。

6. 不要遺漏後記--因為作者往往會在後記或最後兩三頁重新梳理一遍一本書的重點。

檢視閱讀的第二步是粗淺的閱讀

這個規則比較簡單,就是這在頭一次面對比較難讀的書籍的時候,不要因為困難而停下,而是一口氣讀完。

這樣讀完之後,至少你了解了一本書的一半內容,而對於你不理解的部分,在第二次閱讀時,也能夠增進理解。

在進行檢視閱讀時,儘管時間有限,我們還是有可能會因為一本書的困難而失神,如何避免這種情況呢?最好的辦法就是將大拇指,食指中指合併在一起,然後順著這個指針一行一行的讀下去,這樣既能讀的快一些,同時因為眼睛隨著手指的運動,也不容易失神。

當你掌握了這一技巧時,很快你的閱讀速度就會比以前快了。

在檢視閱讀這一階段,帶著四個問題閱讀會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書中的內容。

1)這本書在談什麼---幫助我們找主題;

2)作者細部說了什麼---幫助我們找到作者傳達的特殊信息;

3)這本書說的有道理嗎?---可以幫助我們獨立的判斷一本書

4)這本書和你有什麼關係---給我們帶來資訊和啟發。

分析閱讀

分析閱讀是指在無限的時間裡,做是最完整的閱讀。

艾德勒將分析閱讀劃分為三個階段,15個規則,在這裡概述如下:

一、分析閱讀的第一階段:找出一本書在談些什麼

(1)依照書的種類與主題來分類---就像不同的課程有不同的教法一樣,不同的書有不同的讀法,用讀哲學書的方法去讀哲學書才能物盡其用。

(2)使用最簡短的文字說明整本書在談些什麼---只有用這種辦法才能檢驗出,你是否真的明白一本書在說什麼。

(3)將主要部分按順序與關聯性列舉出來,將全書的大綱列舉出來,並將各個部分的大綱也列出來---了解一本書的整體架構。

(4)確定作者想要解決的問題---有助於完成上述三個原則。

二、分析閱讀的第二階段:詮釋一本書的內容

(5)找出關鍵字,與作者達成共識。

-避免造成因一字多義而與作者的概念出現偏差的情況。

(6)由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7)知道作者的論述是什麼---從內容中重新架構作者的論述內容,明確作者的觀點

(8)確定作者提出的問題-知道哪些解決了,哪些沒解決。

三、分析閱讀的第三階段:

評論式閱讀---有助於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同時建立我們獨立的思維。

A.一般規則

(9)只有完成一本書的大綱架構,同時能詮釋整本書,才能做出批評。

(10)不要爭強好勝,非辯到底不可---爭論會讓批評變得不夠客觀。

(11)在說出評論之前,要能證明自己區別得出真正的知識與個人觀點的不同。

B.批評觀點的特別標準

(12)證明作者的知識不足。

(13)證明作者的知識錯誤。

(14)證明作者不合邏輯。

(15)證明作者的分析與理由是不完整的。

關於批評觀點的特別標準,如果無法提出佐證,就必須得同意作者的觀點,只有在最後一點時,可以暫緩評論。

閱讀的最高層次: 主題閱讀

主題閱讀又叫比較閱讀。

在做主題閱讀時,我們往往要讀的不只一本書,但做主題閱讀的目的就是明確自己要研究的主題,發現問題並對於要研究的這一主題找到相應的答案。

當然,只有我們熟練地掌握了檢視閱讀和分析閱讀的技巧,才能遊刃有餘的應對主題閱讀。

同檢視閱讀和分析閱讀一樣,艾德勒將主題閱讀劃分為兩個階段,便於我們實際操作。

一、主題閱讀的準備階段, 針對研究的主題,參考圖書館目錄,專家建議書中的索引,建立一份準備書單;然後確定書單中與主題相關的書,確認最終書單。

二、主題閱讀本身,閱讀書單上的所有書籍,先瀏覽一遍所有的書,找到相關章節細讀。

然後建立一套中立詞彙,至少使絕大部分作者的想法都可以用這套詞彙來詮釋。

接著,建立中立的主旨和議題,找出所有作者對於主旨的解讀。

最後,將所有觀點進行對比分析。

這樣,我們就完成一次相對全面的主題閱讀。

艾德勒將《如何閱讀一本書》定義為實用性書籍,但在我看來,它不僅僅是一部實用性書籍,因為在指導讀者怎樣進行閱讀的同時,書中也不乏大量的理論基礎,所以我仍然認為這本書同時也是一部理論類的書籍。

書中將閱讀的層次分為四層十一個階段,四層閱讀均為遞進關係,每一層都包含著前一層,只有將每一步的規則踏實地完成,才能進入下一階段。

書中討論的閱讀規則適用於所有類型的書籍,包括歷史類,哲學類,小說,故事,劇本,甚至數學科學類。

正因如此,《如何閱讀一本書》還用了大量的篇幅講述了如何在各類書籍中運用檢視閱讀和分析閱讀的規則進行深度閱讀,雖然不同領域都多少有些調整,但是大體的方向還是一致的。

同時,為了增加讀者的閱讀能力,作者在附錄一中,提供了建議閱讀的書單,為了配合讀者檢驗學習的成果,在附錄二中特別增加了閱讀的練習和測驗。

我記得有一段時間,朋友圈興起很多朋友曬馬拉松的照片,直到很多沒有什麼訓練基礎的人也去跑馬拉松受傷後,大眾才幡然醒悟,這是一場體育用品公司的策劃案。

所以在這場全民閱讀的大潮下,也難免讓人覺得是新一輪的資本策劃。

但是,閱讀和跑步不一樣,沒有掌握技巧的運動者在跑步受傷後可以停止,而沒有掌握閱讀技巧的人在大環境的影響下,不斷地買書,讀書,最後有可能只是成為新一輪經濟利益的犧牲品或者成為某個人設的粉絲。

因此,在這樣的讀書大潮之下,學會深度閱讀的方法就顯得更為重要。

如果一個人所讀的書,都在他的能力範圍之內,那就沒辦法提升他的閱讀能力。

只有深度閱讀,通過與讀者對話,才能將讀到的書變成屬於自己的東西。

讀一本好書,不僅能增進我們的閱讀技巧,還能讓我們更加了解我們自己,只有我們慢慢學會操縱超過自己能力的書,或者超過我們頭腦的書,才能幫助我們的思想成長,增長心智,否則,讀書只是浪費時間。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如何閱讀一本書丨請開始做一個偉大的閱讀者

每一個接受正規教育的人,從古至今,沒有一個能脫離閱讀的。閱讀的對象既可以是美好的,又可以是醜惡的;既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是霉變的,既可能是艱深的,又可能是膚淺的。但是無論如何,通過閱讀,自己的心...

如何正確閱讀一本書?

閱讀時,你是否也遇到過以下問題呢?●讀書慢、耗時長,不是累死就是耗死●跟作者無共鳴,全程都是尿點●苛求把書里每一個內容都看懂,追求完美又十分辛苦●書看完了,最後書還是書,我還是我●不能把書中的知...

如何做一個自我要求的讀者?

太多的資訊如同太少的資訊一樣,都是對理解力的阻礙。換句話說,現代的媒體正以壓倒性的泛濫資訊阻礙了我們的理解力。那種今天仍然習慣於從書寫文字中吸取大量資訊,以增進對世界了解的人,就是自我要求的讀者...

閱讀一共四個層次,愛讀書的你修煉到第幾層?

如果一個人一輩子只讀自己看的懂的書,那麼表示他並不會讀書。閱讀,就是一種自我發現的學習,只有當我們知道如何去讀時,我們才可能真正讀懂。閱讀的層次是漸進的。一共四個層次,第一層次的閱讀並沒有在第二...

好書,讀它個100遍

1《如何閱讀一本書》買回來很久了,陸陸續續地翻看了些自己感興趣的章節。但卻從來沒有認真仔細的從頭到尾翻看過一遍。因為,這本書的編排,實在是讓人木有讀下去的慾望。所以,儘管自詡喜歡讀書,這又是本有...

《如何閱讀一本書》最全乾貨精華

為何巴菲特會在很年輕、就有機會成為億萬富翁?紀錄片《成為沃倫·巴菲特》里講了一個小故事。巴菲特在10歲的時候,讀了一本書,《賺1000萬的1000招》,隨後他宣稱,要在35歲之前成為千萬富翁。然...

學習閱讀技巧,尋找一位隱身的老師

韓愈在《師說》中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史達林曾說過: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論古代或者是現代,老師是一個職位,也是一個重要的角色。那麼我們今天介紹的隱身的老師是什麼?又為什麼要尋找一位隱...

如何高效地閱讀系列三——檢視閱讀

本篇文章共1558個字,閱讀大約需要6分鐘。今天我們詳細談一下檢視閱讀,這是莫提默·J·艾德勒提出的閱讀的四個層次中的第二個,在這兩個層次中,聚集著成千上萬的人想要提高卻不能提高的人,而打破了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