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這兩個人,劉備等於失去了左膀右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魏蜀吳三國當中,魏國最強大,地盤也大,除了兵多將廣,謀士也多,而且出類拔萃有好幾個,比如,荀彧、荀攸、郭嘉、司馬懿、賈詡等,吳國稍微次之,劉備建立的蜀漢是最弱的,毫無疑問,不僅地盤小,兵少,而且謀士也少,人才嚴重匱乏。
特別是失去這兩個人的時候,更是失去了左膀右臂。
他們是誰呢?
不是關羽和張飛,而是龐統和法正。
眾所周知,諸葛亮很有才能,有智謀,但是,諸葛亮善於治國,是政治家,軍事上稍微差點。
而龐統和法正,善於謀略,特別是奇謀,軍事上很厲害,這正是劉備所缺乏的,打仗,搶地盤,除了拼實力,關鍵就是靠軍事人才,然而,偏偏龐統和法正死的都很早,龐統死時三十六歲,法正死時四十五歲。
可以說,都是英年早逝!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評價龐統:龐統雅好人流,經學思謀,於時荊、楚謂之高俊。
龐統自己也說,論帝王之秘策,攬倚伏之要最,吾似有一日之長。
劉備取益州,龐統為劉備制定上中下三策。
《三國志
龐統傳》記載:統復說曰:「陰選精兵,晝夜兼道,徑襲成都;璋既不武,又素無預備,大軍卒至,一舉便定,此上計也。
楊懷、高沛,璋之名將,各仗強兵,據守關頭,聞數有箋諫璋,使發遣將軍還荊州。
將軍未至,遣與相聞,說荊州有急,欲還救之,並使裝束,外作歸形;此二子既服將軍英名,又喜將軍之去,計必乘輕騎來見,將軍因此執之,進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計也。
退還白帝,連引荊州,徐還圖之,此下計也。
當時,龐統看清形勢,分析的非常正確,他明確告訴劉備:若沈吟不去,將致大因,不可久矣。
這充分說明龐統確實是謀略過人。
陳壽評價法正:著見成敗,有奇畫策算,然不以德素稱也。
劉備取漢中,就是法正的謀略。
《三國志 法正傳》記載:正說先主曰:「曹操一舉而降張魯,定漢中,不因此勢以圖巴、蜀,而留夏侯淵、張郃屯守,身遽北還,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將內有憂偪故耳。
今策淵、郃才略,不勝國之將帥,舉眾往討,則必可克。
廣農積穀,觀釁伺隙,上可以傾覆寇敵,尊獎王室,中可以蠶食雍、涼,廣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為持久之計。
此蓋天以與我,時不可失也。
」
法正當時給劉備做了一番分析,非常的正確,幸運的是,劉備採納了, 《三國志》記載:先主善其策,乃率諸將進兵漢中,正亦從行。
最終,劉備拿下了漢中。
龐統死了,劉備少了一位重要的軍事人才,法正死了,劉備又少了一位重要的軍事人才。
諸葛亮治國可以,打仗不是他的強項,所以,六出祁山,無功而返,實際上,六次用兵,出祁山只有兩次,第四次是魏軍主動進攻,蜀軍防守,由於連日大雨,山洪暴發,沖毀棧道,蜀魏並未交戰。
陳壽評價: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
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如果龐統和法正不死,誰統一天下,還真難說。
失去龐統,對劉備意味著什麼?統一無望?
劉備作為三國蜀漢政權的建立者,之所以能建立蜀漢,是任用了一大批有才能的人,不僅有諸葛亮、龐統、法正等這樣有才的謀士,也任用了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和魏延等一大批作戰勇猛的武將。在劉備的謀士...
劉備在世時三大謀士諸葛亮只能排名第三,但他是最後的最成功者
提起劉備手下的第一謀士,很多人都會認為是諸葛亮。其實,劉備在世時諸葛亮主要管理內政和籌措糧草,而在劉備身邊為其出謀劃策的最主要的謀士是龐統和法正兩位,劉備對他們的信用程度甚至超過了諸葛亮。
諸葛亮擔心龐統會威脅到自己的地位嗎?有可能嗎?
龐統是漢末三國時期劉備手下一位重要的謀士,龐統和諸葛亮一起輔佐劉備,兩個人一內一外,諸葛亮鎮守荊州大後方,龐統隨劉備進取益州,可以稱得上絕妙的組合,然而,龐統在進取益州的過程中,不行中箭身亡,...
龐統這位謀士的意外死亡,影響了劉備集團10年之內的發展
說起三國時期的謀士,很多人都會跳出來說出自己喜歡的人,例如郭嘉、賈詡、司馬懿等等。如果說起劉備手下的謀士,那這就簡單多了。劉備手上一共三個拿得出手的謀臣,諸葛亮、龐統和法正。在這三個人中,諸葛亮...
街亭之戰,如果是魏延守街亭,會失敗嗎?
眾所周知,諸葛亮北伐,第一次率軍兵出祁山,讓馬謖去守街亭,結果馬謖丟失了街亭,導致諸葛亮損兵折將,第一次北伐失敗,功敗垂成,馬謖也因此被殺。試想,如果是魏延去守街亭,會失敗嗎?
誰說諸葛亮不會打仗?七次他至少打贏了六次!
很多人說諸葛亮不會打仗,只會治國,理由是《三國志》作者陳壽對諸葛亮的一個評價: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諸葛亮五次北伐,都失敗了,這能不能說明諸葛亮不會打仗呢?諸葛亮的五次北伐,戰果如何?
諸葛亮真的是劉備三顧茅廬才請來的嗎?並非如此
三顧茅廬的故事,相信中國人都耳熟能詳了。劉備禮賢下士,請得臥龍諸葛亮出山,最終成就一番大事業。千古以來,「三顧茅廬」的故事一直被人傳誦,被視作愛惜人才的典範。那麼,劉備真的是「三顧茅廬」請得臥龍...
諸葛亮並非蜀國第一謀士,他連曹操都垂涎不已
小說《三國演義》中把蜀國諸葛亮描寫的神機妙算,無所不知,特別在軍事謀略上已經出神入化了。但其實,熟悉歷史的朋友們都知道,諸葛亮在軍事上並沒有那麼神奇,至少和小說中所寫有很大差距。諸葛亮其實更擅長...
劉備去益州,為什麼不帶關羽、張飛、趙雲等大將,只帶他們?
劉備去益州,沒有帶諸葛亮,沒帶關羽和張飛,也沒有帶趙雲,很多人都覺得奇怪,這三位將軍皆是萬人敵, 到了益州,不管是幫助劉璋拒曹操,打張魯,還是取成都,那都是很厲害的,為什麼不帶他們去呢?那帶的又...
曹魏名將張郃是不是死於非命
張郃原本是袁紹的部下,官渡之戰時,由於正確的意見不被袁紹採納,害怕被殺,不得已投降了曹操。袁紹不能用,曹操卻像是撿到了一個寶貝,馬上重用張郃,給了他一個偏將軍,封都亭侯。曹操時期,張郃在擊袁譚...
劉備身邊最主要的高級軍參其實不是諸葛亮而是龐統和法正
每每說到劉備的軍事高參,人們首先會想到諸葛亮。《三國演義》里諸葛亮被神化,幾乎無法無人與之相提並論。但是歷史上諸葛亮並不以錦囊妙計見長,實際上劉備身邊最主要的高參是龐統和法正。
劉備大將之中,誰真正有兵權?除了關羽、張飛還有誰?
劉備手下最著名的大將,是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除此之外,還有魏延、劉封、廖化、王平等人,他們都為蜀漢的建立和發展立下了不少功勳。劉備手下這些將領之中,誰才是實力派,誰真正有兵權呢?兵權,...
取益州靠龐統 取漢中憑法正 諸葛亮對劉備的江山沒貢獻?
上文講到,已經二十七的諸葛亮,其實心裡是很著急有明主上門來請他出山的,所以劉備三顧茅廬後,他就迫不及待的為劉備獻上了《隆中對》,這一鳴驚人、振聾發聵的戰略布局,一下子就讓劉備見識到了諸葛亮的才能...
劉備和諸葛亮、龐統、法正的關係,誰最微妙?
劉備建立蜀漢,離不開諸葛亮,當然,龐統和法正也是劉備得力的謀士,劉備和這三個人的關係,誰最微妙呢?如果論起親疏,諸葛亮無疑是劉備最倚重的人,從哪裡可以看出來呢?
龐統有一招能讓關羽不死,劉備聽臥龍的話,斷送結拜兄弟性命
三國世道大亂,天下各路英雄雲集,人才和物資是各個領地的諸侯們搶奪的重點,除了占據自己的領地,還要到處招兵買馬,求賢求才。兩軍交戰,謀士先動,可以說誰手下門客謀士最多,誰就有更大的把握能在這亂世裡...
誰是劉備的首席軍事高參?堪比曹操的郭嘉
說到劉備的軍事高參,人們首先會想到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他幾乎被神化,自然無人與之相提並論。但是,歷史上的諸葛亮並不以錦囊妙計見長。事實上,當他和龐統同為軍師中郎將時,在陣前出主意的更多是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