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並非因為丑不受重用,而是出身不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龐統(號鳳雛),是三國時期跟隨劉備的謀士。

名聲沒有諸葛亮響,但一句「臥龍鳳雛,得一而可安天下!」卻將他們齊名。

對龐統的評價這麼高,他本事有這麼大嗎?

劉備圍攻雒城,龐統在攻城時不幸被敵軍的飛箭射中,年僅三十六歲就死了。

所以說,算功績的話,龐統實際成就自然不及諸葛亮。

因此,小編之比較他們的能力。

縱觀龐統一生,從縣令到中郎將,從加入劉備的陣營到逝世,唯一值得一提的是位劉備獻策取成都。

然而,諸葛亮第一次見劉備時就提過這個取成都的大方略,龐統分上中下三個策略,也就是快慢之分,此外並無出彩之處。

龐統所做的,大部分謀士也做的來。

作為和諸葛亮齊名的謀士,那麼龐統和諸葛亮是否有很大的差距呢?兩人在出謀劃策方面可謂是不相伯仲,那麼別的方面呢?

小說里寫道:諸葛孔明為臥龍,龐士元為鳳雛,司馬德操為水鏡,皆龐德公之言也。

這個龐德公是當時的名士,他的話是有一定的說服力的,龐統的才智是不亞於諸葛亮的,但是諸葛亮一飛沖天,成就了一番大事業,還成為千古典範,但是龐統卻沒有,英年早逝,兩人智謀相當,兩人在三個方面有所不同,導致了不同的結局。

首先,入仕的策略不同;

兩人早早的出名,諸葛亮選擇了隱居,待價而沽,諸葛亮為了等待明主,潛心耕種,劉備三顧茅廬才請諸葛亮出山,所以劉備才更加珍惜他;相反龐統出世之心卻很著急,一早就去了周瑜手下為官,結果由於選擇方向不對,導致了自己在周瑜手下也不是很得志,最後不得不投奔劉備。

其次,出謀劃策的方式方法也是不盡相同;

作為劉備中期兩大得力謀士,兩人出謀劃策也不少,但是兩人的方式方法也不盡相同。

諸葛亮只給劉備自己認為最優的方案,而且講清楚利弊,說服劉備採納,如果劉備不採納他就不會再說;而龐統採取的方法是一件事情給劉備多種選擇,讓劉備來選,有時候選擇多了反而不見得是好的,正是劉備在攻打益州一事上選擇了保守的中策,導致了龐統的去世。

但是龐統有一個致命的缺點:相貌醜陋,因為這一點,他的仕途非常坎坷。

他一生最光彩的事跡,就是在赤壁之戰時,接受周瑜的委託,前往曹營獻上連環計,為周瑜的成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當時曹操為了統領整個北方,就準備靠船以及水兵,在諸葛亮當時想要借東風火攻,曹操一代奸雄,又怎麼可能那麼容易就上當呢,這時候就說到龐統了,他帶著周瑜的委託來到了曹營,為了配合周瑜的火攻像曹操獻上了一計,為了方便南下,讓曹操把所有的戰船連在一起,曹操還真的採納了,後來也證明曹操上當了,火攻之時曹操的戰船連在一起,很快全軍覆滅。

後來他先是被推薦給了孫權,但是當孫權看到龐統黑眉掀鼻、黑面短髯的相貌後,感到十分嫌棄,加上龐統恃才傲物,言語裡有些小看周瑜,這使得孫權更加不高興了,於是將龐統驅逐出去,沒有任用。

後來魯肅就推薦他去劉備那兒,龐統聽取了建議,就來投奔劉備。

劉備早前也聽說過鳳雛的大名,於是就見了龐統。

龐統見了劉備之後「長揖不拜」,劉備也見龐統長得丑,心中不悅,而龐統也並沒有把魯肅寫的推薦信拿出來,而是直接表明了自己的來意。

劉備沒有像孫權那樣直接把他驅逐出去,而是讓他耒陽縣做了個縣宰,希望他以此來證明自己的才能。

兩人的正史名聲,三國時期的正史首推《三國志》,陳壽在做人物傳記時,會將自己覺得有關聯或類似的人並為一傳。

比如陳壽寫魏書《張樂于張徐》列傳,說明張遼、樂進、于禁、張合、徐晃是同一類型,同一高度的魏國良將,於是合為一傳。

那龐統和誰同傳呢?答案是龐統和法正合併一傳。

而諸葛亮則是單獨列傳。

《三國志》中有資格像諸葛亮一樣單獨列傳的臣子還有一位,就是孫吳的大都督陸遜,說明在陳壽,在正史作者的心中,諸葛亮和陸遜才是齊名。

難道這樣本文的觀點就產生了麼?這個問題不能這麼簡單來看。

民間名聲上來看,諸葛亮的人生傳奇被後世修飾頗多,甚至「神化」、「妖化」。

而正史名聲上,寫作《三國志》的陳壽,曾在諸葛亮治下的蜀漢為官,從小耳濡目染諸葛丞相的蓋世威名,不免有些崇拜,並且諸葛亮活的時間比龐統長的多,能夠詳細記載的事件自然大大增加。

後來龐德公將龐統和諸葛亮還有司馬徽相提並論,說龐統是鳳雛。

龐統喜歡稱讚別人,培養別人的聲望,在稱讚他人的時候會超出那個人的真正能力去稱讚,周瑜在幫助劉備攻打荊州,龐統在周瑜的手下做事,後來周瑜去世之後,龐統回到荊州,來到劉備之處,隨劉備從事,劉備還讓龐統擔任耒陽縣令,可是龐統在任期間不理縣務,管理的非常不好,直接被免官。

能對他開始器重是因為魯肅寫信給了劉備,說龐統是非百里之才,並且諸葛亮也推薦了,後來劉備和龐統暢談之後發現確實是位人才,所以才開始器重他。

在建安十六年的時候龐統獻計征蜀,建安十七年的時候,龐統還根據戰略問題向劉備獻上了三條計策,讓他挑選精兵強將偷襲成都,此為上計。

中計是我們假裝回了荊州,引出據守關頭的精銳部隊輕騎,可以將此擒殺從而進兵成都。

下下計是退還白帝,連引荊州,進圖益州,如果猶豫不決就會有難,此地不易久留。

劉備當時認為中計有道理,就開始了進攻,進攻之後很是順利,就準備大會,飲酒作樂,龐統卻說把討伐別的國家當成快樂,不是仁者之兵,可是當時劉備喝醉了,對龐統說的話很是生氣,對他發怒,但是後來又後悔,把他請了回來。

在建安十九年,龐統攻城過程中被飛箭射中死去,才三十六歲,劉備非常痛惜,葬於落鳳坡,據說是劉備為他選的風水寶地。

龐統這一生獻計不少,除了上面描述的計策,還有連環計,讓曹操的戰船用鐵索連環,使得周瑜火燒赤壁,其實龐統在當縣長的時候,是故意不處理政事,他的高明就在此處,他能在半天內處理百餘天的公務,可見龐統的能力,只是故意在當時不處理事物。

龐統是一位有著超遠見識的戰略家,懂得時機的重要性,他的死,是劉備的一大損失。

三國志的作者是西晉的陳壽,而西晉,正是最講究門閥出身的時代,龐統如果出身尊貴,陳壽一定會大書特書,因為與龐統齊名的諸葛亮 ,陳壽就隆重其事的介紹說是琅琊望族出身,並且還跟劉表有親戚關係。

這種出生,這種關係是多麼的尊貴,所以諸葛亮很早就能在上流士族社會中很有名,因此也能很快傳到劉備耳中,所以劉備就能放下架子,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

而龐統則沒這種待遇,所以只能主動出山,從最底層做起,然而即便是這樣還是半生鬱郁。

孫權講究出身,因為他本身就是貴族;劉備也講究出身,所以始終把大漢皇叔的關係掛在嘴上。

劉備要不是很講究出身,關羽也不會在最困難的時候還拒絕伏牛山裴元紹等人歸順,因為裴元紹不但是農民,還曾經當過黃巾賊,收了他是很給大哥臉上抹黑的。

魏蜀吳三家最不講究出身的是曹操,因為他最早主張唯才是舉。

當劉備關羽等輩還在拒絕黃巾賊出身的裴元紹時,曹操早已收納了黃巾賊出身的青州兵,並成為他起家的一支部隊。

曹操不講究出身,但龐統卻看不起曹操,因為曹操是漢賊,正直的人不可能跟賊混到一起,就這樣就像以前找媳婦似的:我看上的人家看不上我,看上我的我看不上他。

就這樣一天天的耽擱下去,致使龐統雖有諸葛亮的本事,卻沒諸葛亮的功業了。

不過龐統的命運並不像諸葛亮那麼好,投奔了劉備以後,實際上並沒有得到重用,後來在進圍雒縣時,被流箭射傷不治而亡,享年三十六歲。

他的生命就像流星一樣,出現的非常耀眼,消失的也非常之快。

如果龐統沒死的話,對天下格局是否有所改變?筆者認為,龐統的職能偏重於奇謀,跟曹操旗下的郭嘉類似,而諸葛亮更多偏向於內政和外交。

計謀方面更側重心理上的博弈,龐統如果不死,三國的爭霸歷史可能會延長,但最終的結果不會改變,要知道曹魏政權下有個司馬懿活的太久了,想要撼動,也絕非易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龐統——歷史上的龐統究竟是何人?

原創精彩不斷,歡迎點擊關注,更多精彩內容等著您!今天來說龐統。龐統,字士元,號鳳雛,與臥龍諸葛亮是齊名的。荊州人士,也就是今天的湖北那邊。龐統小時候比較老實,也就是純樸,曾經跟司馬微聊過天,司馬...

為什麼說龐統實際上是被劉備所殺?

當年的劉備劉皇叔求賢似渴,沒辦法卻只有兩個武將弟弟卻沒有可以替他出謀劃策的軍事,最終在賢人的點撥下認識到軍事的重要性。為了有個賢明的謀士而不惜四處尋訪,後來經過三國第一隱秘人水鏡先生的介紹(此...

真實的鳳雛龐統 智慧傳千古

三國謀士雲集,有一句名言,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讓人們深深記住這倆個人物,臥龍是諸葛亮,是人們心中智慧之神,鳳雛就是龐統,把這倆人並列在一起,足以證明龐統也是非常富有智慧的人物。龐統(179—...

此人靠一個計策名氣不輸諸葛亮 為何再無成就

說到三國時期的諸葛亮,相信大家都知道,他是三國時代最有名的政治家,才能謀略不輸於當時任何一位人傑,他還精通奇門遁甲、八卦推算,用周瑜的話來說,那叫擁有「鬼神莫測之術」,諸葛亮神機妙神一生,幾乎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