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稱帝後東征孫權,為關羽報仇只是藉口,其真實意圖是什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格瓦拉同志

劉備稱帝三個月後,便以替「義弟」關羽報仇為由,揮軍東征孫權,這當然只是表面上的藉口,而絕非其本意。

那麼劉備攻孫的真實目的到底是什麼?他急吼吼的東下究竟是想要得到哪些成果?

1.戰略所需

作為蜀漢政權頭號「戰略規劃師」,諸葛亮為劉備集團謀定天下的全部規劃,集中在流傳千古的奇文《隆中對》中。

其中提到「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占據荊、益二州,與曹魏、孫吳集團首先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然後結好孫吳,乘天下大變之時,由宛洛、秦川分路北伐,滅曹興漢,完成統一事業,這是諸葛亮為劉備做的戰略大規劃。

要實現這大規劃,最重要的一個前提,便是荊、益二州一個都不能丟!

因為丟掉荊州,則北伐事業會完全淪為單線迂迴作戰,不僅無法從腹心(宛洛)給曹魏以「致命一擊」,而且還可能導致蜀漢受阻於秦川一線,導致北伐事業勞而無功。

所以,荊州是劉備手中決不可放棄的棋子,重新奪回荊州是劉備不二之選,絕不會因為關羽的生死而改變心意。

2.自認優勢。

劉備之所以敢於出兵東進,無非是自認有三大優勢:地理、軍事、敵我。

先談地理優勢。

益州居於長江上游,四周有山川之阻,易守難攻,只要衝出三峽天險,東進向下游之路則可謂毫無險阻,可直擊江東腹心。

歷史上的西晉、隋兩朝在統一江南的過程中,都曾利用過四川這種地理優勢,而這種設想的先行者無疑便是劉備。

如今三峽天險歸於劉備,還有什麼理由阻止其東下?

從軍事上來講,雖然劉備作為統帥的能力值得懷疑,但其麾下的軍隊,戰力卻很值得信任。

劉備的軍隊主要包括兩大部分,即從荊州追隨而來的荊州兵,與攻取益州後收服的東州兵,無論是哪一個兵種,都是歷經百戰,驍勇異常。

這些軍隊是劉備既是建功立業的資本,也是其挑戰孫權的籌碼。

手握優勢資源卻不放手一搏,劉備於心不甘。

從敵我力量對比分析,其實孫權集團的實力要弱於劉備,加之周瑜、魯肅、呂蒙等名將相繼凋零,陸遜等新生代剛剛崛起,統帥層「青黃不接」的局面給了劉備以可乘之機。

劉備在自己認知的範圍內已經考慮到所有方面,他唯一沒有想到的,孫權竟會真的提拔、重用稚嫩的陸遜「扛旗」,而陸遜恰恰又是不世出的名將,而非紙上談兵的趙括!

3.以戰練兵

劉備揮師東下,並嚴拒孫權的求和建議,原因除了戰略所需必奪荊州,與自認為有地理、軍事和敵我對比三大優勢外,肯定還有一個重要的思量:以戰練兵,使士兵保持旺盛的戰力,提前為北伐事業做準備。

之所以有這種考量,還是跟劉備占據的四川大環境有關。

四川這個地方,著實是一個四塞之國、天府之國,久而久之,容易滋生一種自滿、懈怠的作風,體現在軍事方面,則是典型的軍備廢弛,對志在北伐的劉備來講後果實在是太可怕。

所以只有走出去,主動發動戰爭,才能凝聚人心、整頓軍備,保持旺盛的戰鬥力,達到穩固政權,進而實施北伐大業的目的。

在當時的情況下,進攻強大的曹魏不現實,但打一打實力較弱的孫權未嘗不可以一試。

這大概就是俚語所謂「捏軟柿子」吧?

然而,劉備攻孫之役最終還是以完敗告終,不僅徹底斷送收復荊州的夢想,還幾乎配光全部「家底兒」,致使羞悔難當的劉備最終也鬱鬱而終。

他的失敗,有指揮無方、冒進輕敵等方面的過錯,也緣於陸遜實在是一位不世出的名將,而非紙上談兵的趙括之流。

或許,這便是所謂的天意。

戰事的結果對蜀漢來講無疑是重創,雖然數年後重新建立蜀吳聯盟,但荊州的永久性丟失使其兩路伐魏的戰略設計化為泡影,而單線迂迴作戰的北伐屢屢也是勞而無功。

而導致這所有最糟糕局面出現的起因,源自於荊州的丟失,而荊州的丟失緣於倨傲輕敵的關羽出任該地守將,而關羽之所以能出任守將緣於劉備的輕信,兜兜轉轉,一切還是劉備的錯。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劉備攻孫是在為自己當初的錯誤「埋單」,這大概就是所謂的「一足失成千古恨」,對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夷陵之戰,劉備為什麼會失敗

夷陵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

為何說關羽一個人扛起了蜀國的半邊天

蜀漢有關張馬趙黃五虎上將,個個在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皆勇冠三軍,可是這五個人中,能獨當一方的堪稱國家支柱的唯有漢壽亭侯關羽關雲長。五虎上將之中,張飛有勇有謀,可是脾氣暴躁難聽人言,故被...

「隆中對」其實是千古失策

三顧頻煩天下計,一番晤對古今情。劉備三顧茅廬問計於諸葛亮,諸葛亮躊躇滿志,制定天下三分和北伐戰略,劉備遂開創了蜀漢一方霸業。千百年來,這一直為後人所津津樂道。人們被諸葛亮的曠世奇才所折服。殊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