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名將張郃是不是死於非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張郃原本是袁紹的部下,官渡之戰時,由於正確的意見不被袁紹採納,害怕被殺,不得已投降了曹操。

袁紹不能用,曹操卻像是撿到了一個寶貝,馬上重用張郃,給了他一個偏將軍,封都亭侯。

曹操時期,張郃在擊袁譚、討陳蘭、破馬超、征張魯時屢立戰功,更為曹操所倚重,讓他和夏侯淵一起留守漢中,抗拒劉備。

劉備殺了夏侯淵,魏國軍隊失去了統帥,一時軍心驚慌,諸將公推張郃為主將,張郃臨危自任,穩定了大局。

直到曹操親自到漢中前線,劉備始終不敢和張郃交戰,其對張郃的忌憚為天下所知。

曹丕當上皇帝以後,任命張郃為左將軍,進封為鄚侯。

魏明帝曹睿即位,張郃被派往荊州,和司馬懿一起進攻孫權的部將劉阿,取得了勝利。

諸葛亮兵出祁山,連下曹魏三個郡,魏國非常震驚。

魏明帝派張郃總督各路人馬,抵擋諸葛亮。

張郃在街亭打敗了馬謖,平定了反叛的魏國三郡,魏明帝讚賞有加,增加他的食邑一千戶。

諸葛亮再出祁山,猛攻陳倉,魏明帝再次徵召張郃抵禦。

魏明帝親自設宴為張郃送行,問張郃,等到大軍趕到,諸葛亮是不是已經占領陳倉很久了?張郃回答說,恐怕我還沒有到那兒,諸葛亮已經撤退了,屈指算來,諸葛亮的糧草只怕還支撐不了十天!事情果如張郃所料,張郃到達南鄭,諸葛亮已經撤退。

回到魏國京城,張郃被任命為征西將軍。

張郃「懂得軍事變化的規律,善於安營布陣,預料戰爭形勢和地形條件,無不符合他的算計,連諸葛亮都懼怕他」。

但就是這樣一個身經百戰,智勇兼備的名將,卻死於一次簡單的追擊戰當中。

諸葛亮再次出祁山,張郃奉命率軍西到略陽,諸葛亮軍退,張郃追到木門,流矢射中張郃右膝,因此去世。

諸葛亮是主動撤軍,必然會有所戒備,作為一個有謀略久經戰陣的將軍,張郃為什麼會貿然追擊,並中埋伏被射死呢?

《魏略》當中有這樣一段記載:「亮軍退,司馬宣王使郃追之,郃曰:『軍法,圍城必開路,歸軍勿追。

』宣王不聽。

郃不得已,遂進。

蜀軍乘高布伏,弓弩亂髮,矢中郃髀。

」通過這段記載可以看出,張郃知道諸葛亮會有戒備,也提出來「歸軍勿追」的意見,但由於司馬懿是主帥,他必須執行命令,因此中了埋伏,而且中的是山谷中的埋伏(乘高布伏)。

司馬懿是軍事謀略家,他知道諸葛亮是一個非常謹慎的人,撤退時必然有所防備,但他為什麼還要命令張郃前去追擊呢?一般認為,這是司馬懿的「借刀殺人」之計,就是想借諸葛亮之手殺掉張郃。

《三國志·張郃傳》當中並沒有記載張郃的死與司馬懿有關,那麼《魏略》的記載是不是準確?應該說,牽扯到司馬懿的失誤、責任問題,《三國志》是不敢有貶損的文字出現的,而這次戰爭統帥又的確是司馬懿,所以,司馬懿對於張郃的死應該是有責任的。

換句話說,既然《三國志》沒有這段記載,我們也只能相信《魏略》的記載。

那麼,司馬懿為什麼要除掉張郃呢?

魏明帝時期,曹操時期的魏國大將已經所剩不多,而能夠在謀略上和司馬懿比肩的也只有張郃一人。

在實戰經驗上,張郃更是勝司馬懿一籌,這就是司馬懿忌憚張郃的重要原因。

這種情況,魏國的君臣應該看得很清楚,而魏明帝也開始重視並使用張郃。

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魏明帝曹睿任命張郃為西路軍總指揮,張郃不負所望,在街亭打敗了馬謖,讓諸葛亮無功而返。

次年,諸葛亮再攻陳倉,魏明帝再召張郃到京師,並親自設宴招待,讓他出兵陳倉。

張郃知道諸葛亮糧草不足,但還是晝夜兼程趕往陳倉。

這說明,魏明帝隨時可以讓張郃獨當一面,張郃也有能力代替司馬懿成為魏國的前方統帥。

在和司馬懿共同作戰時,張郃對戰場形勢的看法往往更為準確。

尤其是在張郃死亡的這次戰爭中,張郃兩次的建議都沒有被司馬懿所採納,而事後證明,張郃的這些建議都是正確的。

尤其是,司馬懿此前一直在對吳作戰的前線,對於和蜀國、和諸葛亮作戰,他對戰場的情況以及對於對手的了解,並沒有張郃熟悉和深刻。

當魏國和吳國雙方進入相互自守的階段時,對於蜀國的戰事就會成為魏國的第一軍事要務,一個對蜀國知彼知己、屢有勝績的張郃,取代司馬懿是完全可能的。

司馬懿的才能,強項在於軍事謀略和行政能力,而張郃在這方面恰恰也表現出一定的傾向。

「郃雖武將而愛樂儒士」,就是說,張郃並不僅僅是一個只會上陣拼殺的武將。

而這時候的魏明帝,已經很重視張郃。

張郃推薦他的同鄉卑湛,魏明帝馬上給予提拔。

就是張郃本人,其職務也不斷提升,爵位也不斷提高,至死亡時,其地位已經和司馬懿差不了很多。

一般說來,這時候的司馬懿還沒有篡逆之心,不可能對張郃下狠手。

但問題在於,沒有篡逆之心並不等於不擔心自己的地位的穩固,假如魏明帝在軍事上更多地依重張郃,司馬懿在魏國的地位還能這般重要嗎?尤其是,這時候魏國真正掌控軍隊的大司馬曹真已死,假如張郃再沒有了,魏國能領軍打仗的還有誰?至於後來曹真的兒子曹爽,不用說,他和張郃不在一個檔次上。

張郃之死,很難說不是一個悲劇,至少會讓人認為,在野心家身邊,才能也可能招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得失幾何——細數諸葛亮六出祁山

說到後三國歷史,很多人馬上會想到諸葛亮「六出祁山」的北伐歷程。但實際上,「六出祁山」的說法其實來自於《三國演義》,其中不乏誇張或者藝術化的描寫,那真實的諸葛亮北伐到底是怎麼回事,有沒有「六出祁山」呢?

司馬懿為何要陷害張郃原因很簡單

熟讀三國我們知道曹操手下有五子良將,他們分別是:張遼 張郃 于禁 樂進和徐晃。這五個人追隨曹操南北征戰立下赫赫戰功,其中張郃是為曹魏效力時間最長的將軍,他原本是袁紹的部將,在官渡之戰投降曹操,侍...

讀《三國志》說漢中——張郃在漢中臨危救曹軍

張郃是三國時的名將,《三國志·張郃傳》裴松之注引《魏略》說:「劉備憚郃而易淵。」張郃為曹魏政權的建立和鞏固立下赫赫戰功。陳壽寫張郃傳,主要寫了曹劉定軍山之戰和諸葛亮北伐首出祁山及再出祁山戰爭中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