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劉備不挑起夷陵之戰,蜀漢有希望統一三國?真相已經很明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大巨頭,都曾懷有萬全的把握,主動進攻他人,最終卻慘敗而歸,使自己遭遇了巨大的打擊——公元208年,曹操南下,想要一統華夏,結果被孫劉聯軍在赤壁擊敗;公元215年,孫權親率十大軍,進攻只有七千守將的合肥,結果讓張遼創下了,以八百破十萬的神話;公元221年,劉備發動夷陵之戰,討伐孫吳,結果被陸遜火燒連營,狼狽逃竄,最終託孤白帝城。
關於夷陵之戰歷來有不同的說法,很多人認為劉備發動夷陵之戰是不明智的,尤其是在關羽丟掉荊州之後實力大損的情況下。
劉備還有一個不明智的做法就是,在他興兵伐吳的時候孫權曾派使者來向他求和,劉備拒絕了孫權的求和這才釀造了夷陵之戰的悲劇。
在《三國演義》里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的目的很明顯那就是為關羽復仇,面對自己的義弟被殺劉備伐吳當然是義不容辭。
魏書載:「劉備支黨四萬人,馬二三千匹。
」而東吳方則是:「督硃然、潘璋、宋謙、韓當、徐盛、鮮于丹、孫桓等五萬人拒之。
」可見雙方兵力大致相同,東吳又是「主場」作戰,取得最終的勝利並不是「以少勝多」。
首先是對劉備軍隊進行分割、包圍,消滅了劉備的前軍。
這是取得最終勝利的根本原因。
其次是多方面包圍,在殲滅劉備中軍主力的基礎上打敗蜀漢軍隊。
這是決定最終勝負的核心。
劉備在東征東吳之前,有很多文武官員勸阻。
尤其是趙雲,更是直言勸阻劉備不可東征。
據《三國志》注引《雲別傳》記載,趙雲諫阻說:「國賊是曹操,不是孫權,況且先滅了魏國,則吳國自然就會臣服。
曹操雖然死了,他的兒子曹丕篡位奪取了國家。
應該因應眾人這種不平之心,及早圖謀奪取關中,在奪取了關中,占據了黃河和渭河的上游,然後居高臨下來討伐曹魏逆賊,函谷關以東的義士必然帶著糧食排著隊以迎接我們這支王者之師。
我們不應該放下魏國,而先與吳國作戰;兩國一旦交戰,不是很快就能結束的。
但是劉備沒有聽從,堅持要東征,留下趙雲督江州。
在這些人看來,魏國皇帝曹丕在當時徵調兵馬,表面上是說要幫助東吳進攻蜀漢,但可能實際上是打算乘機進攻東吳。
對於當時的東吳,主力正在和劉備的大軍交戰,所以自己的後方空虛,很可能會被曹丕偷襲。
但是諸葛亮,幾乎並未勸阻過劉備。
當劉備大敗的消息傳到成都,諸葛亮說了一句話:法孝直若在,必能阻止主上東征,就算主上東征,有他陪伴策劃,也不會導致今天的慘敗。
如果說劉備不挑起夷陵之戰,蜀漢有希望統一三國?真相已經很明了
夷陵之戰後蜀漢實力大減,為何曹丕伐吳不伐蜀?難道害怕諸葛亮?
公元221年七月,劉備不顧眾臣勸阻,出兵東吳,發動了夷陵之戰。在最初的時候,蜀軍勢如破竹,取得了不小的戰果,嚇得孫權慌忙求和,然而令劉備沒想到的是,拒絕了孫權的求和之後,名將陸遜來到了前線,戰...
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竟然是因為這些
近日偶然與人談及歷史人物,說起劉備,大多認為劉備寬厚仁義、知人善任等等這些被認為這是劉備成功的基礎。論及個人能力,卻大多不肯恭維,普遍認為文韜武略,遠遠不如曹操孫權。甚至被人調侃為逃跑將軍,總是...
劉備大軍東征報仇,為何不帶諸葛亮?正是推心置腹的信任!
夷陵之戰,劉備大軍伐吳,卻不帶諸葛亮隨軍的原因,除了確實需要諸葛亮留守後方、保障軍需外,更大原因是諸葛亮從出山效力劉備起,就一直主張聯合孫吳,共抗曹操,並且還是締結孫劉聯盟的直接操盤手。此時孫權...
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為什麼諸葛亮沒有力勸?與兩個人有關!
當年劉備登基稱帝後,不顧趙雲等老臣的勸阻,為報關羽之仇,一意孤行的發動東征,率領大軍征討孫權。結果此一戰被大都督陸遜一把火燒光連營七百里,不僅讓蜀漢損失了數萬久經沙場的老兵,更是讓無數中青年將...
長坂雄風系列之七:趙雲的終生遺憾,或許是這件事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在劉備大軍的頑強阻擊下,曹操不得不下令全軍撤出漢中。漢中這個戰略要地也從此落入了劉備的手中。同年,劉備自立為漢中王,劉備集團經過數十年的艱苦奮戰,終於形成了與曹操、...
劉備興兵討伐東吳,為何諸葛亮沉默不語,而趙雲卻極力勸阻!
在三國歷史上,有著三大戰役,一是官渡之戰,二是赤壁之戰,三是夷陵之戰。這三場戰役分別有著不同的影響,袁紹和曹操發生的官渡之戰,使曹操統一北方,成為當時最強的諸侯;曹孫劉發生的赤壁之戰,確立了三分...
彝陵之戰,諸葛亮為什麼眼睜睜地看著劉備失敗?
夷陵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公元221年,劉備登基稱帝,稱帝剛三個月,劉備急於替名將關羽報仇,不顧諸葛亮勸解,揮兵東征東吳孫權,氣勢...
劉備主動放棄荊州北伐應該更可行
劉備取漢中之後,218年前後,主動讓荊州給東吳,把荊州人口物資能轉移的儘量轉移到益州,勵精圖治鞏固益州,把南中和西部少數民族剿撫並用安頓好。與孫權保持密切關係,積極準備北伐。
趙雲到底為什麼阻止劉備伐吳?絕非怕打敗仗!
公元221年,劉備稱帝之後,因為憎恨東吳奪走荊州,殺死關羽,準備討伐東吳。而大將趙雲則堅決勸阻劉備。作為跟隨劉備數十年的元老,趙云為何一心和領導唱反調?
夷陵之戰蜀漢損兵折將,東吳為什麼沒有乘勝追擊呢?
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劉備稱帝三個月後,劉備以替名將關羽報仇為由,揮兵東征東吳孫權,氣勢強勁。孫權求和不成後,決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兩線作戰,一面派陸遜率軍應戰。陸遜用以逸待勞的方...
劉備伐吳的夷陵之戰,成全了諸葛亮與陸遜嗎?
三國大家都很熟悉吧,由於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肯定很多人還是把蜀漢當成正統。最後看到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肯定都扼腕嘆息吧。那麼蜀漢為什麼不能統一呢?歸根到底是人才太少了,甚至有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
這場戰爭不僅賠上了劉備的性命,更葬送了諸葛亮的幻想
夷陵之戰也被稱為彝陵之戰、猇亭之戰,是三國歷史階段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夷陵之戰不僅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前兩場分別是官...
聯劉抗曹,聯曹抗劉:機動靈活的外交家孫權
三國時期在外交上唱主角的不是魏、蜀兩國,而是吳國。這是因為魏、蜀兩國沒有外交,它們互不承認對方的合法地位。魏國認為它繼承了漢朝的天下,是正統;蜀漢則認為曹魏是漢賊。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漢...
劉備伐吳是意氣之爭?這不僅意義重大,更是得到了諸葛亮的肯定!
章武元年四月,劉備在成都稱帝。三個月後,劉備以替關羽報仇為名,出兵東征孫權。由於當時蜀中百姓都有為關羽報仇之心,加上劉備黃袍加身,一時間,蜀軍氣勢高昂。孫權見蜀軍勢大,當即命諸葛瑾修書一封,前來...
蜀漢發兵東征東吳,夷陵之戰大敗,諸葛亮為什麼不勸阻劉備
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是三國史上著名的三大戰役。官渡之戰,曹操統一北方,赤壁之戰,三足鼎立局面形成,夷陵之戰,蜀漢由盛轉衰,三足鼎立的局面開始失衡。夷陵之戰,是劉備主動發起的東征,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