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作為劉備「一心復仇」的戰役,其中的水分有多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奇葩姐趣說三國第十七講,獨家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在上一講中,奇葩姐講述了官渡之戰中,曹操遇到了袁紹,擦出了怎樣的戰爭之火,其實袁紹沒能戰勝曹操是不合理的,也是難以想像的,但是事實就是袁紹用他的「智慧」完敗給了曹操,還順手把自己的謀士送給了曹操,只能說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啊!
今天,奇葩姐講的是關於三大戰役中的最後一場戰役——夷陵之戰。
三國時期的這三場戰役都是著名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役,相比較其它兩場戰役,夷陵之戰似乎並沒有那麼的出名,相傳這場戰役的導火線是劉備要給關羽復仇,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讓我們一探究竟。
孫權和劉備本身的恩仇不是很大,當初兩人還為了結盟,孫權將他的妹妹孫夫人嫁給了劉備當老婆,但是是什麼原因使得孫權和劉備結怨如此之深,需要爆發夷陵之戰呢?原來是因為在公元219年,孫權襲擊荊州,抓住了當時在荊州守城的關羽,並且為了以絕後患,直接下令將關羽斬首,劉備本身就是重情重義之人,關羽是他的拜把子兄弟,一起出生入死過,孫權殺了關羽就等於砍了劉備的左右手,你說劉備怎麼可能放過孫權,簡直是把孫權五馬分屍的心都有了。
但是劉備還算沉得住氣,一直等到公元221年,劉備在益州稱帝,年號章武,同年,劉備為了奪回荊州並且為關羽報仇,率領大軍攻打東吳,孫權聽說劉備要攻打荊州,當即求和,劉備不答應。
作為當時已經是三國鼎立的狀態,看到孫權和劉備兩國開戰,我們有理由相信曹丕當時是多麼的開心和興奮,坐收漁翁之利。
根據歷史的記載,當時的孫權有10萬大軍,劉備只有8萬,以當時孫權和劉備的實力比較,想要立即估算出誰會勝利還是比較難的,孫權內心估計也是很忐忑的。
陸遜是後來才上任的謀士,通過對雙方的兵力、士氣以及地形進行了分析之後,對孫權說這時候劉備正處在鋒銳時期,在加上兵力強大,求勝心切,如果與劉備正面交鋒只有吃虧的份,需要暫時躲避劉備的進攻,之後在找準時機突破防守,於是孫權採取了陸遜的進諫之言,實施了戰略退卻,一直退到了夷道一線,然後駐紮在那裡轉而進入防禦階段,遏制蜀國的繼續進攻,集中兵力,隨時準備決戰。
其實,吳軍之所以退到了夷道,主要的想法就是想要用數百里長的山地對劉備大軍產生一定的局限性。
後來歷史學家對這場戰役劉備之所以會失敗的原因做了研究,劉備當時還是太衝動了,天時:劉備攻打孫權的時候正處於酷暑,士兵的士氣和力氣都是在慢慢的衰弱。
地利:蜀國選擇的駐紮地區是在秘密的樹林中,樹林其實對於防禦和進攻都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對於人數上就處於劣勢的蜀國沒有任何優勢。
再說人和:劉備在出征之前並沒有聽諸葛亮、趙雲以及馬良的勸告,眾人勸他不要駐軍在樹林中也不聽,這樣的衝動的決定對吳國是很好的機會,所以劉備的失敗是必然的。
在上文奇葩姐也說到了曹丕全程都在看吳國和蜀國兩國在對打,等到吳國和蜀國打完夷陵之戰之後,曹丕不出意料的在同年九月攻擊吳國,但是好在陸遜之前就想到了這個結果,提前做了準備,魏國最終只有無功而返。
看來坐收漁翁之利也不是那麼好收的。
好了,今天的奇葩姐說歷史就到此結束了,明天還會有更仔細好玩的三國故事,奇葩姐明天與你們不見不散。
陸遜為什麼不殺掉劉備,原因竟如此簡單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分享的是三國後期蜀國和吳國的一段歷史往事。三國後期,本是聯盟的吳國和蜀國因為一些事情鬧了矛盾,最終導致一場戰爭。當時,孫權為了加強兩國的關係,想讓自己的兒子娶關羽的女兒為妻。但...
夷陵之戰中,劉備傾全國之力親率70萬大軍為何還會被陸遜打敗?
三國時期有很多著名的戰役,諸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還有蜀漢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夷陵之戰。這場戰役是劉備為了幫關羽報仇,揮師東征孫權,但是卻被陸續打敗。夷陵之戰是蜀漢由盛轉衰的轉折點。那...
三國:三國唯一一次以一地對抗兩國的戰役,戰爭激烈到曹操要遷都
三國之所以那麼被人們如此喜愛,除了裡面那些精彩的故事和那些性格各異的人物。最吸引人注意的還是那些恢弘壯闊的戰爭情節。畢竟戰爭是男人永恆不變的話題,也是最能激起人們興趣的一個話題。每個人都渴望自己...
劉備夷陵之戰大敗而回,損失有多慘重?兩個重要謀臣一死一降
三國時期最重要的三大戰役,一個是官渡之戰,曹操打敗袁紹,奠定了北方的雄主地位。第二場戰役赤壁大戰,孫劉聯軍成功的抵禦住了曹操。開啟了三足鼎立的局面。第三場戰役是夷陵之戰,劉備幾乎傾盡了全國之力,...
三國時期,魏國和蜀國在交戰的時候,為什麼感覺吳國掉線了一樣?
三國時期的時候,魏蜀吳三國之間,表面上是分足而立之勢,感覺是穩定的局面。其實,蜀國和吳國都非常清楚,魏國的國力是遠勝於自己的。並且一時的穩定,不是代表永久的,天下的大勢總歸是要統一在一起的。但...
曹操和孫權聯合進攻,是導致關羽死亡的原因嗎?其實是可以避免的
關羽,字雲長,是三國時期蜀漢陣營的大將,長期為蜀漢陣營戍守荊州,為蜀漢陣營的發展壯大立下了汗馬功勞。那麼,晚年的關羽被殺究竟是怎麼回事兒?難道真是曹操和孫權聯合進攻造成的,難道就沒有其他的原因嗎?
夷陵之戰,為何陸遜看見趙雲,會嚇得渾身發抖?
三國時期,群雄爭霸,無數能人謀士競相爭奪,一次次著名的戰役無不體現出當時人們的足智多謀,今日小編就來跟大家說說三國著名的夷陵戰役中,為何陸遜看見趙雲會嚇得渾身發抖?
陸遜擁有極大的能力,連諸葛亮都不敢和他正面交手
在三國時期,人才非常多,而且當時但凡有兵的人都會到天下去闖一闖,你來我往打的是不亦樂乎。在這樣的情況下,只有你有足夠的兵馬,你才能生存下來。而在周邊地區眾多勢力掐架之後就只剩下了劉、曹、孫三方面...
曹丕本可趁機滅了蜀國,為何回頭攻打強盛的東吳呢?原因太簡單
許多朋友說三國可以簡單的分成兩個階段,那就是曹操死之前和曹操死之後。喜歡曹操的朋友們認為曹操是一個文治武功雙全、有雄才偉略的一個英主,所以覺得曹操死後的三國索然無味,後面只有諸葛亮和司馬懿爭鬥的...
改寫三國歷史的三把大火,最後一把最可惜
三國時期是我國最為混亂的時代之一,時局動盪,奸雄並起,也造就了許多偉大的人物,可謂時勢造英雄。三國爭霸的事跡被記錄併流傳了下來,成為人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美談。
《三國》中如果劉備聽從謀士建議,暫不替兄弟報仇,可否一統三國?
文/炒米視角這個假設里有兩個知識點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第一個知識點,事實上,沒有謀士建議劉備不發兵。就連諸葛亮當時對劉備發兵,都無隻言片語。直到夷陵大敗之後,諸葛亮自己才事後諸葛亮地說了一句,如...
你真的了解夷陵之戰嗎?劉備為什麼伐吳?諸葛亮七年後才懂!
夷陵一戰,劉備全軍覆沒,軍中骨幹將領、二代智囊、荊川老兵等數十萬精銳盡喪於吳。蜀漢自此後繼無人、國力大損、由盛轉衰,劉備的復興漢室的皇帝夢已成泡影,諸葛亮的「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的理想也徹底破碎...
夷陵之戰作為劉備復仇的戰役 其中水分有多少
講的是關於三大戰役中的最後一場戰役——夷陵之戰。三國時期的這三場戰役都是著名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役,相比較其它兩場戰役,夷陵之戰似乎並沒有那麼的出名,相傳這場戰役的導火線是劉備要給關羽復仇,...
夷陵之戰後孫權為什麼不趁勢消滅蜀國?東吳拿下蜀漢能打贏曹魏麼?
夷陵之戰是三國歷史前期最大的轉折點,蜀漢步入到了寒冬期,而東吳和曹魏的國力依舊強盛。主要是劉備伐吳實在太過衝動,雖然整備了幾年,但似乎太急於求勝,每一步都在陸遜的算計當中,最後陸遜一把火將蜀軍...
劉備若是在夷陵之戰中取勝,吳國是否會滅亡,司馬懿一語點出
三國時期,正值亂世,各方豪雄逐漸登場,但是到了後期,隨著一些風雲人物的去世,逐漸讓人感到悲傷;這之中,便有關羽的離世。因為當時桃園三結義時,三人曾立下「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三國蜀國國主劉備識人能力如何
劉備識人能力如何在三國時期人才輩出,身為一個君主或許自己不需要太高的軍事政治才能,但是一定要有識人用人只能,而劉備正是其中的佼佼者。劉備相比起很多豪傑最大的優勢不在於他的仁義,而是在於他能識人,...