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龐統與法正 誰的謀略最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劉備、曹操、孫權,在東漢末年群雄爭路之中,逐漸形成三股強大的割據勢力,最後又形成蜀漢、曹魏、孫吳三個政權,故被當時著名歷史學家陳壽稱之為「三國」,並著《三國志》以記其史。

陳壽《三國志》記載簡略,其中「魏書」相當「蜀書」之三倍,「吳書」也多出「蜀書」半倍。

陳壽本為蜀官,亡國後歸依於晉,最忌言故國,所記蜀事簡之又簡,其情可諒。

南朝宋·裴松之奉宋文帝之旨注《三國志》,他引了近二百種正史、雜史、野史,以多種史料補正《三國志》之不足,其注文相當於《三國志》之三倍,且所引之書,今絕大部分已散佚,故為研究這段歷史極重要的史料。

此外,還應參看南朝宋·范曄《後漢書》,范曄在二十四史作者中,史才、文才僅次於司馬遷。

他不僅為陳壽不得已而遺漏的孔融、禰衡、楊修立傳,還對呂布、董卓、袁紹、袁術、陶謙、劉表、劉焉燃、何進、荀彧、左慈、華佗等立傳,對《三國志》做了重要的補充。

劉備、曹操、孫權為爭奪天下,擴充實力,必須要先爭奪天下英才,不僅要擁有許多能征善戰的武士,還更要擁有能為策劃的謀士。

劉備手下最重要的謀士有三人,為諸葛亮、龐統、法正。

諸葛亮與弟均,因早年喪父,由叔父諸葛玄撫養成人。

諸葛玄與荊州牧劉表有舊交,遂往依之。

諸葛亮的少年、青年時代是在荊州度過的。

龐統是荊州名士龐德公的侄子,龐德公侄子龐山民娶諸葛的「小姊」為妻,是諸葛亮的姐夫。

由此可知,諸葛亮與龐統有姻親關係。

諸葛亮常至龐德公處,想必與龐統相識日久,亦有情意。

劉表本為文士,他在荊州開立學宮,博求儒生,培養人才。

他用荊州五業從事宋忠心主持學宮,重新撰寫五經章句,喜張異議,反對今文經學末流之浮華,並請荊州名士司馬徽(水鏡先生)、綦毋闓等在學宮任教。

諸葛亮、龐統俱如學宮修業,又為學友。

龐德公、司馬懿都很器重這兩個後輩,曾經稱「諸葛孔明為臥龍,龐士元為鳳雛」(《三國志》注引《襄陽記》)。

諸葛亮最先加入劉備集團。

據《諸葛亮傳》記載:

時先主屯新野。

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

」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

將軍宜枉駕顧之。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足見諸葛亮出山時格調很高,三請示乃出。

而且劉備對他言聽計從,「情好日密」,以致「關羽、張飛等不悅」,劉備解釋時異常嚴肅:「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願諸君勿復言。

龐統稍晚加入劉備集團。

據《龐統傳》記載:

先主領荊州,統以從事守耒陽令,在縣不治,免官。

吳將魯肅遺先主書曰:「龐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出治中、別駕之任,開當展其驥足耳。

」諸葛亮亦言之於先主,先主見與善譚,大器之,以為治中從事。

親待亞於諸葛亮,遂與亮並為軍師中郎將。

亮留鎮荊州。

統隨從入蜀。

龐統是未請自出,先不為重用,後經魯肅、諸葛亮力薦始「大器之」,其出山格調與待遇均不及諸葛亮。

諸葛亮與龐統均有大才,但二人觀點上大同而小異。

其小異主要表現在對荊州的看法上。

劉備「三往」見到諸葛亮時,資以大事,諸葛亮答曰:

自董卓以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

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今操已擁有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

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救而不可圖也。

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三國志·諸葛亮傳》)這就是諸葛亮著名的「隆中對」,認為荊州地理環境重要,乃「用武之國「,可圖大業。

據《龐統傳》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記載,龐統的觀點與諸葛亮之見出入甚大:

統說備曰:「荊州荒殘,人物殆盡,東有吳孫,北有曹氏,鼎足之計,難以得志。

後來荊州的巨變,確如龐統所料。

法正字孝直,為劉備手下的第三位大謀士,也是一流人物,其本領不在龐統之下。

法正原為益州牧劉璋屬下,未受重用,與孟達、張松友善。

張松因私結於劉備,就極力拉法正入伙。

張松借擊張魯為由,勸劉璋請劉備入川,并力薦法正出使荊州。

「正辭讓,不得已而往」。

但他一經與劉備相結識後,深感劉備之「雄略」,遠勝劉璋,遂與張松「密謀協規,願共戴奉」。

劉璋降後,劉備因為對許靖印象不佳,不欲用之。

法正當即勸劉備以大局為重,廣收人心,不可計較。

劉備採納法正之見,安撫劉璋手下眾官。

據《先主傳》記載:「先主復領益州牧,諸葛亮為股肱,法正為謀主」。

在《法正傳》記:「先主立為漢中王,以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可惜「明年卒,時年四十五。

先主為之流涕者累日」,足見對他依附之重,痛惜之深。

法正不僅膽略過人,還能直諫,據裴松之注云:

先主與曹公爭,勢有不便,宜退,而先主不怒不肯退,無敢諫者。

矢下如雨,正乃往當先主前,先主雲:「孝直避箭。

」正曰:「明公親當矢石,況小人乎?」先主乃曰:「孝直,吾與汝俱去。

」遂退。

正因為如此,所以在章武二年劉備率數十萬大軍征吳,「大軍敗績,還住白帝」時,諸葛亮嘆道:

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往,必不傾危矣。

可惜的是,龐統、法正俱先亡去後,劉備手下第一流的大謀士僅剩下了諸葛亮,孤掌難鳴。

龐統意外陣亡後,諸葛亮不得不留下關羽獨守荊州,自己親自率張飛、趙雲入川馳援劉備,以致後來失荊州、失關羽、損失巨大。

在劉備親率大軍征吳時,諸葛亮必須帥兵守土,不能離川同往征吳,致使劉備中陸遜之計,幾乎全軍喪亡。

對於諸葛亮,歷來評價甚高。

杜甫認為他超過蕭何、曹參,應與伊尹、呂望不相上下。

對於龐統、法正,陳壽認為龐統可與曹操手下大謀士荀彧、荀攸相比,法正可與曹操手下大謀程昱、郭嘉相比。

郭嘉字奉孝,為曹操手下第一號大謀士,陳壽以郭嘉比之於法正,足見法正之謀略決不在龐統之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丨五虎將中唯一的一位戰略家

劉備從起家到占據荊、益二州及至稱帝建立蜀漢政權,文,主要的依靠諸葛亮,武則依靠了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五員大將,也即是後來人們稱作的「五虎上將」。關羽為「蕩寇將軍」、...

誰之過?關羽敗亡之迷深度解析

三國時期,威震華夏的關羽最後卻走了麥城,為什麼大江大河經歷多次,卻在一條小河溝翻了船?三國演義中記載的關羽之死是真的嗎?筆者就根據自己看到的史書記載試析一二。

關於蜀漢的那些誤解

說起《三國演義》,大家都知道羅貫中對蜀漢多有偏愛,處處尊劉抑曹,這也難免會讓蜀漢有些脫離真實歷史。以下為您展示最為常見的一些誤解。一:由於軍師龐統死了,劉備才招了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入蜀支援?...

白話《三國志》劉 備 傳

孫權對先主漸漸感到畏懼,將妹妹嫁給先主以鞏固雙方關係,先主前往京口拜見孫權,兩人相處頗為禮敬和好。孫權派人告知先主意欲聯兵攻取蜀地,其下屬有人建議不妨先答應孫權,因為東吳畢竟難以跨越荊州來占據...

為什麼說法正是劉備最信任的謀主?

說到劉備的謀士,大家最先想到的便是他曾三顧茅廬請出的諸葛亮,然後再是鳳雛--龐統,但是他們都不是劉備最信任的謀士,那劉備最信任的謀士是誰呢?劉備為什麼會最信任他呢?

劉備到底是真君子還是假仁義?

說起來,劉備的手段也很簡單,那就是說一套,做一套;但由於他表演得十分真切,故極具欺騙性。但在一次醉酒後,他暴露了真面目。《三國志·龐統傳》載,劉備曾酒後對龐統說:「今日之會,可謂樂矣。」完全忘記...

失去龐統,對劉備意味著什麼?統一無望?

劉備作為三國蜀漢政權的建立者,之所以能建立蜀漢,是任用了一大批有才能的人,不僅有諸葛亮、龐統、法正等這樣有才的謀士,也任用了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和魏延等一大批作戰勇猛的武將。在劉備的謀士...

揭秘諸葛亮為什麼會痛哭龐統的原因

諸葛亮痛哭龐統的原因話說,龐統建議劉備攻打益州,占領川西地區。期間,諸葛亮寫信勸告劉備不可魯莽出兵,龐統沒有理會諸葛亮的建議,便帶著士兵前往雒縣,準備攻打雒縣。龐統行軍至一半時,走入了一個崎嶇蜿...

失去這兩個人,劉備等於失去了左膀右臂!

魏蜀吳三國當中,魏國最強大,地盤也大,除了兵多將廣,謀士也多,而且出類拔萃有好幾個,比如,荀彧、荀攸、郭嘉、司馬懿、賈詡等,吳國稍微次之,劉備建立的蜀漢是最弱的,毫無疑問,不僅地盤小,兵少,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