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隆中對有什麼高明之處,如何做到未出山而三分天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的故事,幾乎是婦孺皆知。

這個事情發生在公元207年,當時諸葛亮才二十七歲,也沒有什麼政治經驗。

可是劉備在與諸葛亮一番長談之後,就茅塞頓開,頗有撥開雲霧見青天的感覺,遂將諸葛亮請回軍中,拜為軍師,而且從此之後言聽計從了終成帝王之業。

諸葛亮在草廬之中和劉備的對話,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隆中對」。

隆中對就是諸葛亮給劉備謀劃的一個戰略方案,它的基本內容是:當今天下群雄並起,經過一番混戰之後,曹操已經基本統一北方,實力強大,劉備不能與他硬拼;江東的孫權立國已經三世,有長江之險,根基深厚,這個也只能當作盟友,而不能當作敵人。

劉表占據的荊州地區四通八達,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正是劉備需要奪取的第一個戰略基地;有了荊州之後,就可以西進奪取劉璋的益州,這樣劉備就有了一塊比較大的地盤,並形成了與曹操、孫權三分天下的格局。

以此為基礎,等待時機成熟之後,就由劉備親自率軍從益州出擊,攻打關中;再命令一員大將從荊州出擊,攻打中原地區,以為策應。

如此一來,劉備就能實現打敗曹操、復興漢室的理想。

古人對隆中對的評價很高,認為諸葛亮是「未出茅廬,先定三分天下」。

劉備集團後來的發展,的確是按照隆中對的規劃而進行的,諸葛亮三分天下的計劃也確實實現了。

隆中對的高明之處就在於,諸葛亮根據劉備當時的實力狀況,提出了一條切實可行的發展路線,那就是避免和曹操、孫權等強勢力量過早決戰,而是轉向那些實力不強的割據勢力,也就是「柿子專揀軟的捏」,將劉表、劉璋作為吞併的對象。

可以說,對於顛沛流離半生、屢遭挫折失敗的劉備來說,隆中對給他指出了一條明確可行的發展路線,也使得劉備集團第一次有了一個長遠的戰略規劃,而不再像以前那樣沒頭蒼蠅似的亂撞。

從這個意義上說,隆中對對於劉備集團,乃至整個三國時期戰略格局的形成,都有著重要意義。

當然,隆中對也存在很多問題,比如諸葛亮既想和孫權結盟,又要占據荊州,而荊州是攻打東吳的門戶,孫權決不能允許荊州落到別的勢力手中。

這樣一來,劉孫兩家的矛盾不可避免,而實際上,劉備和孫權也確實因為荊州歸屬問題大打出手。

這不能不說是諸葛亮戰略謀劃的失誤之處。

不過瑕不掩瑜,再好的戰略規劃在執行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紕漏。

何況孫劉兩家在荊州問題上雖有矛盾,但是這個矛盾並非不能緩和,可是劉備集團缺乏外交技巧,反而使矛盾提前爆發,從而打亂了隆中對的部署,應該說這不完全是諸葛亮的責任。

總的來說,隆中對畢竟是劉備集團發展壯大的關鍵因素,因此可以稱得上是一個非常出色的戰略規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關羽大意失荊州是因為《隆中對》嗎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豪強並起,軍閥割據,沒落皇親劉備空有蕩平天下之抱負,無奈勢單力薄,只得輾轉依附公孫瓚、曹操、袁紹、陶謙、呂布、劉表等人,奔波流離,年近半百,一事無成,劉表看在宗親份上,許新野...

品三國智慧5:劉備在荊州那些事3:隆中對

劉備和諸葛亮開始談到天下大事。諸葛亮為劉備全面分析當前的形勢:曹操擁兵百萬,挾天子以令諸侯,不可與之爭鋒,孫權坐擁江東,國險民附,可用為援而不可圖。劉表、劉璋庸碌無能,荊州、益州正是現成的地盤...

假如關羽沒有丟失荊州 蜀漢會一統天下嗎?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敗走麥城,荊州失守。這對於劉備,真是晴天霹靂,褲衩一聲。三顧茅廬時,諸葛亮給劉備做了一份戰略規劃——隆中對。他先是分析了一下外部環境:曹操占據北方,挾天子令諸侯,是當之無愧的老...

最早提出三分天下的並非諸葛亮,而是另有其人

生逢亂世,要想成就霸業最需的是什麼?人才!將才,謀士,最重要的是要有戰略家!三國之中能稱為將才的多如牛毛,能稱為謀士的也不在少數,但稱得上戰略家的卻沒有幾個。曹操算一個,諸葛亮算一個,吳國的魯肅...

諸葛亮理想破滅,難道是隆中對錯了?

(加盟作者秦風1978原創作品,請勿轉載)《隆中對》,是劉備三顧茅廬時諸葛亮所提出的戰略構想。可以這麼說,蜀漢集團後來基本上按照這個構想進行發展、擴張的。但是,後來遭遇了重大挫折,這個戰略構想後...

價值五個億的戰略諮詢報告

作者頭條號:村長say東漢末年,有一個叫劉備的「企業家」,經過熟人推薦,去拜訪諸葛亮的戰略諮詢公司。劉備當年苦於沒風投關注,也打不過曹操這樣的BAT,而且「市場」比較混亂,諸葛亮為劉備分析了「市...

關羽大意失荊州,難道荊州是關羽大意失去的嗎

三國時期,劉備為了完成漢朝的統一大業,遵循諸葛亮的《隆中對》的戰略以荊州為根據地,率領大軍假借幫助劉璋攻打張魯為由,試圖奪取益州。劉璋洞悉了劉備的意圖,於是在劉備返回的途中把劉備的軍師龐統殺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