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夷陵之戰慘敗,孫權為何沒有乘勝追擊,反而前去求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就是一部打打打的歷史,大大小小的戰役無數,但要說改變三國局勢的戰役,只有三場,即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巧合的是,這三場戰役都是由一把大火決定了勝負。
官渡之戰,曹操火燒烏巢,使袁紹失去糧草,軍心大亂,曹操乘勝追擊,大敗袁紹,從而奠定了他一代霸主的地位。
赤壁之戰,曹操兵多將廣,孫劉聯合抗曹,但是曹操手下多為北方戰士,不善水戰,於是將所有戰船聯結起來,方便士兵操練。
恰好被周瑜抓住機會,用大火燒了所有戰船,曹操的幾十萬大軍也因此喪命,曹操的赤壁慘敗也拉開了三分天下的序幕。
夷陵之戰,劉備戰略失誤,沿著山林依水紮寨,犯了兵家大忌,被陸遜火燒連營。
劉備是一代梟雄,但是卻在夷陵載了個大跟頭。
劉備能從一個落魄貴族到一方諸侯,離不開文臣武將的幫助,尤其是諸葛亮和關羽、張飛,對劉備幫助最大。
劉備從借下荊州開始,逐漸取下益州、西川等地,勢力日盛,但是關羽之死,荊州丟失,打破了他的計劃,憤怒之下,他率軍伐吳,最終一敗塗地。
關羽之死,是個意外,但並不意外。
魯肅曾說過,若曹強,則連劉共同抗曹,若劉強,則聯曹抗劉。
劉備勢大,讓東吳感覺到了危機,因此他們與曹操聯合,也算情理之中。
荊州丟失,是魏吳聯合的結果,但是關羽之死,卻有點咎由自取。
孫權早有命令,關羽不能殺,但是關羽驕傲自大,完全不把呂蒙放在眼裡,使呂蒙懷恨在心,執意殺了關羽。
這也導致了劉備憤怒之下,打著報仇的旗幟,舉舉國之力攻伐東吳。
夷陵之戰前,劉備的實力要遠在孫權之上,大軍所到之處,也是所向睥睨,勢不可擋,但是在國家危難之時,一代名將陸遜臨危受命,率軍迎戰劉備。
陸遜深諳兵家之道,知道蜀軍士氣正旺,吳軍難以與之匹敵,於是暫避鋒芒,堅守不出,果然不出幾月,蜀軍銳氣大減,疲態盡顯。
相持不下的時,劉備讓大軍沿著山林依水紮寨,這犯了兵家大忌,但是劉備驕傲自大,根本聽不進勸阻,最終被陸遜一把大火燒掉一切,自己也差點被孫桓俘虜。
在夷陵之伐吳中,張飛也因毆打士兵,被士兵懷恨在心,趁其睡覺時將其殺害。
慘敗後,劉備退守到了白帝城。
白帝城是益州的咽喉,劉備這樣做也是防止東吳乘勝追擊,但實際情況是,東吳並沒有乘勝追擊,而是主動送還了軍械,派使者前來求和。
這對於敵對雙方來說,是一件很罕見的事,但是考慮到當時的大環境,這也做也算合情合理
殺敵一萬,自損三千,雖然東吳取得了夷陵之戰的勝利,斬殺了蜀國的數十萬大軍,但是自己也損失慘重,包括大將甘寧等都戰死在了戰場,自身也實力大損,主動求和也是基於大局考慮。
蜀吳兩家互相殘殺,曹丕卻在坐山觀虎鬥,漁翁得利。
這場戰爭,參戰雙方皆輸,如果孫權在繼續進攻益州,會進一步削弱兩家實力,若此時曹丕興兵來犯,會讓孫權陷入進退兩難之地,再加上剛剛收復荊州,根基維穩,求和則為上策。
夷陵之戰後,曹丕也發兵伐吳,由此可見,孫權策略極為正確。
劉備一生輸過無數次戰役,但是夷陵之戰,卻是最為致命的,以前輸掉任何一次戰役,他都可以東山再起,但是此時他已年時漸高,很難再捲土重來,劉備也因此一病不起,直至去世。
劉備在病床上的時候,孫權主動派使者前來求和,雖然劉備鬱郁不得志,但是他明白當前形勢,唇亡齒寒,他只能接受求和。
若是兩個不聯合抗曹,以兩家現有實力,都很難與曹丕抗衡,遲早會被曹丕一一攻破。
有人說,劉備伐吳是意氣用事,但其實,劉備攻打東吳,並非僅僅是為關羽報仇,實則他是想借報仇之名收復荊州,荊州重要的戰略要地,劉備丟不起也不願丟。
只不過,劉備選錯了時機,再加上過於驕傲自大,不聽勸阻,最終導致了自己的慘敗。
劉備伐吳,是遭到諸葛亮、趙雲等一批重臣的反對的,但是劉備不停勸阻,貿然出兵,再加上很多重臣謀士都不在身邊,劉備大軍雖然看起來聲勢浩大,軍馬眾多,但其實缺少謀臣良將,再加上劉備過於輕敵,他的失敗實屬正常。
假如你是劉備,你會舉全國之力討伐渣權嗎?
劉備伐吳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劉...
夷陵之戰全面梳理回顧 揭秘劉備慘敗的原因
夷陵之戰,是三國的著名戰役。關於夷陵之戰的細節,大家還記得嗎?夷陵之戰中,劉備又一次痛失領土。如果不懂夷陵之戰,那就不算讀懂三國。今天,小編為大家重新梳理了夷陵之戰的細節和各個階段,夷陵之戰,雖...
揭秘:三國時期夷陵之戰背後真正的政治權衡
每當說到夷陵之戰,七百里連營自然就成為了劉備兵敗的罪魁禍首!但我們都知道,劉備在正史中其實並非像演義中那樣只會哭出個天下,正史中的劉備主導了「火燒博望坡」,「漢中爭奪戰」等經典戰役,作為一名經驗...
75萬蜀軍伐吳,孫權提出歸還荊州以求和,劉備為何仍不答應?
題主既然這麼問,那就是按照《三國演義》的故事內容來說了,那我們就拋開正史,談談演義。在演義中,劉備是一個怎樣的人?我絲毫不懷疑,羅貫中就是一個劉黑,他給劉備賦予了許多特質。在他的筆下,說好聽點的...
才稱帝三個月,劉備就遭遇生平大最慘敗,惱羞後一病不起
公元221年,劉備於益州稱帝,年號為章武。劉備稱帝三個月後,以替名將關羽報仇為由,揮兵東征東吳孫權,氣勢強勁。孫權求和不成後,決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兩線作戰,一面派陸遜率軍應戰。陸遜用以逸待勞...
《三國》中如果劉備聽從謀士建議,暫不替兄弟報仇,可否一統三國?
文/炒米視角這個假設里有兩個知識點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第一個知識點,事實上,沒有謀士建議劉備不發兵。就連諸葛亮當時對劉備發兵,都無隻言片語。直到夷陵大敗之後,諸葛亮自己才事後諸葛亮地說了一句,如...
解析三國人物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3(劉備,諸葛,賈詡)
前文說到赤壁之戰之後,劉備的人生就像開掛了一樣,北卻曹操,西奪益州,東聯孫權,花了近12年的時間終於擁有了益州漢中荊州等地,只是你在發展的同時你的競爭對手不可能一味的任由你壯大,曹操和孫權都是...
劉備大軍東征報仇,為何不帶諸葛亮?正是推心置腹的信任!
夷陵之戰,劉備大軍伐吳,卻不帶諸葛亮隨軍的原因,除了確實需要諸葛亮留守後方、保障軍需外,更大原因是諸葛亮從出山效力劉備起,就一直主張聯合孫吳,共抗曹操,並且還是締結孫劉聯盟的直接操盤手。此時孫權...
夷陵之戰作為劉備「一心復仇」的戰役,其中的水分有多少
奇葩姐趣說三國第十七講,獨家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在上一講中,奇葩姐講述了官渡之戰中,曹操遇到了袁紹,擦出了怎樣的戰爭之火,其實袁紹沒能戰勝曹操是不合理的,也是難以想像的,但是事實就是袁紹...
若不是此人,東吳定當提前滅亡50年,劉備必將一統三國
東漢末年,曹操憑藉著超強的個人能力,加上文臣武將的輔佐,統一了中國北方,大有一統天下之態勢。之後,曹操親率幾十萬大軍伐吳,想一舉拿下東吳,然後再收拾劉備。人算不如天算,在孫劉聯軍的配合下,赤壁之...
夷陵之戰蜀漢有順水優勢,為何敗給東吳?
蜀漢章武元年,也就是公元221年,昭烈帝劉備經過一年多的準備,終於發動了對東吳的這次大規模的戰役—夷陵之戰。這次夷陵之戰是三國時期著名的三大戰役之一,戰役的結果以蜀漢敗北,東吳勝出而結束,對後來...
夷陵之戰中,劉備傾全國之力親率70萬大軍為何還會被陸遜打敗?
三國時期有很多著名的戰役,諸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還有蜀漢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夷陵之戰。這場戰役是劉備為了幫關羽報仇,揮師東征孫權,但是卻被陸續打敗。夷陵之戰是蜀漢由盛轉衰的轉折點。那...
劉備傾全國之力為關羽報仇,不光只是兄弟情,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率孤軍北伐曹操。樊城之戰,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一時威震華夏。但此時,東吳不顧孫劉同盟,派呂蒙率軍突襲荊州,關羽敗走麥城,被吳軍擒殺,荊州也落入吳國之手。...
如果說劉備不挑起夷陵之戰,蜀漢有希望統一三國?真相已經很明了
三大巨頭,都曾懷有萬全的把握,主動進攻他人,最終卻慘敗而歸,使自己遭遇了巨大的打擊——公元208年,曹操南下,想要一統華夏,結果被孫劉聯軍在赤壁擊敗;公元215年,孫權親率十大軍,進攻只有七千守...
劉備攻打東吳其實另有原因,其他皆浮雲,史書不會記載這歷史真相
公元219年,孫權襲取荊州,擒殺關羽,吳、蜀兩國結仇。公元220年,曹丕代漢稱帝。公元221年,劉備於益州稱帝,年號為章武。同年,劉備為奪回荊州,為關羽報仇,親率大軍攻打東吳。孫權聞劉備將來伐,...
劉備是為了奪荊州還是為弟報仇
劉備是為了奪得荊州還是為弟報仇公元219年,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後被孫權呂蒙襲取荊州,兵敗身亡。自此,吳蜀仇根深種。公元220年,曹丕篡漢。公元221年,劉備續漢脈正大統,年號彰武,史稱蜀漢。同年...
劉備為何傾國伐吳?背後戰略眼光非諸葛亮所能逆睹也!
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猇亭[Xiāotíng],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