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如果劉備聽從謀士建議,暫不替兄弟報仇,可否一統三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炒米視角

這個假設里有兩個知識點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

第一個知識點,事實上,沒有謀士建議劉備不發兵。

就連諸葛亮當時對劉備發兵,都無隻言片語。

直到夷陵大敗之後,諸葛亮自己才事後諸葛亮地說了一句,如果法正還活著,他可能會勸劉備不發兵。

第二個雖然炒米承認劉備和關羽有兄弟之情,但並沒有桃園三結義的歷史事實。

並且劉備所謂替關羽報仇只是為了師出有名而已,真實目的是攻打東吳,以劉備當時的想法是在賭博,因為呂蒙已死,當時吳國國內人才缺失。

劉備想的最好的結果是并吞東吳,次之也能奪回荊州。

但結果悲涼,孫權起用了年輕名不見經傳的陸遜。

導致劉備大敗。

再說統一三國。

當劉備聯有荊州益州並取得漢中的時候,實力是明顯要強於東吳的。

並且處於國運上升的勢頭。

但同時後世偉人說過的「隆中對」最大的bug就出現了。

兵力分散得太厲害了。

劉備實力擴張到這個份上,其實要感謝「聯吳抗曹」的政策。

但當劉備的實力大於東吳的時候,其實情況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東吳開始考慮要聯合曹魏壓制劉備的勢力了。

果不其然,當關羽順勢向北發展,攻打襄樊的時候,威猛得一塌糊塗,連曹操都考慮遷都避其鋒芒了。

然而荊州的大後方東吳蠢蠢欲動了,趁荊州守備空虛,呂蒙白衣渡江,偷襲了荊州。

形勢就此改變。

而此刻,如果保持均勢,東吳是願意恢復孫劉聯盟的。

但劉備肯定是不乾的。

所以孫權把關羽的頭送給曹操,希望禍水北引。

而這點小伎倆是瞞不過曹操的,曹操給關羽塑金身厚葬。

表示了對昔日戰友兼敵人的同情和欽佩。

這同時也給了劉備錯誤的信號,認為曹魏不會和東吳結盟。

那麼曹魏和東吳兩方邊境的軍隊對峙狀態不會消除。

東吳的軍隊必然被曹魏牽掣。

於是下定決心以為關羽報仇為名,攻打東吳。

無奈之下,孫權再次用事實證明了孫策的眼光。

他啟用了年輕的陸遜,挽狂瀾於既倒。

但這一仗打得有點狠了。

劉備號稱60萬大軍,(根據史料,估計實際兵力在5到6萬),而迎戰的陸遜實際只有3萬多兵力。

歷史再次上演了以弱勝強的經典案例,夷陵之戰。

實際上劉備不是曹操,曹操輸了赤壁之戰,只是阻斷了統一全國的進程。

自身國力傷害不大。

但劉備輸了這一仗以後,直接把蜀國干成了三國中最弱小的國家。

不要說跟曹魏有幾十倍的實力差距,就比東吳也差了很大一個級別。

劉備連病帶氣,死了。

東吳第一時間派出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去拜訪孔明。

重申孫劉聯盟。

諸葛亮欣然接受了。

因為無論是孫權還是諸葛亮都明白,現在國力最強的是曹魏,孫劉兩家再繼續互斗下去,曹魏想吞併自己就易如反掌了。

劉備出兵為什麼沒人勸?當年官渡之戰,田豐沮授勸袁紹,沒有結果。

赤壁之戰,賈詡荀彧勸曹操,沒有結果。

蜀中謀士少,唯一的諸葛亮是明白人,他選擇了沉默,所以他才哭法正死得早。

稱了帝的劉備已經不是當年有如喪家之犬的劉備,他的心態和當年的袁紹曹操一樣了。

所以他不會咽下丟荊州這口氣的。

當關羽同學決定打襄樊往北發展開始,悲劇就已經註定了。

如關羽按兵不動,堅決守好荊州,結局或未可知。

但守荊州的偏偏是關羽啊。

孫權欲娶關羽女兒為兒媳,加強東吳和荊州的盟好關係。

我們關二爺一句,「虎女焉能嫁犬子?」性格決定命運。

關羽武力值很強大,但政治智慧和政治眼光堪憂啊!

文/炒米視角

原創首發,歡迎關注或吐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 關羽之死難道是蜀漢內鬥的犧牲品

諸葛亮在世人心目中一直是神機妙算、鞠躬盡瘁的形象。最近,上海大學歷史系教授朱子彥在新著《走下聖壇的諸葛亮》(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中,對三國史上一些著名的舊案作了新的詮釋,如諸葛亮出山時為何選擇劉...

夷陵之戰經過

夷陵之戰,又稱猇亭之戰,清代時避諱改稱彝陵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君主劉備對東吳發動的戰役,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221年7月,也就是劉備稱帝三個月後,立刻以替大將關羽報仇為由,揮兵東征,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