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評:—劉備一生三把火,成亦因火敗亦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代梟雄劉備一生與火結下不解之緣,成也緣火,敗亦緣火,三把火串起他的一生、串起他的大業,是比宋丹丹還「火」的「火命」。

第一把火:火燒新野,開啟了劉備的勝利模式

劉備從平原鬧革命開始,一路戰來屢戰屢敗,手下大將惟關羽、張飛爾,兵士也少得可憐。

走投無路之際投奔劉表,卻被劉表安排到荊州北大門新野,直接作為對抗曹操南下的第一防線,等於被劉表作為一個擋箭牌、替死鬼,寄人籬下的劉備也著實沒有辦法。

三國演義里說劉表多麼忠厚?劉備對劉表感情多麼深?我看都是虛情假意,劉備心裡對劉表只怕恨得牙痒痒,要是能夠趁劉表病重之時奪下荊州,劉備肯定不會客氣,只不過是當時沒有能力、沒有機會罷了。

面對氣勢洶洶、兵強馬壯的曹操軍隊,劉備此刻心中肯定忐忑不安,但此時他已經擁有了一個影響他一生的男人、一個初出茅廬急欲一展身手的男人——諸葛亮。

事實上劉備、諸葛亮在新野燒了兩把火,一把燒給了夏侯惇,一把燒給了曹仁和曹洪,兩把火燒得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誘敵深入、請君入甕,都是曹軍大敗、劉軍大勝。

至此,劉備正式打開了勝利之門,而在此之前,劉備打仗幾乎從未贏過,猶如喪家之犬到處流竄。

夏侯惇、曹仁、曹洪可謂是曹操手下最為得力的將領之一,劉備能夠在同一個地方擊敗他們,也給劉備以更多的信心。

第二把火:火燒赤壁,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業

劉備本欲取得荊州之地,他成功地利用了劉表死後的權力爭鬥,形成事實上對荊州的控制。

但曹操臥榻之側豈能容他人撒野,八十萬大軍南下可不僅是為了謀得荊州一地,於是乎孫劉在諸葛亮、魯肅等人的搓合之下、在曹操大軍壓境的壓力之下結成同盟。

火燒赤壁要說有功勞,主要應該記在孫權、周瑜、黃蓋、龐統身上,要說諸葛亮有什麼功勞?主要還是為了孫劉聯手作了一些貢獻。

但諸葛亮成功地利用了火燒赤壁曹操大敗逃回北方的機會,利用了孫權、周瑜短時間內無法占領荊州的空檔,占得了荊州四郡之地,使劉備終於有了安身立命的地方,也有了西進的基地。

歷史沒有假設,如果當年曹操只是進攻劉備,不進攻孫權,也許後來就沒有劉備什麼事了。

第三把火:火燒彝陵,徹底燒掉了劉備的爭霸夢想

劉備為什麼要伐吳?很多人說他是為了報關羽被東吳殺害之仇,我卻不這麼認為。

劉備是什麼人?他在年輕的時候都可以忍受各種恥辱,他在逃命的時候連老婆孩子都可以放棄,他會為了一個關羽而冒這麼大的風險?為關羽報仇只不過是他出兵東吳的一個由頭和幌子罷了,只不過是為了激起軍隊的士氣罷了!

分析劉備伐吳時的時代背景,就可以看出劉備並不是意氣用事。

從外部環境來看,曹魏方面,曹丕即位第三年,地位並不穩固,特別是曹植就在這一年寫了傳世之作《洛神賦》,這位才華橫溢的皇弟不但對失去皇帝寶座心中不滿,還對嫂嫂覬覦之心不死,弄得曹丕心中很是不爽;另外還有一個細節,在這一年的九月,曹丕下發了一個詔書,就是限制群臣向太后報告工作、防止後族干預朝政,也就是說,可能到九月份曹丕才贏得了朝政的主導權,此刻曹丕正忙於內部的事務。

東吳方面,孫權歷來就是守成之主,他完全沒有逐鹿中原的勇氣和想法,他在這一年把自己的兒子派到了魏國當人質,還向魏國稱臣;且自呂蒙死後,東吳人才凋零,沒有什麼像樣的領軍人才,正可謂是東吳最弱的時候。

從蜀國內部來看,劉備的日子也並不好過,伐吳之戰非戰不可、不戰不行,戰還有一線生機,不戰則會一無所有:

其一,他作為益州的外來勢力,必須面對益州派、荊州派、東州派等多派勢力的角力,如果他不能依託益州迅速擴張自己的勢力範圍,就會被益州派看不起,益州之人會認為你劉備也不過如此,如果能夠一舉奪回荊州,劉備在川人心目中的地位將大幅提升。

其二,劉備最值得依仗的荊州勢力離開故土已久,他們既有思鄉之情,又有開拓之志,太久壓抑他們的想法,時間一長難免離心離德。

其三,東吳占領荊州之後,憑藉其強大水軍通江達海,同時又擁有荊、揚二州,實力將會大增,若說東吳勝魏固不可能,但若吞益則完全有這個能力,所以劉備不得不趁孫吳在荊州立足未穩之際殺回去。

其四,諸葛亮之隆中對中,劉備若進攻魏國、逐鹿中原,荊州一路大軍必不可少,失去荊州則失去了進攻中原的戰略基地,這也逼迫劉備必須奪回荊州,所以諸葛亮也勸不了劉備,因為勸劉備不奪回荊州就等於諸葛亮自己打了自己的耳光。

其五,所謂聯吳抗曹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國與國之間只有永恆的利益,沒有永恆的盟友,只有在外敵入侵的時候才會同仇敵愾,一旦沒有外部的敵人,內部又會勾心鬥角,劉備何嘗不知道他與東吳永遠只是貌合神離。

其六,關羽在蜀國心目中已經是神一樣的存在,特別是劉備又以仁義彰顯其德,兄弟被人殺害,他若一點表示也沒有,會讓跟隨者寒心,也有損於他的光輝形象,至少張飛等人會要叫上一陣。

當然這一點並不是最重要的,畢竟他還有很多辦法挽回關羽戰死的敗局。

其於以上六點,劉備必須伐吳,沒有選擇,沒得退路,不論是諸葛亮還是趙雲,都沒有領會到劉備的良苦用心,或者說諸葛亮之言也就是事後說說罷了,「事後諸葛亮」誰都會當,等陸遜火燒聯營,諸葛亮才說劉備不能在山林中安營紮寨;等馬謖失了街亭,諸葛亮才說馬謖安營安錯了地方,若是兩人勝了呢?諸葛亮恐怕就不會這麼說了!

劉備滿以為可以戰勝東吳,但他千算萬算算錯了兩條:一是沒有算出來東吳會啟用陸遜為將;二是他一直不知道凡是他自己帶兵打仗從來就沒有贏過。

當陸遜一把大火燒得劉備丟盔棄甲、精銳盡損,曾經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劉備再也沒有東山再起的心氣了!當年的劉備是一個打不死的「小強」,而現在的劉備已經是一個年逾六旬的老頭,身體上抗不住,面子上掛不住,再想想回到益州要面對那些益州派的冷嘲熱諷,面對曾經苦苦進諫的諸葛亮、趙雲,這次他是真的熬不住了!他真的認輸了,輸得那麼不明不白、輸得那麼一敗塗地、輸得那麼一乾二淨;他真的認命了,三分天下有其一就是對他一生奔波最好的褒獎,至於逐鹿中原、統一天下的夢想,他身心俱疲、萬念俱灰。

永安之地,劉備撒手歸西,留給劉禪、諸葛亮一個爛攤子,也留給歷史一個長長的感嘆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孫權為何從聯劉抗曹倒向反劉降曹

孫權從聯劉抗曹到反劉降曹公元200年,孫權繼其兄孫策成為江東之主時,年方一十九歲。這時,曹操正與袁紹展開官渡之戰,逐鹿中原;劉備尚未成為割據稱雄的一方勢力,正依附袁紹,袁紹被打敗後,劉備又於20...

三國趣事:此3大戰役非彼3大戰役

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與其他戰爭相比,它的規模要宏大,戰爭要複雜,影響要深遠。那麼,所有戰爭中可位列三甲的一定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官渡一戰,北方初定,曹操才有南顧之舉;赤...

誰才是三國最強大腦?曹操、劉備、孫權?

一、赤壁戰後曹操的戰略選擇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曹操戰敗後,孫、劉聯軍進逼江陵,與曹操守將曹仁相持大戰。劉備利用周瑜和曹仁相持的機會,平定荊州南部武陵(治所臨沅,今湖南常德)、零陵(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