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15張PPT,教你如何閱讀一本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來源:LinkedIn

看到這個題目大家可能會不以為然,覺的如何讀一本書還要你教?

大家不妨想一想最近看過的幾本書,他們主要講了什麼?你還記的多少?你學到了多少東西?

當然肯定也會有人說:「讀書是一件享受的事情,為什麼一定要學到東西呢?」

當然你可以享受讀書,也應該享受讀書,但你不能把這個當作你什麼都沒學到的藉口,沒有目的的閱讀就是耍流氓。

一、 閱讀的目的

那麼,既然不能耍流氓,我們閱讀的目的是什麼呢?

之前聽彭小六的分享,他提到了一個概念,叫做信息的不對稱性

因為他讀的書比我們多,經歷的比我們多,我們跟他的信息是不對稱的,所以他比我們厲害。

那怎麼消除這種不對稱呢?當然是閱讀,而且是大量的閱讀。

可能這樣解釋還不是很清楚,我們換一種解釋,我們平時看很多書,有小說,有故事,有思維方式,有歷史。

我們收穫的是什麼?

有的閱讀是為了獲得資訊和認知,就像是你讀一本理論書,你知道這個道理,你記住了這個知識。

有的閱讀是為了獲得理解,這種閱讀一般是給你建議,或者教導你怎麼做,怎麼思考。

所以,閱讀的目的是為了獲得資訊和認知,或者是為了獲得理解。

二、 書本的分類

我們今天要說的閱讀主要是針對增加理解力的閱讀。

現在我們知道了,我們閱讀是為了獲得資訊和理解力。

那麼,在我們開始閱讀之前,我們還要解決一個很關鍵的問題,這本書是什麼類型的書?我們不能拿著一本小說,說提高理解力,那不現實。

那書本應該怎麼分類呢?

我們可以按是否虛擬分,然後再根據認知類和理解類分。

你也可以按圖書館的分類標準。

不管怎樣,你要有自己的分類標準,想要提高理解力就看實用類對的書,想提升認知就看理論性的書。

本文引用彭小六的分法,他把書比作食物,分為主食類:主要指技能,實用類;美食類:文學,哲學,歷史類;蔬果類:工具書和甜點類,娛樂和休息類。

主食是我們的生存類,美食是我們的思想類。

我們今天主要討論主食,實用類的。

三、 主動閱讀

現在,我們已經把書分好類了,我們應該想一想,為什麼要讀這本書,我可以學到什麼知識,帶著問題去讀。

《萬萬沒想到—用理工科思維理解世界》的作者萬維鋼,在書中說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我們大腦會主動吸收與我們期待相同的信息,過濾我們不想看的信息。

比如你哪一天買了一輛某某牌的車,你就會發現大街上到處都是這個牌子的車。

你越主動的去讀一本書,你所收穫的也越大,在閱讀之前先想想你想要從書中得到什麼?

四、 閱讀的層次

我們知道閱讀一共分為四個層次,分別是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

基礎閱讀

基礎閱讀指的是,你能認識這些字的意思。

比如一個句子「魚在空中飛」你知道知道魚在空中飛,那麼你就具備了基礎閱讀的能力。

至於為什麼在空中飛不是這個階段考慮的。

檢視閱讀

在我們開始閱讀一本書的時候,要先學會檢視閱讀

檢視閱讀也有人叫快速閱讀。

檢視閱讀分為兩個部分,快速的略讀和粗讀。

略讀指的是快速的看一本書的封面,目錄,序言,翻開一些你感興趣或者覺的重要的篇章。

尋找那些加粗和結論性的關鍵詞,因為那往往是一本書的精華所在。

經過一遍快速的略讀你能知道這本書到底在講了些什麼,到底值不值得讀。

如果這是一本值得讀的書,那麼我們就開始快速的粗讀。

粗讀是指快速的瀏覽一遍書本,跳過那些你不懂的地方,先把整本書大概的看一遍,對書的內容有個大概的印象。

而在此過程中,你要注意控制閱讀的速度,對於重要的內容可以讀的慢一點,對於那些無關緊要,或者你已經掌握的知識,可以加快閱讀速度。

經過檢視閱讀,我們可以快速的吸收一本書的主要觀點和精華,用20%的時間吸收書本80%的內容。

在此階段,你已經可以回答一些問題,比如這是一本怎樣的書?整本書在談論什麼?

分析閱讀

但我們依然還有很多問題無法清楚的回答上來,比如作者是借用怎樣的框架,來發展他的觀點?跟我有什麼關係?作者是如何論述他的觀點的?作者解決了哪些問題,沒有解決哪些問題?

所以,我們帶著這些問題進入閱讀的第三個階段——分析閱讀

分析閱讀是想要理解一本書的基本條件。

在分析閱讀這個階段,我們要做三個事情。

第一個,弄明白作者寫的是什麼?

第二個,他是怎麼寫?

第三個是,寫的好不好?對不對?

我們先來說第一部分: 寫的是什麼?

在這個階段,我們同樣要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給這本書分類。

是的,你沒有聽錯,就是分類,你可能會說,我們不是在檢視閱讀的已經將書本分類了麼?但那遠遠不夠。

書的分類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簡單,即便是虛構與實用類有時都很難分清楚。

比如通過講故事告訴別人如何戒酒的書,應該歸為實用類還是虛擬類呢?

科學和哲學如何區分他們?一本實用性的書籍必然帶有理論性,而一本理論性的書籍也有可能給出一些建議,又如何分辨呢?

所以,除非你對一本書足夠了解,否則你很難靠標題,目錄把它歸類。

拿實用類來說,一本論述性書的主要目的在於傳達知識,任何一本書,如果包含觀點,推論,理論,作者的表達是有根據的,那就是一本論述性,實用的書。

第二件事,透視一本書。

每本書封面之下都有一個骨架。

在這個階段,我們要做的就是找出它的骨架。

把書本重要的觀點,篇章找出來,看他們是如何組織成一個完整的架構的。

我以前做筆記也喜歡這樣做,看書本的目錄,根據書本的目錄,來總結書本的內容,列出大綱,第一部分說了什麼,第二部分說了什麼,他們之間有什麼關係。

一本好書,往往邏輯清楚,我們可以很快對的找出他的框架結構。

像在這本書,結構就很明確,全書分為四個閱讀層次,每個階段又有不同的方法,和要求。

第三件事,要找出作者要問的問題。

我們換個容易理解的說法,作者想要說明白一個什麼道理,他想解決什麼問題。

如果能夠熟練的運用前面講的兩點,那麼找出作者想解決什麼問題就會簡單的多。

而此時,你可能有注意,作者想解決的問題可能不止一個,你要學會如何分辨那個是主要的,哪個是次要的。

現在我們來看看第二部分,作者是怎麼寫的?

  1. 鍊字,找出重要的單字,透過他們與作者達成共識。

    這個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第一步是找出重要的字;第二步是確認這些單字在使用時的精確意義。

    就像這本書裡面的「閱讀」的意思,在大多數情況下,是指閱讀實用性書籍。

    如果你將這個閱讀理解成看小說,看教科書,就會發生理解偏差。

    那什麼樣的字,才算是重要的字呢?

    當然我們可以確定一件事,並不是所有的字都是重要的單字,它可能是一個普通的單字,也有可能是一個專業的術語。

    但是不管怎麼樣,如果作者在某些單字做了特殊處理,像加粗,斜體,劃線,那你就要注意了,那很可能是重要的單字。

    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則是,那些讓你頭痛的,或者是作者與其他作者爭執的字,在很大程度是就是重要的單字。

  2. 如何確認這些單字的精確意義呢?

    找到了關鍵單字,那接下來該怎麼辦呢?

    你一定要利用對上下文的理解,來推敲出這個字的意義。

    沒有一個詞是可以單獨存在,它必然是和上下文的一個組合。

    一個單字有不同的意義,像我之前說的,閱讀就可以指閱讀小說,或者指閱讀實用性書籍。

    同一個意義,也會有不同的單字,比如我們說的實用性書籍,和論述性書籍,在很大程度上他們是同一個意思。

  3. 判斷作者的主旨

    將一本書最重要的句子圈出來,找出其中的主旨。

    主旨往往是一個知識,觀點或者建議。

    那麼如何找呢?

    這個跟鍊字有點像,找出重要的句子,然後理解它。

    很多作者往往會將這些句子加粗,或者劃線,你只要找到它們就行。

    找到了重要的句子,如何正確理解主旨呢?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用自己的話去概括作者的主旨,不要用作者的話,不要用作者的話,不要用作者的話,這很重要,因為這是檢測你是否真的理解,能不能跳出作者框架的一個關鍵。

    在概括之後,試著就這個主旨舉幾個栗子。

    在這基礎上,我們還要思考一下,作者是如何論述的,是如何推理出這個結論的?

    你可以找幾段你認為重要的論述,整理出主旨是如何一步步演化出來的。

    找出作者認為哪些事情是假設,哪些是能證實的或者有根據的,哪些是不需要證明,地球人都知道的。

第三部分:寫的好不好?對不對?

在分析閱讀的最後一個階段,就是公正的評價一本書。

要知道正確的批評是對一本書最高的評價,只有通過批評,你才算真正了解一本書。

因為能提出批評,證明你已經跳出了作者的框架和局限性,從更高的地方俯視它,指出它的不足。

這一點,我還是蠻有感觸的,有時候寫完文章發給同學看,她每次跟我說我哪裡字寫錯了,要不就說寫的不錯,然後哪不錯又不知道。

後來我就不給她看了,因為我知道,如果她學不會如何閱讀的話,不管我發多少遍都沒有用。

當然批評不是隨便批評的,在你批評之前,你首先要確定你是真的了解了。

如果你不同意作者的觀點,要理性的表達自己的看法,不要無理的辯駁或者爭論。

在做任何的評論之前,都要找出理論依據。

不能說,我知道你說的是對的,但我就是不同意你的觀點。

假設我們現在已經完全了解了一本書,並且完成了我們之前說的一系列步驟。

這時我們就與作者站在了同一個階層上,你可以跟他說,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不服來辨。

在這個辯論的過程中,你需要記住兩個條件。

第一,不要將情緒帶到辯論中來;

第二,一場辯論是不會為假設而爭吵的,化解同理心來閱讀和辯論,不偏不倚。

你可以用這些概念向作者說明。

你的知識不足:除非你列舉的知識跟主旨相關,否則你沒有任何理由,指責作者知識不足。

你的知識錯誤:想做這個評價,你必須要能說明事實,論點要站的住腳。

你是不合邏輯的:這就是說作者推論不合理,前後不連貫,或者前後事情不一致。

你的分析不夠完整:一個人的能力總是有限的,不可能做到完美,這是不可避免的。

主題閱讀

什麼叫主題閱讀呢?

如果說你在閱讀一本書的時候,是進入到作者為你構建的一個世界裡面,那麼在主題閱讀里,你就是自己的王,你要自己建立一個世界,然後把那些書,一磚一瓦的加入到你的這個世界裡。

那麼如何,進行主題閱讀呢?

我們一步步的來看。

第一步,要先建立你的書單。

比如我要做一次關於知識管理的主題閱讀,那我們應該去找市面上所有關於知識管理的書籍,然後建立自己的書單。

那麼,這麼多書,怎麼建立自己的書單呢?

有以下幾個方法。

1.去當當網,京東網,或者百度直接搜知識管理,會出來一堆書單,我們可以把這些書單挨個去豆瓣網上看它的評分,如果分數在7.7以上,就可以購買了。

2.去知乎,或者微博上搜相關的文章,經常會有一些專業人士會發出書單,如果沒有,不妨去分答上去問問這個領域的專家。

3.關注一些牛人的博客,看他們在看什麼,這些牛人每年要看好多書,看完之後往往都會有輸出,我們可以從他的輸出來了解。

第二步,我們要進行檢視閱讀將這個初步書單給簡化,最後簡化成為幾十本。

第三步,就是建立自己的框架。

在這個階段,你可以參考一本你覺的不錯的書籍目錄,把它的框架拿過來,然後在這個框架的基礎上添磚加瓦。

第四步,挑出相關的章節。

主題閱讀是最主動的閱讀,掌控權完全在你手裡,你要讓書本服務於你,而不是相反。

所以不管書本寫的多好,只要跟主題沒有關係就跳過去。

找出跟你主題相關的章節,將它補充到你的框架中。

第五步,提出問題,整理答案。

主題閱讀並不是說建個框架然後把那些內容複製粘貼過來,而是你要提出問題,他說了什麼?為什麼這麼說?他是怎麼推導出來的?

然後用自己的話,回答這些問題。

第六步,合併答案,歸類到議題。

整理框架里的答案,並將同一類內容合併,進行篩選與甄別,標記適用範圍。

本文作者 Bu偷腥的mao,簡書作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22分鐘讀完《如何閱讀一本書》

據《耆舊續聞》記,朱載上去拜會蘇軾,見蘇軾在抄書。朱載上問他抄什麼書。蘇軾答《漢書》。朱載上說:「以先生的才華,記憶力之強,開卷一覽可終身不忘,《漢書》早就爛熟於心,怎麼還需要抄寫?」蘇東坡微微...

《如何閱讀一本書》導讀

如何閱讀一本書作者是艾德勒和查爾斯•范多倫,初版1940年完成,1972年做了比較大的修訂。郝明義和朱衣大約在2004年出版中文的翻譯版本。這本書歷經幾十年,今天讀來,仍然對我們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讀書方法的整理

一、概述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本書,那就是:越主動、技巧越熟練的閱讀,效率就越高。我把這本書為四部分:1、閱讀的目的與層次;2、基礎閱讀與檢視閱讀;3、分析閱讀;4、主題閱讀。書中還寫道了閱讀不同...

學會主動閱讀,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論語·為政》中很有名的一段話。意思是說,從十五歲開始,孔子有了明確的學習方向,立志於學習聖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