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國學管理,《隆中對》引發的慘案,戰略是用來執行的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點擊右上角「+關注」【易職場】頭條號,有職場攻略、管理策略、乾貨、詳解)
凡是對三國歷史有所了解的,或者說凡是中國人,大多都知道諸葛亮的千古一策《隆中對》。
同樣的,三國迷們也大都對關羽大意失荊州扼腕嘆息,認為正是由於關羽失去了荊州,才導致蜀漢無法實施諸葛亮的天才戰略規劃,也直接導致了蜀漢的衰落。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寄人籬下的劉備拜訪隱居山野的諸葛亮,諸葛亮身在茅廬,卻高瞻遠矚的提出了天下三分、鼎足而立的戰略,從此幫助劉備實現了蜀漢霸業。
在《隆中對》中,諸葛亮說:「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簡單來說,隆中對的核心思想就是,建議劉備占據荊州和益州,然後對外結好孫權,對內安定治理,一旦有機會,則從荊州、益州兩路出兵,奪取天下。
隆中對名震千古,歷來多有名人對此進行討論,比如被稱為「民族光復之源」的船山先生王夫之。
究其原因有兩點,第一點是劉備後來的發展路線基本上是按照這個規劃在進行,一直到丟失荊州之前,蜀漢政權按照隆中對的規劃發展的異常順利;第二點則是由於關羽丟失了荊州,劉備隨後又輸了夷陵之戰,從而使隆中對的規劃再也沒有實現的可能。
後人讀史至此,怎能不掩卷長嘆,又怎能不浮想聯翩:若荊州未失,隆中對是否可能實現?
歷史已經成型,隆中對已不可能實現,隆中對的對與錯、是與非,我們且不去討論。
諸葛亮對於自己的戰略規劃未能實現,估計心裡是非常遺憾和痛惜的,在《出師表》中諸葛亮說:「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
在現實生活中,從企業管理的角度看,很多企業家可能多少都會有類似諸葛亮的心情——規劃那麼好、邏輯那麼清晰、創意那麼新奇的戰略規劃,怎麼一到執行的時候就走樣呢?有些企業家因此會認為,這都是下屬能力不足,或者就是執行力不強、責任心太弱,於是就搞培訓或者頻繁換人。
有些企業家則從機制上找原因,認為戰略不能落地的根源是沒有讓員工都清晰的了解戰略,沒有能層層分解為具體措施,於是就引進各種管理工具,比如戰略地圖、OKR等。
但是,所有這些措施都不能解決企業家們心頭的痛:戰略不能完美執行。
實際上,戰略完美被執行,這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
「當今世界最優秀的戰略思想家」明茨伯格在《戰略歷程》中指出,戰略被良好的執行有如下的先決條件:環境保持穩定;戰略制訂者對信息能夠全面、及時的掌握;戰略執行者完全理解並真心愿意執行戰略。
可以看出,這些前提條件在當前的商業環境下是近乎不可能的存在。
首先是環境,萬物互聯和人工智慧已經使當前的環境以毫秒級變化,期望外部環境保持戰略制訂時一貫的穩定性是不現實的。
其次是,組織越複雜,環境變化越快,高層(戰略制訂者)就越不可能即時、全面掌握相應的信息,更不用說信息在傳遞中必然會出現的失真。
再次,戰略執行者對戰略的理解和認可也並非全然可控——當然這一點可以通過組織和流程的再造適當規避。
既然戰略完美執行是不可能的任務,那麼我們是否還有必要花費這麼大的精力和時間來制訂戰略呢?
當然有必要,沒有戰略,企業就會失去方向,不能聚焦。
就像一輛高速行駛的汽車在濃霧中行駛,不知道方向也不知道路線,最終的結果大概不是掉進溝里,就是轉了一圈才發現離目的地越來越遠。
但是,戰略不能也不應該被理解為是必須要執行的計劃,戰略本身是一種遠見、一種模式、一種選擇,是需要攻克的山頭和陣地,而不是行軍路線圖。
簡化來說,戰略應該是告訴企業,我們的目標是A,如果出現了B,我們應該做C;如果出現了D,我們應該做E。
這之中,A是不可變的,B和D是條件,C和E是路徑。
如果執著於我們必須做C,而沒有看到前提條件B早已改變,那就不是執行戰略,而是本末倒置了。
就像隆中對,諸葛亮提出的前提是天下有變、外結孫權,然後從荊州和益州兩路出兵。
但是關羽先是拒絕了孫權的政治婚姻、驅趕甚至侮辱了吳國大臣,然後不顧當時曹魏實力完好、天下沒有大變的現實,被一時的勝利沖昏頭腦,固執的要拿下樊城,最終導致後方空虛,被東吳偷襲,不僅丟失了荊州也白白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而諸葛亮在丟失荊州,又遭受夷陵慘敗之後,立即調整策略,和東吳堅定的和好,同時六出祁山,試圖爭奪雍涼。
這正是因為諸葛亮非常清楚,隆中對的不變目標是興復漢室、還於舊都,而從荊州、益州兩路出兵,只不過是一種實現目標的方式。
總結一下,就是戰略本身包括了變與不變,在具體執行的時候,既要不被外部紛繁的機會誘惑忘記了不變的目標和方向,又要隨時調整戰略實現和執行的路徑和方式。
這才是正確的對待戰略的姿勢。
大家有好的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給我留言
作者/編輯:合易諮詢(nj_heyeehrm)
相關內容推薦:華為、京東為什麼強?道理只有一句話:老闆是老闆,員工是員工
關羽大意失荊州是因為《隆中對》嗎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豪強並起,軍閥割據,沒落皇親劉備空有蕩平天下之抱負,無奈勢單力薄,只得輾轉依附公孫瓚、曹操、袁紹、陶謙、呂布、劉表等人,奔波流離,年近半百,一事無成,劉表看在宗親份上,許新野...
劉備稱帝後東征孫權,為關羽報仇只是藉口,其真實意圖是什麼?
文/格瓦拉同志劉備稱帝三個月後,便以替「義弟」關羽報仇為由,揮軍東征孫權,這當然只是表面上的藉口,而絕非其本意。那麼劉備攻孫的真實目的到底是什麼?他急吼吼的東下究竟是想要得到哪些成果?
關羽死的地方,離益州只有20里,劉備為啥見死不救?
當年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位仁人志士,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業的目標,意氣相投,言行相依,選在一個桃花盛開的季節、選在一個桃花絢爛的園林,舉酒結義,對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難同當,有福同享,最後關羽死的地...
害死關羽的,不是曹操,不是孫權和呂蒙,而是諸葛亮的《隆中對》
關羽是怎麼死的?是因為擅自發動襄樊之戰,結果打不下襄樊,反而被孫吳抄了後路,最後敗走麥城,將星隕落。那麼,為什麼他會死得這麼慘?是因為曹操太奸詐,策反了孫權?並不是。曹劉的立場一直都是對立的,孫...
蜀漢戰略規劃-隆中對
隆中對是諸葛亮為劉備做的戰略規劃,未出隆中已知三分。劉備三顧茅廬見諸葛亮首先講自己復興漢室多年還是一事無成,但我還未放棄。君你為我排擾解難嗎?諸葛亮的規劃是:首先要建立自己的革命根據地,槍桿子出...
《隆中對》的戰略「誤區」
說諸葛亮是個英雄,這一點沒有人會懷疑;說英雄也經常會犯錯誤,諸葛亮並不例外,這一點同樣有人相信。千百年來評騭諸葛亮功過得失的文章、言論不知幾何,稱得上是多如過江之鯽,其中直言不諱批評諸葛亮的缺...
五虎大將關羽敗走麥城,劉備為什麼不救?
熟讀三國的歷史,大家都知道,在建安二十四年,蜀漢五虎頭號大將關羽在敗走麥城時為吳將截獲,被斬於臨沮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關羽敗走麥城,意味著荊州的丟失,荊州人才儲備的丟失,蜀漢政權的勢力進一步的削...
關羽進攻樊城完全是違背隆中對規劃,也註定隆中對無法實現
在我國,關羽大意失荊州的典故大家都知道。赤壁之戰後,荊州被瓜分,劉備按照隆中對規划進軍益州,於是留下關羽鎮守荊州。劉備集團進軍益州時,荊州形勢很微妙,三方形成了一個平衡。公元219年關羽率軍從南...
諸葛亮的《隆中對》,為何最終敗給了魯肅的《江東對》
文|小河對岸劉備在遇上諸葛亮之前,雖有英雄之志卻無明確的戰略規劃,以致其年近半百而事無成。直待諸葛亮在隆中為劉備謀劃了奪取荊州、益州之地以為基業的戰略規劃,才使得劉備如撥雲見日而茅塞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