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和諸葛亮、龐統、法正的關係,誰最微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劉備建立蜀漢,離不開諸葛亮,當然,龐統和法正也是劉備得力的謀士,劉備和這三個人的關係,誰最微妙呢?

如果論起親疏,諸葛亮無疑是劉備最倚重的人,從哪裡可以看出來呢?

其一,劉備得到諸葛亮,說是如魚得水,還引起關羽、張飛不高興,這足以說明劉備和諸葛亮的關係非常好。

《三國志 諸葛亮傳》記載:與亮情好日密。

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願諸君勿復言。

」羽、飛乃止。

其二,就是白帝城託孤,劉備死前,把諸葛亮召到白帝城,劉備對諸葛亮說,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肯定能成就大事,如果我的兒子可以輔佐,你就輔佐,如果他不成器,你就自己做決定。

諸葛亮流著淚說,我一定竭盡全力,效忠貞之節,直到死為止。

劉備又讓後主劉禪對待諸葛亮像向對待父親一樣。

《三國志 諸葛亮傳》記載: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

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後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這一番感人肺腑的話,掏心窩子的話,完全可以說明劉備和諸葛亮的關係非同一般,不然,劉備敢說這樣的話嗎?關係不好,劉備絕對不敢這樣說。

相比諸葛亮,劉備和龐統的關係,就不是那麼好了,但也不是說不好,關係為什麼沒有那麼好呢?從哪裡可以看出來呢?

在劉備進取益州的時候,當時,於涪大會,置酒作樂,劉備說,今天這個時候,真是一件令人非常高興的事。

龐統說,奪人家的地盤而認為是高興的事,不是一個仁義的人該做的事。

劉備喝醉了,一聽就火了,生氣地說,武王討伐紂王,前歌后舞,難道不是仁義的人嗎?你說的話不對,趕緊滾出去。

於是,龐統退下去了。

過了一會,劉備後悔了,請龐統回來,龐統回到座位,也不言謝,自顧自地喝酒。

劉備問,剛才的言論,誰錯了?龐統說,君臣都錯了。

劉備大笑,宴樂如初。

《三國志 龐統傳》記載:於涪大會,置酒作樂,謂統曰:「今日之會,可謂樂矣。

」統曰:「伐人之國而以為歡,非仁者之兵也。

」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紂,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當,宜速起出!」於是統逡巡引退。

先主尋悔,請還。

統復故位,初不顧謝,飲食自若。

先主謂曰:「向者之論,阿誰為失?」統對曰:「君臣俱失。

」先主大笑,宴樂如初。

後來,龐統和劉備進圍雒縣,龐統率軍攻城時中箭而死,當時只有三十六歲,英年早逝,劉備非常難過,提到龐統就會流淚。

《三國志 龐統傳》記載:進圍雒縣,統率眾攻戰,為流矢所中,卒,時年三十六。

先主痛惜,言則流涕。

劉備進取益州,可以說是龐統給他下了最後的決心,龐統出的上中下三條計策,讓劉備充分考慮了所有能考慮的情況,然後下定決心,然而,龐統不幸早逝,損折一臂。

從劉備對在龐統死後的表現上,可以看出劉備也非常在乎龐統。

再看看法正,法正原本是劉璋手下的人,劉備進入益州之後,法正就棄暗投明了,毅然投奔了劉備,並給劉備出謀劃策,特別是後來幫助劉備拿下漢中,法正立下很大的功勞,法正善出奇謀,劉備也非常依賴法正,法正成為劉備的謀主。

法正助劉備定軍山一戰,成為經典戰例,黃忠在此戰中陣斬曹操大將夏侯淵,曹操聽說法正策略之後,感嘆說,我就知道是有人教了劉備!

《三國志 法正傳》記載:先主自陽平南渡沔水,緣山稍前,於定軍興山勢作營。

淵將兵來爭其地。

正曰:「可擊矣。

」先主命黃忠乘高鼓譟攻之,大破淵軍,淵等授首。

曹公西征,聞正之策,曰:「吾故知玄德不辦有此,必為人所教也。

然而,法正死的也很早,死時只有四十五歲,劉備一連難過了好多天,由此可見,劉備也是非常痛惜的,一定是離不開法正!

《三國志 法正傳》記載:先主立為漢中王,以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

明年卒,時年四十五。

先主為之流涕者累日。

後來,劉備一心率兵伐吳,打孫權,很多大臣都苦勸,劉備不聽,連諸葛亮都嘆息說,要是法正活著,就可以勸住主公不東征了,就算東征,也不會遭此大敗。

由此可見,法正在劉備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以上結論可以看出,劉備和龐統的關係最微妙,因為,和諸葛亮、法正相比,劉備對龐統居然還發過脾氣,甚至說出讓龐統滾出去的話,因此,這種關係最微妙。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最大謎團:關羽慘敗荊州劉備為何不救

對於蜀漢政權來說,關羽失荊州是一個致命傷。它使得諸葛亮精心設計的《隆中對》戰略規劃未能實現,「興復漢室」最終也成了泡影,蜀國因此一蹶不振。關於蜀漢在荊州戰役中為何不發救兵的問題,《三國志》中沒有...

誰對誰錯——看劉備與龐統的這段爭論!

(註:本文根據正史《三國志》進行分析解讀,請各路大蝦批評指正交流!)有人說劉備是假仁假義,也有人說一個人能假仁假義一輩子,那就是真仁真義。在前期,劉備的確是是值得人尊敬的,要不然曹操不會跟劉備說...

不愛哭的劉備,第一滴淚是為誰流的?

三國演義中給人的感覺劉備除了哭,好象其他不會,但統計了一下三國志,劉備只哭過三次,連關張過世劉備都沒哭。三國志記載:進圍雒縣,統率眾攻城,為流矢所中,卒,時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則流涕。龐統死後...

失去這兩個人,劉備等於失去了左膀右臂!

魏蜀吳三國當中,魏國最強大,地盤也大,除了兵多將廣,謀士也多,而且出類拔萃有好幾個,比如,荀彧、荀攸、郭嘉、司馬懿、賈詡等,吳國稍微次之,劉備建立的蜀漢是最弱的,毫無疑問,不僅地盤小,兵少,而且...

劉備心中,有誰能和關羽、張飛相提並論?

劉備和關羽、張飛恩若兄弟,早起一起打天下,同甘共苦,大家都知道,後來,《三顧茅廬》請來了諸葛亮,劉備說,如魚得水。這能說明,在劉備心裡,諸葛亮能和關羽、張飛相提並論。其實,還有一個人可以和關羽、...

關於蜀漢的那些誤解

說起《三國演義》,大家都知道羅貫中對蜀漢多有偏愛,處處尊劉抑曹,這也難免會讓蜀漢有些脫離真實歷史。以下為您展示最為常見的一些誤解。一:由於軍師龐統死了,劉備才招了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入蜀支援?...

劉備到底是真君子還是假仁義?

說起來,劉備的手段也很簡單,那就是說一套,做一套;但由於他表演得十分真切,故極具欺騙性。但在一次醉酒後,他暴露了真面目。《三國志·龐統傳》載,劉備曾酒後對龐統說:「今日之會,可謂樂矣。」完全忘記...

劉備失去龐統,造成諸葛亮恢復漢室成為泡影!

白手起家的劉備得到諸葛亮和龐統,堪稱幸運,諸葛亮的「隆中對」戰略規劃堪稱絕妙,占領荊、益二州,然後等天下有變,兩路出兵,北定中原,統一天下。劉備讓諸葛亮鎮守荊州,在大後方足兵足食;讓龐統和自己進...

三國憾事之蜀國篇其二龐統「掛」得太早

本文為「阿超聊文史」原創作品,僅代表個人觀點,如有錯誤請指出。龐統,號鳳雛,和臥龍諸葛亮齊名,一個長相醜陋卻有滿腹才華的謀士,一個為劉備出謀劃策取西川卻不幸遇難於落鳳坡的功臣,這是《三國演義》中...

諸葛亮對哪三個人的死,最傷心?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幫助劉備建立蜀漢政權,劉備臨死前託孤諸葛亮,諸葛亮感激劉備的三顧之恩,輔佐後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除了劉備之死外,諸葛亮對哪三個人的死,最傷心?

失去龐統,對劉備意味著什麼?統一無望?

劉備作為三國蜀漢政權的建立者,之所以能建立蜀漢,是任用了一大批有才能的人,不僅有諸葛亮、龐統、法正等這樣有才的謀士,也任用了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和魏延等一大批作戰勇猛的武將。在劉備的謀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