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閱讀的理解力:《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我知道這本書,是讀了一篇關於閱讀的文章,作者在文中推薦這本書,我立刻從網上購買了這本書的中文譯本,拿到書後,我覺得自己太需要讀這本書了,於是,我把其他正在閱讀的書都放下,決定先把這本書讀懂,因為這本書是教我如何去讀懂其他類別書的方法。
正如譯者在譯序所發出的感慨一樣,我也是深有同感,對於一名喜歡看書的人,直到五十歲知天命的年齡,才讀到有這本書,真是無地自容,深感懊悔,如果我在初高中青少年時期,就能讀到這本有關如何讀書的書,那我會少走多少閱讀的冤枉路?
但懊悔的同時又感到慶幸,因為經過這麼多年的思索和困惑,自己才深刻的認識到了,如何閱讀一本書是多麼的重要,平常的閱讀大多獲得的是資訊和知識,對提升閱讀理解能力沒有幫助,而對於超出自己理解能力的書,又因為讀得費力而中途擱淺。
這是我買了很多書,但真正讀完的卻不多的原因。
《如何閱讀一本書》是一本實用類型的書籍,它教會我們如何把書本當做老師,通過閱讀提升自己的理解力,來讀懂一本書的方法。
這本書是1972年出版的,作者艾德勒是以學者、教育家、編輯人等多重面貌而享有盛名,另一位作者是范多倫,曾經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兩人合作完成了這部書。
全書的構架分為四篇,第一篇講閱讀的層次,介紹了什麼是閱讀的藝術與活力、閱讀層次如何分類、閱讀的第一個層次:基礎閱讀和閱讀的第二個層次檢視閱讀;第二篇重點介紹分析閱讀的規則,這是閱讀的第三個層次;第三篇介紹讀不同種類書籍的方法,第四篇介紹閱讀的第四個層次,主題閱讀。
下面對閱讀的四個層次進行概括性介紹:
一、什麼是閱讀的四個層次?
閱讀之所以稱之為「層次」是因為後面的層次是建立在前面的基礎之上的,前面的閱讀層次包含在後面的閱讀層次中,基礎閱讀包含於檢視閱讀中的,檢視閱讀包含於分析閱讀中的,而分析閱讀又包含於主題閱讀中的。
1、基礎閱讀是小學語文的教學要求,第一階段是閱讀的準備階段,相當於幼兒園的教學;第二階段是認字,相當於一年級要求;第三階段是對詞語和課文的理解,相當於四年級以前的課程要求;第四階段是讀寫的能力,相當於初中課程的要求。
完成這四個階段的學習,可以說是一名初級的閱讀者,可以閱讀所有的讀物,但很不熟練。
學習閱讀的方法,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的。
2、檢視閱讀是更高級別的閱讀,在高中和大學裡都要運用到檢視閱讀的方法,什麼情況下要用檢視閱讀呢?一種情況是你並不知道自己想不想讀這本書,或者不知道這本書是否值得做分析閱讀;第二種情況是你想從書本中找到你想要的東西,但時間很有限,不能逐一詳細閱讀,這時候,就要運用檢視閱讀了。
檢視閱讀是如何來閱讀一本書?
它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步的做法是先看書名,如果有序先讀序,再看目錄,對這本書的基本構架做一個概括性的理解,看看出版者的宣傳文案,最後挑一篇與書的主題相關的章節讀幾頁,特別是最後的幾頁,是作者對全書的總結和概括,最好不要錯過。
第二步是從頭到尾先讀一遍,遇到不懂的也不要停下來,對不同類型的書採取合適的閱讀速度,能快就快,需要慢就慢一點。
3、分析閱讀是本書的重點。
是完整專注地讀完一本書,讓這本書成為自己的為止,就像培根所說的,是在咀嚼與消化一本書。
分析閱讀有三個階段共15個規則,第一階段用4個規則來教我們如何找出一本書的主要內容;第二階段用4個規則來教我們如何詳細分析一本書;第三階段用7個規則來教我們如何評論一本書。
4、主題閱讀是在讀很多書,並列出這些書相關聯的地方,提出一個所有的書都沒有談到的主題,並且構架這個主題的分析。
是閱讀里最主動、也是最花力氣的一種閱讀。
以上是閱讀四個層次的重點摘要,閱讀一本書先概括性閱讀,運用的是檢視閱讀,詳細閱讀運用的是分析閱讀,做專題研究時就要運用主題閱讀,下面介紹如何運用閱讀層次里的分析閱讀來讀一本書:
二、如何用分析閱讀來讀一本書?
我們閱讀一本書,重點運用的方法是分析閱讀,它分為三個階段進行:
1、第一個階段找出這本書在談什麼:
這個階段運用檢視閱讀的辦法,側重於這本書的構架分析,首先是要對這本書進行歸類,它屬於哪一類的書?是理論性的,還是使用性的。
其次是要用一句話或者最多幾句話來描述整本書的內容,通俗說就是這本書的中心思想是什麼?再次是這本書的主要章節是什麼?它們是按照什麼順序組織起來的?最後找出作者提出了哪些問題?這些問題就是作者提供的閱讀線索。
2、第二階段是詳細解釋這本書的內容
這個階段就是運用分析閱讀的方法詳細弄懂一本書,首先,把全書的重要的詞語的含義搞明白,這些重要的詞語叫關鍵字,弄清楚作者使用這些關鍵字的詞義。
其次,從關鍵的句子中搞清楚作者的主旨,主旨就是句子的用意、目的和意義。
再次是搞清楚作者的論述,即敘述和分析,重新排列這些論述的邏輯關係,以明白作者的主張。
最後,看作者提出的問題是否都得到了解決,沒有解決的問題,作者是怎麼處理的。
3、第三階段是就作者的觀點對這本書進行評論
評價作者的觀點首先要注意禮節,尊重作者的態度就是要先讀懂全書的大綱結構,能夠詳細說出作者觀點的內容,否則不要輕易批評作者,其次,不要用爭強好勝,非辯到底不可的態度,最後,在做出評價之前,都要找到理論的基礎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評價作者的觀點可以得出的結論:第一是作者的知識不足,第二是作者的知識錯誤,第三是作者的觀點不合邏輯,第四是作者的分析與理由是不完整的。
三、如何用主題閱讀來讀多本書?
主題閱讀是閱讀的最終目標,當你看了很多書後,發現了一個閱讀的主題,然後,你為了論述清楚這個主題,你就要去閱讀至少兩本以上的書籍,這時你就要用到主題閱讀的方法。
檢視閱讀和分析閱讀被包含在主題閱讀中,而且檢視閱讀運用還要廣泛一些。
主題閱讀分為五個步驟:
步驟一、把這些書整體檢視閱讀一遍,找出與主旨相關的章節。
步驟二、找出作者的關鍵字,與作者們達成共識,建立一組詞彙,能替代所有作者的詞彙,幫助解決問題。
步驟三、釐清問題,建立一組恰當的主旨。
步驟四、界定議題,對這個主旨的各種不同的觀點。
步驟五、分析這些討論,把問題和議題按順序排列,突顯主題。
那麼,主題閱讀應該如何進行呢?
1、把確定要閱讀的書,用檢視閱讀都閱讀一遍,目標是找出書中與自己主題有關的章節,但請注意,是為了解決自己的問題才閱讀的,而不是為了這本書本身的目的而閱讀,是書在服務你,而不是你在服務書,自己一定是書本的主人,讀完所有的書後,要能區分出它們之間的差別在哪裡,把自己的主題概念搞清楚。
這就是運用了兩種檢視閱讀的方法。
2、在進行主題閱讀時,用一組自己建立的詞彙,來了解所有的作者,解決與自己主題相關的問題。
就像是翻譯工作一樣,把作者使用的語言,翻譯成自己使用的語言,這裡的語言就是自己定義的一組詞彙。
3、用自己的一組詞彙建立一套問題大綱,然後看這些書本的作者是如何回答的,這些問題必須以某種形式,某種秩序來說明,以幫助我們解決提出的問題,同時,這些問題也是大多數作者都能夠回答的問題。
通常第一個問題是與我們在研究的概念或現象的存在和特徵有關,第二個問題可能是這個現象是如何被發現的,或者這個概念是如何表現出來的有關,第三個問題是前面的問題產生的影響有關。
4、從作者對自己提出問題的回答中發現議題,對同一個問題如果兩位作者的回答完全相反,這就是一個有參與的議題,但問題常常不會是這麼簡單,多種不同的複雜議題會引發爭議,主題閱讀的讀者就要將所有的爭議的前後關係整理清楚,進入下一步的分析討論。
5、分析討論這些界定的議題,把問題和議題按順序排列,以便能夠反映出主題思想,先比較共同性的議題,再比較沒有共同性的議題,把各個議題的關係清楚的界定出來,要做到客觀,就要引用作者的一段話來解釋作者對這個議題的觀點。
可以藉助主題工具書幫助自己找到感興趣的主題相關的章節,這是主題閱讀的聰明做法。
四、閱讀者對自己的四個要求
許多閱讀者抱怨說看書就想睡覺,的確有這樣的現象,閱讀時讓自己昏昏入睡比保持清醒容易得多,一旦你有明確的閱讀目標,主動地去閱讀,效果就會好一些,但有時候,就算你知道自己閱讀的目標,也知道那本書該用什麼方式來讀,還是不能將注意力集中在閱讀這本書上,這又是什麼原因呢?這個原因就是你不知道按照什麼標準來約束自己,以一下就是閱讀者對自己的要求
對閱讀者有兩個要求,一是要主動提出四個主要問題,二是做好三種筆記。
1、閱讀者要提出的四個基本問題:
第一、整體來說,這本書在談什麼?一定要想辦法找出這本書的主題,作者如何依次展開這個主題,如何從核心主題分解出從屬的關鍵議題。
第二、怎麼詳細說明的?找出主要的想法、聲明和論點。
第三、說的有道理嗎?是全部還是部分?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必須先搞清楚前兩個問題,再做出自己的判斷。
第四、這本書和自己有什麼關係?這本書為你提供的資訊有何意義?你需要了解它嗎?
光知道這四個問題還是不夠的,還要記得在閱讀的時候提出這些問題,養成習慣,並且能夠精準、正確地回答問題,這樣的訓練得來的能力,就是閱讀的藝術。
2、讓一本書真正屬於自己,要做好三種類型的筆記
為什麼對閱讀者來說,一定要做筆記呢?做筆記的好處一是會讓你保持清醒,不只是不昏睡,還是非常的清醒;二是如果你是主動閱讀,那就是一種思考,把思考用語言表達出來的方法就是筆記;三是將你的感想寫下來,可以幫助自己記住作者的思想。
筆記分為結構筆記、概念筆記和辯證筆記。
(1)結構筆記記錄全書的構架,在檢視閱讀時,要求回答一些問題,如:「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這本書在談的是什麼?」;「作者是借著怎樣的整體構架,來發展他的觀點或者陳述他對這個主題的理解?」把這些問題的答案,記錄在結構筆記中。
(2)概念筆記記錄的是作者的觀點和意義,這是在做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時要做的筆記,與結構筆記是不同的。
(3)辯證筆記是記錄基本相同主題的不同觀點,是作者之間的一場討論。
這需要在很多書中摘要出觀點,記錄在筆記里,就單一主題,把所有陳述和疑問都順序列出來,這是專業閱讀者記筆記的方法。
以上是我讀完《如何閱讀一本書》記錄該書的主要內容,第三篇閱讀不同讀物的方法是閱讀四個層次的具體應用,由於篇幅所限,就不做介紹了,我在閱讀這本書時,也運用了書里的方法,回答了一些問題,比如「這是一本什麼書?」「這本書整體再談的是什麼?」「這本書詳細地說了什麼?」,這就是對自己要問的四個基本問題中的前兩個問題。
剩下兩個問題「這本書有道理嗎?部分還是全部?」;「這本書和我有什麼關係?」我認為作者分析得很有道理,我完全贊同,這本書對我閱讀幫助非常大,我十分慶幸自己能夠讀到這本書,在以後的閱讀生活里,我有了書本這位老師的教導,一定會讀懂更多的書,在提升自己理解能力的同時,獲得更多的知識。
如何閱讀,看這一本書就夠了
《如何閱讀一本書》是70餘年曆久彌新的閱讀經典,是一本關於閱讀的全球暢銷書。這本書教你閱讀的方法、技巧,閱讀所應具備的廣闊視野。市面上談閱讀的書頗多,盡信則不如不信,關於閱讀的種種,看透這一本書...
用對的方法讀書,你才能真正成為書的主人
1.清朝詩人黃景仁在其《雜感》一文中感慨自己雖有才華,但是有志難申,故有了「百無一用是書生」的感慨。在清代那個時代,文學家黃景仁已經感受到讀書的人很多,百人之中才可能有一人有脫穎而出的機會。放到...
《如何閱讀一本書》導讀
如何閱讀一本書作者是艾德勒和查爾斯•范多倫,初版1940年完成,1972年做了比較大的修訂。郝明義和朱衣大約在2004年出版中文的翻譯版本。這本書歷經幾十年,今天讀來,仍然對我們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讀書|《如何閱讀一本書》中的方法論
為什麼要讀《如何閱讀一本書》?放在原來看到這樣的書名,肯定不會拿起來閱讀,因為覺得自己是會閱讀的。但是後來逐漸發現,閱讀確實是有方法的,而西方教育在方法論的教育上很有傳統。一次和朋友交流,她的孩...
《如何閱讀一本書》終章|乾貨見過不少,這麼「干」的就不多見了
上篇文咱們講到這本書的兩個作者,他們將讀書分為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前兩個層次已經分享完,在分享後面兩個層次以前,先插播一段,這段叫做「四個問題」。一 四個問題為什麼...
雖然你上了一流大學,但你可能連一本書都不會讀!
很多人都只會看書,不會讀書,後者在前者的基礎上運用了一定的技巧。一般牛人的時間都比較貴,所以他們都是帶有目的性去讀書。大學的文憑應該代表著一般大學畢業生的閱讀水平,不但能夠閱讀任何一種普通的資料...
如何做一個自我要求的讀者?
太多的資訊如同太少的資訊一樣,都是對理解力的阻礙。換句話說,現代的媒體正以壓倒性的泛濫資訊阻礙了我們的理解力。那種今天仍然習慣於從書寫文字中吸取大量資訊,以增進對世界了解的人,就是自我要求的讀者...
只需15張PPT,教你如何閱讀一本書
來源:LinkedIn看到這個題目大家可能會不以為然,覺的如何讀一本書還要你教?大家不妨想一想最近看過的幾本書,他們主要講了什麼?你還記的多少?你學到了多少東西?當然肯定也會有人說:「讀書是一件...
為什麼你讀了那麼多書,卻沒任何卵用
本文較長,也比較枯燥,但都是作者多年心血的分享,厲害的招式都比較難練對吧,所以你懂的都在說知識改變命運,可真正感知到被知識改變命運的人,身邊找不出幾個吧。現代社會變化的這麼快,知識的作用最多讓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