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至少要讀10遍以上的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如何閱讀一本書》

1940年,美國兩位教授合著了這本書,這本書一經問世,就成為閱讀領域的經典之作,連續暢銷40年之久。

而直到2004年,這本書才由商務印書館引進中國,毫無懸念的,這本書一上市,立刻就成為各大排行榜的常客,再沒有另外一本書能和它相媲美。

這本書就是由大名鼎鼎的艾德勒博士和他的學生查爾斯范多倫合著的《如何閱讀一本書》。

在這本書里,艾德勒博士根據閱讀目的和書籍種類,將閱讀劃分為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並對每種閱讀方法,做了具體深入的闡述。

到今天為止,這本書所講的閱讀方法已經影響了千千萬萬的人。

著名說書人成甲老師將它譽為「閱讀領域的開山之作」、「真正的經典。

接下來,本文就將這本書中提到的四種閱讀方法做了摘要和整理,供大家參考:

第一層次的閱讀,我們稱之為基礎閱讀

也可以用其他的名稱,如初級閱讀,基本閱讀或初步閱讀,不管是哪一種名稱都指出,一個人只要熟練這個層次的閱讀,就擺脫了文盲的狀態,至少已經開始認字了!在熟練這個層次的過程中,一個人可以學習到閱讀的基本藝術,接受基礎的閱讀訓練,獲得初步的閱讀技巧,我們之所以喜歡基礎閱讀這個名稱,是因為這個閱讀層次的學習通常是在小學時完成的。

第二個層次的閱讀,我們稱之為檢視閱讀

特點,在強調時間,在這個閱讀層次,學生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一項閱讀的功課,比如他可能要用15分鐘讀完一本書,或者是用同樣時間練完兩倍厚的書。

因此用另一種方式來形容這個層次的閱讀,就是在一定的時間之內抓出一本書的重點,通常是很短,而且總是過的,很難掌握一本書,所有重點。

這個層次的閱讀,仍然可以用其他的稱呼,譬如略讀或預讀,並不是說閱讀就是隨便或隨意瀏覽一本書,檢視閱讀是系統化,略讀的一門藝術。

在這個層次的閱讀上,你的目標是從表面去觀察這本書,學習到光是書的表象所教給你的一切,這筆交易通常是很划得來的。

如果第一層次的閱讀所問的問題是,這個句子在說什麼?那麼這個層次要問的典型問題就是,這本書在談什麼?這是個表象的問題,還有些類似的問題是這本書的架構如何,或者這本書包含哪些部分。

用檢視閱讀,讀完一本書之後,無論你用了多短的時間,你都該回答得出這樣的問題,這是哪一類的書?小說歷史還是科學論文?

我們要強調的是,大多數人即使是許多優秀的閱讀者都忽略了檢視閱讀的價值,他們打開一本書,從第一頁開始讀起,孜孜不倦,甚至連目錄都不看一眼,因此,他們在只需要粗淺翻閱一本書的時候,卻拿出了仔細閱讀理解一本書的時間,這就加重了閱讀的困難。

在這樣的情況下,你一定要做的就是閱讀整本書,或是說有人說的粗魯一樣,閱讀和操作是檢視閱讀的第一個層次,你腦中的目標是要發現這本書值不值得多花時間仔細閱讀,其次,就算決定了不再多花時間仔細閱讀這本書閱讀,也能告訴你許多跟這本書有關的事兒!

用這種快速瀏覽的方式來閱讀一本書,就像是一個打鼓的過程,能幫助你從糟糠中過濾出真正營養的古河,當你瀏覽過後,你可能會發現,這本書僅僅只是對你目前有用而已,這本書的價值不過如此而已!但至少你知道作者重要的主張是什麼了,或是他到底寫的是怎樣的一本書,因此,你花在閱讀這本書上的時間絕對沒有浪費。

檢視閱讀分為兩個層次:

檢視閱讀一:有系統的閱讀和粗讀

閱讀的習慣應該用不著花太多時間,下面是要如何去做的一些建議。

1、先看書名,然後如果有事就先看序

要很快的看過去,特別注意副標題,或其他的相關說明或宗旨,或是作者寫作本書的特殊角度。

2、研究目錄頁,對這本書的基本架構做概括性的理解

對這本書的基本架構做概括性的理解,這就像是在出發前旅行之前,要先看一下地圖一樣。

3、如果書中附有,所以要檢閱一下,大多數論說類的書籍都會有索引,快速評估一下這本書涵蓋了哪些議題的範圍,以及所提到的書籍種類與作者等等

4、如果那是本包著書衣的新書,不妨讀一下出版者的介紹

完成這四個步驟,以你對一本書已經有足夠的了解,讓你判斷,是想要更仔細的讀這本書,還是根本不想讀下去了。

5、從你對一本書的目錄很,機率甚至有點模糊的印象當中,開始挑幾個看來跟主題息息相關的篇章來看。

如果這些篇章在開頭或結尾有摘要說明,就要仔細的閱讀這些說明

6、最後一步,把書打開來,東翻翻西翻翻,練個一兩段,有時候連續讀幾頁,但不要太多,就用這樣的方法把全書翻過一遍.

隨時尋找主要論點的信號,留意主題的基本脈動,最重要的是不要忽略最後的兩三頁,就算最後有後記一本書最後結尾的兩三頁還是,不可忽視的.

你可以把自己想像成一個偵探,在尋找一本書的主題或思想的線索,隨時保持敏感,就很容易讓一切狀況清楚。

你會很驚訝的發現自己節省了更多時間,高興自己掌握了更多重點,然後輕鬆的發現,原來閱讀是比想像中還要簡單的一件事兒。

檢視閱讀二:粗淺的閱讀

頭一次面對一本難讀的書的時候,從頭到尾先讀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來檢查或思索。

我們大多數人所受的教育都說是要去注意那些我們不懂的地方,我們被教導說碰到生字就去查字典,我們被教導說讀到一些不明白的隱喻或亂說,就去查百科全書或其他相關資料,我們被教導說要去查註腳學者的注釋或其他的,二手資料,以獲得幫助,但是如果是時候不到就做這些事兒,卻只會妨礙我們的閱讀,而非幫助。

譬如閱讀莎士比亞的戲劇會獲得極大的快樂,但是一代的高中生被逼的要一幕一幕的念一個生字,一個生字的查,一個學者助教接一個註腳的毒,這種快樂就被破壞了,結果是他們從來沒有真正讀過莎士比亞的劇本。

所以與其強迫他們接受這種裝模作樣的做學問的讀法,不如鼓勵他們一次讀完全劇,然後討論他們在第一次快速閱讀中所獲得的東西。

就這樣他們才算是做好接下來仔細又專心研究這個劇本的準備,因為他們已經有相當的了解,可以準備再學一點新的東西了。

這個規則,也適用於論說性的作品。

拿一本經濟學的基礎來說吧!譬如亞當斯密的經典作品國富論。

如果你堅持要了解每一頁的意義,才肯再往下讀,那你一定讀不了多少,在你努力去了解那些細微的重點是就會錯過私密說的那麼清楚的一些大原則,關於成本中包含的薪水,租金利潤與利息的種種因素,市場在定價中的角色壟斷專賣的害處,自由貿易對油等等,這樣你在任何層次的閱讀都不可能很好。

第三種層次的閱讀,我們稱之為分析閱讀

分析閱讀就是全盤的閱讀,完整的閱讀,或是說優質的閱讀,你能做到的最好的閱讀方式。

比起前面所說的兩種閱讀,這樣更複雜更系統化,隨內文難讀的程度有所不同,讀者在使用這種閱讀法的時候,多少會相當吃力。

分析閱讀永遠是一種專注的活動,在這個層次的閱讀中,讀者會抓住一本書,這個比喻蠻恰當的,一直要讀到這本書,成為他自己為止。

如果說檢視閱讀是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好,也最完整的閱讀,那麼分析閱讀就是在無限的時間裡最好也最完整的閱讀。

培根曾說過:「有些書可以淺嘗輒止,有些書是要生吞活剝,只有少數的書是要咀嚼與消化的」,分析閱讀就是要咀嚼與消化一本書。

具體來說,分析閱讀應遵循以下五個規則

1、依照書本的種類與主題作分類

也就是說,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讀的是哪一本書,而且要越早知道越好。

2、找出這本書的骨架

每一本書的封面之下都有自己的一套骨架(即全書的組織架構)。

作為一個分析閱讀的讀者,你的首要責任就是要找出這個骨架。

2、用最簡短的句子說出整本書在談些什麼

使用一個單一的句子,或最多幾句話,(一小段文字),來敘述整本書的內容。

就是說你要儘量簡短的說出整本書的內容是什麼。

3、將書中重要篇章列舉出來,說明它們如何按照順序組成一個整體的架構。

按照順序關係列出全書的重要部分,將全書的綱要擬出來之後,再將各個部分的綱要也一一列出。

4、找出作者要問的問題

通常,一本書的作者在開始寫作時,都是有一個問題或一連串的問題要回答,而這本書的內容就是一個答案,或許多答案。

第四種,也是最高層次的閱讀,我們稱之為主題閱讀

這是所有閱讀中最複雜也最系統化的閱讀,對於閱讀者來說要求也非常多,就算他閱讀的是一本很簡單,很容易懂的書,也一樣。

也可以用另外的名稱來形容這樣的閱讀,如比較閱讀,作,在做主題閱讀時,閱讀者會讀很多書,而不是一本書並列,舉出這些書之間相關之處,提出一個所有的書都談到的主題,但只是書本里,字裡行間的比較還不夠。

藉助他所閱讀的書籍主題,閱讀者要能夠架構出一個可能在哪一本書里都沒有提到過的主題分析,因此很顯然的主題閱讀是最主動,也最花力氣的一種閱讀。

主題閱讀不是個輕鬆的閱讀,藝術規則也並不廣為人知,雖然如此,主題閱讀卻可能是所有閱讀活動中最有收穫的,就是因為你會獲益良多,所以絕對值得你努力學習.

在做主題閱讀時,第一個要求就是知道:對一個特定的問題來說,所牽涉的絕對不是一本書而已。

第二個要求則是,要知道就總的來說,應該讀的是哪些書。

具體來說,主題閱讀可以分為五個步驟:

步驟一:找到相關的章節

在你已經找到那些書是相關的之後,主題閱讀的第一個步驟就是把這些書整體檢視閱讀一遍,找出書中與你的主題極為相關的章節。

步驟二:帶引作者與你達成共識

在主題閱讀中,這可能是最困難的一個步驟。

真正的困難在於要強迫作者使用你的語言。

也就是說,主題閱讀其實是一種大量的翻譯工作。

不同的是,我們並不是將一種語言翻譯成另一種語言,但是我們要將一種共通的詞彙加諸在許多作者身上,無論他們所使用的是不是相同的語言習慣,或是不是關心我們想解決的問題,是否創造了理想的詞彙供我們使用。

在這裡,我們將用我們自己的語言將許多作者的觀點統一在我們自己的知識框架內。

步驟三:釐清問題

第二步,列出那些我們最初進行主題閱讀時想要搞清楚的問題,然後讓那個那些同一主題下不同書籍的作者來回答。

在這一步驟中,我們不能期望所有的作者都用同一種方式來回答我們的問題。

因為每個作者都不相同,所以他們對同一個問題給出的答案也不盡相同。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不得不進入下一個步驟。

步驟四:界定議題

如果經過大量的主題閱讀,所有的作者提供的答案只有正反兩面的意見,那麼這個問題算是簡單的問題。

通常,對一個問題會有超過兩種以上的答案。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要找出不同意見彼此之間的關聯,再根據作者的觀點來分類。

許多作者對同一個問題的不同觀點,就會形成對一個主題的爭議。

這時主題閱讀的讀者就要將所有爭議的前後關係整理清楚。

釐清爭議,同時將相關議題整理出來之後,我們就要進入主題閱讀的最後一個步驟——分析討論。

步驟五:分析討論

對進行主題閱讀的讀者而言,對所有同類書籍中的出現的不同觀點,要儘量保持中立,客觀,因為主題要讀的目的就是要面面俱到,而自己並不預設立場。

換句話說,主題閱讀的目的,並不是給閱讀過程中發展出來的問題提供最終答案,也不會是給這次主題閱讀開始時的問題提供最終解答,而是儘可能多的了解各種聲音和立場,並將這些觀點都納入到自己的系統框架之中。

寫在最後:書籍的金字塔

有許多書只能當做娛樂消遣或接收資訊用。

娛樂的方式有很多種,有趣的資訊也不勝枚舉,但是你別想從中學習到任何重要的東西。

事實上你根本用不著對這些書做分析,閱讀掃描一下就夠了。

第二種類型的書籍是可以讓你學習的書——學習如何閱讀如何生活,只有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單或萬分之一的書籍,合乎這樣的標準,這些書是作者的精心傑作所談論的,也是人類永遠感興趣,也有特殊洞察力的主題,這些書可能不會超過幾千本,對讀者的要求卻很苛刻,值得做一次分析閱讀,一次。

如果你的技巧很熟練了,好好的閱讀過一次,你就能獲得所有要獲得的主要概念了。

這幾天不是這樣的,書里還有更少的一些書,很可能不到一百種——是你讀得再痛,也不可能盡其究竟。

我們的重點是你該自己去找出對你有特殊價值的書來,這樣的書能教你很多關於閱讀與生命的價值,這樣的書你會想一讀再讀,這也是會幫助你不斷成長的書。

有一種很古老的測驗,上一個世紀很流行的冊頁——目的在於幫助你找出,對你最有意義的書目。

測驗是這樣進行的,如果你被警告將在一個無人荒島度過餘生,或至少很長的一段時間,而假設你有時間做一些準備,可以帶一些實際有用的物品到島上還能帶十本書去,你會選哪十本?

你開始想的時候會覺得這樣想像的情況有點稀奇古怪,不太真實,當真如此嘛,我們不這麼認為,在某種程度上,我們都跟被放逐的荒島上的人沒什麼兩樣,我我們面對的都是同樣的挑戰——如何找出內在的資源,過更美好的人類生活的挑戰。

而好的閱讀就可以幫我們做到這一點。

好的閱讀也就是主動的閱讀,不只是對閱讀本身有用,也不只是對我們的工作和事業有幫助,更能幫助我們的心智不斷成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如何閱讀一本書丨請開始做一個偉大的閱讀者

每一個接受正規教育的人,從古至今,沒有一個能脫離閱讀的。閱讀的對象既可以是美好的,又可以是醜惡的;既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是霉變的,既可能是艱深的,又可能是膚淺的。但是無論如何,通過閱讀,自己的心...

22分鐘讀完《如何閱讀一本書》

據《耆舊續聞》記,朱載上去拜會蘇軾,見蘇軾在抄書。朱載上問他抄什麼書。蘇軾答《漢書》。朱載上說:「以先生的才華,記憶力之強,開卷一覽可終身不忘,《漢書》早就爛熟於心,怎麼還需要抄寫?」蘇東坡微微...

用對的方法讀書,你才能真正成為書的主人

1.清朝詩人黃景仁在其《雜感》一文中感慨自己雖有才華,但是有志難申,故有了「百無一用是書生」的感慨。在清代那個時代,文學家黃景仁已經感受到讀書的人很多,百人之中才可能有一人有脫穎而出的機會。放到...

如何閱讀,看這一本書就夠了

《如何閱讀一本書》是70餘年曆久彌新的閱讀經典,是一本關於閱讀的全球暢銷書。這本書教你閱讀的方法、技巧,閱讀所應具備的廣闊視野。市面上談閱讀的書頗多,盡信則不如不信,關於閱讀的種種,看透這一本書...

如何做一個自我要求的讀者?

太多的資訊如同太少的資訊一樣,都是對理解力的阻礙。換句話說,現代的媒體正以壓倒性的泛濫資訊阻礙了我們的理解力。那種今天仍然習慣於從書寫文字中吸取大量資訊,以增進對世界了解的人,就是自我要求的讀者...

如何正確閱讀一本書?

閱讀時,你是否也遇到過以下問題呢?●讀書慢、耗時長,不是累死就是耗死●跟作者無共鳴,全程都是尿點●苛求把書里每一個內容都看懂,追求完美又十分辛苦●書看完了,最後書還是書,我還是我●不能把書中的知...

|讀書|《如何閱讀一本書》中的方法論

為什麼要讀《如何閱讀一本書》?放在原來看到這樣的書名,肯定不會拿起來閱讀,因為覺得自己是會閱讀的。但是後來逐漸發現,閱讀確實是有方法的,而西方教育在方法論的教育上很有傳統。一次和朋友交流,她的孩...

為什麼你讀了那麼多書,卻沒任何卵用

本文較長,也比較枯燥,但都是作者多年心血的分享,厲害的招式都比較難練對吧,所以你懂的都在說知識改變命運,可真正感知到被知識改變命運的人,身邊找不出幾個吧。現代社會變化的這麼快,知識的作用最多讓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