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如何閱讀一本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愛麗絲漫遊奇境記》中,愛麗斯和紅桃皇后手拉著手一同出發,走了很久還在原來的起點上,愛麗斯感到很奇怪,紅桃皇后解釋說:「在我們這兒,你必須努力奔跑才能呆在原地。

」這句話也是說給我們聽的。

要跟上時代的步伐,不被社會淘汰,讀書是最廉價、最便捷、提高速度最快的學習方式。

書本就是我們通往前方的階梯。

不過讀書不是越多越好,就像吃飯不能吃太飽,沒有目的、方向的閱讀,那些書化作了血肉融入你的身體,也只是多餘的脂肪罷了。

《深閱讀》的作者,日本知名教育學家齋藤孝認為:「成年人才更需要輕鬆、高效、容易掌握的學習方法。

一旦掌握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就會迅速強大起來。

」同樣的時間,你讀的書比別人多,理解的比別人透,你就領先了。

那怎麼才能做到呢?有一本書可以給你領路,如果你信任它,並按照它說的去做,它幾乎可以幫你解決所有的閱讀問題。

這本書在1940年初次出版,就在美國引起轟動,高居全美暢銷書榜首一年多,並被翻譯成各國語言。

三十年後再次印刷,熱度不減,仍高居美國亞馬遜暢銷書榜單。

這本書就是《如何閱讀一本書》,它是閱讀界的聖經。

它提出閱讀是一門藝術,讀者在閱讀時應該承擔起讀者應盡的責任;它提出了閱讀一本書應該遵守的基本規則與原理,並就如何在不同類型的讀物中,變通地使用這些規則作了詳細地說明;它提出讀書應如金字塔——基礎厚實、頂端尖銳,並就如何閱讀好書給出了建議。

作者莫提默·J.艾德勒是美國學界與出版界的傳奇人物,他早年為了當記者,退學去報社打工,後來為了提高寫作水平,上夜校,在讀到十九世紀英國最重要思想家密爾的自傳後,迷上了哲學,重新回到大學讀書,畢業後留校讀完博士。

艾德勒主編了《西方世界的經典》,也是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書》的編輯指導。

七十年代是美國的閱讀年代,高中及大學教育的普及程度很高,人們對閱讀的興趣也從小說類轉移到非小說類,這和我們現在的閱讀現狀很相像,因此能從《如何閱讀一本書》中借鑑如何系統的學習閱讀技巧,實在是很幸運。

當時的美國,教育專家都認為:應該以最基本的閱讀概念來閱讀,而不是速讀的推廣。

艾德勒邀請了後來協助他編撰《大英百科全書》的查爾斯·范多倫,電影《益智遊戲》主角的原型,一位年輕的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一起改寫了第二版《如何閱讀一本書》。

好了,介紹完《如何閱讀一本書》的基本情況和作者概況,那麼下面,我就講述下書中的內容。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三個重點:一、閱讀的態度,二、閱讀的基本規則與原理,三、閱讀的實踐運用。

第一個重點是:閱讀的態度,即為什麼閱讀,讀者的責任是什麼;

第二個重點是:如何閱讀,即閱讀的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的基本規則,基礎閱讀是閱讀的基本功,檢視閱讀是略讀,分析閱讀是精讀,主題閱讀則是一堆書的精讀,最後匯總成論文;

第三個重點是:閱讀的實踐運用,即如何閱讀不同類型的書,比如小說、詩歌、歷史、科學、哲學、社會科學等,如何選擇適合閱讀的書籍。

一、閱讀的態度:

首先得聲明,這是一部為提高自己閱讀能力的讀者寫的書。

想要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就必須閱讀比自己能力強的書,而閱讀一本比自己能力強的書,是很吃力的。

如果有老師在旁邊講解引導,就會變得容易些,但是通常情況下,你都是獨自面對一本書,沒有老師的幫助,那該怎麼辦呢?

書中提出的一個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主動閱讀!再好的老師也教不會不想讀書的學生。

一位女生進入大學被選為文藝委員,聯歡會時,同學們吹拉彈唱十八般武藝樣樣出色,輪到她了,什麼都不會。

她哭著回家指責媽媽,小時候為什麼不教她,媽媽說,我幫你報了鋼琴班,你死活不學的,看鋼琴都買回來,一直在家裡。

女生說,我小我不懂事,你是大人你怎麼也不懂事,害我出醜。

你看,一個不主動學習的人只會指責別人,而不是反省自己。

如果她沒有學琴的熱情,學琴的枯燥是不可能忍受的。

閱讀也是如此,如果一個孩子的興趣是打球,你卻逼他去看書,怎麼可能有收穫呢?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厭學的孩子恐怕都是這麼培養出來的。

稻盛和夫在《活法》里就把「只有主動追求的東西才可能到手」作為一條人生法則,他認為只有內心渴望的事情,才能將它呼喚到可能實現的射程之內。

願望要強烈到燃燒的程度,才能實現。

只有心想,才能事成。

所以,你想讀書的願望,是否強烈到要燃燒了呢?想一想,你為什麼要讀書,讀書的目的是什麼?現在離開學校,不用再被迫應付考試,如果是消遣娛樂,你在小學學習到的閱讀知識就夠了;如果是獲取資訊,那麼報刊雜誌的更新更快更時尚;如果你想從書本中學習知識、提升自我,那你首先要有積極的態度,認真對待閱讀這件事。

須知,這是你的事,不是任何別人的事,也不是書本的事。

是你要讀書,不是書要讀你。

想想你要玩遊戲時的主動態度,在讀書過程中,遇到任何事情,都需要你主動積極地去解決,只有這樣別人才可能幫助到你。

確立了正確的閱讀態度,也明白了自己的閱讀目的,你就該明白:作為一個讀者,也是有責任的,閱讀一本書,就是在和作者對話。

對話參與的雙方都要主動積極,對話才能順利進行下去。

作者已經寫完全書,坦誠地坐在你的對面,如果你真想了解這本書,作為讀者,你也該承擔起你應有的責任。

坐下來,與作者面對面,討論書中的內容,不懂的地方,主動請教。

一個好的作者,會努力寫得清楚明白,並在前言和後記中表明自己的寫作目的,在目錄中點明寫作主線,框架清晰、結構嚴謹、血肉分明。

一個好的讀者,就該順著作者的引線,一步步探索,就像一個偵探,根據蛛絲馬跡尋找線索,最終真相大白。

徐志摩說閱讀也是一種冒險,帶著好奇,沒有嚮導的指引,獨自出發,才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就如小孩子瞞著大人偷偷出去爬山,摔得皮破血流也不喊疼,反而得意萬分。

所以,讀書的趣味就在於讀書的慾望上,主動閱讀才能從書本上得到進步和提升。

二、如何閱讀:

這一部分主要講述閱讀的基本技能,一個熟練的閱讀者,可以在一次閱讀中使用多個閱讀技巧,初學者就只能把技能拆分,一個動作一個動作的學習,最後再組合完成。

閱讀共分為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

層層遞進,高的層次包含著低的層次,掌握了主題閱讀,你就掌握了本書中所寫的閱讀能力。

基礎閱讀,是所有閱讀層次的基礎,這個階段的閱讀能力,主要是在學校的義務教育階段完成的。

進入小學,開始認字、學習句子、閱讀簡單的課文,到八、九年級就能掌握基本的閱讀技巧,進入閱讀的成熟階段。

在中考與高考的文科考卷上,閱讀理解的比重逐年加重,考的就是基礎閱讀能力。

基礎閱讀能力不強,理科也學不好。

這個時期的學習是學校和家庭特別重視的階段。

檢視閱讀,也稱之為有系統的略讀或粗讀,是在有限的時間裡,閱讀一本書的最好方法。

培根曾說:「有些書可以淺嘗即止,有些書是要生吞活剝,只有少數的書是需要咀嚼與消化的。

」檢視閱讀就是在最短的時間裡,分辨出哪些書可以略讀,哪些書不需要讀,哪些書需要精讀。

第一個步驟是看書名、副標題和序,大致可以知道這是一本什麼類型的書,比如是小說,或實用性的書籍。

然後,看目錄,目錄好比是書籍的地圖,這時,對這本書的基本概況就有了了解。

接著,隨便挑幾個感興趣的與主題相關的篇章看看,例如開頭或結尾,這時候你對這本書有了初步印象,可以決定是否繼續讀下去了。

第二個步驟是略讀,如果有必要,那麼你需要從頭到尾,很快地通讀一遍,跳過看不懂的地方,只看讀的懂的地方。

檢視閱讀作為分析閱讀的開始,是帶著問題來閱讀的。

在了解全書的架構和內容時,你需要向自己提出問題,然後在閱讀中自己回答。

當然,在略讀中,我們不可能找到全部的答案,但我們會發現在哪裡可以找到答案。

接下來尋找答案的過程,就需要使用分析閱讀了。

而檢視閱讀的兩個步驟都是分析閱讀開始前的準備動作。

你買了書,只是增加了你的資產,要想真正擁有一本書,你必須成為書的一部分,只有你真正吃透消化了一本書,你才能真正評價一本書。

分析閱讀就是幫助你把書中的內容慢慢轉化成你自己的。

一本書可以分成虛構類的小說、詩、戲劇等想像文學和非虛構類的論說性作品,論說性作品又可以分為實用性和理論性。

我們先以實用性作品為例來解釋分析如何閱讀一本書。

如果你把一本書比作一個活生生的人,分析閱讀,就是用X光透視他,找出他的骨骼架構。

首先,從宏觀上看,這是本什麼類型的書,主題是什麼,用最多五句話概況這本書的主要內容,並根據大綱畫出思維導圖,確定這本書想要告訴你或解決的是什麼問題。

也就是要透過穿著的衣裳、皮膚和血肉,畫出人體骨骼圖。

接著,要從微觀來詮釋一本書的內容。

讀一本書,就是要和作者達成共識,找出書中的關鍵字詞,比如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閱讀」便是作者的關鍵詞。

一個好的作者會在書中不斷重複他的主旨,你只要找出書中最重要的句子,就抓住了作者的重要主旨。

然後根據相關聯的句子,設法架構出一個完整的論述,確定作者在書中想解決的問題,哪些已經解決了,哪些還沒有解決。

字詞和句子就是一本書的血肉,在骨骼上添加血肉,血脈的走向、肌肉的紋理都很重要,只有符合人體構造,才能重新還原出一個栩栩如生的人體標本。

直到這個時候,你才能說你讀懂了一本書。

對於實用性論說性作品,這時,你面臨的問題是,你是否贊同作者的觀點。

如果你贊同作者的意見,那麼你就要按照他說的意見去實踐。

因為對於一本實用性的書而言,如果你不按照它所說的方法去實踐,你就等於沒有同意它。

比如一本烹飪書,只有你按照書上所寫的方法烹飪菜餚了,你才能評價作者,同意或反對他。

或者你會說,烹飪書寫得很好,但我從不下廚,這是我妻子該看的。

如果是這樣,這本書就不值得你作分析閱讀,只要檢視閱讀下即可。

如果你不同意作者的意見,那就得說出反對的理由。

然而評判也是有標準的,比如證明作者的知識不足,作者的知識錯誤,作者的不合邏輯,作者的分析與理由是不完整的。

比如達爾文《物種起源》最大的缺點就是對遺傳機能一無所知;阿奎那以為天體和星球是截然不同的;至於謬論,真正的好書是很少出現的,即便出現了,也隱藏的很好,不容易發現。

如果你沒有辦法證實作者的錯誤,就得同意他的觀點,你只能說你不喜歡他的觀點。

一個公正的評判,是不能帶有情緒化的。

只有對一本書作出了真實的評論,才算是真正讀懂一本書,分析閱讀也就完美的結束了。

這時,你應該能回答在檢視閱讀開始給自己提的四個問題了。

如果你仍然回答不出,那就說明你沒有真正掌握分析閱讀的能力,或者你選擇了一本不值得分析閱讀的書。

主題閱讀和分析閱讀的最大不同就在於,分析閱讀是以書為主人,供它使喚;而主題閱讀則是書的主人,書為你服務。

但主題閱讀的前提是分析閱讀的純熟運用。

主題閱讀是一種不預設立場的客觀討論,適合理論性的論說作品,比如科學與數學、哲學、社會科學等。

你可以使用《主題工具書》來輔助。

主題閱讀的前期準備工作,包括針對研究的主題,列出書單,不斷增加或篩選書單上的書目,並用檢視閱讀確定書單上的書與主題相關。

這是主題閱讀最重要的部分,很耗時,也很矛盾:如果你不知道從何開始,你就沒法做主題閱讀;但除非你能做主題閱讀,否則你不知道該讀些什麼書。

主題閱讀開始,就需要閱讀所有收集到的書籍,找出書中與主題相關的章節,創造出一套詞彙與所有的作者達成共識,再建立一個中立的主旨,列出一系列問題,界定主要或次要議題。

到目前為止,你就像召集了許多的作者,一起在會議室討論有關某一主題的議題,大家眾說紛紜,你要做的就是分析這些討論,記錄下他們共同的意見,以及各自不同的觀點。

在這個會議室中,你不能漏了相關主題的重要作者,比如一場有關《紅樓夢》的討論,不能忘了邀請曹雪芹。

運用分析閱讀的方法,認真閱讀每一個作者的與主題相關章節的內容,把問題和議題,按照共通性原則依次排列,這樣就能清楚界定各個議題之間的關係了。

在主題閱讀時,同樣是帶著問題來閱讀。

比如「這本書說什麼」,在列入書單時已經過篩選,只列入了與討論主題相關的章節,而不是全文;

「是如何說明的?」這個問題是主題閱讀中最困難的步驟,要把不同的作者的觀點,用同一套語言翻譯過來,關鍵是你得對每個作者的觀點都了解得非常透徹才行。

就如把英文翻譯成中文,得對兩種語言都非常熟悉才行。

對於某些衝突性的觀點,要避免作出簡單的真偽判斷,為了保證公正客觀,你需要不斷回頭參閱作者的原文,並在引用作者觀點時,提供作者原文作為注釋。

主題閱讀就是從很多書中,架構出一個可能在哪一本書里都沒有提到過的主題分析。

經由我們對一個問題完整地分析過後,為將來對同一問題作研究的人,提供一個很好的研究基礎,清除障礙,理出思路,讓一個原創性的思考者能突破困境。

科學的研究,既是如此,在前人的肩膀上不斷前進,也成為後人繼續進步的階石。

閱讀的四個層次是逐漸遞進的,在基礎閱讀階段需要閱讀大量的課外書,來鞏固閱讀技能,培養閱讀習慣。

我們說提升自己要閱讀比自己能力強的書,就要學會用檢視閱讀方法,確定哪些書可讀、哪些書不可讀,可讀的書要精讀,如果對於自己想學習哪一個方面的書有明確的目的,就可以運用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加深自己的學習和研究。

分析閱讀只能幫助你閱讀單一書籍,主題閱讀則能幫你閱讀一大堆書。

三、閱讀的實踐運用:

學習一本實用性書籍,如果贊同作者的觀點,就要去實際運用。

可能你會說,剛才講的都是針對論說性作品的閱讀方法,如果我要讀一本小說,一部歷史書,或者一本哲學書,能一樣嗎?

剛才我們以論說性作品舉例,是為了能把基本規則講清楚。

萬變不離其宗,我們要學會舉一反三,任何一種類型的書都可以運用分析閱讀,方法大同小異。

由於它們的寫作方法不同,相應的分析方法也要隨之改變。

虛構類的小說閱讀與論說性作品的區別是非常大的,論說性作品傳達的是知識,小說帶給讀者的則是一種體驗。

理論上,分析閱讀一本小說比論說性作品難多了,但在感覺上,小說的可讀性更強。

一本小說可以一口氣讀完,可是你卻很難講出它好在哪裡。

讚美一隻蝴蝶美麗容易,要講出這隻蝴蝶因為什麼而美麗可難多了。

因為分析美麗比美麗本身難多了。

同樣的,你需要把小說(或者說想像類文學更為準確些)分類,抒情詩是以個人情緒體驗為主來敘述故事的,戲劇是以行動與說話來敘述劇情,而小說情節複雜、人物繁多、彼此互動產生情感變化。

用一句話說明故事的大意,了解故事的開頭、中間到結尾的過程,你要知道高潮在哪裡、如何發生的、帶來的影響是什麼。

在作者為你創建的世界裡,運用你的情緒和想像力,跟著節奏身臨其境,主動感受作者帶給你的體驗,比如在《紅樓夢》中沉浸在寶黛的感情糾葛中,就能帶給你不一樣的人生體會,你會更容易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要把文學作品讀通透,感受和體驗是唯一的方法。

當你完成一部小說的閱讀,你的評論就是你的品位。

對於想像文學,你只能對作者帶給你的體驗發表你的看法,你喜歡或不喜歡這部小說,都要能說出理由,只有知道自己喜歡小說的理由,你才越發會知道它的好。

很多時候,我們對小說的批評,看上去是在批評自己,而與書無關,只是你自己的偏好。

運用閱讀規則禮貌的評價書中的內容,你會發現:懂得閱讀方法的人,文學品位都很高。

閱讀故事書,要快讀,一氣讀完。

閱讀戲劇,要假裝看到演出,根據劇本,自己導演一部戲。

閱讀抒情詩,大聲朗讀出來,如果不懂,再讀一遍。

除了想像文學,在閱讀非虛構類作品時,分析閱讀的大體規則是相同的。

然而如果你要閱讀理論性的歷史書、科學與數學、哲學書、社會科學等方面的書籍時,僅僅一本,可能無法滿足你對某一主題觀點的認可或反對,你需要借鑑更多的作者的觀點來判斷比較。

閱讀歷史,你要儘可能多的閱讀兩本以上的歷史書,對於歷史事件,比起你關心的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你更應該知道發生的原因和普遍性,還有,是誰寫或報導的,有怎樣的背景,持有怎樣的觀點。

只有了解了這許多,你才能更客觀的理解歷史。

閱讀科學經典名著時,你要熟悉實驗的過程,閱讀數學時,你要把它當做一門語言去學,閱讀哲學書時,你除了思考,什麼也做不了。

最基礎的閱讀規則才最有用,各種複雜的方法,無非是基礎規則的各種組合搭配。

就像武術中要出功夫,單動作才是最有效的,套路都是迷惑人的。

但方法有了,要運用才有效,讀什麼就是關鍵了。

不是每一本書都值得運用你剛剛學到的閱讀方法的,選擇好書的標準就是,你得確認那是一本超越了你的能力的書。

美國人總愛用荒島餘生的方式開書單,你也可以試下,不過多開幾次,你就會發現每次你開的書單都是不同的,如果有某本書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現在你的書單上,這本書對於你來說,應該就是具有特殊意義的。


好了,說到這兒,今天的內容就聊得差不多了。

下面,我來簡單總結一下今天為你分享的內容。

第一個重點是:閱讀的態度,即你要讀書,你就要承擔起讀者的責任,主動積極地與作者溝通,帶著熱情去閱讀,只有想讀書的慾望強烈到要燃燒起來,你才能心想事成,從書本中得到知識,從而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

第二個重點是:如何閱讀,即對閱讀的四個層次的基本規則作了介紹介紹,基礎閱讀是閱讀的基礎,檢視閱讀是略讀,分析閱讀是精讀,主題閱讀則是一堆書的精讀,最後匯總成論文。

這些都是閱讀的基本功,其中最重要的是精讀即分析閱讀,第一,你要找出這本書在談些什麼,這本書的類型和主題,主要內容和大綱,並確定作者想解決的問題;第二,你要詮釋這本書的主要內容,關鍵的字詞、句子,以及論述的方法;第三,你要對作者作出公正合理的評判。

第三個重點是:閱讀的實踐運用,即如何閱讀不同類型的書。

選擇一本好書至關重要,一本好書加上好的閱讀方法是錦上添花;而比閱讀一本爛書更糟的是,用分析閱讀的方法閱讀一本爛書。


小時候我最怕出門,每次回家,父親總是盯著我問:到哪裡去了,見了誰,你怎麼說,他怎麼說,最後怎麼了?逼著我出門前就想好怎麼應對,出門時不斷觀察、記憶,就怕回家又被父親問住了。

讀完《如何閱讀一本書》我才恍然大悟,這些問題鍛鍊了我的觀察和敘述能力。

沒有問題的閱讀,就好像偷跑到作者家裡,悄悄地轉一圈,看到作者走出來,就慌忙逃跑,不敢打照面。

什麼都沒看著,瞎晃了一圈。

好的閱讀方法教會我們的不僅是怎麼閱讀、閱讀什麼,還有閱讀的禮節。

一次好的閱讀,就是一場對崇拜的作者的正式拜訪,你得做足了準備工作,衣著整潔、略帶薄禮、大大方方,登門拜訪,寒暄過後,由主人帶著參觀庭院、見識珍寶、解疑答惑,這樣你的收穫才是最大的。

美國人寫的《如何閱讀一本書》講得都是閱讀的基本原理,好比一本武林內功心法,練好它內功渾厚,招式卻不行得靠你自己悟。

它不是你江湖救急的及時雨,卻是可以終身受用的武林至尊寶典。

如果你想快速的學會閱讀一本書,下次我會解讀日本作者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簡單後效易學。

我是愛讀書的夕茜,如果你也喜歡讀書,請關注我的公眾號:簡慢人生(jianmanrenshen)。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學不會這樣的閱讀順序,你的書就白讀了

你的身邊有沒有這樣一種人,一提起外貌就說人丑就要多讀書,一到打雞血要為了自己的成長和未來奮鬥時就列出一堆的書單,發誓一年要讀100本書。可是書讀得挺多,筆記抄了不少,除了朋友圈的附文有文采外,個...

閱讀一共四個層次,愛讀書的你修煉到第幾層?

如果一個人一輩子只讀自己看的懂的書,那麼表示他並不會讀書。閱讀,就是一種自我發現的學習,只有當我們知道如何去讀時,我們才可能真正讀懂。閱讀的層次是漸進的。一共四個層次,第一層次的閱讀並沒有在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