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肅為孫權謀劃「三步走」,堪稱孫吳版「隆中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諸葛亮在第一次見到先主劉備時,就幫助先主制定了「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戰略步驟,被後人稱為「隆中對」。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早在諸葛亮出山之前,就有人為孫吳統一天下做好了謀劃,並且幾乎實現。
「隆中對」的提出是在赤壁之戰前一年,即建安十二年(207年),當時的情況是曹操已經牢固據有北方,「挾天子以令諸侯」,並憑藉優勢兵力用兵南方,而南方則揚(孫權)、荊(劉表)、益(劉璋)三股勢力獨立並存。
根據對形勢的估計,諸葛亮向劉備提出三個方面的對策作為近期目標:取劉表、取劉璋、承認孫吳並與之結盟;遠期目標則是入蜀、治蜀和自秦川、宛洛北伐等事。
近期目標與遠期目標合在一起,恢復中原才能實現。
後來的歷史大體還是順著這個方向步步發展,這證明「隆中對」還是大體符合客觀條件,具有無形的力量。
或許後世給蜀漢太多的目光,割據東南的孫吳被忽視了。
早在「隆中對」之前,東吳的魯肅就對時局做過類似的分析,向孫權提出相應的策略建議。
在建安五年(200年)魯肅第一次見到孫權時,就秘密地向孫權獻策。
魯肅認定曹操的勢力在北方已經鞏固,孫權的發展餘地只有南方,從而建議孫權分步以圖進取,可以看做「三步走」戰略,第一步,鼎足江東,穩定根本;第二步,取荊州,並益州,形成南北對峙;第三步,徐圖天下以成帝業。
魯肅的「三步走」與諸葛亮的「隆中對」相比,雖有差異,但基本構思都是相同的。
諸葛亮主張孫劉聯盟,這是在曹兵壓境的情況下提出的,魯肅提出「三步走」時尚未有此威脅。
而數年後,曹兵南下,劉備成為荊州唯一的抗曹力量後,魯肅立即建議與劉備達成盟友,這實際上是突遇變故而對「三步走」的重要補充。
圖片來自網絡
文/ 菜根
王立新品評三國人物:三足鼎立格局是怎樣形成的
建安十三年(208)七月,曹操整頓軍隊,揮師南下,準備征服江南,統一全境,兵鋒首先指向了一直盤踞在荊州的劉表。就在曹操出師征討劉表之前,西涼馬騰、韓遂再度亂戰起來。兩人起初結為異姓兄弟,後來因利...
劉備原本想給龐統拿頭功,沒想卻把軍師給坑在了川地。
劉備要聘請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直到去了三次,諸葛亮才見他,這就是被後人津津樂道的「三顧茅廬」。劉備見到諸葛亮,兩人有一番談話,諸葛亮說:曹操已經強大,暫時不可以和他爭鋒,孫吳政權已歷三世,只能...
劉備能成霸業,多虧此人的高明戰略,諸葛亮的方案根本不行
熟知三國歷史的朋友都會知道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獻上《隆中對》戰略的故事。很多人都會認為劉備後來的霸業,就是用了諸葛亮隆中對的方略。諸葛亮給劉備規劃的宏圖大業是:
《諸葛亮的帝師絕唱》之三:《隆中對》的讀解密碼
諸葛亮的求職沒有太多意識形態方面的考量。也就是說,他的出山與劉備是否是宗室、是否要復興漢室沒有直接關係。諸葛亮「兜售」的戰略方案是中性的,適用面很廣,當然前提是要滿足自己做帝師的要求。
隆中對的經典決策不只劉備之於諸葛亮,你知道他們的「隆中對」嗎
對諸葛亮的了解,最深刻的應當數《出師表》,劉備在徐庶建議下,三次到襄陽隆中拜訪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見。諸葛亮為劉備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勢繼而圖取中原的戰略構想。這...
從二分天下到天下三分,孫吳一步步失去制霸天下的機會!
孫吳是三國時期歷時最久的政權,它前後共存在五十二年(自公元222年算起則為五十九年)。在三國爭霸的格局中,孫吳坐擁江南,又有「國險民富」之稱,更據長江天塹,看起來優勢不小,但危機總是隱於水面之下!
同樣是預言三足鼎立!為何魯肅的塌上對,遠不如諸葛亮的隆中對?
魯肅,在看過《三國演義》的人心中,一直都是忠厚老實的代表。其實魯肅被民間嚴重低估的「王佐之才」,他比諸葛亮更早語言了「三國鼎立」,那魯肅的《塌上對》與諸葛亮的《隆中對》相比,有什麼異同呢?
劉備實現三足鼎立,最大功臣不是諸葛亮,而是魯肅
文 | 江隱龍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提出「隆中對」是在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決策 戰長江孫氏報仇」,而關於赤壁之戰的描述而自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 孫權決計破曹操」始至「諸葛亮智算華容 關雲...
被《三國演義》耽誤的「愚才」魯肅,真實的魯肅究竟有多厲害呢?
魯肅算是三國中一直被小看的人物,其實魯肅的能力不比諸葛亮和周瑜差。魯肅也被稱為是「東吳四英將」,周瑜死後魯肅就接替了他大都督的位置。其實要比較魯肅和諸葛亮到底誰厲害還是要在正史中找答案,因為演義...
說三國話權謀(21):孫策的戰備眼光與諸葛孔明的隆中決策
在三國演義中,我們不難發現,在眾多的英雄人物中,曹操和孫策是最有戰略眼光的人,孫策這個人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的戰略眼光非常厲害。從袁術手下要回了自己父親的一些舊部兵馬,然後就能夠憑藉這個而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