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讀了很多書,關鍵時刻一本也用不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五堂極簡閱讀課

第一堂:閱讀的四個層次

上大學的時候,我的室友狗哥曾經不止一次對我說——

「反正我就是看不進去書,我覺得那些書(教科書)看了到社會上也沒用,還不如直接在實踐中學習。

當時我知道他的觀點是錯的,但我不知道如何反駁他。

因為令我無比苦惱的是,我雖然讀了很多的書,但每到關鍵時刻,腦子裡都是一片白茫茫的大地,真乾淨啊。

實話實說,我真是一點反駁狗哥的底氣都沒有。

事實上,不是狗哥的觀點對了,更不是我經常懷疑的,自己記憶力不好。

會造成這種困擾的原因很簡單,只有一句話:

我被動地讀了很多年的書,但實際上我並不知道如何閱讀。

寫這份教程的時候,我正在做兩件事。

第一件是繼續求學,準備心理學考研。

第二件是繼續工作,撰寫下一部小說。

前者給了我一份長長的心理學、英語書單,後者給了我一份更長的小說、如何創作小說的書單。

如果我不會閱讀,如何走下去?

這五堂極簡閱讀課,是我在閱讀完亞馬遜書城——「如何閱讀」詞條的幾乎所有書籍後,寫出的方便易操作的指南。

它剔除了書商為宣傳書籍所寫的誇張文案,刪除了虛張聲勢的正文辭藻,簡化了複雜難理解的實驗依據。

五堂課,從五個角度描述閱讀,每個小點都是普通人都行之有效的辦法。

課程將以電子文章的形式,永久免費供每個希望閱讀的人參考。

本篇文章為第一堂閱讀的四個層次

01

第一層:被動基礎閱讀

許多年前的新聞報刊里經常會有關於「填鴨式教育」的討論。

在我青春期的時候,我一直認為它的產生是應試體制和老師教育方法的問題。

但現在我對這個問題有了一個更深層次的理解。

用一句話概括就是:

被動基礎閱讀導致了許多人在校園的失敗。

我的母親沒有上過一天學,她第一次走進校園是為我開家長會。

但是我母親明白一個我許多年之後才醒悟的道理。

事情是這樣的。

在我的小時候,每當母親看我去玩了,就會問我:「今天的書都念完了嗎?」

我總是信誓旦旦地回答:「念完了。

每當這時,母親就會走到我的書桌旁,指著幾本未拆封的課外書說:「兒子,不能老師讓讀的書你讀,老師沒說的你就不讀啊。

當初我不以為然,只管接著偷懶。

若干年後,當我上了中學,有皮要臉了,立志想要成為一個「XXX」的時候。

我發現,關於它,我什麼也不知道,什麼也說不出,什麼也不會做。

侃大山、吹牛皮、編瞎話,除外,它們不用讀書也能自然習得。

從被動到主動,對閱讀來說究竟會有多大變化?

當你和親朋好友在一起,特別是在乘公交或者地鐵的時候,你可以稍微留心觀察一下。

誰掏出手機,漫無目的地刷相關APP推薦的吸引人眼球的文章;誰有意識地打開了一本已經讀到一半書或者打開的文章是他訂閱的某個專欄。

觀察後,我們就可以回憶、對比兩人的生活狀態。

大多數情況下,後者會比前者活的更有目的性,他在未來的生活中,成功的可能性也更大。

如果我們再加上時間的維度,那就幾乎是100%。

僅僅是主動或被動閱讀這一細微差別,就會讓兩個起點一模一樣的人,變成兩種完全不同的人。

02

第二層:主動檢視閱讀

檢視閱讀的概念來自美國作者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爾斯·范多倫所著的《如何閱讀一本書》,它初版於1940年,至今暢銷不衰。

用我們生活中的語言解釋這個詞就是:「系統化地略讀。

對系統化略讀的不同理解,可以讓人們在閱讀時走向不同的世界。

理解對了的人會極大地提升閱讀效率,在精讀前就清楚地知道——針對我的問題,哪些書該讀,哪些書只用讀某一章節,哪些書看目錄就可以了。

理解錯了的人會成為偷懶的上佳藉口,從此與高效閱讀無緣。

系統性地略讀是不是意味著可以不用精讀?

不是的。

系統性的略讀只是精讀的前一個環節,目的是為了幫我們找到重點。

這一過程類似於我們在上學時的「預習」工作。

關於檢視閱讀的兩個階段和具體方法,我會在第四課「快速閱讀的方法」中詳盡地闡述。

這裡只提供一個思考題,如果讓你系統化地略讀一本書,你會讀哪些內容?

03

第三層:主動分析閱讀

分析閱讀的本意就是精讀。

你自己或者周邊的朋友,有沒有遇到過這樣一種情況:

上自習課,你只看了幾頁,他已經刷刷刷地翻了幾十頁了。

相比之下,你不僅看得慢,理解得還比他少。

更重要的是,他記住的還比你多。

最後一考試,****,他竟然比我分數高!

當初我百思不得其解,這類同班同學究竟是什麼樣的生物?

不知道你是否也有類似的疑問,如果有的話,說明你也應該花點時間重新學習一下精讀。

現在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天才只占人口比例的極少數,多數情況下,我們的同班同學只是比我們更早地掌握了精讀的方法。

事實上,正確理解精讀的人,不僅能夠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還可以在深入理解、大量記憶的同時,找到適合的應用場景。

精讀的方法我們同樣會在後面的課程中詳細講解。

寫到這裡,你大概會有一種感受:「這門課的內容我好像都知道啊,預習和精讀, 不是老一套嗎?」

是的。

我看到上述分類和後面幾堂課會講到的具體方法時,也是這種感受。

但是,請注意。

當我把所有關於「如何閱讀」的零碎的、看起來不起眼的「所謂常識」都消化了之後。

我清楚地知道,我已經成為了另一種人。

你當然也可以。

04

第四層:主動主題閱讀

七堂極簡閱讀課就是「主題閱讀」的產物。

主題閱讀根本上是指在一段密集的時間內,對比不同作者對同一問題的看法。

以「如何學英語」為例,你一定見過不同的英語老師對你這樣說:

  • 單詞很重要,它像是房子的地基,背完單詞你的閱讀、聽力、寫作就都提上來了。

  • 閱讀很重要,閱讀裡面包含了單詞、語法結構和西方的文化背景,你需要多讀英文的報刊雜誌,你的英語水平就自然提高了。

  • 語言環境很重要,你學不好是因為周邊就沒有這個氛圍,你要自己創造。

    比如聽英語歌曲、看英美劇、聽英語電台。

  • ......

上述觀點哪個真的更有效不是我們今天討論的問題。

重點是我們是否知道書籍的本來面目?

每一本書背後都有一名作者,而那名作者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就像不同的英語老師一樣,只要是人就會有自己的情感、立場和觀點。

即使是最權威的科學研究結論報告,科學家A和科學家B寫出來的文章也一定是有不同側重點的。

不要忘記,我們的目的是找到——「自己提出的那個問題的答案。

這時候,只聽一本書的言論,會讓人陷入以偏概全的危險。

是否真的理解主題閱讀,也會成為兩種不同的人。

理解對了的人可以聽到不同人的聲音,發現細節和重點,擇優選擇。

理解錯了的人,盲目地購書積灰,浪費了購書的金錢和時間。

最後這一點尤為重要:

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並不是獨立存在的層次,它們像是連在一起的奧運環,環環相扣。

主題閱讀搭配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後,可以在深入理解不同人的看法的同時,快速理解、大量記憶,還能針對自己的特殊情況,尋找應用場景。

05

總結一下這堂課

五堂極簡閱讀的第一課我們講了閱讀的四個層次。

包括:被動基礎閱讀、主動檢視閱讀、主動分析閱讀、主動主題閱讀。

被動基礎閱讀:是填鴨式教育和許多人在校園中失敗的根本原因。

主動檢視閱讀:是一種系統化略讀,目的類似於預習,用於篩選書籍,發現重點。

主動分析閱讀:是一種精讀方式,目的在於提高理解與記憶的效率,最終發現自己的應用場景。

主動主題閱讀:是一種高層次卻易掌握的閱讀方式,目的在於聆聽不同作者的聲音,發現細節與不同的側重點,針對自己的情況,擇優選擇。

一句話概括:在主動主題閱讀的大框架中,使用檢視閱讀和分析閱讀。

在講述快速閱讀的具體方法前,還有一個重要的概念是我們必須要理解的。

你或你身邊的朋友有沒有遇到過這樣一種情況:

讀了很多年的書,可依然不知道自己該讀什麼書好,看到一個書單或者某個重要人物的推薦,總像抓到救命稻草一般,盲看一通。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應該先理解的是——「讀書的分類」。

課後思考

  1. 如果讓你系統化地略讀一本書,你會讀哪些內容?

  2. 你會如何對書籍進行分類?

  3. 請你結合自己的閱讀經驗,動手寫一份這堂課的總結,留言在下方,我們一起討論。

課程預告

第二堂,閱讀的四種分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閱讀一共四個層次,愛讀書的你修煉到第幾層?

如果一個人一輩子只讀自己看的懂的書,那麼表示他並不會讀書。閱讀,就是一種自我發現的學習,只有當我們知道如何去讀時,我們才可能真正讀懂。閱讀的層次是漸進的。一共四個層次,第一層次的閱讀並沒有在第二...

一本教你會閱讀的書

閱讀已經成為當下很多朋友打發業餘時間的不二之選,可是真的會閱讀嗎? 今天我就給大家推薦一本書。《如何閱讀一本書》 作者:莫提默.J.艾德勒.查爾斯.范多倫這作者的名字實在太長。。。。作者簡介:以...

《如何閱讀一本書》最全乾貨精華

為何巴菲特會在很年輕、就有機會成為億萬富翁?紀錄片《成為沃倫·巴菲特》里講了一個小故事。巴菲特在10歲的時候,讀了一本書,《賺1000萬的1000招》,隨後他宣稱,要在35歲之前成為千萬富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